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男主他黑化了、春意濃、與兄書、我做暴君童養(yǎng)媳的日子(重生)、穿書后我拿了巨額分手費[穿書]、我養(yǎng)成了一個病弱皇子[治愈]、追玫瑰的人、寒流之末、山海高中、舉人的典妻
第600章 失去太子妃的機會 梁氏眼神里有輕蔑,若是楊家嫡長女與這樣的人有了牽扯,將來有好戲看了,而且大女兒的性子她是知道的,沒有什么主見,不敢反抗,將來遇上許晉,有她哭的時候,不成,她得努力促成這一對才行。 梁氏暗自笑了,不過她隨即將這消息掩瞞了起來,除了她與心腹,其他任何人都不能知道,尤其在大女兒婚事未成之前。 梁氏正暗自得意時,宮里來人了,原來是榮后身邊的嬤嬤,梁氏連忙恭敬的上前相迎,那嬤嬤卻是一臉惋惜的看著她,看得梁氏莫名其妙,忽然有了感應(yīng),莫不是女兒的婚事未能成? 梁氏連忙支開屋里的下人,便與那嬤嬤坐在一起,到這會兒嬤嬤才將“實情”說出來,“楊夫人這一次娘娘也是為二姑娘的婚事cao碎了心,特意在皇上和太子都在的情況下,很巧妙的提到了此事,哪知太子會這么說話的話,當(dāng)真是便是娘娘也為楊夫人著急呢……” 而此時楊平琳從后花園游玩回來,才踏入母親的院子,就看到下人都被屏退了出來,她生了好奇之心,于是來到廊下偷聽,然而梁氏的貼身嬤嬤卻是上前提點,楊平琳有些不高興了,不理會嬤嬤的提點,而是貼著耳朵聽了起來。 屋里,宮里的嬤嬤正說著話,“……殿下的意思就是楊家大姑娘不曾出嫁,二姑娘便不適合出嫁,所以二姑娘與太子殿下算是錯過了,要是楊夫人能早些將嫡長女嫁出去,許是要好太多了。” 梁氏一聽,胸口翻涌,氣得不輕,想不到女兒的婚事最后敗在這個嫡長女身上,這是將她這么些年的虧待全部報復(fù)了回來。 那嬤嬤見梁氏氣得臉都紅了,雖然極力隱忍,便顯然效果有了,于是起身告辭。 嬤嬤一走,廊下站著呆呆愣愣的楊平琳一時間難以接受,若不是有jiejie在,她就成太子妃了,不,她不接受,明明太子殿下看中了她,該死的為何會有這么一個jiejie。 楊平琳隨后緩過神來,她立即沖回堂房,就看到母親正在吩咐嬤嬤事情,楊平琳卻是上前握住母親的手,問道:“母親,你一定是有法子的對不對,我必定能成為太子妃的對不對?” 楊平琳一臉希望的看著母親,然而梁氏卻是屏退了身邊的嬤嬤,而后拉著女兒的手,嘆了口氣,“你竟然都聽到了?” 楊平琳點頭,梁氏只好說道:“母親一定將最好的給你,琳兒別擔(dān)心?!?/br> “不,母親,我只要太子,我要做太子妃,jiejie憑什么擋我的前程,母親,你快將jiejie送去莊子上,別在眼前礙事?!?/br> 要是以前,梁氏必定是這么做的,但是這一次的事卻是提醒了她,她不能再留長女在家中了,這樣只會妨礙女兒的前程,所以她要盡早的將長女嫁出去,正好老爺看中了巴東郡的許晉,待她嫁給許家,再使計讓許家?guī)е匕蜄|郡去。 梁氏安撫著女兒,叫她好生等著,她必定為女兒好好謀劃前程。 這一夜楊許寧在閨閣里做針線活的時候打了幾個噴嚏,莫不是著涼了不成? …… 于家院里,于書燕好幾日出門都遇上秦家人了,那模樣與在庾縣簡直不要太像,而且她發(fā)現(xiàn)幾位嫂子當(dāng)中,也有三嫂還敢與她說話。 于書燕得知秦家在京城過得并不是很好,秦家?guī)孜恍珠L在京城根本尋不到事做,而秦家兒媳婦也不能出去做什么,又無田無地的,一時間在京城成了閑人,處境并不是在庾縣時以為的好。 前一世的秦楚當(dāng)官節(jié)節(jié)高升,隨著皇上的賞賜,秦家有了產(chǎn)業(yè),于是憑著這些產(chǎn)業(yè),秦家人生活在京城是不成問題的。 可是這一世,秦楚做的官與前一世不同,也不見他多上進(jìn),如今成日忙碌著,秦家人也就變得人心浮躁起來。 而于書燕的生意卻是越來越好了,外城的店鋪請了紫來閣表演,在外城轉(zhuǎn)眼出了名,本來先前關(guān)家做生意時便小有名氣,如今她這么一造勢,生意直接起來了。 至于內(nèi)城,她也在極力造勢,想來等外城的生意穩(wěn)住就是內(nèi)城的了。 于書燕今個兒出門正好去看內(nèi)城的首飾鋪,乘著這段時間,她從嶺南黎勁那兒調(diào)用來一批上等南珠,準(zhǔn)備開業(yè)時來吸引客人,而請來紫來閣表演造勢,實則就是告誡英國公府的楊夫人與戶部尚書府的吳氏,首飾可不是這么好欺負(fù)的。 正好她在內(nèi)城首飾鋪重新開張的事被二哥周寅知道,他打算那日微服前來,本想亮出他太子的身份為meimei撐腰,卻是被于書燕拒絕,她與二哥的關(guān)系,說不清也道不明,與其這樣,不如見招拆招。 今個兒大清早的于書燕從于家院里出來,遇上了秦家三媳婦史氏,史氏這一次沒有帶生哥兒出門,她也不曾跟婆母出門,也不知她這是要去哪兒,身邊也只帶了銀葉。 她與于書燕打了招呼,而后各自坐著馬車離去。 于書燕直接去了首飾鋪子,如今的匾額上掛著是于家首飾鋪,馬車才來到鋪面前,就聽到了鑼鼓聲,原來紫來閣戲班的角兒來了,而鋪子前卻是擠滿了街坊行人。 于書燕與石泉從馬車上下來,看到不遠(yuǎn)處被擠著從馬車上下不來的二哥,她便想笑了。 于是她叫石泉叫上班主,那班主聽了石泉的安排,帶著一個角兒故意從馬車邊現(xiàn)身,說是角兒來了,卻是往東邊小門去,于是街坊們下意識的追去東邊小門,到這會兒周寅才得以脫身,從馬車上一下來,就看到眼前正笑看著他的meimei,他有些郁悶。 “燕兒這生意,恐怕是要賺不少錢?!?/br> “二哥,南珠生意本來就好,只是這生意上的事說不準(zhǔn),二哥,謝謝你能來?!?/br> 周寅卻是擺手,于是與于書燕進(jìn)入首飾鋪子里去了。 而此時的楊府內(nèi),主院里的梁氏叫身邊的嬤嬤將楊許寧叫了來,卻是催著她去容齋買些糕點孝敬她。 以前梁氏沒少差使她,楊許寧也沒有多想,只好領(lǐng)命退下了。 而梁氏待她退下后,便問起身邊的嬤嬤,“那許公子已經(jīng)開始好在容齋了吧?” 嬤嬤點頭,一臉喜色的說道:“想來不曾出閣的小姑子,必逃不過那許公子的溫柔手段。” 第601章 手帕交 梁氏卻是巴不得兩人趕緊生米煮成熟飯,而且這許晉才入英國公府,要不是丈夫急著大女兒的婚事,他必露出馬腳不可,好在梁氏為他兜著了。 然而主仆兩人說的話又被外頭剛要進(jìn)來的楊平琳聽了去,她才換下鞋便又穿上鞋,轉(zhuǎn)身離開了主院,她豈能容許大姐嫁給許公子,她要么一輩子不嫁送去奄里做尼姑,要么只配嫁給泥腿子,害她失去了太子妃的機會,這處罰還算輕的。 楊許寧從楊府出來后,心情特別的好,好些日子不能出楊府了,她帶著露珠一同坐在馬車上,猶豫了一下,說道:“咱們要不要去外城關(guān)府找燕兒?” 露珠不知道主子會這么想,她剛才出來的時候還在想,要不要帶著主子去找于氏呢,既然主子也這么想了,那就一同去吧。 于是馬車準(zhǔn)備往外城去,然而還沒有到外城,馬車便在街道上被堵上了,原來內(nèi)城有紫來閣的義演,不少街坊都跑來看,以至于街上人太多,馬車走得慢,于是就堵上了。 楊許寧有些著急,怎么就這么巧了呢,正好遇上紫來閣今日義演,當(dāng)真是氣人,再這么堵下去,便是去容齋的時間也不夠,怎么去外城呢? 主仆兩人很是著急,此時外頭的街坊有人正在討論,說起那于家的首飾鋪子,有人說道:“這紫來閣可不曾義演過,這于家首飾行倒是有能耐,能請得動紫來閣的人,莫不是哪家權(quán)貴的親戚,也太有能耐了些。” 楊許寧主仆一聽,嚇了一跳,于家首飾行?露珠連忙下了馬車來到一旁的街坊面前相問,一問之下才知道當(dāng)真是她們所想的那樣,是于東家,露珠高興壞了,剛才兩人還想去找她呢,沒成想她已經(jīng)在內(nèi)城開鋪做生意了。 于是主仆兩人再次坐上馬車,馬車調(diào)轉(zhuǎn)了方向,往內(nèi)城最繁華的地段去了。 楊許寧沒有記錯的話,這兒原本是關(guān)家的商鋪,如今怎么又換招牌成了于家的了,莫不是關(guān)家的生意被于書燕給盤了下來,她倒是一個會做生意的。 主仆兩人來到了于家的首飾行外,只可惜此處人山人海的,進(jìn)去不得。 楊許寧帶上了幕離,主仆兩人只好下馬車,然后在人群里擠來擠去的,好不容易才從小門擠了進(jìn)去,那首飾行的管事看到兩人,連忙攔住不準(zhǔn)兩人進(jìn)去,這兒可是首飾行內(nèi)部,想看戲的在外頭看就成了。 露珠連忙說出自己的來意,那管事的一聽,將信將疑,畢竟今個兒是個特殊的日子,會不會有人混在里頭說要找他們的東家也說不定。 于是那管事的叫兩人等在門口,說是去找東家問問,如此說來,于東家就在里頭了,今個兒也太巧了,兩人高興的等著。 左右去容齋買了吃食,到頭來還是得主母嫌棄,不如在外頭多呆一會兒,哪怕是與于東家見上一面就走也是值得的,于楊許寧來說,在她的人生里,也只有于書燕這一個手帕交。 只可惜她雖然為英國公府的嫡長女,卻不能借著這身份幫到她半點,好在她如巴東郡時一樣有能耐,將生意在京城里也做了起來。 那管事的上了三樓去問,那會兒于書燕與二哥一同坐在窗前看表演,正高興的很,聽到底下有位楊姑娘主仆二人來找她,她立即想到了什么,連忙起身,周寅疑惑的看著她。 于書燕卻是笑道:“二哥,楊姑娘,我的手帕交,我這就將她接了來?!?/br> 于是她匆匆下了樓,來到小門處,就看到楊許寧主仆二人等在那兒,她連忙喊了一聲,“許寧?” 楊許寧回過頭來,立即掀開幕離,露了真容,對上于書燕熱情的眼神,她竟是眼眶一熱,自打上一次東宮宴后,兩人又分開有好些日子,她一直關(guān)在院里就沒有半點機會出來的,今個兒好不容易。 于書燕上前拉住楊許寧的手,兩人相視一笑,而后一同上了樓。 待于書燕帶著楊許寧進(jìn)入房中,原本一臉放輕又高興的楊許寧在見到太子周寅之時,嚇了一跳,連忙止步,帶著露珠上前行李。 周寅看到她,忽然讓他想起一人來,當(dāng)年在巴東郡永安寺的時候,他曾救過一位女子,那會兒這一對主仆住在那孤冷的青山院里,居然還有暗探要刺殺她們,若不是他發(fā)現(xiàn)的早,將刺客宰殺,指不定兩人早已經(jīng)沒命了。 其實他當(dāng)時就猜到了兩人的身份,只是如今居然來了京城了。 周寅是完全不記得在宴席上見到此女的,畢竟那日席宴上他只記得meimei一人,一看到meimei,他太過高興,頻繁看了多眼,眼里也只有meimei一人。 周寅叫兩人起身,不必客氣,而于書燕卻是直接上前將主仆兩人扶起來,笑道:“你們不必拘緊,其實他是我二哥。” 對手帕交來說也不必瞞了,要是想瞞也不會將兩人引來這兒,楊許寧是震驚的,但同時也是歡喜的,難怪書燕能在京城里做生意,還陣仗如此大,原來與太子殿下有關(guān)系,只是太子的meimei,那豈不是公主了?可是…… 于書燕接著又解釋了一句說道:“我結(jié)拜的二哥,在外頭來說,是不知道的。” 楊許寧一聽,在心中暗自發(fā)誓,她絕不會告訴任何人的,書燕能有這造化,她也極為高興,只要她能在京城站穩(wěn)腳跟,不會被人欺負(fù),她就放心多了。 于書燕將主仆兩人迎入座位中,而后三人坐下,又是朝窗臺下看去,那兒紫來閣的名角正在表演,唱得是動聽,然而楊許寧忽然坐在太子面前,她豈能靜下心來聽呢,也不由暗暗的瞥了一眼。 她的救命恩人就在眼前,不知救命恩人可還記得她呢?可是瞧著他不曾動容的模樣,怕是不會記得她了吧。 楊許寧原本渴望的心情又在胡思亂想中熄滅,她垂首坐在那兒,很是規(guī)矩。 周寅已經(jīng)感覺到了,楊氏偷偷地看了他幾眼后似乎有什么心事,他可不知小姑子的心事,要是meimei,一個眼神就知道她在想什么,同時周寅也不想去猜測小姑子的心情,左右都與他無關(guān)。 第602章 一起看表演 而底下的角兒此時已經(jīng)唱完一段,要下臺休息了,臺上暫時停下來,街讀們掌聲和喝彩聲不斷,于書燕終于回過頭來,看向楊氏,說道:“許寧,怎么樣,好看嗎?” 楊許寧哪有看戲,只好尷尬的點頭。 于書燕卻是發(fā)現(xiàn)了她的不對勁,忍不住問道:“許寧,對了,你今個兒是怎么能出門了?我原本是想去找你的,只是一想到楊府的規(guī)矩,就不好去了?!?/br> 楊許寧聽到手帕交溫情的話,她的心頭一暖,忍不住握住了于書燕的手,說道:“是嫡母讓我去容齋買吃的,所以我只能在這兒坐一會兒,就得去容齋了?!?/br> 于書燕一聽,連忙叫來管事的,叫管事的即刻就去容齋買些吃食來,如此楊許寧便能在這兒坐久一些,也不必急著回去了。 楊許寧感激,果然還是書燕替她想得周到。 然而于書燕卻有些不高興的說道:“為何你嫡母還要為難你?那這一次買回去的糕點是不是又得挑剔了?” 楊許寧聽到這話臉色微變,不想手帕交擔(dān)憂,只好說道:“應(yīng)該不會的,最多不過說一說,畢竟我在府上也極為聽話。” 于書燕一聽,有些抱不平,她連忙看向二哥周寅,說道:“二哥,不知你可有法子,能讓楊姑娘自由一點兒呢?” 周寅看著著急的meimei,有些無奈,這可是閨閣小姑子的事,他是太子自是不方便插手,只是meimei求他,他豈有不答應(yīng)的道理,周寅于是點頭,“我想想法子,要冶這樣的嫡母,是簡單的法子,那便是嫁人,如此楊姑娘出嫁后,在另一個家中她便是主母,不必再受娘家人欺負(fù)。” 于書燕一聽,覺得二哥說得有道理,只是知道是一回事,可是婚姻大事豈容自己想的,她不由得看向二哥,其實她有一句話好久了,一直不好說,比如她建議二哥收了楊氏,畢竟楊氏在楊府那么辛苦,要是手帕交能得二哥的照顧,那就太幸福了。 于書燕看著周寅,那欲言又止的模樣被周寅看了出來,隨后周寅瞪大了眼睛,meimei這是想讓他娶?meimei的膽子也太大了,cao的什么心,在這世上,除非能找到如meimei這般的女子,否則他是不會娶的。 周寅伸指彈了一下于書燕的額頭,不待她說便說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是自己能做主的,看來楊姑娘來說,此事無改?!?/br> 于書燕一聽,二哥說得也有道理,怎么可能自己做主婚事,就算楊家同意,她二哥可是太子,人也不容易,而且瞧著樣子,榮后是一定會插手的。 于書燕只她放下心頭的想法,揉了揉被周寅彈痛了的額頭,“二哥的手勁真大?!?/br> 周寅一聽,又有些心疼了,于是問道:“燕兒可是弄疼了?” 于書燕原本裝嚴(yán)肅的臉上立即露出笑來,“騙你的,不痛?!?/br> 周寅放下心來。 楊許寧卻是羨慕,瞧著雖是義兄義妹,感情卻是好的,不然就一間鋪面開張,太子殿下卻是放下公務(wù)來捧場了。 這樣的兄長,楊許寧也是極為羨慕,要是她也有一個兄長,該多好啊,這樣的話她就不會在府中常常受欺負(fù)了。 楊許寧不由得偷偷看向周寅,胸口怦怦直跳,只可惜這樣溫和的太子也只能今日得見,平素都是一臉的嚴(yán)肅與沉著,也不拘言笑,京城里的貴女都說太子太過清冷了,可是她們卻不曾想太子殿下也有這么一面的,只是他的溫和不會施舍給任何與他不相關(guān)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