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
書迷正在閱讀:你的暴烈太溫柔(雙男主,1v2)、頡頏、探春錄(古言集)、當祖安少女穿進了rou文、唯捆一生(骨科兄妹女s男m)、當真、末世大佬在七十年代當村霸、上司每天都撩我、小和尚,花、兩情相愉(高H 1V1)
香燭燃起,青煙升天。 父親和幾個叔伯在前面跪成一排,林月和幾個堂兄弟依次跪在后面。 這種場合不能有女人,她們只能在奶奶家等著。 族叔叫了遠房的親戚幫忙,早早就把墓口撬開,只留了一片大理石虛掩著做樣子,待會兒好直接起骨。 他本以為會有些奇怪的味道,卻除了香火、灰塵和植物的氣味,什么都沒聞到。 也是,已經十幾年了。 他上初一那年,爺爺檢查出胃癌晚期,堅決不做化療,撐了半年多,走了。 葬禮在清明前后,他沒有去,不知道父親用什么借口糊弄過去。 叁天前他在學校打架,得了臉上身上幾片青黑,當晚就開始發(fā)燒。母親氣瘋了,拽著剛退燒昏昏沉沉的他沖進年級長辦公室,把他慘不忍睹的臉按在年級長面前。 年級長是位年過五十的悍將,一頭長發(fā)在腦后綁成緊緊的發(fā)髻,不留一絲亂發(fā)。她把對方骨折的診斷書摔在桌子上,瞬間壓滅了母親的怒火。 毫無懸念地,他的處分比對方更重。 至于打架的緣由,他閉口不談,那位骨折的仁兄也默契地沒有說全。 ……要怎么說呢? 不過是摸了把臉,說了句“挺嫩嘛,是女的吧”? 是羞辱嗎? 更像是玩笑吧? 就像是小獅子學著成年獅子那樣……玩耍。 不過是模仿在某處看到的動作、語氣和言談,加上一點點故意的夸張。 事情發(fā)生在男廁所,沒有監(jiān)控,時間是放學后。等到附近的學生聽到聲音進去查看,兩個人已經在地上滾成一團。再等他們叫來老師,已經是一個鼻青臉腫,一個嗷嗷大叫。 大人們把事因歸結為言語沖突。青春期的孩子,躁動如同幼獸,尚在學習處理自我和周圍的不和諧,偶爾訴諸過激的手段,可以理解。受傷的身體可以康復,醫(yī)療費可以調解賠償,最重要的是,不能影響大局。同市另一所初中這幾年從下面縣里搶走了不少尖子生,兩個月之后就是中考,重點率冠軍花落誰家或有一爭。而且孩子嘛,總是要上學的,鬧大了對孩子影響也不好。 他們盡可能低調地處理了這件事,把波紋控制在幾個人的范圍里,以免驚擾其他幼崽。 母親替他請了近一個月的假,一直到臉上的傷看不太出痕跡才去上課。有同學打來電話,就說是生病了。 不用上學,只需要偶爾補課,他突然有了大把空閑。 在只有一個人的家里,他把魂斗羅打了一遍又一遍; 戴著眼罩在太陽下睡午覺,試圖把自己曬黑; 看完《灌籃高手》,練習運球、投籃和彈跳,打破了兩個花瓶、一個果盤和一個燈罩; 然后,在一次血腥的春夢之后,他學會了手yin。 燒了紙錢,唱過禱告,磕了頭。 族叔指揮著幾個青年撬開大理石板。黑洞洞的墓xue飄出泥土潮濕的腥氣。族叔彎腰從里面抱出個半米高的甕,以紅布包住,放進竹筐里,蓋上蓋子。 又是一輪香煙、紙錢、禱辭、跪拜。 族叔走在前頭,父親和叔伯緊跟著,青壯抬著竹筐跟在后面,要一路抬去附近的公墓。在那里又有一輪儀式。 堂兄弟互相招呼著,結伴跟在隊伍后面。 林月緊跟著堂兄,“不是說搞簡單點的嗎?”幾個同輩里,他只和堂兄熟悉。 “已經夠簡單了?!碧眯謮旱土寺曇簦疤暹€要大辦呢。要不是他孫子想拿我的貨,給他勸住了,今天肯定要鬧到奶奶那里去?!?/br> “哪個太叔?” “爺爺他叔叔。你沒見過,牙全沒了。”堂兄突然皺眉,“你別說,和奶奶現在長得挺像。我老了是不是也會長這樣?” 林月:“……” 尸骨不能沾陽氣,遷墳的隊伍不下山,要從山腰上橫穿而過。 為修路做準備,山坡上的大樹都已經砍倒拉走,露出一片青白交錯的椅子墳。 簡陋的只修了一層,只有左右兩個墓洞。豪氣的就修上叁四層,墓洞層層增加,是為子孫提前備好的陰宅。 更有錢的話,就給墳面鑲上雕花大理石,在兩邊修上小神龕,墳前鋪幾級臺階,再筑幾片石雕欄桿,放些守墓的石像,顯示祖上有德,子孫有福。 可惜植物和真菌可不管什么陰德陽德,只要后代不及時清掃,就持之以恒地攻城略地,抓住任何一點縫隙鉆進水泥里,暗自生長,直到把那層堅固的工業(yè)產物撐爆。 藤蔓爬上“椅背”,纏住墓碑,野草藏起向兩邊展開的“扶手”,在每一處能看到陽光的角落開花,青苔爬上臺階,包裹住圓乎乎的墳頂。 原本白色的交椅,有些就變成了花枝招展的青綠色交椅。 “天上一拍照,這里都是白花花一片。為了藏這些可沒少種樹。”堂兄邊走邊說,“鎮(zhèn)里撥下來的行道樹樹苗,還有村里防風林的樹苗,總有些是種在這邊的。” “你怎么知道?”林月問。 “我的廠就在下面村里,能不知道?干部天天找老子給解決就業(yè)問題?!碧眯忠皇植嫜?,指點江山,“這條旁道要是通了,附近的地還要漲。再干幾年我就把廠收了,把廠房一租,躺著收租金。滾他媽的就業(yè)鋪路安路燈——舒服!” 林月腦中冒出陳希的聲音:啊——小農社會里的資本家! 從山上看下去,山腳像蛋糕一樣被切開。黃色的泥土平攤開來,鋪成簡陋的路、坡道和停車場。 除了稀疏的人聲、風聲,周圍寂靜一片。 機器還沒有開進來,山已經快空了。 再拐過一道彎,公墓近在眼前。水泥的圍墻圈出弧形的邊界,邊界之內,墳墓也是一層一層地排布——是把巨型的交椅。 堂兄不復當年的矯健,一路走來有些氣喘,“記得吧?咱們以前上山玩,我去摘個楊梅,一回頭你就不見了,找都找不到。老子嚇得哦……想抄近路下山,在這邊爬墻的時候居然摔了。” 怎么會忘? 林月定了定神,把汗?jié)竦氖植剡M口袋,“爺爺還帶人上山找呢?!?/br> “找了半天沒找到,你倒是自己摸回來了——有你的啊?!?/br> 公墓里響起噼里啪啦的鞭炮聲。 前面有人跑過來,招呼道:“族叔說不等我們了,再等要誤了時辰,他們自己先弄。我們慢慢走,等下去上個香就行?!?/br> ……果真是簡化版。 堂兄聞言停了下來,伸手在口袋里摸索,一邊介紹道:“這是四叔家的佳一,剛念大學吧?這是二伯家的林月,不怎么回來,你不認得?!?/br> 堂弟笑嘻嘻地朝林月叫了聲“哥”,對兩人道:“我們前面在商量晚上找個地方燒烤,哥你們也一起來吧?” 堂兄摸出煙來點上,“烤烤烤!咱們干脆點,買了東西到山里來烤,野餐!” 堂弟連連拍手,忙不迭地去前面?zhèn)髟挕?/br> 林月看著堂弟跑遠,問道:“不會著火嗎?”尤其現在剛開春,天干物燥。 “找個有水的地方嘛。我記得附近有條水溝?!碧眯謬@息似地噴出一口煙,“要趕緊玩啊,趁你們都在。下一次人這么齊,怕就是奶奶過世的時候了。” 堂兄重振當年孩子王的風采,帶著兄弟姐妹和子侄輩的小孩,浩浩蕩蕩十幾人,一路唱著歌進了山。 林月本來不想去,奶奶拉著他反復叮囑:你從小就最乖,一定要幫奶奶看住那個皮猴。以前旁邊鎮(zhèn)里有人燒過山,判了刑現在還沒放出來了! 他只好跟上。 好在堂兄也不走遠,就近挑了個山坡上的凹陷處,指揮著幾個堂弟找柴架篝火。 就著昏暗的天色,林月仔細觀察地形。這凹陷處像是原本的坡地被挖了一口,方圓十幾米內全是泥土石塊,今天也沒有風,倒是不容易燒到別的。往里躲一躲,點起篝火也不容易被發(fā)現。附近本來有處溝渠,如今被挖斷了,水流積成一汪小池塘。 趁著堂兄點火的功夫,林月繞著周圍走了一圈,果然在旁邊看到了殘留的小半墳洞。 林月和空蕩蕩的洞口互瞪了一會兒,墳頭蹦迪、不敬先祖之類念頭一閃而過……他決定假裝沒看見。 篝火很快就燃了起來,堂兄加了些帶來的炭,等炭燒得發(fā)紅,他抽出幾塊木頭,把火苗壓得小小,招呼大家拿rou串來烤。 林月站得離保溫箱近,被迫肩負起發(fā)放物資的職責。 “誰不守規(guī)矩我就不給他加調料!”堂兄大聲宣布,“每個人一次最多拿兩串,要記得說’謝謝’?!?/br> 同輩的兄弟姐妹還好,嬉笑著從他手里拿rou串。小孩子們幾乎是強壓著興奮,雙眼晶亮,抽rou串如搶劫,忘了道謝的還要跑回來補上一句。 簡直像是被cao縱的機器人。 烤rou不能用明火,要湊近燒紅的炭,不時翻一翻面,讓熱氣把rou烘熟。 堂兄和幾個平輩挨個指點,還要不時把小孩拉得離火遠一點,免得燒著頭發(fā)。佳一手里抓著調料袋,給看到的rou串都撒上滿滿的調料粉??諝饫镲h起孜然的味道。 薄薄一串rou,烤一烤,試一試,再烤一烤,熟透已經是十幾分鐘之后的事。孩子們忙不迭把rou串塞進嘴里,被燙得呼哧呼哧。 幾個兄弟姐妹下午都被奶奶逼著吃過面,一點不餓,烤了一串玩一玩,過了癮,就去保溫箱里拿飲料和啤酒。聊天的聊天,刷手機的刷手機,也有四處走著對天拍照的。今天早上還是陰天,正適合遷墳,下午云已經散開,現在正好看星星。 小孩子的注意力還在烤rou上,烤完一串接著烤第二串。第叁份rou還來不及拿,他們的母親就氣勢洶洶地殺到現場,一個個提溜著帶回去吃晚飯。 林月守在保溫箱旁,一個個叫過嫂子、弟媳,眼看著小朋友哭喪著臉離開。幾個今晚要回家的兄妹也跟著走了,暗紅的篝火旁只剩下了四個人。 林月,堂兄,佳一堂弟,和一個他面熟卻叫不出名字的堂妹。 “哥,咱們還烤rou嗎?”佳一手里還提著半袋調料。 堂兄提過保溫箱,打開,第一層原來放著rou串和幾罐啤酒,現在已經空了。他掀開隔層,下面的啤酒飲料還剩七八罐。他拎出旁邊的白色塑料袋,打開,里面是四個塑料飯盒,再打開,是裝得滿滿的四碗鹵料。 堂兄嘿嘿一笑,“現成的不吃是笨蛋?!?/br> 林月:“……” 他發(fā)rou串的時候就覺得數量不對,想來堂兄早和幾位mama約好了。難怪嫂子來抓他家女兒回去的時候,林月看見他們互相使眼色,堂兄還悄悄給老婆比大拇指。 堂兄把筷子發(fā)給大家,問堂妹:“小梅,今天晚上住奶奶家嗎?” 堂妹搖了搖頭,“我爸說晚上回去。” “那你要不要先回奶奶家等著?” 堂妹不為所動,“我想坐一會兒?!?/br> 堂兄偷偷踢了林月一腳,“這是五叔家的小梅。除了皓皓就她最小。今年高一吧?” 堂妹冷淡地回應:“高二了?!?/br> 氣氛一時有些尷尬。 佳一突然對火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堂兄咕嘟咕嘟灌著啤酒。 林月緩緩開口:“我們來講鬼故事吧?!?/br> 堂兄嗆到了,連連咳嗽。 堂妹流露出一絲興趣,“什么鬼故事?” “一個學校的鬼故事。”林月平靜道,慘白的臉在暗紅的火光里顯出一絲鬼魅。 “請說?!?/br> 話說某處有所老校,建校已有七十余年。學校里高一高二高叁分別在叁棟教學樓。學校有個古怪的規(guī)矩:搬東西麻煩,學生升年級一般不換教室,但是高叁考生一定不能在最北邊的那棟教學樓里。 傳聞說,北樓有問題,但凡是從那里出去的應屆考生,總是發(fā)揮不出應有的實力。至于理由,北樓正對著當地的一條河,河對面是本地香火旺盛的一處寺廟。據說問題就出在那處寺廟。 神仙或者菩薩不是問題,問題是祂們鎮(zhèn)著的東西。但是傳言來傳言去,沒有人說得清那里到底鎮(zhèn)著什么。有好奇的老師去寺廟里過問,差點被和尚趕出來。和尚堅稱他們是正宗的南派禪寺,在宗教局登記過的,絕不是什么歪門邪道。 可是既然事關考生前途,信總比不信好,這條規(guī)矩就一直傳了下來。 直到兩千年初,新一任校長是外地來的,不信邪,剛好那年文理科的省狀元種子都在本校,南邊的校門在裝修,校長便以保持學習環(huán)境安靜穩(wěn)定為由,力排眾議,讓那屆高叁考生留在了北樓。 年紀大的老師哀聲連連,年輕的老師雖然聽說過傳聞,也是不大信的。 該說是意料之中,還是意料之外呢? 那年的重本率慘遭滑鐵盧,足足比往年少了四分之一。憤怒的家長幾乎要把校長辦公室掀翻。 偏偏省文理狀元都花落本校,大紅的喜訊登上了本地報紙頭條。 聽說校長被叫到會議室,人大主任和政協主席把他罵了一通,管教育的副市長和教育局局長對他又罵又夸。 這位校長下半年就調走了。臨走前據說在本市教堂受了洗禮。 故事就此結束了嗎? 自然沒有。 “考生不住北”的規(guī)矩回來了,學生們的好奇心也徹底被挑了起來。 有低年級的好事者,借著社團活動和自主學習項目的名義,開始追溯這條規(guī)矩的由來。 本校的教職工已經如鐵桶一般,不好下手,他們就先從附近的老居民問起,再去圖書館查往年的本地報紙和地方記錄。 竟然還真被他們找出些事來。 清朝末年,就在學校校址所在附近,出過一位讀書人。他寒門苦讀十數載,整日念叨要做狀元,卻連秀才都考不中。 父母日漸衰老,妻子為供他讀書,要在農活之外再接采桑的活,日夜cao勞。即便如此,家中也只是勉強度日,不說無閑錢通門路,還要忍受鄉(xiāng)里指點。同輩的族兄弟,不說衣錦還鄉(xiāng),也多是外出數年,賺了些錢回來。 他們說世道將變。 他心中苦悶,只能越加發(fā)奮,終于在不惑之年成了秀才。他狂喜近癲,幾乎成了當代范進。他摩拳擦掌,自覺數十載所學融會貫通,即便當年鄉(xiāng)試落敗,也無法熄滅他心中的火焰。 那年是光緒二十九年。 第二年,光緒叁十年,公元1904年,大清朝最后一次科舉在這年七月落下帷幕。 一同斷絕的還有這位讀書人的生機。 在一個尋常的夜里,他用慣于執(zhí)筆的手,拿起了柴刀,從上到下,從里到外,把父母妻子,一家七口殺得干干凈凈。 對了,算上他自己就是八口。 他就吊死在如今禪寺正院里的那棵大榕樹上。 這位讀書人沒有功成名就,倒是以另一種方式留跡青史。 又過了幾十年,附近建起新式學堂,重金聘來名師,要振興當地教育。可惜辦了五年就辦不下去了,學生們四散而去,有的回家務農,有的投靠軍閥,有的參加革命,在地方志上的分量,還不如那個殺了全家的讀書人。 這個故事說得通:心有不甘的讀書人,死后化作惡鬼,即便有菩薩鎮(zhèn)壓,也要為害附近的同類。 學生把故事理了理,去掉神神怪怪的部分,發(fā)表在地方報紙的文化版塊。 林月停了下來。 在場幾人幾乎都要睡過去了。 聽不到說話聲,佳一精神一振,“結束了嗎?” “沒有,”林月看著他,“還要聽嗎?” 佳一連連搖頭。 堂妹揉了揉眼睛,“我想回去,佳一哥你能送我回去嗎?” 既然堂妹點名,佳一只能不情愿地起身,護送著堂妹先走。 火堆旁只剩下了林月和堂兄兩人。 堂兄撥著灰感嘆:“小時候沒覺得你說話這么讓人瞌睡啊……這是哪里學到的特技嗎?” 林月微微一笑,“差不多。” “真想把你說的錄下來,我家女兒不肯睡就放給她聽……”堂兄一拍大腿,“酒還沒喝完呢。我剛聯系了志德和春民,他們馬上就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