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節(jié)
在這一個月的相處中,溫知秋和吉恩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事實上,哪怕一邊撐著黑色長傘走在恒頓的街頭,兩個作家也是在發(fā)表著各自對于寫作的觀點,有時也會因為意見的不合而唇槍舌劍。更甚至,溫知秋和吉恩也來了幾次切磋, 大到長篇小說的構思爭辯,小到直接上手寫文章對決。 吉恩雖然年紀輕輕,見識卻頗為廣博, 對于許多問題的想法也相當深刻,一看就知道出身不凡, 說不定家中還有那么幾個國際級別的大文豪。 溫知秋確實從吉恩身上學到了許多, 尤其是吉恩談吐中無意間就透露出來的深刻思想及與華國許多截然不同的看法, 必然是其家族長輩日積月累灌輸之下的產物,對于溫知秋來說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這一趟大不列顛之行,只跟吉恩這一番來往,便不虛此行。 而在吉恩看來,溫知秋的談吐思維都不凡, 尤其是將華國文化融于作品, 甚至干脆以之為基石, 哪怕翻譯成英語也能窺見其中神秘韻味, 實在是叫他沉醉不已。 “我敢打賭,如果你和我爺爺的華國朋友見面,一定能大談特談三天三夜!我爺爺也一定會很喜歡你的!” 吉恩小心的捧著溫知秋剛剛落筆的一篇文章,愛不釋手。 溫知秋笑道, “希望有這個榮幸。” 這二人剛剛才以『葉落知秋』為題各自寫了一篇文章。起因還是因為吉恩對溫知秋的名字好奇,詢問之下才知道取得是“葉落而知秋”之意,大感興趣之下很是纏著溫知秋仔細解釋了一番,又興致勃勃的提出要以這個為題寫一份作品來較量,體裁自選。 溫知秋便以之展開寫了一篇中篇小說,只有不到十萬字,講述了一個家族從繁榮到衰落的歷史,云游的道士曾在看見族中婦孺對兒女過度的關懷時斷言家族富貴不過三代。 族長雖然不豫的將道士趕走,然而事實證明,雖然家族的掌權人極有魄力,卻因為沒有足夠優(yōu)秀的繼承人,男兒皆不堪重任,家族終于隨著最后一份產業(yè)直接葬送在了直系中一個嗜賭的孫輩手中而徹底覆滅。 吉恩夸贊到, “你的文章總是寫的那么有新意,文字也用的比我熟練的多,我輸了。” 溫知秋卻對這本小說還有不滿之處,到底是時間不足,其中許多情節(jié)倘若再鋪開寫一寫會更能突出『葉落而知秋』的主題。 吉恩嚷道, “已經很好了,畢竟只是我們的一次比試,你用不到十萬字完整的描繪了一個令人扼腕的家族,我自愧不如?!?/br> 溫知秋拿著吉恩的文章仔細讀了兩遍過去,笑道, “我無非是占了點年紀的便宜,在你這個年齡,我的眼界和底蘊未必就比你強?!?/br> 吉恩小心的將這篇溫知秋寄予他的小說收好,口中嘟囔道, “溫,你們華國人總是這么不坦誠。我要把這篇文章拿回去給我爺爺看!” 溫知秋哈哈大笑, “是的,可是在我們華國,我這樣叫做謙虛!” 吉恩無奈的聳聳肩, “好吧,謙虛的溫,你贏了?!?/br> 烏飛兔走,很快就到了離開大不列顛的時間。吉恩十分依依不舍, “我會想你的,溫?!?/br> 溫知秋早就把這個高大的白人青年當作自己的朋友,聞言道, “將來我們一定還會再見的。到時候,我?guī)е业钠拮雍秃⒆觽?,一起來大不列顛找你。?/br> 吉恩露出一口白牙, “說定了,我在大不列顛等著你們?!?/br> “知秋,我們該走了?!?/br> 葉作家提著自己的行李站在幾步外催促著溫知秋,畢竟飛機不等人。 知道時間不早了,吉恩也就不再挽留溫知秋,用不甚標準的漢語一字一頓道, “一路順風?!?/br> 溫知秋微怔,隨即露出個笑來, “再見?!?/br> 沽市并沒有因為溫向平一行人的離去而停止運轉。等到溫向平從京市轉到沽市時,一切都在照舊運轉。 溫向平在回家的路上先到新周刊跟羅家和打了個招呼,然后就急匆匆的向家趕去。 離家一個月,無論是對蘇玉秀,對朝陽兄妹三個,還是對一天一個樣的小兒子,溫向平都想的發(fā)狂,微跛的腳步完全不能阻擋溫向平的歸心似箭。 溫向平到沽市是才是下午三點不到,孩子們都還沒放學,平素里的這會兒,蘇玉秀應當正抱著小朝玦和蘇承祖二老在店里頭坐著。 溫向平便徑直往溫蘇記去。 溫蘇記因為有蘇玉秀這個金舌頭在,甭管是哪個省市的菜色,只要一嘗就能做出來個七七八八,最大限度的還原了當地菜色。 就是沒法兒嘗的,食客跟蘇玉秀這么一描述,蘇玉秀折騰幾次也能弄出來個大概。 因此,無論是沽大的學生,還是住在附近的外來人口,都紛紛慕名前來,一求家鄉(xiāng)菜好解相思之苦。 除此之外,蘇玉秀自己也時不時鼓搗些新吃食出來,溫蘇記就更是賓客盈門了。 因著溫知秋的照片早先在開記者招待會時便流露了出來,沽大里頭教過溫向平的講師教授一見便認了出來。 學校里出了這么個風云人物,怎么能不好好宣揚一番,甚至還上門來請溫向平去每個月講上那么幾節(jié)課,好歹人家也是如今作協的理事,這么對待并不過分。 溫向平當年在學校時也受了講師教授不少指點,又在畢業(yè)時已經推辭過了一次,于是如今便也沒推辭。而每次溫向平在階梯教室講課時都人員爆滿,甚至還有瞧熱鬧的堵在前后門看,如此這么一來,認得溫知秋的學生老師愈發(fā)的多。 而知道溫蘇記老板娘和溫向平是夫妻關系的沽大學生比例不少,畢竟來溫蘇記可是沽大學生最常來的幾家飯館之一,總有那么些人見到,口口相傳之下自然就知道得差不多了。 其中不少懷著見一見溫知秋想法的人便前來溫蘇記,嘗一嘗新鮮吃食的同時,偶然還真能一睹溫知秋的真面容。 就比方說現在。 蘇玉秀過年的時候和李紅枝腌了不少酸蘿卜和咸菜,這會兒正好拿出來開壇擺在外頭作小菜。 凡是來店里頭的食客,通通都能免費舀了吃。因著酸蘿卜酸脆多汁又開胃,咸菜也有一股陳酵的味兒,每天都有不少人來溫蘇記吃完飯走之時,巴巴的要一小袋兒回家去。 溫向平來的時候不是飯點,店里只有零零星星幾個食客。蘇玉秀正抱著小朝玦,指揮店里的王阿姨將消耗一空的酸蘿卜再補充些。 “玉秀――” 溫向平大步上前,笑容滿面。 小朝玦聽見了一月未見的父親的聲音,“啊啊”叫著扭身就要去找溫向平。 蘇玉秀護住孩子,也是又驚又喜, “回來啦,一路上肯定累了,餓了么?趕緊把行李放下,我給你下碗面去。” 說著就要往廚房里走。 溫向平笑著誒了一聲,把行李往墻角一放,接過不住“啊啊”叫著往他這邊探著身子的兒子,坐在空桌邊抱著哄, “朝玦想爸爸了沒有???哞哞哞――” 坐在其它桌子上的有沽大的學生,剛剛聽見這人跟老板娘稱呼親昵就猜見了眼前這人是溫知秋,當下飯也顧不得吃了就一個勁兒故作隱秘的偷瞄著正跟呵呵笑的小嬰兒頂牛牛的溫知秋,心中暗自咋舌。 溫知秋算一算今年怎么也三十大幾了,看起來還年輕得很,比起老板娘來甚至還顯小。人長的也俊秀,怪不得學校里那么多女生把“與溫知秋的相似系數”作為擇對象的標準之一。 再瞧瞧人家對孩子那疼愛的模樣,嘖嘖嘖,當學生時,溫知秋是講師教授們口中的天才。當作家時,溫知秋寫了《蜀山》等等著作在全國掀起一番又一番熱潮就不說,還硬是在寫書六年資歷淺的劣勢下成為作協最年輕的理事之一。當丈夫父親時,妻子漂亮體貼,孩子也可愛,簡直是活成了每個男人就想象的模樣! 腹中感慨一堆,一碗面和一碟酸蘿卜,學生硬是吃了足足四十多分鐘才吃完。人家老板娘給溫知秋親自下的拉面都上來了,學生聞著那股帶著牛rou土豆的香氣,忍不住摸了摸肚子。 唉,只可惜吃飽了,不然他也想來一碗。 學生到底臉皮還是不夠厚,結了帳走人。臨走時腦子里卻還在想著,今天吃飯遇見溫知秋這事兒回去跟別人講定然能招來好一頓羨慕。 何況他還親眼見到溫知秋抱著兒子哄呢! 對于旁邊學生的想法,溫向平一點兒都沒注意到,這半天才抱著兒子頂牛牛玩,逗的兒子咯咯直笑。 離家一月,兒子比起之前更親近自己一點,也能算是件好事。 被mama強行從爸爸懷里抱走的小朝玦忍不住憋了嘴,“啊啊”叫著看著溫向平。 蘇玉秀一拍兒子的小屁股,跟溫向平無奈道, “你在的時候每天抱都不肯讓你抱,你一走倒是想你想的不成,看這粘你成什么了?!?/br> 溫向平滿足一笑, “到底是我兒子嘛!” 連湯帶面的吃完,溫向平胃底心底都舒坦了不少,接過迫不及待又要往自己懷里鉆的兒子,問道, “爸媽呢?” 蘇玉秀將碗筷收拾到廚房,廚房里有做兼職的大學生洗碗,不用蘇玉秀cao心, “媽和江家的姨說話去了,爸爸去看桌子了,店里的有幾張開始晃了?!?/br> 因著溫向平回來了,蘇玉秀這個老板娘也顧不上店里的生意,便收拾了東西和溫向平回了家。 等到待會兒晚飯點的時候,蘇承祖必然已經趕回來了。何況蘇玉秀也就每天中午下午這會兒來店里坐一會兒,平時沒有她店里也能招呼的過來。 溫家。 溫向平抱著兒子神秘一笑,下巴朝自己帶回來的行李抬了抬, “猜猜我給你帶了什么回來?!?/br> 溫向平走的時候只裝了幾件衣服,回來的時候行李袋卻已經裝的鼓鼓囊囊,顯然是買了不少東西回來。 蘇玉秀勾了勾耳邊的碎發(fā),心中盡是甜蜜。溫向平無論去哪里出差也好,開會也罷,必然會給她和孩子們帶禮物回來。這也說明溫向平心里確實把他們放著,蘇玉秀怎能不歡喜。 丈夫故作神秘,蘇玉秀也就配合的猜了猜,看著行李袋的尺寸,蘇玉秀想了想道, “衣裳?” 溫向平親著兒子的小手搖頭。 “手表?” 溫向平開始咬兒子軟乎乎的小手,繼續(xù)搖頭。 蘇玉秀又猜了幾個,實在是猜不中,只得求饒, “我猜不中,讓我看看吧?!?/br> 溫向平便單手抱穩(wěn)兒子,打開行李袋,從里面翻出一個小袋子遞給蘇玉秀, “這是回禮。” 袋子里裝了一個十分精致的小盒子。蘇玉秀拆開一看,一條水綠色的手帕靜悄悄的躺在黑色的盒子中。 蘇玉秀忍不住小心拿起在手心,柔順的觸感和精致又大方的花紋讓蘇玉秀忍不住細細摩挲, “這可真漂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