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后我學(xué)會了抱大腿、嬌妻入懷,顧少我超乖、阿秀、想要小jiejie、不是你的朱砂痣[穿書]、同桌兇猛、被全星際追捕、重生九零年代:萌媳寵上天、隨身空間闖九零、你是我的盤中餐[娛樂圈]
又過了兩年,施延昌去了州府參加鄉(xiāng)試,竟是與當(dāng)年考秀才一樣,一次就中了! 其時他也不過才二十二歲而已,這么年輕的舉人老爺別說桃溪鎮(zhèn)所屬的保定府了,就算是放眼全大秦,也是鳳毛麟角。 第五章 得寸進(jìn)尺 這下施父施母得意了,他們的兒子可是舉人老爺了,連兒子都是老爺了,他們自然輩分更高,該當(dāng)老太爺老太太,也該享幾年清福了。 再看自家已由祝氏出銀子翻修過,在村里早已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房子,便也不順眼了,覺得配不上他們老太爺老太太的身份,何況連兒媳都有丫頭婆子使,他們當(dāng)公婆的,卻仍凡事都要親力親為,這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 便是二兒子,也不該再辛苦的下田下地,與佃農(nóng)雇工們扯皮了,沒的白降低了他舉人老爺?shù)艿艿纳矸?,——他們家既出了舉人老爺,舉人老爺又能免四百畝地的稅,光是族人和遠(yuǎn)近農(nóng)戶們投田每年的收益,都足夠養(yǎng)活他們一家人了,何必再那般辛苦! 施老太太沒幾日便“病”了,既病了,自然要到鎮(zhèn)上去看病,自然也要在祝家住上幾日才是。 祝氏一年里也難得侍奉婆婆幾日,婆婆都上了門,當(dāng)然要打點起十二分的精神來服侍。 卻不想婆婆“病”好后,竟不走了,而是提出要留下,親自給祝氏調(diào)養(yǎng)身體,讓她好早些再懷上一胎,為她生一個大胖孫兒。 其時金氏已經(jīng)進(jìn)門了,頭胎也是女兒,祝氏倒也理解施老太太急于抱孫子的心情。 只施延昌要準(zhǔn)備春闈,對那方面并不是很上心,她也覺著當(dāng)以正事為要,是以心里并不著急,想著時間一長,施延昌再勸一勸自己的娘,施老太太自然也就回去了。 豈料過了一段時間后,不但施老太太沒回去,施老太爺與施二老爺金氏夫婦兩個,也先后到了祝家,并且都是住下就不走了。 祝氏幼承庭訓(xùn),斷做不出客人沒提出要走,便先趕客的事來,何況施家哪一個算是“客人”呢?哪一個都不是,反倒都是至親的骨rou、自家人,她就更不可能那樣做了。 只得自己一房有什么,便給施老太爺施老太太和二房都慢慢的添齊了,家里也從之前的清清靜靜,慢慢變得快要人滿為患了。 然而這些還是小節(jié),祝氏都能忍受。 最讓她不能忍受的,卻是忽一日施老太爺竟提出,自家長子都是舉人老爺了,家里再稱“祝宅”,像什么樣子,沒的白讓街坊世人閑話說嘴,還是趁早改了“施宅”是正經(jīng)。 祝氏自不肯同意,不是因為旁的,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她怕祝宅變成施宅后,自己的爹娘很快便要被桃溪鎮(zhèn)的所有人都忘個干凈,只有自己還記得他們了,雖然那一天遲早要來的,她依然希望人們能多記得自己的爹娘一日便是一日。 這下施老太爺與施老太太都不高興了,你一言我一語的拿了祝氏嫁進(jìn)他們施家這么多年,也沒能為他們老兩口兒生下一個孫子來說話兒,本就是兩個再粗鄙不過的鄉(xiāng)下老頭兒老婆子,話能說得好聽到哪里去? 二人又正處于惱羞成怒的狀態(tài),話就說得更不堪了,連帶金氏也跟著被罵了一頓‘不會下蛋的母雞’,與祝氏倒成了難兄難弟,妯娌兩個都是臉漲得通紅,淚水在眼眶里直打轉(zhuǎn)。 祝氏本以為自己擺明了車馬不同意,施老太爺與施老太太便該打消念頭了。 不想二人卻轉(zhuǎn)而又找上了施延昌,又是哭又是罵的,說只當(dāng)兒子當(dāng)了舉人老爺,他們就該享清福了,不想?yún)s還得寄人籬下。 施延昌與他們講道理,說這宅子是祝氏的嫁妝,是她的私產(chǎn),連他這個夫君都不能侵占,二老還振振有詞,說連祝氏都是他們施家的人了,她的嫁妝自然也該是他們施家的,難不成將來施延昌高中了,享福的不是她,得誥命的也不是她不成? 一連幾日都去書房鬧施延昌,弄得祝氏是又氣又心疼,更怕影響了施延昌的學(xué)業(yè),只得忍痛答應(yīng)了施老太爺與施老太太的要求,將大門口的牌匾,由“祝宅”二字,改為了“施宅”。 所幸施延昌事后很是愧疚,抱著祝氏安慰了好久,又承諾將來等他高中了,若是能有幸留在京中,便帶了祝氏母女進(jìn)京,若是外放,也帶了她們母女一起,總之絕不會再讓她受這些雞毛蒜皮的氣,祝氏心里方安慰了許多。 可惜施延昌還沒高中,已然先變了心,娘親等來等去,等來的卻是他在京城停妻再娶的消息,等來的是他親娘和金氏一碗劇毒的砒霜! 施清如想到這里,勾唇無聲的冷笑起來。 施延昌二十五歲那年,第一次進(jìn)京參加春闈,只當(dāng)自己當(dāng)年中了舉人后,沒有趁熱打鐵立刻便進(jìn)京趕考,而是選擇在家里再苦讀幾年,直至將學(xué)問都弄得更扎實精進(jìn)了才進(jìn)京,便一定能跟他中秀才舉人時一樣,一次便高中了。 那樣他就算不是三元及第,院試、鄉(xiāng)試與會試殿試都是一次便中,放眼全國,也算得上鳳毛麟角,足夠他得意與風(fēng)光,前途無量了! 結(jié)果便是“驕兵必敗”,施延昌落榜了,——他在本州府可能算得上有才,但全大秦那么多州府,能中舉人的,都是當(dāng)?shù)刈畛鲱惏屋偷模屈c才學(xué),又算得了什么? 一向驕傲的施延昌因此大受打擊,尤其在看到同住一個客棧的幾個他自認(rèn)學(xué)問遠(yuǎn)不及他的舉人,都中了以后,他就更是痛不欲生了,憑什么自己落了榜,那些明明都不如他的,反倒中了,這當(dāng)中會不會有什么貓膩? 他是絕不肯承認(rèn)自己才不如人的,也絕不肯承認(rèn)以往的自己就是那井底之蛙! 可京城的繁華與富盛刺激著他,那些高中了的人的春風(fēng)得意也刺激著他,再想到他若是就這么回去了,家里父母與妻子還不定怎生失望,左右街坊與他那些都妒忌他的同窗又會怎樣的笑話兒稱愿,他便一點也不想返鄉(xiāng)了。 然若不返鄉(xiāng),京城的開銷極大,又不是他能承受的,祝氏當(dāng)然嫁妝頗豐,架不住他念書進(jìn)學(xué)花銷也大,更要養(yǎng)活那么大一家子人。 至于他中了舉人后每月的那點貢糧和當(dāng)?shù)剞r(nóng)戶們投田的收益,他的父母自謂足夠養(yǎng)活一家人了,他自己卻知道,那點收益也就能讓一家人吃飽穿暖而已,再想有結(jié)余,是絕不可能的……那他就真這樣灰溜溜的回去嗎? 施延昌正自糾結(jié)之際,一個自稱常寧伯府管事的中年男子找到了他,帶他去了京城數(shù)得著酒樓之一的醉仙樓,在雅間里見到了常寧伯府夫死歸家的大姑奶奶張氏。 第六章 狼狽為jian 張氏比施延昌大一歲,雖是庶出,卻因生下來生母便沒了,自小兒養(yǎng)在常寧伯夫人膝下,等她長大些后,更是聰明能干得遠(yuǎn)超她的實際年齡,替常寧伯夫人分了不少的憂去,故而常寧伯夫人待她自來宛若親生。 等張氏長大后,卻沒有嫁入與自家門當(dāng)戶對的勛貴之家,而是選了個寒門進(jìn)士為婿。 卻是常寧伯府說是伯府,在京城早已是二流人家,那她能嫁的,自然也只能是同樣的二等人家,她因庶出的身份,又是絕不可能嫁嫡長子,當(dāng)伯夫人侯夫人之類的,那這輩子還有什么盼頭? 倒不如嫁個寒門進(jìn)士的好,雖一開始會窮些苦些,等夫君一步一步的高升后,自然什么都會有了。 張氏也的確眼光不錯,選的進(jìn)士丈夫既能干又圓滑,才外放一屆,便做出了政績來,從七品縣令擢升為了從六品的府衙知事、再到正六品的通判,可謂是官運亨通。 當(dāng)然,也少不了張氏在背后又是替他出謀劃策,又是替他出銀子打點,還借娘家的人脈為他行方便。 如此只要張氏的夫君一直恪盡職守,步步高升指日可待也。 可惜天不假年,張氏的夫君在升任通判后不到一年,便一病死了,這下張氏的天塌了,這么多年的心血也全都打了水漂,簡直就是痛不欲生。 又因二人成親幾年,只生了一女,張氏過了最初的痛苦與難過后,便不肯再替丈夫守下去了,她還這么年輕,難道真一輩子素衣素食,不茍言笑不成? 何況不為自己,也得為女兒著想,父親沒了,父族又貧苦潦倒,以后是能指望他們替她說一門好親,出一份厚厚的嫁妝,還是指望他們將來替她撐腰呢? 便在扶靈歸鄉(xiāng),過了熱孝期后,借口娘家母親想念外孫女兒,帶著女兒進(jìn)了京去。 此后更是陸續(xù)打發(fā)人回去把自己母女的一應(yīng)東西,都搬進(jìn)了京城。 她夫家的親族見狀,如何猜不到幾分她的心思? 又氣又恨,卻是無可奈何。 人家是堂堂伯府,他們家卻是貧苦平民,當(dāng)年能供出張氏的夫君,已是舉全族之力了,可以說張氏的夫君便是他們族里最出息的人,所有族人都還指著他過幾年官當(dāng)?shù)迷桨l(fā)大了,手頭也越發(fā)寬裕了,多多的幫補族里,誰知道他偏還一病死了,全族都可謂是寡婦死了兒子——再沒了指望,哪還有底氣與常寧伯府叫板? 如此張氏便帶著女兒,在娘家長長久久的住了下來,常寧伯夫人自不必說,自來疼她,便是她大嫂世子夫人,也因世子自小與張氏要好,待她極是和氣,不但張氏心中舒坦,女兒臉上的笑容也一日日多了。 張氏卻漸漸高興不起來了,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她總不能在娘家住一輩子,總得再嫁才成,可她一個寡婦,還帶著前頭的女兒,想再嫁得如意郎君,談何容易? 想來想去,還是決定跟當(dāng)初嫁前夫那樣,找個寒門進(jìn)士,若進(jìn)士不成,先嫁個舉人也使得,都是舉人了,高中還不是遲早的事兒。 適逢次年便是大比之年,張氏遂打發(fā)了心腹,暗中挑選起來,一來二去的,便挑中了施延昌。 一番打聽后,張氏很是滿意,想著施延昌能一次便中秀才與舉人,可見是個有真才實學(xué)的,進(jìn)士自然也能一次便中;退一萬步說,便他此番沒中,下科再來便是,下科他也才二十八歲,正是出仕的黃金年紀(jì)。 唯一的不好,便是他在家鄉(xiāng)已經(jīng)有妻女了,據(jù)說妻子還是他啟蒙授業(yè)恩師的女兒,那就有些難辦了。 不想施延昌果然沒能高中,張氏遺憾之余,也曾想過換人,若能有現(xiàn)成的進(jìn)士,誰還愿意屈就區(qū)區(qū)一個舉人? 然而看來看去,眾新科進(jìn)士里要么便是年紀(jì)足夠當(dāng)張氏爹的,要么便是家里兒女成群妻族不弱的,要么便是出身書香富貴之家的……不是張氏瞧不上的,便是一定不會娶她一個寡婦的。 張氏只得繼續(xù)把目光轉(zhuǎn)回了施延昌身上,轉(zhuǎn)念一想,他有妻女又如何,據(jù)說那妻子娘家人早死絕了,又只生得一女,要休妻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么? 這才會有了當(dāng)日醉仙樓的一見,張氏想的是,若施延昌愿意娶他,必定會說自己在家并無娶妻,那自己便裝作不知道,先與他成了親便是;反之,若施延昌說自己已有妻子了,她也勉強不得,只好再找其他人選了。 施延昌卻是被張氏“伯府大小姐”的名頭給晃花了眼睛,沖昏了頭腦,不過只考慮掙扎了不到半個時辰,便如張氏所愿,說了自己在家‘并不曾娶妻’的話。 于是不出半月,二人便吹吹打打的成了親,成親的宅子還是張氏的陪嫁,又有伯府一力替張氏作臉,請了不少的賓客,自然頗是風(fēng)光。 施延昌見過了伯府的富貴與氣派后,心里越發(fā)不后悔當(dāng)日那句‘并不曾娶妻’的話了,連張氏是個寡婦,還帶著前夫的女兒,亦覺得無關(guān)緊要了,若真是黃花大閨女,堂堂伯府千金,豈能輪到他的? 只他自家知道自家事,停妻再娶可是觸犯律法的,何況張家勢大,也不是他惹得起的,只得三朝回門后,找張氏坦白了自己在家鄉(xiāng)還有妻女之事,卻再四保證,祝氏早已病入膏肓,不久人世了,只待祝氏一死,二人便能長長久久的做夫妻了,希望張氏能原諒他。 張氏事先什么都知道的,哭過一場后,到底還是“原諒”了施延昌,只說希望施延昌不是糊弄她的,不會讓她等太久。 施延昌如釋重負(fù)之余,不幾日便收到了家中“來信”,說母親病了,希望他能盡快返家去一趟,于是打點好行禮,即日便上了路。 卻是他人還沒到桃溪,他在京城又另娶了伯府千金之事,已由張氏安排的人,先一步把消息送到了施家,傳到了祝氏耳朵里。 祝氏自他進(jìn)京趕考以來,本就時不時要受施老太爺施老太太一場氣兩場委屈的,心情郁結(jié)之下,身體哪里好得了? 一直都吃著藥。 誰知道又收到這樣的噩耗,立時便臥病不起了,心里又是不信施延昌會這樣對她,又覺得張家的下人不會空xue來風(fēng)……全靠一口氣硬撐著。 總算施延昌在幾日后趕了回來,親口證實了他的確已在京城另娶了高門貴妻后,竟還厚顏無恥的求祝氏,希望她能以“無子”為由,自請下堂,但他也絕不會虧待了她們母女,不但祝氏的嫁妝全部歸還于她,以后他還會養(yǎng)著她們母女一輩子,甚至過幾年,還會設(shè)法接了她們進(jìn)京去,除了名分上差一點以外,絕不會委屈了她們。 把祝氏氣了個睚眥盡裂,近乎歇斯底里的趕走了施延昌,方喘著氣痛哭當(dāng)年爹娘瞎了眼,自己也瞎了眼! 第七章 心如蛇蝎 施老太太在見過兒子,知道他的確又娶了伯府的大小姐為妻后,大喜過望,自然也再看不上祝氏的那點兒產(chǎn)業(yè)了。 自告奮勇要去幫兒子勸祝氏,想著她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女,若真與兒子徹底決裂了,將來日子可怎么過,不消幾日,便要讓人啃得骨rou渣子都不剩了,何況她就放心得下女兒不成? 只當(dāng)軟硬兼施,定能讓祝氏點頭。 金氏卻是另一番想頭,想著大哥娶了伯府千金,這輩子自然什么都不愁了,便是二老,也不必愁了,可他們二房,卻是什么都沒有,她若不想方設(shè)法的替自家謀劃,將來可怎么辦,難道又厚顏跟進(jìn)京去,向伯府千金討飯吃不成? 祝氏好性兒,那伯府千金可未必會那般好性兒,何況還有伯府當(dāng)靠山,哪跟祝氏一樣,無依無靠,好欺負(fù)好拿捏呢,倒不如把祝氏的財產(chǎn),都趁機(jī)變成他們二房的! 于是向施老太太出主意,讓祝氏自請下堂可是要有損大哥名聲的,而且將來萬一再生出什么事兒來,惹惱了新大嫂和她的娘家,要捏死大哥且比捏死一只螞蟻難不到哪里去,何況他們一家子? 倒不如快刀斬亂麻,一了百了,讓祝氏死了的好,反正她一直吃著藥是鎮(zhèn)上好些人都知道的,忽然病情加重,一命嗚呼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一徑的攛掇施老太太,終于攛掇得她同意了治死祝氏,然后婆媳兩個同心協(xié)力,灌了祝氏砒霜…… 施清如的眼淚不知不覺間,已是流了滿臉,還是灼熱的眼淚滑到頸間,濕漉漉的,才讓她醒過了神來。 當(dāng)年娘親去世時,她才七歲,什么都不懂,并不知道娘親竟不是病死,而是含冤慘死的,更不知道在娘親死后,才“趕了回來”,又悔又痛,只恨不能跟了娘親而去的施延昌,竟然早已回來了,還成了害死娘的間接兇手,——施清如可不相信施延昌當(dāng)年并不知道施老太太和金氏的毒計,沒有他的默許,她們也斷不敢那么干! 只恨她那時候太小,之后幾年,又被施老太太和金氏的打罵磨平了渾身的棱角,養(yǎng)成了庸懦糊涂的性子,等后來進(jìn)了京,一度也是渾渾噩噩。 還是在幾年后,才無意知道了當(dāng)年娘親慘死的真相,卻因鞭長莫及,竟奈何不得施家眾人;對施延昌對娘親當(dāng)年的狠心無情,更是臨死前,才自張氏口中得知了,不然,她不論付出什么代價,也一定要為娘親報了仇才死……萬幸天可憐見,還是給了她為娘親,也為自己報仇雪恨的機(jī)會! 到底身體還很虛弱,施清如在楊嬸送了厚棉被來,——卻是杜鵑不肯送進(jìn)來,托楊嬸送進(jìn)來的,施清如由得楊嬸給自己蓋好了,細(xì)聲細(xì)氣的道了謝后,方再也撐不住昏睡了過去。 卻是睡得一點都不安穩(wěn),光怪陸離的不停做夢。 一時夢見的是她母親被施老太太和金氏聯(lián)手灌砒霜,而施延昌卻一直在門外眼睜睜看著,無動于衷的情形; 一時是夢見她被繼母張氏的娘家侄子張慕白一刀捅在了胸口上,張氏眼見她都要死了,依然不能減少分毫的憤怒,歇斯底里的大罵著她‘吃里扒外的yin賤材兒’、‘不孝不義的小娼婦’,隨即卻又為一家子都要命喪黃泉了,而絕望的痛哭流涕; 一時又夢見韓公公身陷禁衛(wèi)軍的包圍圈,眼看就要身首異處…… 施清如猛地驚坐了起來,心砰砰直跳,滿頭滿身冷汗涔涔,腦子里也是一片空白。 還是余光看到了窗外透進(jìn)來的陽光,她才確信,剛才的一切,都只是一個夢,或者說,以后都只會在她的夢里出現(xiàn),現(xiàn)實中絕不會再有可能上演。 她方長長的吐了一口氣,渾身脫力的躺回床上,大口的喘起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