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热爱在线观看视频,国产成人福利资源在线,成年美女黄网色大观看全,狠狠色综合激情丁香五月,777奇米电影网99久久,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成人无码午夜成人无码免费视频

筆趣閣 - 科幻小說 - 北京鏡鑒記在線閱讀 - 第24節(jié)

第24節(jié)

    第三十章 看門人(1)

    劉鑒、王遠(yuǎn)華、袁忠徹三人幾乎同時(shí)想到,就算是權(quán)傾一時(shí)的錦衣衛(wèi)指揮使紀(jì)綱,以姚廣孝和袁柳莊之能,也斷沒有不敢招惹之理,更別說其他官員了,要說那兩位大人都不敢惹的,除非是龍子龍孫。再進(jìn)一步想,永樂皇帝的兄弟們都沒什么能量,龍孫們年紀(jì)還小,招惹不起的只有龍子。龍子共有四位,就是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還有一位沒封爵的朱高爔。王遠(yuǎn)華和袁忠徹一起注目劉鑒,無疑是在懷疑太子爺了——劉鑒在詹事府任職,肯定是見過太子的。

    劉鑒回想一下太子的所作所為,已然是心中澄澈洞明,不禁長嘆一聲,朝兩人點(diǎn)了點(diǎn)頭。且說這位太子爺本是永樂皇帝的嫡長子,皇帝還在當(dāng)燕王的時(shí)候,他就已經(jīng)是王世子了,“靖難之役”,燕王領(lǐng)兵南下,他就留守北平府,供應(yīng)前線兵馬錢糧。牛祿在永樂元年就混進(jìn)了行部工曹,要說當(dāng)時(shí)有這個能量偷偷安插他的,也只有太子一人而已。

    太子爺生得肥胖,肚子大如笆斗,連騎馬都很困難,甚至于傳說他低頭看不見自己的腳背。一般胖人都喜歡北方?jīng)鏊?,可偏偏這位太子爺一直喜歡南京要多過北京,他在北平府鎮(zhèn)守的時(shí)候,三天兩頭得病,等回到南京當(dāng)太子,反倒神清氣爽,百病全消了。永樂皇帝提起遷都北京之事,太子曾經(jīng)出言勸阻,皇帝沖他一瞪眼,他才縮回頭去不敢再講話。

    不敢講話是不敢講話,但料想太子心中仍然不希望北遷。況且此時(shí)北京已經(jīng)不再是自己的老窩了,永樂二年,皇帝派趙王朱高燧常居北京,行部大小事務(wù)都得先請示這位王爺,然后施行。太子爺因此免不了會想:“您真要遷都北京,何不先派我回去管理呢,而要派高燧。會不會遷都之日,就是我被廢黜,高燧榮登太子寶座之時(shí)?!”

    除了朱高燨是側(cè)室所生,身份較低,肯定沒資格問鼎皇權(quán)以外,永樂皇帝剩下三個兒子見天明爭暗斗,太子幾度處于被廢的邊緣,這在朝內(nèi)朝外都不是什么新聞。因此太子是肯定不希望遷都北京的,漢王朱高煦不好說,趙王朱高燧則定然希望遷都。

    種種線索,全都指向太子,而如果真是太子派遣牛祿來破壞北京城的水文,陰謀阻止遷都,那確實(shí)誰都不敢再深入調(diào)查此事。誰要是把這件事捅到皇帝耳中,卻萬一扳不倒太子,必受嫉恨,他日太子登基為君,說不定“誅十族”的慘劇還會重演。即便扳倒了太子也未必就有好果子吃,漢王、趙王心里一邊喝彩,一邊肯定也在敲鼓:“這人不是我派去的,那就一定是對方派去對付太子的,要小心他下一步來對付我。”不管誰上位,都會先想著把這個膽大的隱患先捏掉最為保險(xiǎn)。

    這就好象是個深不見底的泥潭,里面不光有君臣大義,還加上一層父子親情,君臣名分好破,父子關(guān)系不能壞,別說姚廣孝、袁柳莊,就算是皇后娘娘,大概也不敢真把牛祿的陰謀調(diào)查到底。

    三個人想到這里,互相對望,都是好一陣后怕。王遠(yuǎn)華最先反應(yīng)過來,朝袁忠徹一拱手:“多承令尊指點(diǎn)。”劉鑒苦笑著問:“該怎么向宋尚書回復(fù)才好?”袁忠徹回答說:“他也不是糊涂人,就把家父所說的直言相告,他自然不會再問了?!?/br>
    說話間,老軍劃著小船回來,招呼三位老爺上船。這一路上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沒有人再說話。等上了岸,王遠(yuǎn)華作揖告退:“我得先去北新橋,把鐵鏈鎖水之事辦妥……”說到這里,他嘴角略略一牽:“然后便回去寫待罪的折子,靜等京城行文鎖拿吧?!?/br>
    劉鑒用折扇一拍胸脯:“天雷劈了大鐘,都是那牛祿的陰謀,王兄您有什么罪?小弟也寫一道奏折,為您辯冤就是?!痹覐乩湫χ彼谎郏骸澳銓懯裁矗繉懡o誰?既然已知此事深不可測,你劉鏡如要不想死,還是少插手為妙?!闭f著望向王遠(yuǎn)華:“我回去京城,請家父出面向姚少師求情,定能救下王兄的牢獄之災(zāi)?!?/br>
    王遠(yuǎn)華輕輕搖了搖頭:“令尊和姚少師……唉,罷了,但求心安,何懼天命?”又一抱拳,轉(zhuǎn)身便走。

    劉鑒剛才一時(shí)沖動,說要幫忙王遠(yuǎn)華寫辯冤的折子,可隨即想到自己人微言輕,寫了也沒人理,說不定還會招來禍患,袁忠徹的話雖然很不客氣,終究是為自己安危著想,這才出言提醒。兩人雖然一直不大對付,這些天卻一起調(diào)查牛祿的陰謀,接觸多了,難免產(chǎn)生些同袍之情。劉鑒不是不識好歹的人,當(dāng)下朝袁忠徹一鞠躬:“多謝了?!?/br>
    袁忠徹冷冷地望著他,隨即淡淡地回了一禮。

    十三娘對劉鑒說:“既然此間事了,妾也應(yīng)該收拾一下,回京城去了?!鳖I(lǐng)著瑞秋直接回了鎮(zhèn)水觀音庵。劉鑒帶著捧燈,和袁忠徹一起回到宋府,聽說宋禮已經(jīng)前往工曹,就又匆匆趕去。到了工曹衙門一看,原來宋禮找來一個景教僧當(dāng)通譯,正在審問那個被擒的番僧呢。

    前因后果跟劉鑒他們猜測的也差不多。這名番僧供稱來自于西方一個叫“騾馬”的地方,宋禮當(dāng)場一拍桌子:“胡說,安有都市以畜牲為名的?”那景教僧倒是中國通,大著膽子回答:“大人,豈不聞中華也有龍泉、虎林、鹿港、鷹潭、狼山、鶴崗,等等之類的地名么?”宋禮瞪他一眼:“或泉或林,后面總有個標(biāo)示地名的字呀?!本敖躺阒Γ骸叭绱?,是小僧翻譯差了,此人的家鄉(xiāng)乃是騾馬‘城’。”

    宋禮“哼”了一聲,不再說話,由得通譯繼續(xù)詢問番僧。原來那番僧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傳教,先去了南京,禮部官員誤以為他是景教僧,想著南京沒有景教寺,北京倒有幾座,就把他轟來了北京。這番僧進(jìn)了北京城,一看幾座寺廟里全是“異端邪宗”,不敢寄居,到處亂躥,三不知就和骰子店安老板結(jié)識了,安老板還請他來主持自己的婚禮,他也就在婚禮上認(rèn)識了那個牛祿。牛祿也不知道哪里學(xué)的,他倒懂得幾句番話,假裝好心,接番僧到自己北新橋的家中合住。

    前兩天,牛祿突然說起北京城中有些妖物,只有移出城外,才能拯救一城的生靈。那番僧古道熱腸加上無知者無畏,一拍胸脯,答應(yīng)幫忙。于是兩人就私上了萬歲山,牛祿盜走沈萬三的尸首,番僧以他教內(nèi)相傳的鎮(zhèn)邪之法,用銀十字架暫時(shí)壓住了那些附有方氏怨魂的御瓦。可他們下山的時(shí)候卻不慎被守軍發(fā)現(xiàn),牛祿就叫番僧先把尸首裝了棺材運(yùn)出城去,到黑山谷里他們預(yù)先定好的地點(diǎn)等待,他自有脫身之計(jì)。他還告訴番僧,第二天一早會有個小童帶著最后一件妖物出城,如果到時(shí)候自己人還不到,就讓番僧先去接取。

    劉鑒在旁邊聽得明白,暗暗點(diǎn)頭。無疑,牛祿所說的這個小童就是捧燈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安老板婚禮當(dāng)天就給捧燈下了禁制,一到日子,捧燈突然迷糊起來,趁著劉鑒上廁所的機(jī)會,偷偷盜走了草鞋,然后就直出阜成城。番僧是左等牛祿不來,右等牛祿不到,只好按照牛祿先前所說,接了捧燈,然后把已經(jīng)貼好符咒的沈萬三的尸身并草鞋釘進(jìn)棺材,埋在黑山谷中??墒遣乓宦裣拢椭啦粚α?,陰云四合,邪氣沖天,于是忙不迭地施法驅(qū)邪,又是念經(jīng)文又是灑圣水,還連帶拋大蒜……

    為什么牛祿要找個番僧做幫手呢?眾人猜測的結(jié)果,或許他認(rèn)為找個言語詭異的外鄉(xiāng)人不會走漏風(fēng)聲吧,就算番僧被擒了,一時(shí)三刻也誰都問他不明白――牛祿已經(jīng)被袁柳莊逮走,也無從去查證他的真實(shí)意圖了。

    審問完畢,劉鑒、袁忠徹等人就押著番僧,找到了牛祿在北新橋的住所。兩人詳細(xì)搜查一番,果然找出不少法器,有些竟然還是難得的寶物,可見此人背景果然并不簡單。袁忠徹以尚寶司的名義,把這些東西當(dāng)場就全部充公了,都塞進(jìn)他的饕餮袋里去。捧燈看著連叫“可惜”,劉鑒倒并不在意。

    出得門來,捧燈悄悄地問劉鑒:“此非監(jiān)守自盜乎?”劉鑒是又好氣又好笑:“早跟你說了,不明白的成語不可妄用……對了,你早上還說什么高亮‘墓木已拱’,這個成語也用錯了。當(dāng)面對你說這個詞,那是咒你早死;背后說別人用這個詞,說明這人死了好幾年了。高亮怎么了,死了好幾年了?”

    “啊呀!”捧燈猛然想起來,“爺,高亮危矣!”趕緊把“以血引水”之事的前因后果對劉鑒合盤托出――包括自己的攛掇和內(nèi)疚,竟然也毫不隱瞞,完了還抹眼淚:“高亮要是有個好歹,真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了……”

    此時(shí)劉鑒對王遠(yuǎn)華已經(jīng)徹底消去了敵意,不再什么事情都往壞處想,他輕搖折扇,安慰捧燈說:“這‘以血引水’之法我也略知一二,確有兇險(xiǎn),但高亮只要照著吩咐做,進(jìn)城前不回頭,那就不會有性命之憂?!迸鯚糁钡貑枺骸八羰腔仡^了呢?”劉鑒皺著眉頭掐指一算,恨恨地跺一下腳:“怕和他爹一樣,也會遭逢水厄……我叫他逢五、逢十別出門上工,出了九月才能避過禍患。今兒個正好九月二十,他本不該來呀,想是昨兒個折騰了一下午,這人忙得忘了日子。不過,我看高亮并非夭折之相……”

    轉(zhuǎn)過頭去問袁忠徹,袁忠徹也不禁一愣:“忘了他了。他還沒回來嗎?”眾人匆匆趕回工曹衙門,詢問宋禮,果然,竟然連宋禮也已經(jīng)把高亮這檔子事徹底給忘了。

    于是宋禮立刻派人去西直門外探聽高亮的下落,活要見人,死要見尸。轉(zhuǎn)過頭來發(fā)落那番僧,下令責(zé)打三十大板,訓(xùn)誡一番,然后把他趕出北京城去。

    番僧摸著屁股,齜牙咧嘴、垂頭喪氣地被轟走了。他此刻也知道自己受人所愚,差點(diǎn)就鬧出亂子來,當(dāng)下豪情全消,也不敢再在中國傳教,一路向西,自回老家而去——萬里迢迢的,他是否能走得到,回得去,那就沒有人知道了。基督教這次東傳失敗,要直到近一百五十年以后,耶穌會的方濟(jì)各?沙勿略來到澳門,才重新開始在中國傳教之路。后話暫且不提。

    劉鑒和袁忠徹等人就在工曹里用了午飯,他們一直心急火燎地等著高亮的消息。高亮只是一介平民,大老爺們忙得把他給忘了,倒也在情理之中,可此刻既然想了起來,就不能再不顧他的死活了。尤其捧燈還在那兒抹眼淚呢,劉鑒就更不能不管了。

    幾個人一直在工曹繞圈子,直到臨近黃昏的時(shí)候,才終于得到了確切的消息。原來高亮出城引了水以后,被賣菜的老兩口追打,一時(shí)慌亂,失足跌入高梁河中,淹了個半死。還好他學(xué)過幾天狗刨,好不容易爬上岸來,就繼續(xù)梗著脖子朝城門里沖。守門的兵丁一看,奔過來一個渾身透濕的家伙,也不說話,就要闖門――雖然高亮才剛出城時(shí)候不久,但沒幾個人還記得他的相貌穿著――于是吆喝一聲,挺著槍上前攔截。高亮趕緊高舉起手里的腰牌。

    兵丁們一看,這瘋子舉著塊冬瓜皮這是要干嘛呀?原來高亮引水的時(shí)候,順手就把工部的腰牌叼在嘴里,這一落水,一張嘴透氣,腰牌早就隨波逐流而去了,他迷迷糊糊的,摸著塊臉上被扣的冬瓜皮,以為腰牌還在呢,見了兵就給舉起來了。

    當(dāng)下士兵們一擁而上,抹肩頭攏二背,就把高亮給捆上了,直接押去順天府。高亮也不知道什么時(shí)候才能開口,為了性命著想,緊咬牙關(guān),問他什么他都不答,差點(diǎn)就在順天府里挨了板子。好在順天府知府陳諤臥病在床,還沒來得及審問,只是把他暫時(shí)拘押起來,宋禮的屬官調(diào)查清楚前因后果,這才去把高亮給救了出來。

    高亮回到了工曹,小書童捧燈破涕為笑,跑過去拉著高亮的手問個不停。可是他越興奮,越是喜歡咬文嚼字,高亮十句里聽不懂一句,只好摸著后腦勺“嘿嘿”地傻笑。宋禮倒真的遵守承諾,當(dāng)場寫下一封書信,遞去北京留守行后軍都督府,介紹高亮當(dāng)兵,還拍胸脯保證說:“本官幫你挑選好人家提親,最晚一個月,讓你洞房花燭便是?!?/br>
    高亮大難不死,果然有了后福,立刻跪下來連磕響頭。

    就這樣,天大的陰謀就此塵埃落定。袁忠徹本就是私自跑來北京城的,現(xiàn)在身體也好利索了,事情也了了,于是當(dāng)天就出城,自回南京不提。劉鑒帶著捧燈回柏林寺,路上繞去北新橋看了一眼,只見王遠(yuǎn)華仍在監(jiān)督著兵丁、工匠鎖水。

    “鐵鏈已然埋入井中,我欲在井上蓋起一間小屋,無門無窗,禁止百姓進(jìn)入,”王遠(yuǎn)華把自己的計(jì)劃告訴劉鑒,并且詢問他的意見,“鏡如以為如何?”劉鑒點(diǎn)點(diǎn)頭,隨即又搖搖頭:“附近百姓只能去遠(yuǎn)處取水,實(shí)在可憐……”王遠(yuǎn)華微微一笑:“我已想過了,過幾日找老匠人來查勘一番,左近多掘一口淺井,可保用水無憂?!?/br>
    劉鑒見王遠(yuǎn)華事事為百姓考慮,想起自己曾誤會他是個作惡之徒,不禁臉上有點(diǎn)發(fā)燒。當(dāng)下手捧著折扇,深深一鞠:“王兄高德,小弟著實(shí)的欽佩。”

    第三天一早,劉鑒就帶著捧燈來到觀音庵,準(zhǔn)備送十三娘主仆出城南歸。當(dāng)日十三娘為了給劉鑒遞送燕明刀,匆匆來到北京,以她少年劍俠的腳力,竟然比快馬還要迅速。今日回去故鄉(xiāng),不必要那么著急,她不習(xí)慣坐轎,大家閨秀騎馬奔馳也不大象話,于是劉鑒掏自己的俸祿買了一匹黑色健騾,送給十三娘代步。

    瑞秋看見捧燈,還是一撅嘴,撇過頭去不搭理,捧燈卻哆哆嗦嗦的,大氣也不敢出。劉鑒問他:“你怎么得罪瑞秋姑娘了?”其實(shí)這話他已經(jīng)問了不下十遍,但捧燈漲紅著小臉,堅(jiān)決就是不肯說。

    這兩日,十三娘也一直在勸瑞秋,說小書童是無心之失,不必要太放在心上,況且你們年紀(jì)都還小,也沒有那么多忌諱。瑞秋有心原諒捧燈,但面子上落不下來,所以還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十三娘悄聲對劉鑒說了前因后果,劉鑒轉(zhuǎn)頭狠狠地瞪一眼捧燈:“還不快鞠躬道歉?!”

    捧燈囁嚅著回答:“我當(dāng)時(shí)就已然道過歉了……”劉鑒舉起折扇來在他頭頂輕輕一敲:“自己做錯了事兒,就得道歉,如果對方不接受,那就繼續(xù)道歉呀,你腰桿兒還這么直著算怎么回事兒?”

    捧燈無奈,只好勉強(qiáng)邁上兩步,朝瑞秋深深地鞠了一躬:“都是我的錯,是我太魯莽,妹子你要打要罵,隨便你……還是罵吧,你拳頭太重,一個不當(dāng)心,就要出人命……”

    捧燈以前就從來沒叫過瑞秋“妹子”,總說:“我哪有你那么大的妹子?你整個兒是我大姑?!比缃褚憣Ψ礁吲d,好原諒自己,“妹子”叫出了口,瑞秋聽了心中頗為受用。但她還不愿意就此開口原諒捧燈,只是板著臉一招手:“你過來,我有話問你?!?/br>
    捧燈大著膽子又邁進(jìn)了兩步,瑞秋把臉湊近了他的耳朵,低聲問:“老實(shí)交代,那日你究竟看到了多少?”“什么多少?”捧燈馬上叫起撞天屈來,“姑奶奶你那一腦袋金頭發(fā)晃得我眼睛都花了,我還能瞧見什么?!”

    瑞秋一咬牙,舉拳做勢要打。捧燈驚呼一聲,朝后就退,結(jié)果狠狠地撞在了騾子屁股上。騾子這種畜牲脾氣最大,當(dāng)時(shí)就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撩起后蹄,直朝捧燈胸口踹來。這要踹實(shí)了,捧燈非受重傷不可,好在瑞秋動作快,飛步上前,雙臂一探,左手牢牢捉住了一只騾蹄,右手一推捧燈的肩膀,把他生搡開六七步遠(yuǎn)。

    那騾子一只后蹄懸空被人捉住,剩下三條腿站不穩(wěn)當(dāng),一邊趔趄,一邊大聲嘶叫。劉鑒和十三娘全都笑了起來,瑞秋輕輕放開騾蹄,也不禁莞爾。捧燈一邊拍著自己胸口,心說“好險(xiǎn)”,一邊注意著瑞秋的表情,見她笑出了聲,這才一塊大石頭放落肚中。

    烏云散去,劉鑒就送十三娘啟程,兩人走在前面,瑞秋牽著騾子跟隨在后――那騾子被才她教訓(xùn)了一回,脾氣變得異常溫和――捧燈原本想落在最后,可是又不敢再靠近騾子屁股,只好緊走兩步,勉強(qiáng)算是和瑞秋并肩而行。

    四個人沿著斜街直下鼓樓,打算從鼓樓下大街南到北安門,向東繞過皇城工地,再出崇文門而去。劉鑒和十三娘邊走邊聊,劉鑒笑著說:“我知道袁忠徹為什么總罵我‘江湖騙子’了?!笔锖闷娴赝谎郏骸耙f江湖騙子,其實(shí)袁老大人……”想起袁柳莊一套一套的江湖口,不禁掩嘴微笑。

    劉鑒輕搖著折扇:“就是因?yàn)樗?。你注意那天袁忠徹的表情了么?他爹一張嘴就是江湖口兒,想必在外給他丟臉,在家嘮叨得他想吐,所以他聽我偶爾帶出幾句套話來就煩得不行。江湖騙子,嘿嘿,他當(dāng)然不敢罵他爹,只好轉(zhuǎn)過頭來罵我出氣?!?/br>
    “原來如此,”十三娘笑著問,“那么你罵他奉承權(quán)貴,又是什么因由呢?”劉鑒聞言一愣,隨即臉上一紅:“我只是針鋒相對而已……往事不提也罷?!?/br>
    聊著說著,才剛過了海子橋,旁面就是白米斜街的東北口,十三娘突然想起一件事來,秀目朝西面一瞥,問劉鑒說:“那些圍著牛祿宅子的兵丁,都已經(jīng)撤了吧?”

    劉鑒一皺眉頭:“我不知道。那么多天了,想必……”轉(zhuǎn)身吩咐捧燈:“你去瞧瞧?!迸鯚舸饝?yīng)一聲,快步跑了過去,時(shí)候不大,就又蹩了回來,朝劉鑒一鞠躬:“尊主……不是,爺,那些兵還在那兒呢,那位姓馬的二爺也在,伸著脖子往街口瞧,一張臉跟誰該他十貫錢似的,要多難看有多難看。小的不敢露頭,巴著墻往里瞅了一眼,就趕緊回來稟報(bào)了。”

    劉鑒愕然道:“難道宋尚書、王大人他們都忘了通知都督府,叫馬伯庸撤兵嗎?”十三娘掩口而笑:“如果不是我詢問一聲,不是連你也都忘了嗎?這位二爺也真是可憐,你這就過去請他撤了吧?!?/br>
    劉鑒打開折扇,輕輕搖頭:“光我說了也沒用,沒有都督府的命令,他也是不敢撤的。等送你出了城,我就去叫宋尚書行文都督府吧。”捧燈在旁邊笑:“反正這馬伯庸是二爺做慣了的,他看都督府的大門也是看,看牛祿的大門也是看呀?!?/br>
    遷都北京的歷史

    明成祖朱棣甫登皇位,就想遷都北京。根據(jù)《明史》記載,他在永樂元年的正月就下詔改北平府為北京順天府,稱為“行在”,也就是臨時(shí)首都的意思。二月份把北平布政使司也就是原北平府的行政機(jī)構(gòu)給撤除了,所有權(quán)限都統(tǒng)歸北京行部,同時(shí)把北平都指揮使司也就是原北平府的軍事機(jī)構(gòu)也改名為“北京留守行后軍都督府”。

    永樂四年七月,朱棣下詔,要從明年五月份起在北京城內(nèi)修建皇宮,遷都之事,正式提上議事日程。第二年十月,朱棣的徐皇后病死了――這位皇后本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dá)的閨女,還寫過一本女性行為守則叫《內(nèi)訓(xùn)》――他沒有把皇后安葬在南京,反而下令在北京昌平的天壽山修建陵寢。

    北京城修好以后,永樂十八年秋季開始遷都,第二年(1421年)的二月二日,遷都正式完成。從此以后,大明朝的首都“京師”就變成北京城了,一直維持到末代皇帝崇禎吊死在煤山。

    朱棣是喜歡北京,但他的太子朱高熾(即明仁宗洪熙皇帝)卻始終熱愛南京。朱高熾是徐皇后生的,他還有兩個同母兄弟叫朱高煦和朱高燧,三個人都是嫡子,都有繼位的資格,所以連番明爭暗斗,朱高熾差點(diǎn)保不住太子的位置。好不容易熬到老爹朱棣駕崩,朱高熾都已經(jīng)47歲了,他一繼位,南京城內(nèi)就開始連綿不絕的大地震,但這絲毫也嚇不倒他一顆向往南京的拳拳之心。永樂二十二年八月登基,第二年三月份他就下詔還都南京,并且把北京重新改為“行在”。

    可是這位超級大胖子的洪熙皇帝滿身是病,才下詔還都,他就病倒了,兩個月后咽了氣――在位僅僅十個月。他是喜歡南京,他的太子朱瞻基(即明宣宗宣德皇帝)可還是喜歡北京城,雖然為了照顧老爹面子,北京還是多叫了幾年的“行在”,但他始終就沒有想再回南京去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