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后記(17)
從江南一路到北京,沿途均為明王朝統(tǒng)治的核心區(qū)域,若不是顧鼎臣親口所說,我們簡直難以置信,就連朝廷命官、地方要員平安無事地走上一趟都是如此艱難。這座看上去尚是天下太平的大明江山其實已是千瘡百孔、危機四伏。自嘉靖即位起,北方的韃靼軍隊就一直在大同、宣府一帶,給了明王朝很大的壓力,而到了嘉靖十七年,這種壓力甚至一度達到危及京師的地步。這一年,正是顧鼎臣正式入閣的一年,面對著嚴峻的北邊形勢,他在家信里告訴遠在江南的親人自己已做好了一旦京城淪陷就以身殉國的準備,其內心對時事的悲觀、無奈可以想見。在另一封家信中,他告誡其子:“當今之世,只是閉門吃薄粥、讀書謹行以圖出身,此為上策。一應閑事,不須多管。虧人利已之事,切不可為。日夕分付家人,不要生事虐害小民。”雖是寥寥數(shù)語,但可以看作是其本人真實心態(tài)的寫照。顧鼎臣還有一組《感懷十一調》的曲辭尤為讓人動容,唱盡了仕途進退的兩難取舍,我們也不妨將它視為顧鼎臣對自己這一生的一次卸妝后的感悟總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