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顧鼎臣詩文集選編(66)
顧鼎臣的奏疏 56、欽奉圣諭敷陳講義以隆治化疏(續(xù)) 作者點評:顧鼎臣是個著名的宿儒,文章學問在朝臣中無人能及,嘉靖對其經(jīng)筵青睞異常,講筵時間最久,受知遇最深,一時君臣相得,勉勵褒獎不一而足。 嘉靖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圣上奉安先圣先師神位于文華殿之東室,行釋菜禮,特命內(nèi)閣輔臣及顧鼎臣等十一人瞻拜,復召至西室,親授天語期勉,賜茶而退。繼又頒圣諭:令十臣各敷陳經(jīng)義關切于君德治道者以獻。 嘉靖御文華殿西室,諭大學士張璁:“卿可示桂萼、翟鑾、李時、縉紳、鼎臣、孔暉、夏言等十臣各以經(jīng)書大旨一章講解之,尤要文修之實,啟沃之誠,切于身心,政事風俗民情為目前緊要者來陳。勿相通謀,人各自獻其誠,庶不負朕望?!睅滋旌笾T臣乃各自撰寫講義進講。這十位朝臣都是嘉靖的股肱之臣,要其進講經(jīng)筵,其實是對他們的又一次考核。 顧鼎臣撰寫的《中庸首章講義》首先在文華殿開講。顧鼎臣對朱熹的《中庸章句》的講解非常通俗易懂,而且將某些深奧的古語改為淺顯易懂的口語,并對過于簡略之處加以具體深入地闡述。顧鼎臣進講經(jīng)典不喜歡照本宣科,而是對經(jīng)典進行透徹的分析研究,并且加以充分發(fā)揮。朱熹所講“正心”的目的是“達到學問之極功,圣人之能事”,而顧鼎臣認為“正心”的目的是“做明君,得賢臣,運天下于掌中”。朱熹所說的圣人是生而知之者,與其做一個高不可攀的圣人,不如做一個足智多謀的明君。嘉靖聽講后的評價是;“推言人君,致治期臻,圣神功化之極,不可安于小康”。 顧鼎臣在翰林院講官的考核中再次奪魁,再次得到嘉靖的褒獎,擢升為副總裁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