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世界,贈我予你、80年代廠區(qū)生活、重回少女時代、被皇上剝削的那些年[穿書]、上膳書(修真)、含嬌、李教授的婚后生活、崔老道捉妖之夜闖董妃墳、一覺醒來我已婚了[星際]、清宮謀(出書版)
如今有個這么好的機會擺在面前…… 賭了! 反正又不是沒賭過! 他不賭別人,就賭當年帶著黃家絕處逢生的‘方鳳甫’! * 遠在山西魏王,最近可不算安生。 外面各方的小動作一直沒斷過,這已經(jīng)不知是王百戶第幾次在廣豐倉中抓到‘可疑之人’。 而同時,求糧要糧的州縣多了起來。 先是派人送書函來求,若是求不來,則當?shù)毓賳T不辭遠程親自趕到太原來求。都在踢球,最終這球自然踢到了欽差這里,每天都有來求見欽差,先別問魏王煩不煩,至少德旺是煩了。 幸好魏王還算有定力,該搭理的搭理,不該搭理的不搭理。即使搭理了,也不一定就聽對方哭可憐,賑濟糧該派多少就派多少。 因為地方上前來求糧的多了,又有流言在城中蔓延,說是欽差其實沒有借到足夠的糧食,不然也不會這么吝嗇。 還有那難以下咽的賑濟窩窩都成了鐵證,若是欽差有糧,至于給百姓吃這些豬食? 賑濟糧的發(fā)放點,已經(jīng)連著幾次被人鬧事。幸虧魏王早有提防,每個發(fā)放點都命官兵把守。且手腕鐵血,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無故鬧事,則查其名冊,牽連一家子再不得領(lǐng)賑濟糧。 免不了有人會說欽差太過狠心,罔顧災民死活,可如今正是缺糧的時候,家家都亟待有糧救命,少一個人領(lǐng)賑濟糧,其他人自然能多領(lǐng)一些。 基于這種原因,城中并未形成過大范圍的民亂,人人為求自保,自保的前提就是夠安分。再加上自打開始發(fā)放賑濟糧后,餓死的人及得浮腫病的人越來越少了,百姓們漸漸也有信心可以度過這個災年。 可這種信心卻是岌岌可危的,就好像那風雨飄搖中的火苗,需要花大力氣去維護,但凡生出一點亂子,就可能毀之一旦。 魏王也明白這些,所以特意命人嚴加防范,可惜有人故意作祟,總是時不時生出一些亂子,讓人疲于奔命。 今日又出事,位于城東一個賑濟糧發(fā)放點被災民圍擁,打傷了好幾個衙役。若不是有衛(wèi)所兵士定時巡邏,只怕這幾個人都會被憤怒的災民打死。 魏王收到消息后,就趕過去了。 他到時,場面亂成一片。 為了鎮(zhèn)壓暴亂的災民,巡邏的兵卒忍不住動了手,所以魏王看到的情況就是空地上或坐或躺著許多災民,連連哀聲叫喚。兵卒中也有不少人受了傷,可能災民中有不少女人,所以他們的傷大多集中在臉上。 而那幾個負責發(fā)放賑濟糧的衙役更是凄慘,有幾個已經(jīng)不成人形了,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被幾個兵卒保護著。 魏王緊抿著嘴,滿身寒氣:“怎么回事?” 第130章 在魏王趕到之前, 就有人來處理這件事了, 正是趙天放。他官帽歪斜,官袍被扯東扭西歪, 邊擦汗邊上前將事情大概說了一遍。 原來今日是發(fā)放賑濟糧的日子,為了節(jié)約人力, 賑濟糧并不是天天發(fā)放, 而是三日一次。 所幸現(xiàn)在天氣寒冷,也不怕發(fā)下的賑濟糧壞掉。 這賑濟糧也不是第一次發(fā)放,城東這片的百姓也都知道規(guī)矩,到了時間在衙役的監(jiān)督下排著隊, 按照臨時現(xiàn)編的戶籍黃冊發(fā)放。 也就說在冊者有糧, 不是登記在冊者無。 這也是魏王在那幾個師爺?shù)慕ㄗh下,臨時定下的荒政條例之一, 為了防止發(fā)生流民四處遷徙, 以及jian人趁機作亂。 也是魏王自打來到太原后,發(fā)生的亂子太多,算是防微杜漸吧。 災民們領(lǐng)了賑濟糧,有的藏在懷里就匆匆走了, 也有的沒有家累當場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誰知人群中突然生亂, 竟是幾個災民吃了賑濟窩窩后,倒地不起, 口吐白沫。 因為人太多, 人群里又有人趁機煽動, 說欽差貪了朝廷賑災的糧食, 發(fā)下這不能吃的窩窩頭充數(shù),才害得有災民被毒死。 本來最近城中就謠言不斷,這下更是印證了謠言之說。 災民們朝不保夕,人人自危,這下更是群情憤涌起來,沖擊了賑濟糧發(fā)放點,還打傷了負責發(fā)放的衙役。 似乎發(fā)現(xiàn)魏王不同尋常,被兵卒擋在外面的人群sao動起來,有人隱隱喊著‘這就是欽差’,人群里sao動更大,隨著有人叫喊著讓欽差給個交代,讓給交代的聲音越來越多,匯集成一道巨大的聲浪。 負責擋住災民的兵卒被人流推著往后退著,眼見局勢快要失控,這時人群外響起陣陣腳步聲。 這些腳步聲節(jié)奏一致,嗵嗵嗵作響。 人群被從中分了開,一隊戴大紅折上巾和肩巾,穿短罩甲,手持著雁翎刀的兵卒小跑進來,為首的是個穿著山文甲的將士。 正是王百戶帶著人來了。 這些人方一站定,就半抽出手中的刀,做防衛(wèi)狀態(tài)。 隨著長刀的出鞘聲,人群頓時安靜了。 魏王回身環(huán)視人群。 他一身玄色長袍,身姿挺拔,滿臉寒霜,目光像利劍也似,以至于被他看到的人都忍不住垂下頭。 他一句話都沒說,往一側(cè)走了幾步,彎腰在地上撿起一個賑濟窩窩。 因為方才發(fā)生的混亂,發(fā)放點被砸了個稀巴爛,賑濟窩窩也撒了一地。有的窩窩被人趁亂搶了,更多的卻是被人踩在腳下,這大抵是現(xiàn)場唯一一個還算干凈完整的賑濟窩窩。 魏王撿起窩窩,拿在手里拍了拍灰。 似乎明白他要做什么,趙天放欲言又止,王百戶也想阻撓,卻沒有魏王的動作快。 所有人都看著魏王的動作—— 不大的窩窩頭,被他一塊一塊掰下喂進嘴里,直到一個窩窩頭被他慢條斯理地吃完。 吃完后,他再度環(huán)視人群:“若再有下次無故生亂,全部按謀逆論之?!?/br> 丟下這話,他就帶著人走了。 人群里依舊靜得落針可聞。 如果窩窩頭會毒死人,為何欽差會吃?這定是有人故意作祟,意圖挑起民亂。 這些話不用說,災民們就能明白,看著滿地狼藉,那些能救命的賑濟糧被來來回回的人踩得稀巴爛,有許多人都羞愧地低下頭。 魏王走了,趙天放卻不能走,他抹了一把臉,上前安撫災民處理善后,還不忘替欽差解釋。 不為站隊,不過是他的治下不能亂罷了。 他是地方父母官,治下亂了,他首先就跑不掉。 * 一場混亂就這樣過去了,可所有人都知道這不是結(jié)束。 混亂的起源就是有人打歪主意,在目的沒達成前,一切都不算結(jié)束。 所有人都憂心忡忡的,唯有魏王依舊安之若素。 連舒永泰都有些坐不住了,忍不住去求見魏王。 “殿下,如今廣豐倉日夜不停地做賑濟窩窩,截止至今倉中余糧所剩無幾,高粱、小麥僅?!卓符滬煹冗€剩有許多……現(xiàn)在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那些蟲恐怕也快絕了,前來用蟲換糧的越來越少……” 魏王打斷他的話:“還能堅持多少天?” 舒永泰想了想,道:“若是保持當下的比例,大約還能撐二十多日,若是加大其中米糠麥麩含量,還能堅持一個半月左右?!?/br> 魏王如玉般的指節(jié)叩了叩桌案:“按照一個月的量來配?!?/br> 僅此一言,再無多說。 舒永泰聞言嘆了口氣,也不好再多問,只能盡量往好處想,也許一個月之內(nèi)就會有新的賑災糧食送到。 可送來的會是什么? 也許旁人明白,幫著魏王琢磨出這種賑災窩窩的舒永泰之流,卻十分明白恐怕借糧借得艱難。如今內(nèi)憂外患,那些個作壁上觀的大人們恐怕接下來會有大動作。 畢竟之前演的這一出出,不就是為了堂而皇之的來逼問欽差余糧有多少,如若廣豐倉如今的處境被人得知,殿下就功虧一簣了。 其實在來這里之前,舒永泰并不是報著效忠魏王,又或者士為知己者死的心態(tài)而來。 他半生蹉跎,落魄不堪,不然也不會在坐四望五之年,淪落到晉江書院那種地方。當然也不是說晉江書院不好,而是與他同齡有交際又有大運氣者,誰不是封疆大吏的座上賓,又或是早已自立門戶混得風生水起。 唯獨他,自詡縱然不是天縱奇才,但也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可惜運氣不如人,屢屢懷才不遇。弄到最后,他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才。 到晉江書院不過是為了謀生,本打算教書育人,渾就當把一身本事教給別人,也算不白活這一場,沒想到逢魏王入朝辦差奉旨山西賑災,魏王妃將自己挑出來做了魏王的隨從。 舒永泰不知什么時候入了魏王妃的眼,但他對魏王妃的一些見地和所為卻是敬仰已久,不過既來之則安之。 入山西之時的諫言,是為了不白食月俸,他心想以魏王高高在上的出身,恐怕聽不進他們這些人的諫言。 畢竟但凡是人,難免自以為是,尤其是這些出身高貴的爺們,恐怕畢生都沒見過災荒之下的殘酷。 卻萬萬沒想到魏王竟是準了,還給了他一定的自主權(quán)。甚至之后他種種匪夷所思之言,魏王并不質(zhì)疑,而是完全信任地交由他去cao作。 須知信任才最難得。 也許這就是他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次機遇,可機遇與否,如今說來卻為時尚早,若是魏王此次不能逢兇化吉,他們這些人好點的下場是各奔東西,不好的下場說不定會喪命。 在性命之憂的威脅下,哪怕舒永泰向來識趣寡言,也忍不住想多說兩句了。 “魏王殿下……” 魏王看過來,目中閃過疑惑的光芒。 一般這種時候,舒永泰就該下去了,不用讓人多言,怎么—— “你有什么話想說?” 舒永泰長揖為禮:“殿下,其實當下我們還可以再唱一出空城計……” * 魏王向來是個很有耐心的人。 他是,麗皇貴妃也是。 大抵是麗皇貴妃的隱忍遺傳給了他,不然他也不會本就胸中自有溝壑,也能隱忍到近而立之年才冒出頭。 所以他給了舒永泰說話的機會。 只是沒想到此人竟與他所想不謀而合。 本來魏王就很欣賞舒永泰,如此以來更覺得他深得自己的心,只是他素來是個情緒不外泄的,倒讓舒永泰琢磨不透魏王是否聽進他的進言。 “此法只能解一時之危,一勞永逸的辦法還是需要…糧食?!?/br> 這是誰都知道的問題,卻也是誰都避免不了提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