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花心校草的滿分愛戀、祁教授,借個婚、民國奇人、誤入傳銷窩、你逃婚,我改嫁!趕緊喊我小舅媽、寒與溫、妖行天下:廢柴捉妖師、聽說我是深情男配[穿書]、穿成炮灰表小姐、嫁給權(quán)臣之后(作者:長溝落月)
林晏翻看沈韶光小學作業(yè)本的時候,沈韶光正和于三在廚房煎炒烹炸。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可不能馬虎。 沈家的年夜飯頗有些穿越感,既有唐代的屠蘇酒、五辛盤、膠牙餳,也有雞鴨魚rou和后代的過年標配——餃子。 雞是沈韶光做的。因為是不經(jīng)年的小嫩雞,所以便不燉。宰殺洗凈剁塊,略腌一腌入味,便拍了干粉下鍋油炸,炸得有些焦黃了,盛出來。再另起鍋,用胡椒蔥姜等熗鍋,把炸好的雞rou放進翻炒,倒上小半碗由清醬汁、糖、黃酒調(diào)的三合汁,略翻炒,撒孜然粉和鹽,便可出鍋。 這樣做出來的雞rou有股子竄鼻子的焦香味兒,聞起來讓人饞涎欲滴。 于三公主的鴨子卻是個費工夫的菜。鴨子宰殺好,先脫骨。這個活兒沈韶光就做不大好,于三卻做得不錯。刀尖專貼著骨縫走,骨頭出來,鴨子外面的皮rou卻不破。 沈韶光一向不吝惜自己的稱贊:“神乎其技!神乎其技!” 于三公主瞥她一眼,到底翹起嘴角。 “我覺得,你若不當廚子,也能當個殺手?!毕乱痪?,沈韶光就不著調(diào)起來。 于三翹起的的嘴角又抿起。 鴨子去完骨,里面填上用糯米、臘rou、菌子、筍丁、蔥、姜拌的餡兒,把出骨的口用線繩扎好,外加雞湯,隔水蒸兩個時辰,有點類似后代的八寶布袋雞。1 這個功夫菜,打吃過午飯,于三就做上了,等沈韶光炒雞的時候,火候已經(jīng)足夠了。 魚是阿昌前日跑遍了西市才買到的,一條一斤多重的鯉魚,沈韶光把它做成了經(jīng)典的糖醋魚。兩次油炸,第一次炸熟,第二次炸酥,頭尾翹起,宛如要躍起的樣子。上面加熬得nongnong的糖醋汁子,紅亮亮的,漂亮至極。 糖醋魚是沈韶光的拿手菜,就如大家眼中的她一樣,精神,漂亮,帶著點“爺就這樣兒”的拽勁兒。 rou是沈記的經(jīng)典招牌清湯獅子頭。四個大rou圓子擺在一起,取福祿壽喜之意。 除此之外,還有些炒豆腐干、拌醋芹、炸魚鲞、清炒菘菜、羊rou蘿卜之類的,滿滿當當擺了拼起的兩張食案。 沈記四人本來也不大分什么主仆,這會子更是團團圍坐。 于三看著沈韶光,等她說祝酒詞,便是阿圓和阿昌兩個吃貨也強忍著口水,等小娘子說話。 沈韶光看看他們,“吃吧等什么” 于三翻個白眼兒,到底笑了。 阿圓和阿昌也笑起來,阿圓從善如流地拿起筷子,笑瞇瞇地朝自己眼前的雞翅膀夾去。 沈韶光拿刀把那只鴨子大卸八塊了,然后夾了一大塊回自己的碗里,慢慢吃。 于三則用羹匙舀了一個獅子頭,挖著吃。 阿昌則四面出擊,宛如饕餮。 這注定是一個會吃撐了的夜晚…… 吃了一會兒,才開始喝酒。 本朝習俗,年紀最小的先喝,此即所謂“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后飲酒”。阿圓比阿昌稍微小一點,所以阿圓先來。 阿圓笑瞇瞇地滿飲了一杯,然后是阿昌,然后是沈韶光,然后是于三。 沈韶光到底說了兩句祝酒詞,“大家又大了一歲,希望我們明年能賺更多的錢,有人能脫單?!鄙蛏毓庑Σ[瞇地看一眼于三。 于三在這個時候也算大齡男青年了,應(yīng)該娶新婦了??上КF(xiàn)在沈韶光自己還不安定,她琢磨著,等過一兩年更安定些,便銷了于三的身契,讓他接著當良民去。與店里的關(guān)系可以改成雇傭嘛。阿圓和阿昌還小,倒不著急。 “什么是脫單”阿圓先問。 單身狗而不自知!沈韶光跟她解釋這千年后的詞語:“就是嫁娶成家?!?/br> “哦——”阿圓和阿昌都看于三。 于三臉有些微的紅,瞥一眼沈韶光,“小娘子還是先琢磨自己吧?!?/br> 沈韶光厚著臉皮:“你老,你先來。我不著急。” 阿圓和阿昌哈哈大笑。 沈韶光跟著一塊笑,于三低著頭接著吃菜。 大小伙子,還不好意思了呢…… 沈韶光覺得自己一股子中年婦女的惡趣味,不過算一算,兩世加一起,可不已經(jīng)人到中年了…… 算了,不能想,沈韶光繼續(xù)倒酒喝酒。雖然酒的度數(shù)低,但架不住喝的時間長,漸漸便有點喝高了。沈韶光說起了后世的幽默段子,聽阿圓唱了一段長安小調(diào),又逼著于三和阿昌下去舞了一回。 忖度著時間,沈韶光腳下略有點浮沉地去下餃子。 于三嫌棄她,“你別把餛飩都煮破了吧!” 沈韶光跟他科普:“什么叫煮破了這叫煮賺了!”又招呼阿圓、阿昌,“以后煮餛飩,‘破了’都叫‘賺了’?!?/br> “說起這個,我想起一段笑話。說有點店鋪,為了圖好口彩,過年煮餛飩的時候特意煮破幾個,且要喊出了,‘賺了嗎’那邊煮的人回答:‘賺了,賺了’?!?/br> “結(jié)果這一年煮餛飩的庖廚是個新來的,店主人問:‘煮賺了嗎’那庖廚喊道:‘您放心,有我在,一個都賺不了!’”沈韶光學著笨廚子,嗷嗷地喊。2 外面阿圓和阿昌笑得前仆后仰,于三也無奈地笑了。 第45章 元日寺廟行 第二日沈韶光醒來時,外面已經(jīng)天光大亮,轉(zhuǎn)轉(zhuǎn)頭,兩邊太陽xue有點疼,可見昨晚是真的喝多了。掃一眼那邊床榻上還在打小呼嚕的阿圓,沈韶光靜悄悄地起床,自去外面洗漱。 一開堂屋門,便看見門口套著壺套子的熱水壺,于三公主已經(jīng)起床了 沈韶光笑瞇瞇地把熱水提進來,兌水洗臉、刷牙,擦面脂,然后畫眉毛、點朱唇、貼花鈿,至于擦白粉、涂胭脂、畫面靨到底還是省了。 這個時候的妝容是件考驗女子想象力的事,各種奇詭的流行風尚,哪怕是沈韶光這看過后世群魔亂舞的人,也常有咋舌的時候。 比如前陣子流行的連娟眉——兩條眉毛畫得幾乎對在一起,再比如前兩年的啼眉,細細的眉毛耷拉著,一個個泫然欲泣的樣子,倒也配合先帝新喪的氛圍,還有逗趣的蛾翅眉,朋克的烏唇妝……就沒有本朝的小jiejie想不出來或不敢化的妝。 在宮里時,沈韶光少不得也要隨一隨大流,當大家都時尚時,你反時尚就是出位了。沒看虢國夫人裸妝一回連詩人們都拿出來說嗎與眾不同是不行的,和光同塵才是王道。 出了宮,遠離了宮廷時尚圈,沈韶光的臉便回歸了正常人范疇,這還是頭一回把全掛子的手藝又使出半掛來。 沈韶光端詳自己,眉毛長得本來就好,輕描即可;唇色有些淺淡,還需重點;花鈿是來不及做了,便用筆點了朱砂在額間畫一朵應(yīng)景的梅花,再呼應(yīng)上大紅石榴裙,真是相當喜慶啊,新娘子似的…… 單身狗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就自找著扎了一回心。 沈韶光癟癟嘴,給自己挽了個雙環(huán)高髻,別上釵子,上下收拾妥當,看著銅鏡中影影綽綽的美人,又撿回些自信來,單身狗怎么了,即便單身,我也是最漂亮那一只。 “旺——” 一抬頭便看見懵瞪臉的阿圓。 “來,來,洗臉,我給你收拾起來。” 聽說小娘子要給自己化妝,阿圓睡神都跑了,“不用!不用!” 沈韶光一臉獰笑。 阿圓雖然武力值高,到底不能跟自家小娘子硬杠,還是被沈韶光押在了銅鏡前。 “仰頭——閉眼——抿嘴——再抿一抿……” 沈韶光給阿圓上的是全套子的妝,頭發(fā)也重新梳過,竟然意外地好看,圓圓的臉,胖胖的身子,翠眉紅胭脂,兩點可愛的面靨,就如有一年去陜西省博參觀買的紀念陶偶,這才是大唐土生土長的姑娘呢。 沈韶光舉著銅鏡讓阿圓自己看,“好不好看好不好看” 阿圓嘴唇不自然地抿一抿,嘟囔:“好看是好看,可一會兒怎么吃飯呢” 哈哈哈……沈韶光趴在阿圓寬厚的肩膀上笑起來。 阿圓自己拿起鏡子,左右照了照,抿嘴也笑起來。 “篤篤篤”,于三敲幾下門,掀開簾子進來,看看濃墨重彩的主仆倆,沒什么表情地道:“吃朝食了?!?/br> 阿圓笑著跳起來,“走,吃飯去!” 于三看看阿圓,皺眉:“你這樣,不怕蹭到餅上” 阿圓:“……” 阿昌拿著竹子來問沈韶光什么時候燒爆竹,看見率先走出屋門的阿圓,稱贊道:“好看!好看!” 阿圓臉上有了笑影兒。 “可是一會兒吃飯恐怕會沾到碗上……” 在屋里,沈韶光幾乎笑得肚子疼,這就是傳說中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嗎 于三瞥一眼沈韶光,好像家長看拐壞自家小朋友的壞孩子一樣。如果可以截表情包,配字一定是:“以后別跟她玩了!” 于三懶得看小娘子發(fā)瘋,徑自撩開簾子出去了。 沈韶光笑著去柜子邊拿出幾個荷包來,里面裝了那日從林家得的銀錁子,另有一袋子銅錢,大家分一分,回頭出去逛的時候買小零碎兒用。 阿圓于三等人自有月錢,但沈韶光錢多,便讓他們把月錢留著,平時花用盡從自己這里走。 看沈韶光出來,阿昌點著火堆,嗶嗶啵啵,一陣竹子脆響。 于三拿桿子把沈韶光粗針大線的幡子掛在院子里,四個人看看燒得差不多的黑竹子,再看看小北風中瑟瑟發(fā)抖的幡子,心滿意足地去前面店里吃飯。 吃飯前,沈韶光先發(fā)壓歲錢,還一邊發(fā)一邊念叨“壓祟長歲,新年吉祥”“新春納福,事事如意” 的吉祥話。 這時候還沒有發(fā)壓歲錢的習俗,阿圓眨巴著她上了妝的眼睛,待看清小銀錁子時哎呀一聲——這銀子真好看!跟個牡丹花似的。 阿昌也附和“真好看”。 于三看一眼寸把長的小銀魚,不知想起了什么,有些惆悵的樣子。 因昨日吃了好些大魚大rou,又喝酒宿醉,今天晨間的飯便很是清淡。 熬得黏稠稠的小米粥,煮雞子,還有小芝麻餅,不過手心大,一圈一圈的,放了芝麻醬和椒鹽卷起來放在鐺上烙熟的,又酥又香,有點像老北京的螺絲轉(zhuǎn)兒。配菜是豬皮黃豆凍咸菜和點了芝麻香油的蘿卜咸菜。 新年初一的早晨,吃著粥和咸菜,沈韶光覺得很幸福。 然后便想起那位熱衷幸福度調(diào)查的林少尹來,如果這會兒他來問,一定真誠地跟他說,挺好的,真的挺好的。 當然,那位今天是不會來做幸福度調(diào)查的,這會子正大朝會呢,那可是一年一度的大折騰,曾經(jīng)有老宰相實在撐不住暈倒的先例。 沈韶光卻閑得很。初一日是家族內(nèi)拜年的日子,外人不便相擾。左鄰右舍的,只等初三初四去坐一坐就是了。至于光明庵,今日廟里有法會,圓覺師太也不得閑,還是明日再去吧。 想到法會,沈韶光便琢磨著帶阿圓他們?nèi)デ帻埶峦?,那里的過年法會想必熱鬧,不知跟后世那搶第一爐香擠破頭的盛況比又如何 沈韶光先給這世的父母兄長上了香,換了供品,化了紙,然后便帶著阿圓他們出了門。 崇賢坊在西,青龍寺在東,卻是水平著,直線距離并不很遠,一路走著逛著也就到了。 青龍寺到底是有名的大寺廟,確實熱鬧,但要說跟后世人山人海的盛況比,還趕不上。讓沈韶光驚喜的是,這大初一的,廟門前的街上竟然有賣小吃的。這大約就是后代廟會的雛形吧 沈韶光買了一簍果子蜜餞,有糖漬梅子、杏脯、蜜棗、冬瓜條子糖,有糖漬的,有蜜漬的,各式各樣,顏色鮮艷,看著嘴里就泛起口水——可見望梅止渴這事并不是瞎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