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放榜
書迷正在閱讀:[原神同人] 風神的寵兒、[原神] 魈上仙朝你扔來一把鳥槍、[綜原神] 四神婚史、[原神] 蒙德退休生活、沙雕學霸系統(tǒng)[重生]、在無限游戲直播成神、良田美井、[綜原神] 鶴運速遞,啥都能寄、他如此愛笑、學霸的女票又抓妖了
添丁進口自然是大大的喜事,洗三、滿月,小孩子似乎一天一個樣,在張昌宗和寶寧父女倆兒天天爭著教只會吐口水泡泡和呼呼大睡兩項技能的張大郎叫耶耶、叫jiejie的“爭風吃醋”中,生出來紅通通的張大郎,終于有了幾分他爹娘的風采,不再被自己親爹嫌棄丑的時候,恩科的榜單終于下來。 張昌宗人在家里抱孩子,卻沒有放松對恩科的關注,一出榜便有人把名單送來,上面并沒有高博通的名字。他詩賦一般,沒考進士科,考的是明經,但是,明經的取中榜單上也沒有他的名字,他落榜了。 “高郎未曾上榜。” 這榜單是張昌宗與劉嬰一起在書房看的,劉嬰知道他關注高博通,看了榜單后開口。張昌宗點點頭,面上不僅沒有遺憾之色,反而有些躊躇。 劉嬰微微一笑:“明公所慮者……不若讓屬下猜測一二?” 張昌宗看他一眼,笑著點頭:“行啊,儒孫猜猜看?!?/br> 劉嬰道:“明公對是否起用高郎有些猶豫?!?/br> 張昌宗嘆了口氣,點頭:“恭喜儒孫猜對了,但是沒獎?!?/br> 劉嬰笑了一下,獎不獎什么的,根本不在意。張昌宗又是一嘆,道:“高博通這個人,能于舉子中組織文會,野心有,人情練達有,能力也有,但是,他給我出的主意,正是我心里猶豫之處?!?/br> “明公此話怎講?” 張昌宗道:“他給出的主意,一個正,一個險,全無轉圜圓融之處,就怕他這人做事好走極端?!?/br> 劉嬰皺起眉頭,面露思索之色,道:“明公言之有理,可是,觀此人交際行事,又非那等莽撞不通俗事之人……” “對啊,以他的出身,能在京中科舉之時,組織起文會,顯然交際能力不差,人情世故也是懂的,是個有成算的人。我給他一次投卷的機會,他不想著寫經義策論,直接給我扔了那么一份上書來,出頭之心太切?!?/br> 出頭之心太切,說白了就是功利心太重。上進心跟野心有時候可以等同,但功利心跟野心卻不等同。功利心重的人,首重利益得失,有一天,如果有人比你能給他的利益多,說不定立馬就轉投他人了。 劉嬰也是聰明人,自然聽懂了張昌宗的意思,但他作為下屬,于這件事上卻不好多言,遂安靜地坐著,等張昌宗自己做決定。張昌宗沉默片刻,交代小廝:“跟門房說一聲,若是高博通來訪便把人領進來?!?/br> “喏?!?/br> 不再說高博通的事情,張昌宗又看了一遍榜單,拿起毛筆,蘸了蘸墨,把名字圈出來,問:“對他們的安排,儒孫可有什么章程?” 這幾年,不止張家子弟,還有他的手下里,只要有合適的人,都會選出來參加科舉,今年多了劉嬰的師侄們,都上榜了。 劉嬰道:“按照往年的規(guī)矩就行,只是,中樞我們還是缺人,若能調幾位郎君回京任職,則聲勢大為不同,眼下公主已在朝中立住,恰是時機。” 張昌宗沉默了一下,道:“儒孫之意,我盡知的,只是,有我在此就夠了?!?/br> 劉嬰嚴正道:“明公,此一時彼一時,公主在朝中看似門人遍布,然不過是空中樓閣,毫無根基可言,公主之患,只有一個,那便是手中沒有足夠的可信之人。” 劉嬰才是真正看出問題根本,又給出解決辦法的人。太平公主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她本人沾不到實權,她是個女的,就算位列朝堂參政,可是,朝廷實權的部門三省六部,她一個都插不上手,沒有任何真正的領導權,朝廷的實權部門,會聽李旦的,會聽太子的,不見得會聽太平公主的。 張昌宗和劉嬰都知道,能真正掌控到手里的,才是自己的。太平公主看著權勢滔天,但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李旦的寵信上的,只要李旦一有什么轉變,太平公主看著滔天的權勢立馬就會消散,看著滔天的權勢立即煙消云散,根基太薄弱。 也所以,在原來的歷史上,李隆基啥都不需要干,只需要把太平公主圍殺了,所謂的公主黨便煙消云散,不足為慮了。 張昌宗和劉嬰都看出了問題,這些年,也一直在做夯實自身基礎的事情,只要夯實了張昌宗的基礎,張昌宗站在太平公主背后就是倚仗。太平公主沒有的,缺少的,張昌宗有,張昌宗愿意給她。 采納高博通官制改革的建議,是為了增添太平公主的政治資本,讓滿朝文武,讓天下都知道,她并非只會弄權不懂政務的人,與先前被殲滅的韋后、安樂之流是大不相同的,她有一顆為國為民之心。 至于劉嬰建議調兄長們入京任職—— 親兄弟,若是他有什么,兄長侄兒們自然無法豁免,但是,在外頭的話,可cao作的余地就大些,在京城里,他也沒把握能護著兄長們的周全。 張昌宗道:“眼下的情勢,尚未到需要我兄長們進京的時候?!?/br> 罷了! 劉嬰幽幽嘆了口氣,他這主子什么都好,就是太過重情義,但是,他恰恰就是看中明公的人品,否則也不會來投他,左右現(xiàn)在看著還有時間,未雨綢繆的事情,也在做了,遂不再提這件事,轉而說起如何安排今年考上的這幾人的職位來:“依屬下之間,今年考中的這幾人,可以放到汀州去,安排一下,到臨近水道的縣去,如此,從長江水路走,江州、洪州、汀州、泉州、廣州便可連與島上連成一線,船隊也好進出,人手也好調配,明公籌謀多年的內陸航線便可粗略成型?!?/br> 這些年,張昌宗和薛崇秀都放了不少人出去,經營產業(yè)的有,讀書習武的也有,讀的好的,參加科舉;武略學得好的,就參加武舉。這些年,出了不少人才,而這些人才,經過這么多年的運作,都集中在長江中下游一代的州縣做官。 長江中下游一帶,在唐之時,并不是什么經濟中心,也不是什么繁榮發(fā)達的地方,現(xiàn)在的發(fā)達地區(qū)是長江以北,黃河兩岸,以長安為中心。長江中下游一帶,只是荒僻之地。 張家雖然人丁旺盛,但是,底蘊太薄,可用的人才太少,就算把西府的人用上,也是嫌不足的。跟聞名天下的五姓七家是不能比的,在五姓七家里,同期為官的族人,鼎盛時期可以有數(shù)十位,就算稍微沒落的時期,也有數(shù)人,同族的堂兄弟、親兄弟同朝為官的更是比比皆是。 張家跟這些家族比不了,張昌宗只能從門生里發(fā)展,有培養(yǎng)出來的,就花費時間,精心安排,運作這么多年,總算略有成效。這些,才是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