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錦醫(yī)歸、反派的病弱白月光、在霸總的世界一穿而過、我在三千世界當保姆[快穿]、偏執(zhí)寵愛、重生后我嫁給了佞臣、成為中國錦鯉之后、穿成惡毒女配的跟班、與你聽晚風、拯救過氣偶像
類似于前朝的那種殿試方式,老牌世家自然知道得清楚,準備得充分,即便遇到刮風下雨也不會不顧身份的狼奔豕突、形容狼狽、沖撞圣駕,他們會淡定地掏出一塊小油布將自己的試卷趕緊蓋上,然后等待一旁的太監(jiān)來收卷,因為家人早就已經囑咐過了!一般遇到突發(fā)情況失態(tài)的,可不都是沒有任何底蘊的寒門學子么? 正是因為這樣,晏高祖將殿試地點放進金鑾殿這個旨意一出,還是有很多人反對的,理由千千萬萬,什么“于理不合”什么“身份不夠”等等,核心思想只有一個——他們這些老牌世家是原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不愿意出現這樣的變化!但是晏高祖那可是推翻了前朝新開創(chuàng)了一個朝代的開國君主,自然是乾綱獨斷的,根本就沒有理會那些聲音。 同時,在前面的幾屆科舉之中,晏高祖將自己人安插到各個省份、各個州府去,大大降低了科舉考試的強度,提拔了好多寒門出身的士子。論理蔡仲邇的學識其實不算太高,可是他在當時那個年代就是能考中舉人,要是拿到今時今日里來,卻也說不準了。 晏高祖一直打壓各大老牌世家,在科舉上壓了他們好多年,一連幾屆科舉一甲之中全都是清一色的寒門,或者是普通的官宦人家,世家子弟一個都沒有!沈朝炎和繆令則的那一段公案,雖然傳出來兩個版本的閑話,但是一個都沒有切中要害。 真正的原因其實是——當時晏高祖一心想要打壓老牌的世家,所以根本不可能讓出身世家的沈朝炎考中一甲!給他一個二甲傳臚確實是壓了他一頭,以他的才學水平本來確實是應該得更高的名次的,但是和繆令則長得好、年紀小什么的確實一點兒關系都沒有,主要是當時繆令則并非世家出身! 只是皇上這樣的心思不足為外人道也,這樣猜中皇上心思的言論也不可能在外面流傳,所以市面上的流言就是前述那兩個版本的。 后來,晏高祖明顯地感覺到他治理國家不順暢,老牌世家給他的阻力很多,他這個皇帝當得有些不快活。但是沒有辦法,治理天下畢竟不是打天下。打天下可以運用自己強大的武力將別人通通折服,拳頭大的就有理!拳頭大的人說話就算話! 可是治理天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時候人心難測。那些世家雖然明面上倒向你了,可是若是你的旨意不和他們的意,他們確是會暗地里陽奉陰違、消極抵抗,讓你的政令不通不說,還讓你有些無從下手懲治他們! 當晏高祖意識到他不能憑借自己的武力和皇帝的身份打壓下一切反對的聲音,意識到他不能殺盡天下的世家,意識到自己如果需要治理好這個國家就不得不對世家寬容一些,在一定程度上與他們合作之后,便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立國之初的一些方針,還讓當時是太子身份的當今皇上迎娶了大世家沈家之女,也是沈朝炎之妹沈語棠。沈語棠比沈朝炎小十歲,是沈朝炎的嫡妹且是幺妹,二人感情極深,沈語棠也極得其父兄寵愛。 成婚的時候是大晏朝立國第三年,沈語棠與當時的太子如今的皇帝這段聯姻拯救了當時幾乎要亂起來的大晏朝,皇家和世家之間得到了和解,氣氛從劍拔弩張趨向于緩和,大晏朝也漸漸走上了正軌。 晏高祖從中看到了世家的能量,心中對世家更為忌憚,但是卻也沒有一個好的方法進行限制,也沒有時間對世家進行限制,天不假年,大晏朝開國皇帝晏高祖的壽數不算高,他登基建立大晏的時候是四十歲,大晏立國地十年的時候,他就駕崩了。 在逝世之前,他將這些知心話全都告訴了自己的太子,并讓自己兒子頭腦清醒一些,一定要提防世家,尤其堤防太子妃的娘家沈家。自古外戚為禍的朝代就有不少,更別提沈家還是老牌的世家了!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大晏朝立國三十三年了,當時的太子成了如今的皇上,當時的太子妃沈語棠成了如今的皇后沈語棠,皇上還是無法徹底和世家翻臉,更是不得不受著世家拿祖宗之法的逼迫,立了沈后所出的嫡子作為太子。 其實皇上心中對這個太子是不夠滿意的,這個太子雖然是他的嫡子,但是并不是他的長子 ,又從小被他母親教育得與世家子弟一個模子刻出來一樣,讓他心中總是忌憚勝過喜愛。但是如今太子并無什么錯處,又是自己正宮皇后所出的嫡子,他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做出廢太子的事情來。 再不濟,太子的舅舅,自己的大舅子沈朝炎現在還當著大晏朝的丞相,在那里盯著自己呢。皇上隨時覺得芒刺在背,看著沈朝炎和太子都是審視的目光,隨時懷疑這兩個人要聯手把自己害死,然后推現在的太子、沈朝炎的侄子上位,篡奪了他們家的天下!所以皇上明面上對皇后、沈相、太子、五公主各種賞賜、各種尊重、各種寵愛,其實都是不得已裝出來的,他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如何把這一系人都給收拾了。 謝玲瓏是個很有美貌和才華的女子,她在進宮侍寢之后就敏銳地察覺了皇上的小心思,知道了皇上的一些想法,也知道了皇上對沈皇后、對太子、對沈相的深深忌憚,于是假裝嬌憨地向皇上表達了她對皇后、五公主的小小不滿,將自己與戚昭元之間的私情略去,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自己曾經和一個沒有見過面的表兄準備定親,但是卻被五公主破壞了,還處處針對自己,讓自己在京城的閨秀圈子里面大大丟臉。 這樣的一番話半真半假,既交代了她與五公主、皇后、太子一系不和的理由,又將她與戚昭元之間的私情隱去,說得冠冕堂皇,讓皇上心中先入為主對五公主和皇后的所作所為不喜。之后,五公主在進宮的時候,為了打擊現在正得寵的謝玲瓏,果然仗著皇后對自己的寵愛在進宮的時候將謝玲瓏之前定親的事情大肆宣揚,想讓皇上對謝玲瓏不喜,分了謝玲瓏的寵,若是將她厭棄打入冷宮就更好了! 沒有想到皇上聽了這番話之后勃然大怒,懲處的竟然不是謝玲瓏,反而是五公主!他怒而罰五公主回公主府閉門思過,抄寫一百遍女戒,無詔不得入宮! 這樣一來大家都震動了,不知道五公主和沈皇后一系早就遭了皇上的厭棄,還以為謝玲瓏媚術了得,迷得皇上五迷三道的,于是對謝玲瓏也不敢再造次起來,很是讓謝玲瓏出了一把風頭,成為了盛極一時的寵妃。 謝玲瓏出身謝府,而謝府并不是世家,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但是她又不是不知禮數的村婦,她的父親、祖父是依靠著念書被晏高祖提起來的寒門新貴,也算是詩書傳家,這么些年來受到良好的教育,與皇上相處自然是有分寸的,很會不著痕跡地給人上眼藥,也很會不著痕跡地提攜他人。 她在殿試之前就笑著對皇上說道:“皇上,我父親常常和我說,他這一生遇到的最欣賞的兩個學子,一個就是被他收入門下的學生張思晨,也就是今科的會元,另一個卻是喚作蔡思瑾,乃是今科第三名??磥砀赣H眼光很好啊!看中的學生都是人才,沒有失過手!” 皇上自然很有興趣地打聽了一下張思晨和蔡思瑾二人的事跡,當聽到謝玲瓏說蔡思瑾因為妻子喜歡海西,想要看海,就拒絕了謝正卿的推薦,沒有選擇到國子監(jiān)念書,而是不遠萬里跑到海西求學的事跡,忍不住笑了笑,說道:“沒有想到這個蔡思瑾還是個癡情人!”卻是在殿試之前就對張思晨和蔡思瑾二人有了些印象。 在殿試的時候,考生進入大殿都是要排隊的,第一名會元張思晨站在左手邊第一個,第二名亞元姜立超站在右手第一個,其他學子按照順序依次站在他們身后?;噬弦谎劬涂吹搅藦埶汲康臉幼樱@嘆了一下他的俊美長相,當然也重點看了看站在他身后的第三名蔡思瑾。 考生們對皇上三跪九叩之后,自然就按照考桌徑自坐下,桌上只有白紙一張以及筆墨紙硯。 然后,皇上站在金鑾殿上面口述了一遍今年殿試的考題,由考生手抄。之后再由太監(jiān)高聲在大殿之中復述數遍考題,然后繞場一周,確保所有貢生都將考題抄寫好了,才由皇上宣布到:“殿試正式開始!” 考生們拿到題目之后或多或少都要思考一番,只有蔡思瑾趕緊奮筆疾書——他又猜對了,前世的消息果然沒有錯,今年殿試考的題目大概意思就是如何治河! 第54章 欺君罔上 因為殿試的題目都是皇上自己想的, 在考試之前都不會見諸于筆端, 考試之時也是在大殿之中當場說上幾遍, 最大限度地杜絕了泄題的可能性,所以一般而言殿試時候寫的這篇文章最見真章,也最能區(qū)分天才和庸才。 皇上在殿試之上的考題內容從古到今五花八門, 可以考經義, 也可以考時策,甚至可以考對歷史上某件事、某個人物的評價等等,端看皇上當時心情如何。而且每次殿試過后流傳出來的題目都不會是完整的, 都只有一個大概,所以猜題很難。 但是這也并不代表著猜題是不可能的。對于世家大族來說,他們有著嚴密的關系網和情報網, 若是能買通皇帝身邊的嬪妃或者太監(jiān),得知皇上最近看了些什么書, 說了些什么話, 關注些什么方面的事情,還是有可能猜中的。比如說前朝, 就有好多屆的科舉殿試題目還未公布就已經被世家大族們摸清楚了。 但是大晏朝立國三十多年來,皇上一般對自己身邊的人還是管得很嚴的,再加上皇帝有些時候會故意做一些迷惑世家大族的事情, 所以憑借這些線索來猜中殿試題目的人簡直少之又少。 只是歷年來卻還是有人能猜中殿試的題目,因為天下從來不會缺少聰明人。一般殿試不管是披了經義的皮,或者是披了歷史的皮, 皇上最想知道的總是時策,面對一個具體的問題,若是你來做官,你會如何做? 邊西省位于北邊,處于黃河經過的流域,而治理黃河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千古難題,基本上每年黃河都會在某處決堤,造成災害,所以這樣的“治河題”非常有可能考。蔡思瑾就是結合前世聽聞的消息,再結合現實生活反推,告訴了張思晨自己的這個“猜測”,張思晨深以為然,也認真的思考了這個問題。 再者,吏治的問題也是常考常新的問題,如何治理大晏朝的官吏,如何防止腐敗現象發(fā)生,如何能真正做到“河清海晏”、四海承平,也是每一代帝王和臣子們會思考的問題。 第三,就是經濟問題,如何對百姓征收稅賦?征收稅賦少了,國弱不足以御外敵,征收稅賦多了,民弱不足以抗天災。還有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稅賦如何經過地方的層層收取進入國庫,是否會在中途被層層盤剝等等。所以這個問題也是??汲P隆?/br> 考試前,蔡思瑾和張思晨二人商議后覺得這三個題目考中的可能性最大,自然也就圍繞著這三個方面分別查閱資料、作文準備。其他人也不會是傻子,不會想不到這些點,只要是真正的有才之士,真正有社會責任感的“官員預備役人才”,自然都是深入地思索過這些問題的。 所以蔡思瑾之前查閱過治河的資料,準備過這方面的八股文,其他人也猜到了這樣的題目或者思路,進行過相應的準備,只不過他們準備得泛泛,不像蔡思瑾這般篤定,需要花一點兒時間把這些內容從腦海之中調出來而已。所以,從“猜題”這個角度來看,蔡思瑾并不算是有優(yōu)勢的,在他奮筆疾書后不久,其他的貢士們也都做好準備開始答題了。 蔡思瑾真正的殺手锏在于——他是重生的,他知道大晏朝在未來幾十年之內如何治理黃河才是有效的! 目前當權的是沈相,治河的方式和他本人的觀念相同,就是不斷將河道加寬、加高、加固,以免河水決堤,造成損害。但是這樣的方式未免太過于勞民傷財,而且若是當地的縣令修理河道不力,很有可能造成黃河在該縣內決堤,哀鴻遍野、饑民無數。 日后沈相倒臺,繼任的人在治理黃河的時候提出了另外的一種思路——縮緊河道、加入清水如河,使得河道“自浚”。事實證明,這樣的方法是有用的!當時有御史提出的這個思路被內閣首輔采納,然后新設置了一個“監(jiān)河御史”的職務給他,幾十年來一直讓他以這樣的方式來治河:由“監(jiān)河御史”全權負責修河大事,地方各縣根據御史提出的要求出錢、出人,這樣一來就保證了整個工程的延續(xù)性,使得黃河從上游至下游的工程質量都有了保障。 同時在河道上留有缺口,在缺口之后修建一個或者幾個“含水湖”,再修建兩、三道“遙堤”。若是遇到此河段水大,由總理河道的御史掌管時機主動開閘泄洪,將洪水瀉入第一個“含水湖”之中,減緩其來勢。若是洪水還繼續(xù)肆虐,再開第二道口,瀉入第二道堤壩后的第二層“含水湖”......以此類推,不是絕對的“堵河”,而是重在疏通。 蔡思瑾在自己的殿試文章之中提出了三點:一是堵不如疏,從古到今都在治水,都在講大禹治水的傳說,我們其實都知道“堵不如疏”的,那么在具體治理大晏朝如今的黃河問題上,也是這樣的原則,與其年復一年拓寬河道、加固河堤,想著把水“堵住”,不如“建堤束水,以水攻沙”,再主動地開口,疏通河道。 二是一定要改地方分段負責黃河堤壩的現存狀態(tài)。現在這樣分段治理,每一個縣的堤壩規(guī)格和質量其實都不夠統(tǒng)一,若是該縣的堤壩決口,造成該縣災情,其實并不一定是該縣縣令修河不利,有些時候會是上游砍樹或者修堤不夠好,導致大量泥沙卷入下游,或者是下游的縣覺得此番水患抵擋不住,使壞讓人扒了上游河堤的口子......凡此種種,若是沒有一個人總管河道,難以區(qū)分責任。 蔡思瑾想了又想之后,還是將前世里“監(jiān)河御史”這個職務直接提前提出來了。 三是修理河堤是整個大晏朝的事情,并不是黃河經過的某個縣城的事情,不能把修筑堤壩的所有費用都全部攤到那個縣城之內,還不如由中央從國庫之中統(tǒng)一撥付,讓監(jiān)河御史拿著銀子到地方上去抽調民夫修理河道為宜。 但是為了避免日后戶部使絆子,不及時撥付這部分費用,耽誤河工,蔡思瑾想了想之后又改了自己最初的想法,還是中央和地方各自撥付一半的費用為宜。地方各縣再窮,那段河道畢竟是在它境內,若是決堤會影響該縣數以萬計的民生的,他們不會像戶部那些人一樣漠不關心,基本不會敢拖欠修河的銀子的。 蔡思瑾打完草稿之后發(fā)動“妙筆生花”技能再改了一遍自己的草稿,然后就認真謄抄在答卷上。他心中對這份答卷很滿意,他知道自己的“妙筆生花”技能之中有一個作用,就是讓答案非常符合出題人的心意。他并不知道前一次因為這個功能被坑了一把,這一次也喜滋滋地等著這個功能發(fā)揮作用呢。 在殿試之中,皇帝是會從龍椅上走下來巡視一圈的,但是一般而言并不會在哪個學子面前站立太久的時間。一來避免影響該學子考試的心情以及發(fā)揮,二來也免得自己的喜好被人猜中,圣心就是要“難測”才能對眾臣僚形成威懾,一個皇帝若是種種心思都被臣下猜中了摸透了,也就難以管好這個國家了。 因此,雖然他在經過蔡思瑾的案桌的時候瞟到了蔡思瑾草稿上“建堤束水、以水攻沙”以及“含水湖”“遙堤”等重要字樣,心中一震,非常感興趣。但是卻也面色不動,并未在蔡思瑾案桌前停留太久,而是徑自往前行去,只是心中記住了蔡思瑾的桌號、名字,準備到時候好好看看蔡思瑾的卷紙。 大晏朝開國至今都是有“成例”的,每屆科舉會試之中取前100名,賜為“貢士”,然后在殿試之中評出前三名賜為“一甲進士”,第四至三十三名賜為“二甲進士”,之后全部賜為“三甲同進士”。因為當科某些學子擔心自己學識不足,不愿意落入三甲,所以考中貢士之后可能不參加當年的科舉考試,而是會往后延三年,所以每年三甲同進士的數量是不一樣的。 而每年參加考試的貢士基本上都在一百個上下,皇上自然是不可能有時間看完這一百份試卷的。一般情況下,都是由禮部侍郎、丞相、文淵閣大學士三人、以及其他被皇上任命參與殿試的官員作為“初篩”的考官,對這一百分試卷進行綜合評判,然后選出大家公認的前十名的試卷給皇上御覽,最后確定前十名的名次。 此番皇帝看了幾份卷紙之后,覺得寫得都不錯,看得出來考試人員的個人素質和學識都不錯,但是比起他殿試時候掃過一眼的蔡思瑾的卷紙來說,還是遠遠不如的。 但是懷著期待的心情翻閱完了十分卷紙,竟然都沒有見到蔡思瑾的試卷,皇帝不禁感到勃然大怒,一摔杯子怒斥道:“這就是你們選出來的十分考卷?為何不見會試第三名的卷紙?難道你們自己評選出來的會試第三名,在殿試里竟然連前十就進不了了嗎?難不成爾等竟然敢上下其手,在殿試之中作假,豈不是欺君!” 天子一怒、伏尸百里。 皇上這一摔杯子,下面的臣子自然嚇得趕緊跪下了。沈相跪下之后趕緊出言解釋道:“啟稟圣上,會試第三名蔡思瑾的試卷之中胡言亂語、妄議朝政,被臣等一干考官均評為下等,打入了三甲之列,自然未能陳列御前。千百年來,會試名次極高,殿試落入三甲的先例也不是沒有,臣等并未欺君罔上!” 第55章 得中探花 皇上聽了沈相的話之后并未言語, 而是目光轉向了其他人。 沈相雖然低頭不語, 但是心中卻有些篤定其他人是不會再說話的,他說什么就是什么了。他在整個朝廷之中還是“一言堂”, 即便在閱卷的時候會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意見,但是在面對皇上的時候, 只有他這一個聲音。這些不僅僅是他作為丞相的自信,也有他作為太子舅舅的原因。 現在皇上已經五十三歲了, 年過半百了!先皇去世的時候也就差不多五十多歲。而太子殿下現在才二十六歲, 要站在哪一邊,大家是時候認清楚了。到底是選一個日薄西山的皇帝,還是選一個有著無限可能的太子殿下, 他覺得這個題目一點兒都不難,大家肯定都會做出明智的選擇的。 所以近些年來沈相已經越來越囂張了,雖然他自己也已經63歲了,可是他們沈家人一般都是挺長壽的, 基本上都能活到八十的,他的好日子還正長著呢。而太子殿下也在他的支持下傳出了好多“賢名”以及“有賢德”的事跡, 在天下人心中的聲望很高, 他覺得皇上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動他,不會動太子殿下的。 別說是他將這么一個小小貢生的名次從一甲扔到了三甲去,便是再做的過分些,也不會有人敢言語,皇上也不可能把他怎么樣的! 皇上的目光掃到到了文淵閣大學士韓國柱那里之后,目光灼灼地盯著他。韓國柱被盯得一腦門兒地汗, 他心中咯噔一下,想到了之前一段時間皇上單獨召見自己的時候明里暗里對自己說的那些話,表達出來的那些的意思,難不成現在就是發(fā)動的時機了?韓國柱忍不住抬頭看了皇上一眼,確定一下現在這個狀況不是一個開口的好時機。 皇上微不可見地對他點了點頭,由于所有人都跪地、不敢直視龍顏,所以并未有其他人發(fā)現這個輕微的舉動。一旁站立的太監(jiān)等人心中自然是門兒清的,但是現在能跟著皇上的人都是皇上的心腹,自然是視若無睹,也不會將這個事情說出去的。 韓國柱得了皇上這個暗示之后,心中大定,立即挺起胸膛義正辭嚴地說道:“皇上,臣有本奏!那學子蔡思瑾的文章乃是字字珠璣,鞭辟入里,得到了我們一眾考官的公認!這樣的文章即便不入一甲,至少也是二甲前列的!可是沈相竟然將其打入三甲之列,實在是欺君罔上!” 沈朝炎聞言大驚,皺眉看著韓國柱,心中暗暗尋思著:“韓國柱這個老賊今天難道吃錯藥了?竟然敢這樣和自己對著來?難道不怕自己的報復嗎?這么多年來,和自己作對的人可沒有一個能得到好下場的!” 他立即說道:“皇上,韓國柱此言乃是污蔑!老臣的忠心可昭日月,不怕此等詆毀!”他一點兒都不怕皇上會采信韓國柱的話,皇上只不過是坐在龍椅上的傀儡罷了,若是離了他,朝廷怎么還可能正常運轉?之前也不是沒有一些不會看人臉色的人在皇上面前參他一本,可是每次都被皇上駁回去了,他相信這一次也會一樣的。 沒有想到皇上這一次卻并沒有按照以往的慣例將參他的人駁回去,而是說道:“既然兩位愛卿各執(zhí)一詞,那么將蔡思瑾的試卷拿給給朕一觀,不就什么事情都清楚了嗎?” 沈朝炎大驚,這次批卷有七個考官,每個考官都用不同顏色的筆做批注,若是覺得文章好,會畫一個圈,若是覺得尚可便會畫一個三角形,若是覺得差就會畫一個x,一般而言五個圈的試卷都很難得,呈到御前的前十份卷紙之中,張思晨和姜立超的是七個圈的,之后就是六個圈甚至還有五個圈的,可是那份蔡思瑾所寫被他打落到三甲的卷紙上面可是有六個圈呢!除了他一人之外,其他人都是畫了圈的! 沈朝炎張嘴想要制止皇上的這個提議,可是他卻完全沒有立場??!現在殿試的成績還沒有最終確定,他不可能告訴皇上蔡思瑾的卷紙找不著了。而試卷上大家的批注白紙黑字寫在那里,他臨時想要更改也不可能啦! 不多時,便有太監(jiān)將蔡思瑾的試卷拿了出來,皇上抬頭先看了一下試卷上的六個圈和一個x,心中暗笑,這個蔡思瑾也算是極有運道了,他的卷紙一定是先被別人批改、最后才傳到沈朝炎那里被畫了一個x的。若是他運氣不好,第一個批卷的考官遇到沈朝炎的話,說不準試卷上的成績就是七個x了。 皇上看了這個成績之后,盯著沈朝炎看了一眼,他心中有些得意地發(fā)現,一向在朝廷上呼風喚雨,時不時還會給自己使絆子的沈朝炎此時也瑟瑟發(fā)抖。不過他什么也沒有說,而是細細看起蔡思瑾的文章來。一邊看一邊心中暗自嘆服——這個蔡思瑾真是一個人才! 聯想到自己早就聽說過的蔡思瑾的身份,皇上心中愉悅——這就是我要找的人才啊! 皇上這種一言不發(fā)的舉動讓沈朝炎心中的石頭落地,他心中暗自鄙視皇上還是那個需要依靠他治國的傀儡,即便看到了自己所作所為還是不敢吭聲。他甚至又覺得皇上絕不會因為這件事處罰自己,也不敢! 殊不知皇上心中早就把處理他當做一個必定的選項了,只是在煩惱該如何確定此次科舉的名次而已。 按理說,皇上心中最滿意的是蔡思瑾的文章,最看重的也是蔡思瑾,但是張思晨的文章也不錯,出身不是世家,也屬于他想要網羅、栽培的對象。如果就這么點了蔡思瑾做今科狀元,壓了會元張思晨一頭,張思晨心中會不會有怨懟?他倒是不至于認為張思晨敢對他起了怨懟之心,他主要是擔心張思晨對蔡思瑾怨懟。 日后他還想要將張思晨、蔡思瑾這樣的非世家出身的人培養(yǎng)成自己的左膀右臂了,若是他們之間有了些齷齪,不能一致對外,與自己打壓世家,反倒不美了。而且張思晨的這份試卷確實做得很完美,簡直無可挑剔。除了蔡思瑾的內容更合自己的意之外,似乎也找不出張思晨的這份卷紙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若是自己真的將這樣一份七個圈的卷紙壓住,恐難服眾。 最后皇上想了想,再看了看張思晨和姜立超試卷上的七個圈,看了看蔡思瑾試卷上的六個圈,心中一嘆,將張思晨依然點為今科狀元,將姜立超點為榜眼,將蔡思瑾作為六個圈試卷之中的第一名點為探花,剩余的試卷雖然有自己的喜好微調,但是絕不至于出現五個圈的試卷名次壓過六個圈試卷的情況出現。 作為一個帝王,自己的喜好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讓天下人都能感覺到公平公正。 當然,若是蔡思瑾這樣的試卷真的因為運氣不好被沈相先評,在批注上多了幾個x的話,他也不會放任這份試卷落入三甲,而是會利用自己的皇權將蔡思瑾的名字硬提升到二甲之中來。但是一甲那就絕不可能了。即便他是帝王,他也不可能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隨心所欲的。 評完名次之后,皇上放下筆將這十一份試卷給考官傳閱,第二天更是在大殿上給所有四品以上足以上朝的官員傳閱。大家拿到這十一份卷紙的同時,不僅對皇上的公正心中有數,對沈相遭到皇上厭棄這件事也心中有數了。 果然,傳閱完這十一份試卷之后,皇上在早朝上宣布了今科進士們的名次,并著人張榜公告天下,準新科進士們明日進宮拜謝自己這個“座師”,也算是給了所有的新科進士一個“天子門生”的身份。 同時,還成沈相近來憂思過重、精力不濟、眼神不好,竟然將這樣六個圈的好試卷看錯,致使其落入三甲之列,著沈相回家養(yǎng)病幾日。 雖然皇上沒有明擺著說他對沈相不滿,還冠冕堂皇地給沈相找了一個“有眼疾”的理由,看似想要給沈相找個臺階下。但是滿朝文武之中有誰不是人精,哪里能看不出現在的風向已經變了,更不用說早已明白圣意的韓國柱和他籠絡的一群人了。 一時間,無數人已經開始摩拳擦掌,想要參一參沈相了。 沈朝炎卻并未有自知之明,他聽到皇上給他遞了一個梯子下臺之后,心中大定,認為皇上此番肯定也是會對他高高抬起、輕輕放下的,老淚縱橫地跪在地上哭訴自己年邁,懇請致仕,以試探皇上的態(tài)度。 皇上卻并未恩準,而是讓沈朝炎先回家休養(yǎng)再說。 沈朝炎離開朝堂的時候依然意氣風發(fā),他知道,太子一天穩(wěn)穩(wěn)坐在位子上,皇上就不可能懲處自己這個太子的舅舅,否則讓太子何以自處?即便是厭棄了自己,肯定也只是會順水推舟地恩準自己致仕,讓自己平穩(wěn)地退出朝廷。 現在皇上沒有準了自己致仕的請求,肯定只是讓自己在家之中避避風頭而已,早晚還是會讓自己復起的,自己現在只不過是暫時蟄伏罷了。 新科進士們還不知道朝廷之中的風云涌動,他們只是單純地關心自己的成績,以及關心今科的一甲會是哪些人。 待得知曉了今科的進士一甲名次與會試前三名的名次相同時,大家都沒有什么怨言,也沒有什么閑話,只是覺得這三個人確實有才華。 而蔡思瑾也不知道自己的文章在評卷過程中的幾起幾落,喜滋滋地將心放進了肚子里——總算是保住了一甲探花的的名次,可以直接授官了,自己的小命也算是保住了! 第56章 得封編修 “叮, 宿主完成支線任務5,考取一甲進士, 獲得獎勵升兩級, 目前等級7級,可以選擇任意屬性點 1?!?/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