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年代:從國營飯店開始 第105節(jié)
只是以前家里窮,鞭炮只能攥在大人手里,根本沒有多的,可以給她們小孩子玩。 蘇清風冷笑一聲。 區(qū)區(qū)竄天猴,也想誘惑他。 就見他放下碗筷,走進自己的屋子里,輕輕松松地拖出來一個大箱子。 箱子看起來沉甸甸的,但是上面的灰塵不多,一看就知道,近期被拿出來用過。 這里面裝著什么呢? 黎景心中突然有了不好的預感。 果然,就見蘇清風將箱子一打開。 一百頭,二百頭的鞭飽、二踢腳、沖天猴、以及品種不多的一些禮花炮,都整整齊齊地擺在箱子里。 過年嘛,就是要一個氛圍。 沒有春聯(lián),沒有餃子,沒有鞭炮,那還算啥過年? 當然,現(xiàn)在這年頭,還沒有春晚。 蘇清風拍了拍箱子,笑著露出一口白牙,“要我借你們玩玩嘛?” 黎景都驚了。 “禮花炮這種東西,居然也被你弄到了?” 蘇清風沒有說話,只是笑而不語。 然而在黎景看來,這時候的蘇清風,總有一種淡淡的高人風范。 說到這里的時候,蘇四衛(wèi)悄悄挺直了脊背。 今年是兒子清醒后,第一次過年。 孩子難得想要東西玩,蘇四衛(wèi)那是千方百計,也要把這事辦的妥當。 至于這十九歲的大男人,到底還算不算孩子…… 蘇四衛(wèi)表示,在當?shù)男闹?,兒子永遠是孩子。 小小的炫耀一波后,老蘇家的幾個小輩,就已經(jīng)湊在一塊,討論晚上怎么放鞭炮了。 老太太和老爺子看著這一幕,沒說話,臉色都柔和下來了。 他們原本想著,過年以后就分家,大家伙勢必鬧得水火不容,但是沒想到,經(jīng)歷過青山村的事情后,一大家子,竟然有化干戈為玉帛的趨勢。 就沖目前的架勢,想來就算分家了,幾個兄弟之間,也不至于老死不相往來,平常有事搭把手,還是沒問題的。 只是…… 在這熱鬧的場合,老太太不知怎地,突然想到了三兒子。 她的心底,猛地沉下去。 大好日子里,老太太輕輕呼出了一口氣,將眼底閃現(xiàn)的水光掩去。 這樣,已經(jīng)很好了。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知足。 吃過了年夜飯,蘇清風走進房間,剛想把門關上,想要睡個回籠覺,正在關門一剎,一只手突然卡在門縫那里。 蘇清風險險松開,沒讓門夾住外面的那只手。 打開門一看,這探頭探腦,跟做賊似的人,不是蘇四衛(wèi),又是誰呢? 見他手邊拎著兩個網(wǎng)兜,里面都是一些吃食,蘇清風了然。 只怕他們又要去見那些人了。 蘇清風跟在他屁股后,也鳥悄地出了門。 要么說是父子呢。 倆人都雞賊地選了上山的小路,一路樹木掩映,又因為今天是除夕,都躲在家里,等著老婆孩子熱炕頭呢,哪有心思跑到山上來。 可是即便這樣,蘇清風和蘇四衛(wèi),兩個人從骨子里散發(fā)出來的謹慎,還是沒發(fā)出太大動靜。 只是走到一半的時候,蘇清風敏銳的五感似乎察覺到什么動靜,拉住前方的蘇四衛(wèi),倆人也不嫌棄冷,趴在雪堆里,往遠處看。 這一看,還真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人。 蘇清風眼睛亮,一眼就看出,眼前那人,就是之前找過他不久的麻子臉,馬成功。 至于另一個年紀小,大約只有十二三歲的小男孩,有一半的臉上,全是燒傷的痕跡,看起來極為嚇人。 但是從另一半完好的臉上,蘇清風可以判斷,如果這小男孩的臉沒有被燒傷,他應該也能算是一個清秀的小男孩。 只可惜,沒有如果。 蘇清風把看到的畫面,告訴了蘇四衛(wèi),這才明白。 蘇四衛(wèi)告訴蘇清風,那小男孩叫江鋒。 蘇清風的第一反應,是個銳氣十足的名字。 跟那小孩狼崽子一樣的眼神,有許多共通之處。 只聽得那邊傳來馬成功的聲音,他語帶笑意,但這笑……更多的是帶著威脅和傲慢,有些陰惻惻的:“一塊玉佩,你就想要五斤小米?江鋒,你是不是沒搞清情況?” 他甩了甩手中的袋子,冷笑道,“這年頭,在這村子里,誰還敢收你的東西?記住,是你求著我收你的東西,不是我求著你,要你的玉佩。” “五斤麩皮,不能再多了?!?/br> 江鋒穿著破破爛爛的襖子,上面打滿了補丁,不時有幾個破洞,但是露出來,卻不是白花花的棉花,而是根本不抗凍的蘆葦絮。 山上的冷風一吹,他凍得瑟瑟發(fā)抖,連帶著半邊完好的臉頰,都是黑紅黑紅的,看起來更加猙獰丑陋了。 他垂落在身邊的兩只手,緊緊握緊成拳頭,“馬叔,過年了,我想讓爺爺吃得好點。” 馬成功像是聽到了什么笑話似的,“爺爺?你江鋒的爺爺早就死了,現(xiàn)在你家就你一個孤家寡人,你給哪個爺爺吃好東西?” “呸,還不是你自己貪吃的借口。你一個地主崽子,吃那么好的,有什么用?” 說完,馬成功直接一扯,將玉佩拿走,甩下一個袋子。 江鋒站在原地,沉默了許久,最終撿起袋子。 在他打開的一瞬間,蘇清風遠眺了一下,看到袋子中的東西后,一下子也沉默了。 是一袋麩皮。 放在前世,就是給豬吃的東西。 就算放在這個年代,麩皮吃下來也是喇嗓子的玩意。 蘇四衛(wèi)拍了拍蘇清風的肩膀,示意繼續(xù)向前走。 …… 村口。 依舊是破破爛爛的樣子。 但是打開門的時候,屋內卻比最初來時,冷的跟地窖的狀態(tài)似的,要好多了。 只見兩間屋子里,不起眼的角落里,偷偷藏了個蜂窩煤爐,這樣既能取暖,又能做菜。 說是做菜,其實就是野菜之類的東西,隨便亂煮一下,再放點鹽巴,算是搪塞了一頓。 即便有林端陽這個大廚在,但問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原材料就這么一點,難不成還能做出花來。 眼見蘇清風和蘇四衛(wèi)兩父子,冒著大雪,在除夕夜這關頭,給他們送那么多吃食來。 雖說這些東西也不算貴重。 但是有句話說得好,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哪怕他們和蘇四衛(wèi)最開始是因為利益牽扯到一起去的,但是在他這番做派下,大家不免也有了幾分真心。 至于蘇清風這家伙,在他們看來,更是一個心思純正的小伙子。 林端陽看著蘇清風,越看越高興,再加上今天節(jié)日氛圍好,他那小心思就冒出來了。 翻了翻袋子里的東西,居然還有一只拔了毛,處理干凈的雞。 林端陽再次為父子倆細膩的心思,所感嘆到。 他提起那只雞,拉著蘇清風就往外走,“走走走,清風,讓他們先聊著。今兒天晴,我給露一手,你能學到幾分,就看你本事了?!?/br> 聽到這句話,蘇清風眼睛猛地發(fā)亮。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林端陽可是做魯菜的大師傅,曾經(jīng)開的酒樓飯店,那是達官貴人才能吃的。 要是能從他這里學到東西,哪怕只有一星半點,那也足夠他受益無窮啊。 蘇四衛(wèi)聽到這話的時候,更是嘴角輕輕翹起。 路子都鋪平了,兒子,就看你怎么走了。 好好從林端陽身上學點東西,別說是考七級證書,就算是四級證書,那也是綽綽有余啊。 今天林端陽準備教蘇清風的,是一種特殊的基本功——整雞出骨。 這種手法,經(jīng)常被運用到布袋雞、三套鴨等菜中。 而且這兩種菜,一個是魯菜中的大菜,一個是淮揚菜中的名菜,不是一般人,還學不到這獨門手藝。 蘇清風雖然有系統(tǒng),但迄今為止,接觸的都是家常小菜,還沒有碰過這么“高端”的東西。 他站在一邊,努力研究林端陽的手法,就差拿個小筆記本,再拿一支鋼筆,刷刷地記錄下來。 他有心學習,林端陽也有心教。 整雞脫骨的時候,他特意放慢速度,有的時候,甚至還會給蘇清風講解其中的關竅。 林端陽有時候回想過去,不免有點想笑。 要是放在從前,他還是魯菜派系中,一等一的大師傅,他教徒弟的時候,怎么可能這么和顏悅色,甚至親自出聲解釋指點。 沒把那些家伙痛罵一通,已經(jīng)算他脾氣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