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節(jié)
百余名西京士兵,全部被殺,沒有留下一命。 這一切,發(fā)生得如此突然,以至于叫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孫放之和手下士兵上去,以刀割斷村民身上的繩索。 村民們聚在一起,用畏懼的目光,看著那個正朝自己走來的男子。 他停在了他們的面前,說:“我乃義成刺史李穆。你們奔我而來,我卻未能保護你們周全,叫你們不幸遭此劫難。此為我李穆之過,請受我一拜!” 他作揖謝罪。 村民們再次驚呆了。 片刻之后,反應(yīng)了過來,一聲“李刺史!”亦不知是哪個起的頭,七八十人,無不涕淚交加,向著李穆跪拜在地,不住磕頭。 李穆上前,將人一一扶起,一番撫慰。 眾人嚎啕大哭了一番,漸漸收了眼淚。 雖遭遇意外不幸,但終于死里逃生,更沒有想到的是,他們要投奔的李穆,長路奔波,涉險追趕來此,為的,不過就是救回他們這些命如螻蟻的幾十個普通之人,怎不叫人感激涕零? 想到往后若得他庇護,于這亂世,真能得一立足之地,則比起旁人,朝不保夕,又不知幸運多少。 “李刺史,我們回鄉(xiāng)投奔于你,往后你會不會撇下義成,叫我等空盼望一場?” 一個膽大之人,終于鼓足勇氣,小聲問道。 李穆道:“父老兄弟面前,我李穆立誓。我人在,義成便在!離開之日,亦是為驅(qū)逐胡獠,北伐中原!” 眾人沉默了片刻,當中那個方才被西金士兵以尿淋面的漢子,突然面露激動之色,從人群后拉出一個少年,高聲道:“李刺史,我兩父子皆愿當兵,隨你北伐胡人!” “我也愿!” “我也愿!” 一時,立誓發(fā)愿之聲,爭相而起,此起彼伏。 李穆目光掠過眾人之面,笑道:“得父老兄弟如此助力,我李穆之愿,何愁不酬!” …… 女童小魚很是懂事。 獲救后的這些天,遲遲不見自己母親露面,她似乎也猜到了什么,不再像一開始那樣,總不停地詢問。 只一個人悄悄地垂淚,很是悲傷。 洛神也被她的情緒感染,心情愈發(fā)沉重,又不放心李穆,天天晚上睡不好覺。 如此牽掛了數(shù)日,這一天的傍晚,忽然得到消息,李穆回來了。 隨他一道回的,還有被他救回的那些回歸民眾。 很難形容得知這消息時,她的心情。 那一刻,甚至還不及長舒一口氣,她便幾乎是飛奔著出了屋,裝作吹風,來到了通往刺史府前堂的那道垂花門前,等著他的出現(xiàn)。 但他卻一直沒有現(xiàn)身。 天漸漸地暗了。 刺史府的前頭,似乎有人不斷出入,雜聲隱隱可聞。 這里卻靜悄悄的,耳畔只有晚風掠過那叢枯竹時發(fā)出的空洞的沙沙之聲。 洛神立在垂花門旁那座殘破石亭之前,心里忽然涌出了一種被這世界遺忘了的失落之感。 壓下怏怏心情,轉(zhuǎn)回了屋。 阿菊也回了,臉上終于露出了絲笑容,說老天總算沒喪盡良心。小魚的父親和阿兄都沒事,今日跟著李郎君一道回了,兩人都要投軍。方才剛接走小魚,又托阿菊轉(zhuǎn)話,對照顧了阿魚數(shù)日的刺史夫人感激不盡。 終于聽到一個不幸中的萬幸消息,洛神抑郁著的心情,才稍稍好轉(zhuǎn)了些。 阿菊出去,沒片刻,提了食盒,送晚飯進來。 洛神何來胃口,順口問李穆。 阿菊說,李郎君一回來,就被蔣弢給攔走了,兩人此刻應(yīng)還在前頭的議事堂里。 洛神猶豫了片刻,打開食盒,看了一眼,遲遲不叫鋪開。 阿菊便猜到了她的心思,暗嘆了口氣,卻笑道:“我瞧李郎君回來,連口氣都沒歇,又被蔣弢給叫去了,此刻想必也沒吃晚飯。不如我再多準備些,小娘子送去,問問他們吃不吃?” 見洛神不語,自己轉(zhuǎn)身去了。 …… 瓊樹打著燈籠,洛神提著食盒,朝前堂走去。 傍晚出入刺史府的那些人,此刻都已去了,前頭也安靜了下來。 城中一切物資都極短缺。 照明的火燭,更是不夠。所以刺史府里也無庭燎。天黑下來后,便黑魆魆一片。 只有地上一團燈籠的昏光,照著洛神前行的腳步。 她到了那間議事堂外。遠遠地,看見門窗里透出一團昏暗的光,知李穆和蔣弢此刻應(yīng)該還在里頭,壓下心中突然涌出的一陣緊張之感,放輕腳步,提著食盒,慢慢地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