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節(jié)
第104章 不知乘月幾人歸(二) 柳世番道,“殿下請講,臣盡力為之。然而臣孤陋,未必能為殿下解惑。” 李沅并未緊逼,反而整肅了儀態(tài),已不再是嬉皮笑臉的紈绔模樣。 虛心卻又不失尊嚴的向人求教的姿態(tài),看上去竟很有些先帝當(dāng)年的風(fēng)范。 “在延英殿中,聽到父親和幾位宰相討論消兵一事,夫子說‘當(dāng)謹慎’——此事是否有什么隱憂?” 他這一問,著實出乎柳世番的預(yù)料。 “謹慎”二字能有什么深意?自然是察覺出題中隱患,才會提醒人“謹慎”。 可天子同蕭、段幾位宰相,俱都沒將這提醒擱在心上,可見他們并不覺得這策略有何不妥。 而這少年在殿后旁聽,卻偏偏察覺到了“謹慎”二字別有深意——若非他性格比旁人周密謹慎,便是已推演過后果,意識到了個中隱患。 不論是為何,都孺子可教。 柳世番沒急著回答,反問道,“殿下覺著呢?” 李沅道,“就我看來,幾位宰相的謀劃十分穩(wěn)妥——養(yǎng)兵是為靖亂,如今海內(nèi)太平,自然就該消兵了。可也不能驟然裁撤,故而每年每百人中只裁去八人,以逐年削減。唯有一點我想不明白——既是裁撤,便令之卸甲歸田罷了,為何要‘每百人中,限八人死逃’?莫非今年這一百年人里,逃兵、戰(zhàn)死數(shù)不足八人的,還要逼他們叛逃、戰(zhàn)死,以湊足人數(shù)不成?” 柳世番的心防不由就松懈下來。 就他所知,這位景王是個典型的五陵少年。他的日常擱到史書里就十個字“性任俠,斗雞走馬,亂齊民”。這一類富貴而“任俠”的少年自幼高高在上,不識人間疾苦,更不懂人命是怎么回事。為湊足人頭而驅(qū)逐、逼殺個把小民,在他們眼中往往只是個數(shù)數(shù)的游戲。 誰知景王竟先留意到,這八人會不會“被”死逃。 柳世番不由就想,他對這少年或許有不小的誤解。 “殿下有所不知,”他耐心的解釋道,“天下統(tǒng)兵的將領(lǐng),少有不虛報軍籍冒領(lǐng)糧餉者。從朝中報領(lǐng)十萬人的兵餉,實際兵數(shù)最多六七萬。連年征戰(zhàn)后,戰(zhàn)死、逃跑而未消去軍籍的又有十之二三。若據(jù)實核算,如今仰仗朝廷供養(yǎng)的八十三萬兵眾,實數(shù)怕還不足四十萬。說‘限八人死逃’,不過是逼軍鎮(zhèn)將領(lǐng)去虛就實,少吃幾分空餉罷了。并非是要侵奪尋常軍兵的生計。” 景王顯然未料到軍中竟有此等貓膩,然而他也不是個見人貪瀆敗壞便三觀崩潰的赤子。 雖難覓流露出些震驚、惱怒來,卻很快便沉下面容。略一琢磨,便將情緒擱置一旁,照舊回到正題。 “是我無知了。如此看來,幾位宰相確實深思熟慮?!?/br> “殿下似乎還有別的疑慮?” 柳世番反客為主,景王卻也不惱火,只坦率道,“夫子見笑了。我在想,那些有膽量大吃空餉的將帥,若收到消兵的詔令,是會如宰相們設(shè)想的一般,逐年削去虛籍——還是會如詔令上所明言的,將就實在籍者,百人去其八。而他們照舊吃原數(shù)的空餉?!?/br> 柳世番沒有答話。 景王無奈一笑,道,“夫子是否同我一樣,也想到壞處去了?”他觀摩著柳世番的面色,很快便確信了,“……這便是您的顧慮嗎?” 柳世番默認,“此是其一。建中年間,魏博歸順。天子將趙國公主下嫁魏博田家,其后又派黜陟使前往魏博,欲令魏博削兵四萬,令其歸農(nóng)。魏博明面上聽命罷兵,背地里卻將所罷將士召集起來,說,爾等久在軍中,各有父母妻子,既為朝廷所罷,如何得衣食謀生?而后田家自出財帛衣物,將這些人重新征召入伍——這些人便成了田家的死忠私兵,感悅田家而怨恨朝廷。焉知此次消兵,就是一樣的結(jié)果?” 景王琢磨了一會兒,抬眼問道,“既如此,您為什么不反對?” 柳世番嘆了口氣,不覺便吐起苦水,“因為百姓已不堪重負了。天下四十七鎮(zhèn)三百九十余州,河朔諸鎮(zhèn)稅賦自給,不向朝廷繳納。隴西、劍南為異族侵占,常年戰(zhàn)亂。京畿一代糧米素來仰仗漕運供給,幾次兵亂之后,民無余財——天下稅賦全賴東南八道四十九州,百四十萬戶,算來每兩戶便要養(yǎng)一個兵。竭澤而漁,久之必然生變。消兵減賦勢在必行——如今藩鎮(zhèn)臣服、四海無戰(zhàn)事,正是消兵的好時機。陛下同幾位宰執(zhí)又已擬定了成策,臣豈能貿(mào)然反對?” 景王琢磨了一陣,認可了柳世番的想法。 連柳世番都看得出,天子正自以為得計,想要成就一番先帝也未做成的大業(yè),何況是景王這個親兒子?這會兒你去同他說,你們這么搞是胡鬧——他定然聽不進去。 何況柳世番還在戶部尚書任上,日后定然有許多細節(jié)需得他去實行。若此刻他開口反對,就算日后竭盡全力助他們成事,可一旦真如他所預(yù)料的出了問題,他們也定然會懷疑他不曾盡心、甚至從中作梗。 “依您看來,這策略可行嗎?”景王又問。 這話便問得太不謹慎了——若可行,柳世番便不該說不祥之言。若不可行,不在天子面前力爭,卻背地里在親王跟前誹謗,罪過就更大了。 但這位景王幾次三番說出出人意表的話,柳世番忍不住就想試探他更多。 他并沒有立刻以正言駁回,而是反問道,“可行又如何,不可行又如何?” 景王道,“夫子有夫子的不便,我身為人子,卻也有為人子的方便。您不能說的話,我未必不能說。” ——這少年竟真是這么想的。 此情此景此少年,令柳世番不由就想起些往事來。 貞元中,他剛剛嶄露頭角便得到當(dāng)時太子的賞識。一日同太子說起朝中弊政,太子也同眼下這位景王一樣,道是將向天子進諫,以糾正此弊政。彼時柳世番年少天真,覺著若果真如此,善莫大焉。然而當(dāng)時的太子侍讀卻規(guī)勸太子,“您身為太子,只需每日視膳問安便可,無需過問朝政。陛下在位日久,若有小人離間,說您收買人心,你該如何自辯?”太子感念不已,道,“若不是您,我哪能聽到這一席話。”進諫之事便也不了了之。 時至今日,柳世番依舊厭惡這些自保之道。 可身在權(quán)力的漩渦之中,若連這些規(guī)則都不懂,遲早死無葬身之地。他厭惡的其實是這個不明哲保身、便寸步難行的朝堂。 因而他更厭惡當(dāng)年那個向太子進言的侍讀,他就那么理所當(dāng)然的告訴日后的君王——比起背上收買民心的猜忌,百姓疾苦算什么?他將一個本該正氣浩然的儲君,變得功利如市井商賈。還離間了父子親情。 可若無人說這些,太子也許當(dāng)真無法平安活到登基那日。 不過話又說回來,平安登基了又如何?不也一樣重病纏身,沒等施展抱負便被迫退位?而那個傳授太子保身之道的太子侍讀,也沒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掌權(quán)沒半年,便牽累他們一行人身敗名裂,死的死、貶的貶。 柳世番道,“天下局勢云波詭譎、錯綜復(fù)雜,可行與否,不是一句話就能論斷的。消兵勢在必行,眼下又正是時機??v使不行此計策,也必得行別的消兵之策。而蕭、段幾位宰相素有人望,此策他們也綢繆已久。既已先提出了,那不論如何,都該一試。” 景王琢磨了一陣子,道,“夫子贊成消兵?” “并無異議。” “夫子心中也早有成策了?”景王又問。 柳世番愣了一愣,不料景王竟如此敏銳——竟從幾句話之間,便聽出了他隱而不言的事。 他不作答,景王便當(dāng)他默認,追問道,“縱使蕭、段二位宰相不提消兵之策,到了合適的時機,您也會提?” “……” 景王恍然大悟,“那我便明白了?!庇值?,“若兩位宰相沒提,夫子打算何時提?又有何良策應(yīng)對藩鎮(zhèn)的陰奉陽違?能否指點學(xué)生?” 這少年有求于人時臉皮夠厚,無端就已自稱起學(xué)生來。 這無賴情狀,跟他家那個愛撒嬌耍賴的大女兒一模一樣。柳世番立刻便醒悟過來——這是打算賴上他。 雖不解他為何偏偏選中自己,但柳世番很確信,跟一個有野心卻未必能登上皇位的皇子扯上關(guān)系,對他來說太不合算了。 “臣對父子之道確實不大精通,然而也略懂一些人情。不在其位而干涉其政,本就容易招致誹謗。何況以子諫父,以幼諫長,以淺慮諫深思?并不是臣不肯說,只是臣那些不足為天子道的一家之言,縱使說給殿下聽,也只會給殿下、也給臣召來非議。殿下又何必多問?” “您請放心。早先以為您是有什么難言之隱,才說出些自不量力的話。此刻既已明白了原委,當(dāng)然就不會自作主張了。”景王越發(fā)謙遜恭敬,想了想,又道,“不瞞您說,消兵一事,父親也同太母商議過,太母不愿過問,只說朝中有裴柳兩位相公,又何必來問她一個深居簡出的婦道人家?卻又回頭問我的想法。我雖說了幾句,事后想來,卻盡是紙上談兵。我雖不比太母那般是‘深居簡出’,然而自幼長在深宮,平生竟從未出過長安。不必說天下大勢——便適才夫子說的天下編戶幾何、賦稅輕重,我也都一無所知。先前有人說我自作聰明,我還不服氣。如今想來,既不知彼又不知己,偶有小得便自以為得計,不是自作聰明是什么?” 柳世番心想,能有自知之明,已強過大半讀書人了。他倒是喜歡這樣的少年,然而他身為宰相,卻并不是這少年該請教的對象。 “不知曉編戶、賦稅算不得無知——只消向掌管編戶、賦稅之人詢問便可。” 景王笑道,“是,學(xué)生也這么想——無知也不要緊,只要如先生這般無所不知的人肯教我。” 柳世番:…… 第105章 不知乘月幾人歸(三) 云秀撥弄火堆,從架子上取了塊兒rou翻看,見焦處烤成了炭,未焦處還帶著血絲,連嘗都不必嘗就知道定然不好吃。偷眼瞧了瞧十四郎,見他靠在石壁上睡得正昏沉,趕緊將那rou丟到火里消滅證據(jù)。 剩下沒烤的那些則全塞進丹爐里,又抓了把香料香草撒上,一塊兒煉了。不多時,受熱均勻火候絕妙的rou串便出爐了。取出來擺到芭蕉葉子上,假裝剛剛烤好從火上取下來,這才拿了一串在十四郎鼻子前晃了晃,笑喚他道,“再睡下去可就都烤焦了?!?/br> 十四郎迷迷糊糊睜開眼睛,見她晃著竹簽子對他笑,雖還沒清醒過來,卻也先微笑起來,抬手去摸她的臉頰。 柔軟微涼的、實實在在的觸感終于讓他徹底醒來,臉上雖已紅透了,但見云秀絲毫不以為忤,便也屏息做出習(xí)以為常的模樣。拇指在她臉頰上輕輕擦了一擦才放下,道,“不知不覺便睡著了……rou烤好了嗎?” “嗯,快嘗嘗吧?!?/br> 十四郎就著簽子嘗了一塊兒,道,“好吃?!?/br> 云秀有心討他贊嘆,可見他臉上疲色未減,想到這數(shù)日間的奔波與周折,便將炫耀之心收了,只笑道,“洞口旁有條小溪,水極清冽,你先去洗一把臉,醒醒神吧?!?/br> 十四郎出去濯洗。云秀記得東南十來里外的山上有些新熟的野果子,便去摘了幾樣。 采果子花費的時間比預(yù)想中要多些,她開任意門回來時,十四郎已在洞中了。趕得巧,兩人正四目相對——往常云秀也會隨手開門離開去處置些雜事,然而這樣的巧合還是頭一回。云秀愣愣的和他對視了一會兒,不知為何便解釋道,“我去摘了些野果?!?/br> 十四郎笑著點頭,上前幫她拿果子,“似這般憑空消失、出現(xiàn),不管見多少回,也依舊覺著新奇?!?/br> 他恍若無事的去洗果子,云秀想了想,斂了裙子追在他身后,“我和你一道去?!?/br> 他們寄身在山谷中,谷中下有嶙峋亂石,上有參天巨木,還有尋不到的布谷鳥在聲聲鳴叫。那溪流正從亂石間穿過,映著林蔭間漏下的天光。水流極緩,清淺幽寂,有游魚憩在石影下。 十四郎踩在石頭上洗果子,云秀便蹲在一旁,托著腮幫子看他。 十四郎自水面上瞧見她的影子,臉上又紅起來,漸漸就有些心不在焉。 忽的,云秀“啊”了一聲。 十四郎扭頭看她,云秀指著他手里的果子,“那個不用洗的?!?/br> 十四郎低頭一看,便見一枚裂開如大嘴的紅皮果子,里頭兩排參差如爛牙的果rou。驚得差點失手丟出去。 云秀按著肚子笑得前仰后合。 十四郎哭笑不得,將那瓜丟給云秀,道,“罰你吃。” 云秀接住瓜,本來不笑了,可對上那又丑又憨的笑臉?biāo)频墓?,沒忍住又笑噴了。便將那果子擺在自己嘴巴前,假做自己的嘴巴,笑道,“王孫當(dāng)真不嘗一嘗嗎,可甜可甜的了?!?/br> 她故作滑稽態(tài)戲弄人,十四郎又惱又樂。瞧見她眸子里的柔光與歡樂,又覺這光陰令人眷戀。 他便傾身上前,便在那“嘴”上輕輕一吮,道,“確實很甜。” 云秀一邊吃著瓜,一邊看十四郎將其余的果子洗好。 她覺得自己可能錯過了什么——比如說被撩了之后既不失風(fēng)趣也不失情趣的接應(yīng),比如撩回去的時機。 ……她為什么要像個吃貨村姑似的蹲在這里吃一只已經(jīng)被吮了一口的八月瓜??!她明明是天上掉下來的冰雪聰明的小仙女啊! 肯定是因為十四郎太生澀了——哪有撩完之后,跟沒事一樣回頭繼續(xù)洗果子的啊。 至少多跟她對視一會兒,給她點反應(yīng)時間??! 她悶悶的啃著果rou,十四郎已將果子都洗好了,仍舊裝回到她隨手用竹條編的小籃子里。起身道,“好了,我們回去吧?!?/br> 云秀郁悶的否決,“天都已經(jīng)晴了啊,還回去做什么?那洞里又黑又潮,多沒趣啊?!?/br> 十四郎便環(huán)視四周,道,“此處卻好,然而這石牙太陡了,不堪坐臥。”想了想,恍然道,“先前上山時,似乎看到山腰有塊兒裸石,開闊又平整。風(fēng)景想來也不差,我們?nèi)ツ沁叧园??!?/br> 他便進山洞里去拿上云秀先前烤的rou,要給云秀帶路去尋那裸石。 云秀得意的哼了個短調(diào),大步上前攬住他的腰,幾個騰躍,便攜著他騰風(fēng)飛起。 十四郎便又記起當(dāng)年上元佳節(jié),他在御園中初見云秀時的情形。她展開手臂自梅花樹上躍下,衣袂翩飛,像花的墜落,又像白羽的鳳鳥展翼飛進他手臂間。那時他便覺眩暈,仿佛天地萬景都隨著她的身影墜入了他眼眸中。卻不知云秀眼中所見又是何種模樣。 他看向云秀,她眼中含笑,映著山光水影,飛馳的綠蔭與飛掠而過的白鳥。 察覺到他的目光,她便也回看過來,笑眼中有狡黠的快活。 十四郎便了然,也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