第5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吃貨人設不能崩、吃藕、富貴爸爸貧窮兒[七十年代]、逃離時間循環(huán)后我成了女神、夫人兇猛、鯨落在深海、女配不是金絲雀、我綁定了生活系統(tǒng)、七零之穿成男主他嫂子、反派洗白錄
瑤光不好意思了,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點好高騖遠、志大才疏、眼高手低…… 點心生意還沒影兒呢,自己和薛娘子又興沖沖要去開發(fā)包包的生意了! 唉,沒辦法。貧窮使我充滿創(chuàng)意啊。 第61章 開店準備 得了老郡主發(fā)話瑤光便和薛娘子帶上吳嬤嬤竹葉一起去鎮(zhèn)上。她準備今晚的晚飯就在外面吃這樣能在鎮(zhèn)上多待一會兒。 她們離去時小竹還在老郡主居室之側的小書房睡著臉上有幾根墨畫的花貓胡子聽說是和宋靜守玩升官圖的時候輸了畫的。她晚飯自然也是留在老郡主這兒吃了。 瑤光見小竹能得老郡主喜歡自是高興的,薛娘子卻又和她老話重提:你們倒是寵她,可這孩子在錦繡堆里長大后要怎么辦? 薛娘子建議:“我覺著倒不如讓小竹每天隨張師姐上太清宮跟其他小道童們一起正經(jīng)上學堂。這樣她以后長大了也有個能安身立命的營生了,又有了度牒,不管去到哪兒總能念經(jīng)打醮吧?” 瑤光承認薛娘子所慮有道理。小竹和宋李兩人不同,人家馬上要還俗了,又有當官兒的爹又有錢的媽,要嫁的人家也門當戶對。但小竹今后還俗嫁人,選擇可不多。還是得多學點東西啊,藝多不壓身。 于是她定了主意等回去了便跟老郡主說說,讓小竹每天早上跟張師姐去太清宮上課,正經(jīng)開蒙學經(jīng)去。 四人雇了馬車到了鎮(zhèn)上先去漱玉街的那家鋪子。 這鋪子現(xiàn)做的是米糧干果生意門口還支了一個爐子賣現(xiàn)磨的豆?jié){和杏仁茶。 上次和陳三嫂、這家主家定契時這鋪子老板也跟著見了一面。此時店內(nèi)生意不忙,店堂里站著個十六七歲的丫頭,見薛韓兩人來了,忙招呼一聲又趕快跑進后院叫老板出來。 這店的老板是個二十多歲的寡婦,姓曹,叫曹娥,李曹村人,是陳三嫂夫家的族妹。幾年前丈夫死后沒有再嫁,而是帶著嫁妝歸家了。她在山下有幾畝水田佃給人種,自己在山上開了個鋪子。 曹娥自從知道主家要賣鋪子赴任就一直懸著心,鋪子換了新主人,誰知道她這小店還能不能租下去,若主家不肯續(xù)租了,她又到哪兒再做生意呢?上次在酒樓定契時匆匆見了新主家一面,見是兩個女冠,看起來還和氣,但并不知道人家心里有什么成算。 伙計來喊時曹娥正在后院篩泡好的糯米和杏仁,慌慌張張把篩子一擱跑出來,“兩位煉師好。” 瑤光和薛娘子那天看過鋪子后思量許久,覺著不如給曹娘子行個方便,將鋪子隔開,一半仍舊給她租著,另一半做她們的點心鋪店面就好,反正點心也是在后院做,本來也得加蓋爐子等物,這樣便把廚房一旁的屋子打通,重新做了灶就行了。 今天兩人將這主意跟曹娥說了,她果然十分歡喜,感激地流下淚來,“兩位煉師大恩。只這修廚房、加灶的錢不知怎么算?還有我這租金……會不會漲?” 自從得知主家要舉家赴任賣了這鋪子,她早做好了漲租金或是得搬店的準備??墒腔I劃多日,一是找不到合適的新鋪子搬,二是她這鋪子已開了三四年,熟客也有好多呢,實在舍不得搬。 因為店鋪正在街口占著地利,每天這條街上其他做買賣的都會打幾升熱騰騰的漿水回去配早飯吃,還有兩家酒樓的漿水也是從她這兒定的,一天下來,豆?jié){、杏仁茶雖則兩文一小碗,可也足有快一吊錢的收益,再賣些米糧干果豆子,一個月刨去八兩銀子的房租和兩個丫頭一人一吊的幫工錢,也有近十五兩銀子收益,遠比她在山下那幾畝田出息多。她父母雖早許了讓她侄子給她養(yǎng)老送終,但她心里清楚,侄子可靠,銀子更可靠。 薛娘子笑道,“你只管放心,租金就按你現(xiàn)在的一半收,打灶這些也不要你出錢。只是怕要耽誤你幾天生意?!?/br> 曹娥抹淚笑道:“那怕什么?待訂下日子,我提前寫了告示便是了。兩個幫工丫頭和我也可以偷閑歇息幾天?!彼謫?,“不知煉師們這另一半鋪子是租出去還是要自己開個店面?” 得知瑤光她們要開點心鋪子,曹娥更高興了,來買點心的人難道就不會再順道買兩杯漿水喝么? 瑤光她們也是一樣想法,曹娥的店開了好幾年了,不管是前面的店面還是后面的院子又都收拾得極干凈,店里不管是漿水還是米糧都貨真價實,不像西街另一間糧店賣的豆?jié){加水加得沒邊兒了,因此來她這兒買漿水的人多。 現(xiàn)有的顧客源,大家又都是賣吃食的,自然就能借一借她家的人氣。日后她們的點心生意紅火了,大家互利互惠。 這些情報都是吳嬤嬤打聽來的。 自從來了梨溪山,吳嬤嬤過得比瑤光、薛娘子還自在呢,她每天清早領著一個叫云芝的婢女去菜市買菜,跟鎮(zhèn)上的中老年婦女們很快混熟了,各路消息靈通——不管在什么朝代,買菜的大媽們都有一套自成體系的情報網(wǎng)。 關于曹家糧店,除了她家生意不錯,吳嬤嬤還打聽到,曹娥這寡婦為人十分正派,也厚道。她家里有老父老母,還有一個兄長。兄長生了三個兒子。只她家嫂子有些難纏,故而曹娥歸家之后沒多久在山上做起生意,從此便住在店里,雇了兩個家在山下的丫頭幫工,只年節(jié)時才回家一趟。 至于打通廚房、另加爐灶,吳嬤嬤也已打聽好了,鎮(zhèn)上有好幾家泥瓦班子,其中兩家做工最細致。待請了中人高娘子問問看哪家有空,再看了歷書,就能定下日子。拆墻、打灶這些都是大事,有講究的,得請日子。 和曹娥說定了之后,瑤光她們?nèi)チ随?zhèn)上牌匾店訂牌匾。這牌匾叫什么她們和老郡主、張師姐商量好了,就叫“太清靈慧細點”,借借太清宮的名頭,加上靈慧祠的商標,牌匾下寫“太清靈慧祠第三十二代觀主德正手書”并年月日期。 至于太清宮那里會做何感想,老郡主才不在乎呢!牌匾是她親自寫的,便是周真人來了也“屁不敢放一個”——這是老郡主原話。 不知為何,一向親切的老郡主對她的周師弟總沒好話。 薛娘子將老郡主手書交給掌柜,付了訂銀,瑤光在店中閑逛,心中生出無限感慨——要什么時候,什么時候她才可以重新?lián)炱甬嫻P畫油畫?木框、帆布、木板上畫好,然后裝上雕花畫框! 這個時代的人能接受油畫么?即使能,能接受到何種程度? 以老郡主為例,她能接受把自己的肖像畫得更生動逼真,臉部有陰影,但是她能接受瑤光用梵高自畫像那樣的風格來為自己畫像么?臉部用的顏色是灰色、藍色的粗線條? 瑤光輕嘆一聲。 定了牌匾的事便可去買布了。 鎮(zhèn)上的布店有好幾家,吳嬤嬤領著大家去了離瑞蓮坊不太遠那家,反正價錢都差不多,又順路。 在吳嬤嬤的參謀下,瑤光跟薛娘子挑了幾匹厚實的細布準備做包包。 瑤光又買了些松江產(chǎn)的夏布。她打算用這些布做些衣服穿。今后不管是畫油畫、做點心、做包包,她都得親自動手了。絲綢衣服美則美矣,不耐穿。就像吳嬤嬤說的,都是蠶寶寶性命所化,何必糟蹋。 瑤光看中的幾匹夏布輕薄柔軟,反而比厚實的布更貴,但終究比絲綢便宜得多。 她又在布店里看了一會兒,問店娘子,“請問,有沒有什么……”她想說有彈性,但又覺得彈性這詞好像這里沒人說,于是想了想換個說法,“能伸縮的布?拉伸后還是再縮回來的?!?/br> 店娘子一聽笑了,“煉師要是前兩日問,我該說沒有了!煉師請看——”她從柜臺里抱出一匹布,上面還包著一段天藍色細棉布,布上幾個黑色的正楷字是織上去的“江南程錦堂景和四年夏謹制”。一看就知道不會便宜。 店娘子將包布打開,兩手一抖,所有人眼前就看到一段淺粉色的流波。這布料的光澤極好,只有流動的水波才能形容,攤開之后,瑤光又覺得這是一片云,一看就知道觸感會柔軟得不可思議。 “這是程錦堂今年才織出來的一種新緞子,叫流云緞。”店娘子兩手握住一段綢緞輕輕拉了拉,對瑤光笑道,“煉師可是要這樣的?” 瑤光見店娘子手中的綢緞被拉伸之后立即恢復彈性,沒有一點痕跡,就和現(xiàn)代的真絲彈力緞一般,伸手摸了摸,軟滑厚糯,的確當?shù)闷稹傲髟凭劇边@名字。 店娘子小聲道:“煉師,這緞子目前只有程錦堂一家懂得怎么織,攏共也就百十來匹。先前江南進貢了五十匹到宮里,那些自然都是最好的,還余下的咱們也掙不著,只有比那御用上用的稍次一等的才輪得著咱們,我們大掌柜買得五匹,送了兩匹來山上,其余三匹都送到瑞福樓了?!?/br> 瑤光看著很是動心,一問,一匹竟要整百十兩銀子!我的天呀! 她這時已非吳下阿蒙了,對此間的物價很了解,翠溪鎮(zhèn)日常消費水平比起蒲縣縣城高不少,又比京城低一些,一百一十兩銀子都幾乎夠靈慧祠上下吃一個月的飯了。當然,這沒算老郡主每天吃的燕窩。 可是……這樣的布料她還真是第一次見到。翠溪鎮(zhèn)的女道士們有不少很舍得在“穿”上花錢的。 哎,等等,女道士們可以是我們另一個目標顧客群??! 女道士們?nèi)粘R獛У臇|西可不少,尤其那些來太清宮當訪問學者的,她們租住這翠溪鎮(zhèn)上的坤道道觀中,每天和張師姐一樣乘騾車上山下山,也和張師姐一樣常常背著書袋。 瑤光正在思索給女道士們用的包是托特包好還是水桶包好,竹葉湊到她耳邊小聲說:“娘子,我看你庫房里也有和這類似的料子。咱們回去看看再說?” 瑤光一怔,嗯?我有這種料子?是太妃什么時候給我的么?太妃那些賞賜,只有前幾次她仔細看過,后來都沒打開就叫紫翎收起來了。 瑤光便讓店娘子收了布料。就算她的庫房里沒有類似的,她也不打算買了。實在是太貴了。 受這時代的紡織技術所限,布匹的門幅全都比較窄,最寬的也不過七八十厘米,許多綢緞不過五十厘米寬窄,而現(xiàn)代真絲面料好多都是一米三四的門幅,要是做床單的亞麻、棉布,門幅甚至可以寬至兩米多呢。 這么一算,這緞子可真是“軟白銀”級別的。難怪李白他老人家當年從蜀中出來旅游就帶著些蜀錦綢緞。錢不夠了,割一段,賣了換錢!繼續(xù)窮游!夢游天姥吟留別之后又沒錢了?沒事!把千金裘拿出來,呼兒將出換美酒! 瑤光神游天外吐槽詩仙的時候,店娘子臉色也不變,仍然慇勤招待幾人。 最后竹葉和吳嬤嬤也都一人買了一匹夏布,布匹高高堆在柜臺上。 店娘子使人包好她們買下那些布,待她們上山時讓伙計送去騾車上。 一行人離開布店,去了瑞蓮坊那間鋪子。 這鋪子現(xiàn)開著一間雜貨店,但自從這家人打算賣了鋪子,生意就不大好,這時月底便要收了生意,更是慘淡。因此店鋪中只有一個伙計在照看,貨物不齊全,一個客人也沒。 瑤光和薛娘子見店面依舊整潔,后院中的水桶、扁擔,桌椅等各色用物也還算齊備,院子里搭的放騾馬的草棚里一捆一捆的草料還堆得高高的,心里滿意,看過一遍也就走了。 她們從這里又去了賣炊具的店鋪。 瑤光從前在王府住著時就漸漸看出來了,這時代大多數(shù)點心是蒸出來的,不然便是油炸的,烤制出的點心并不太流行。后來出了王府見了些市井生活才知道,烤制的點心許多是從西域諸小國傳來的,用來烤制的爐子也是五花八門,有像桶子的,像甕的,大多是用泥糊的爐子做的。 四四方方的烤箱?呵呵。不存在的! 不過,這里有玻璃。 進行過幾次市場調(diào)查后,瑤光又請教了吳嬤嬤,在她的建議下修改了幾次設計圖,這才在鎮(zhèn)上這家賣炒勺、蒸籠、銅壺等等的炊具行定制了一個烤箱。 前兩日炊具行的伙計上門報訊說“烤箱”已經(jīng)得了,瑤光因要回京城沒來得及來看,現(xiàn)在見到成品了,原本雀躍的心頓時涼了半截,無語了好一陣。 她來之前倒是也有心理準備,這里的人對三維空間感的圖紙可能不是理解得很好,當初定制時就很是費了一番口舌跟老板和打制炊具的師傅們解釋。 現(xiàn)在造出的“烤箱”乍一看倒是有幾分現(xiàn)代烤箱的樣子,可最多能烤一個十二寸的蛋糕,不能更多了。 這么大個的烤箱要是家用當然沒問題,要是想做點心賣,那可和瑤光設想的差的有點遠。她想要的是仿佛衣柜那么大的,分好多層的,一次能烤幾盤子上百個面包圈的那種。 店鋪老板一看瑤光這神情就知道東西沒做成人家要的,趕緊跟她解釋了技術難點,總之,玻璃沒有那么大的,鐵框架也不能更大了不然加溫之后會斷裂……總而言之,能做到這個尺寸已是極限。再要不滿意,那就只能去京城請能工巧匠了。 瑤光雖然還是失望,可也知道這并非人家店鋪老板和技術人員不努力,不想好好給她做,實在是受該時代工業(yè)水平的限制所致。就跟這里布料的門幅都很窄是一個道理,織布機就這么大,怎么織出來比織布機還寬的布呢? 唉,科技水平真是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這么個四不像的烤箱,還花了二十兩銀子定制。當日是拿了八兩銀子定金,今天再付八兩,等新爐灶廚房都收拾好了,店里的人負責安裝在其中一個新爐灶上,試了能烤制糕餅才交最后四兩銀子。 瑤光收拾好心情,好聲好氣地謝過老板和師傅們,還很說了幾句好話。誰知道這個世界第一臺“烤箱”投入使用之后會怎么樣呢,可不能得罪了技術人員,維修全靠他們了!萬一壞了沒人修這二十兩銀子不就打水漂了? 至于請什么更高級的能工巧匠,根本不可能的事。 瑤光聽了師傅的解釋之后也想明白了,制作烤箱的難點之一是鐵框架,這邊用的是鍛打技術,然后土法焊接,因此不能更大,如果要再大的,焊接點太多就不能保證堅固性。 要想很堅固,以這個時代的技術,就只能直接澆筑成型了。 但大周對于鐵器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嚴格的。 想要買鋤頭、鐮刀、犁頭、菜鍋、菜刀之類的鐵器,有兩個途徑。一是到炊具行,二是鐵匠鋪子。 每個市鎮(zhèn)都有一家賣炊具的店鋪,專賣鐵鍋、鐵壺、炭盆、菜刀等物,這些東西只有幾個尺寸可選,并且全都長得差不多,因為它們?nèi)菑拇笾芄俑_的制鐵行批發(fā)的,炊具行只是將粗制的鐵鍋等物再打磨加工而已。 大周官府制鐵行幾乎壟斷了金屬加工業(yè),就連鐵農(nóng)具和日用品全都使用鑄鐵倒模制作。當然,人家還制作兵器等物。 這主意是大周開國大帝搞出來的。 據(jù)說大帝在天下歸一后將敵方將領的寶劍投入了大周第一制鐵行熔爐,開爐澆筑的第一批產(chǎn)品就是菜鍋。 大帝對此舉很是得意,認為他這個化干戈為鐵鍋的做法比什么“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浪漫得多了,還命大臣們做了不少御制詩來歌詠。 炊具行批發(fā)的鐵鍋鐵鏟菜刀都是粗糙的,得打磨之后才能使用。若是鍋子菜刀年經(jīng)日久破損了,也可以拿到炊具行或是鐵匠鋪子來修補。 鐵匠鋪子是另一個能獲得鐵器的地方。不過,鐵匠鋪子也依然只能使用鍛造法,就是拿一塊生鐵胚加熱,燒到通紅時利用金屬的延展性反覆捶打。想也知道在鐵匠鋪買的鍋、鏟比炊具行批發(fā)的鐵器貴得多,算是定制品了。 出了鍋鏟這些日用品,鐵匠鋪還賣富貴人家用的熏籠、炭盆、精致的小手爐等物,這些東西則多是用銅或銅合金做的。 銅器做武器是干不過鐵器的,開國大帝很放心。因此大周的鐵匠鋪子里其實做銅器的更多。 至于瑤光想要的那種一人高的大烤箱,全大周大約只有官府的制鐵行能做了。其實就算能做出來,她也不知道能不能真地一次能烤幾百個面包——這地方可沒有電或者燃氣。 炊具店隔壁是一間竹器店。店門外靠著墻擺著許多竹篾,幾個工匠就坐在店前門的前廊下編制竹器。 瑤光和薛娘子在這兒定了些竹篾編的小巧盒子和多層提籃。盒子和籃子上還用細竹篾編了金魚花草的各色花樣,取“金玉滿堂”之意。 見到京城知名點心店也用油紙麻繩加紅紙來包裝點心后,瑤光花了些時間設計她們的包裝盒。老郡主閑來無事,便叫上宋李兩人和張師姐,大家一起參與討論。 瑤光最先想到的是用紙盒,但這主意被老郡主立刻否決了,因為她認為紙盒被油浸透之后很難看。 瑤光一想也對,這個時代還沒有蠟光紙,點心店里用的大多是稻草做的紙,俗稱麻紙,顏色接近棕色,就算浸了油,也看不大出來,但要是細白紙盒浸了油,就明顯得多,白紙立刻變成了灰紙,哪里浸的油多顏色就更深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