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節(jié)
李從嘉肯定不會讓別人在這種事情上嘲笑自己的,只好努力將事情影響降到最低。 在這之前他需要安撫人心,說來鐘太后倒霉,還有一個人也很倒霉——韓熙載。 韓熙載受的傷不如鐘太后重,但是他年紀(jì)實在不小,回家之后雖然家人都盡力救治,李從嘉甚至還派了奉御過去,都沒能挽救韓熙載的性命。 李從嘉十分愧疚,他知道韓熙載之所以回去是因為他去了,否則韓令坤只怕還請不到韓熙載過去,這位老人家cao勞了一輩子,終于退休享福了,卻落得這么一個結(jié)果。 李從嘉在得知韓熙載時日無多之后,特地過去看望他。 不知道是不是回光返照,韓熙載看上去精神很不錯,在看到一臉愧疚的李從嘉之后,韓熙載很是豁達(dá)地笑道:“殿下不必傷心,人皆有生老病死,老夫命當(dāng)如此罷了,唯一的遺憾是不曾親眼得見殿下君臨天下。” 李從嘉難得有些傷心,一時之間竟說不出話來,韓熙載說道:“殿下以后可要小心,人才難得,可是只有才干也是不行的啊?!?/br> 李從嘉用力點了點頭,人品這種東西太重要了。 韓熙載握著李從嘉的手說道:“我……我也沒什么能夠教給殿下的了,有周首輔和王次輔他們在,我……我也能放心。” 李從嘉忍不住開口說道:“韓卿不必?fù)?dān)心兒孫,韓儔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我自會照看他的?!?/br> 韓熙載得了李從嘉的承諾,一顆心落地,知道韓儔就算是守孝,等三年期滿也會被重新重用,而后再沒說什么,閉上眼睛溘然長逝。 整個韓府一瞬間哭聲震天,李從嘉連著參加兩場喪事,心里壓抑的不行,就回去之后就跟內(nèi)閣商議,贈韓熙載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謚號文獻(xiàn)。 商議完此事之后,李從嘉便冷著臉說道:“韓令坤此事,周國總要有個做法的?!?/br> 眾人都有些茫然的看著他:這……怎么跟周國扯關(guān)系? 第149章 正人君子們覺得這件事情不好cao作, 李從嘉這個沒節(jié)cao的卻覺得不是事兒, 當(dāng)天就讓徐鉉寫了一份檄書, 檄書上指責(zé)周國派臥底刺殺大唐國王,挑起兩國爭端, 大唐絕不姑息。 反正話里話外就是告訴李繼勛要么投降,要么就準(zhǔn)備打吧。 內(nèi)閣輔臣對于李從嘉的大腦洞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事實上他們之前也猜到可能會這么做 李繼勛……李繼勛接到這份檄書的時候整個人都很懵逼, 他壓根沒準(zhǔn)備跟大唐開戰(zhàn), 他想的是先把南周的石守信打服了再說! 雖然之前兩周要統(tǒng)一,但是隨著北周恭帝和南周哀帝的駕崩, 兩邊頓時又成了分裂狀態(tài),之前說的合二為一似乎成了一個笑話。 李繼勛慌忙召集自己的屬下商議對策,其中有智囊拿著個羽毛扇說道:“唐國如今正與北漢交戰(zhàn),縱然嘴上說的厲害,實際上未必愿意出兵, 俗語有云國雖大, 好戰(zhàn)必亡,范質(zhì)他們都在大唐, 不會放任唐王亂來的, 只要我們強硬一些,自當(dāng)無礙?!?/br> 這個……說得好像有道理, 尤其是這些人都被范質(zhì)等人壓制過,一提起這幾位老先生都覺得牙疼,這些人一致認(rèn)為李從嘉肯定是在虛張聲勢, 他們現(xiàn)在不忙著應(yīng)對,應(yīng)該先觀望一番。 李繼勛最后拍板說道:“先等一等吧,不過還是做好準(zhǔn)備,萬一唐王發(fā)瘋呢?唐國王太后可是真的死了啊。” 眾人一想也是這個道理,就一邊商議增加邊境軍隊一邊打算觀望。 然而就算是這樣李繼勛也沒有將主力全部調(diào)到與大唐接壤的地方,更多的是放在了跟契丹接壤的地方,畢竟對李繼勛而言契丹更加強大也更加有威脅力一點。 于是他們就等來了北漢投降的消息,北漢投降的時候李繼勛十分意外,之前北漢還很囂張,并且引來了契丹的騎兵,還一度贏過大唐,幾乎是破了大唐的不敗神話,怎么轉(zhuǎn)眼就投降了呢? 尤其是北漢晉陽地形險要,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就連百姓都善戎馬,而且個性彪悍十分難以掌控,這樣的國家怎么那么會那么容易就投降? 難道是唐國用了什么手段? 實際上這次高懷德也的確是用了計策,因為李從嘉給他下了死命令,要在一個月內(nèi)攻破晉陽城,說實話,這個命令十分不近人情,若是別的國家知曉估計還要趁機罵李從嘉是昏君。 倒是高懷德沒有任何怨言,也沒辦法有怨言,之前他兵敗,損失了將近兩千的兵馬,當(dāng)時朝中上下對他的能力都有所懷疑,甚至有人提出將高懷德調(diào)回,派肅國公前去攻打北漢,當(dāng)時李從嘉硬是壓下了所有人的反對,明確表達(dá)出了對高懷德的信任。 就沖著這一點高懷德就甘愿為李從嘉賣命,更何況這次李從嘉給他劃定了時間卻也不是完全不管情況,直接調(diào)過來了多門火炮,火藥雷盒更是資源充足,如果拿著這些東西還不能在一個月之內(nèi)攻下晉陽,高懷德覺得自己完全可以脫冠請辭了。 而且高懷德也知道,九華宮那邊出了那么大的事情,李從嘉心里肯定窩著火,不能馬上找周國的麻煩,自然就要搞北漢。 實際上正如李繼勛等人所想,李從嘉也不敢輕易雙線開戰(zhàn),別說王溥他們也有勸說,就算不勸說他也不會在徹底拿下北漢之前跟周國對上。 高懷德收到命令之后,想了想也沒有立刻就大張旗鼓去攻打,反而是散出謠言,說因為之前高懷德都守城不出,唐國朝廷不滿,現(xiàn)在逼他出兵,高懷德無奈只能帶著五千人馬攻打晉陽城。 五千人馬……還不到晉陽人口的四分之一,真的是百姓隨便上都能打得贏,畢竟晉陽人都弓馬嫻熟,劉繼恩得知之后,就仰天大笑說道:“天助我也,五千兵馬,我不用契丹兵也能打敗,讓他們看看我們漢家兒郎的風(fēng)采!” 劉繼恩是真的很開心,之前將契丹兵引進來,他也承受很多壓力,也擔(dān)心是引狼入室,最主要的是,漢人之間的戰(zhàn)爭卻引別族來摻合,劉繼恩非常擔(dān)心自己的名聲,兒皇帝石敬瑭被唾罵至今的例子擺在那里呢。 于是劉繼恩就真的帶著兩萬兵馬來應(yīng)戰(zhàn)了,兩萬對五千,如果不發(fā)生奇跡的話,劉繼恩自然是穩(wěn)贏。 事實上,還真就是發(fā)生了奇跡,高懷德帶的五千兵馬……全特么是火器軍!各種火器輪番組合上陣,劉繼恩剛跟高懷德打了個照面就被打蒙了,在看到火器的威力之后,想起了之前的傳言,頓時面如土色,帶著兵立刻退回了晉陽城。 不得不說,劉繼恩的確是個很果決的人,如果他再猶豫一點,只怕今天帶出來的所有兵馬都要折在這里。 高懷德見劉繼恩跑了之后,十分遺憾,不過到了這個時候他也不用再隱藏什么,直接帶著兵馬追了上去,火器軍移動比較緩慢落在了后面。 高懷德覺得火器就這點不好,不夠靈活,好在還有火銃,高懷德帶著人拿著火銃追擊了一會,發(fā)現(xiàn)就算是火器軍騎在馬上拿著火銃那個準(zhǔn)頭也不怎么樣,反而有些浪費,干脆就讓人停下來,等大部隊過來之后,再一點點向前推進。 此時劉繼恩已經(jīng)跑回了晉陽城,晉陽城門關(guān)閉之后,劉繼恩就放下心來,自覺以晉陽城的堅固,對方肯定打不破。 回來之后他跟屬下開了個會,探討了一下大唐的火器,然后眾人都發(fā)現(xiàn)大唐火器雖然厲害,卻也有個弊病,那就是不夠靈活,劉繼恩十分遺憾說道:“若是早知如此,就帶著騎兵包抄,以快打快,他們必然不是我們對手?!?/br> 北漢宰相說道:“圣人不必?fù)?dān)憂,此時知曉此事猶未晚,高懷德不知深淺已經(jīng)追到了城外,是時候迎頭痛擊了?!?/br> 劉繼恩微微一笑:“的確,吩咐下去,讓二郎們整裝,我們再去會會高懷德!” 結(jié)果他這句話剛說完,下面就有人過來報告說道:“報,敵軍開始攻城,東城門和北城門已經(jīng)有些堅持不住。” 劉繼恩頓時大吃一驚:“來的這么快?不對,怎么會堅持不住?” 開玩笑,當(dāng)然堅持不住了,如果劉繼恩帶著整個晉陽城的人在前面都騎著馬狂奔,火器軍對他們造成的傷害可能有限,然而他們既然縮在城里,那這個城池必然是守不住的,火炮別的不行,但絕對是攻城利器,更不要說還有新研制出來的實用猛火油的噴火器。 如今的城池大門大部分都使用的是木頭,哪怕刷了桐油也并不能抵擋火炮的攻擊,幾輪下去,城門就發(fā)出了不堪重負(fù)的破裂聲。 而此時城墻上的士兵再怎么用力往下丟石頭潑熱水,甚至潑糞也沒用,因為唐軍壓根就沒站在城墻守軍的攻擊范圍之內(nèi),火炮的攻擊范圍十分之遠(yuǎn),至少在城門被攻破之前,他們不用動手。 甚至城門攻破之后,他們也不用怎么動手,畢竟城門就那么大,從里面跑出來的話,一枚炮彈過去,有一個算一個,都別想靠近唐軍二十尺范圍之內(nèi)。 高懷德坐鎮(zhèn)后方,看著北漢軍隊無奈只能從城門上跳下來,沉聲說道:“大唐的兒郎們,該去會會他們了!你們建功立業(yè)的時候到了!” 本來高懷德現(xiàn)在手上的火炮完全能夠支撐他一字排開去炮轟那些北漢軍,只不過,這樣做終究有點不美,那些士兵都被火炮弄死了,軍功算誰的?難道都算cao縱火炮的cao作兵? 可是不都算他們的,要怎么算?平分?這樣對火炮cao作兵又不公平,高懷德干脆也不用了,直接就讓手下上去砍人,當(dāng)然這樣可能會犧牲一些士兵,然而當(dāng)兵本來就是刀口舔血的事情,哪里有不冒險就能拿到的軍工呢? 而且高懷德覺得,這樣還能剩下一些炮彈,他覺得那些炮彈應(yīng)該比士兵的撫恤還要貴一點,當(dāng)然他肯定不敢當(dāng)著李從嘉的面這么說,畢竟李從嘉對人命更加看重一點。 高懷德想起之前李從嘉寫給他的手諭,耳提面命告訴他,不用節(jié)省,東西沒了還能再造,大唐現(xiàn)在缺人,死一個就是損失。 他嘆了口氣,完全不死也是不可能的啊。 不過此時的北漢士兵已經(jīng)被打的沒有了心氣,他們還能沖出來完全是因為平時習(xí)慣使然,等唐軍以逸待勞的等他們沖過來,然后跟他們撞到一起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之前看不起的唐軍,真實實力一點都不弱! 甚至唐軍的騎兵也很厲害,而且他們的馬更好一點! 北漢的馬大多都是從契丹購買而來,契丹馬和西域馬哪個馬種更好更適合作戰(zhàn)不好說,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契丹絕對不會把最好的馬匹賣給北漢,然而現(xiàn)在大半個西域都是李從嘉的地盤,他完全可以讓人去研究那些馬匹哪里更適合做運輸用,哪里的更適合用來作戰(zhàn)。 而大唐軍本身因為李從嘉舍得花錢的緣故,一個個素質(zhì)也比北漢軍隊強上許多,從裝備到個人體力完全碾壓,北漢軍很快就被打沒了心氣。 此時已經(jīng)站在城墻上的劉繼恩慘白著臉,他完全沒有想到會敗的這么快,明明之前跟高懷德還對峙了許久,怎么會這么容易就敗了? 也是直到這個時候,劉繼恩才意識到,之前高懷德所謂的帶著五千兵馬被迫出兵,根本就是謠言,就是他的一個計謀,他甚至覺得高懷德之前守城不出,也是為了麻痹他,讓他認(rèn)為大唐的實力不過如此,從而輕敵。 如今他就吃到了輕敵的苦頭——晉陽城都要守不住了,而晉陽若是守不住,他還能有什么地方可去?再往北走是契丹,劉繼恩十分清楚,如果投降,看看之前的龍王和趙匡胤,就知道他在大唐應(yīng)該還能安穩(wěn)當(dāng)個侯爺,或許沒有實權(quán),但是只要老實一點,混個善終是不成問題的。 而契丹,契丹人之前之所以跟他合作,是因為他是北漢皇帝,能夠給契丹人提供各種便利,一旦他兵敗,那些契丹人可能會第一時間翻臉,甚至將他趕出契丹,當(dāng)然在趕出去之前,他身上帶著的東西,契丹人也不會給他留下一點。 正因為甚至契丹人的行事方式,劉繼恩做出了投降的決定,他拿著降書披頭散發(fā)的走出城池的時候,他身后的晉陽百姓爆發(fā)出了哭聲。 高懷德頓時覺得無比棘手,這些百姓對劉繼恩十分有感情,大唐就算拿下晉陽,恐怕這些人也不會對大唐多么順從,而要安撫這些人,將這些人真真正正變?yōu)榇筇迫?,恐怕需要很漫長的一段時間才行。 高懷德將捷報和自己的奏折送了上去。 李從嘉得到高懷德的捷報之后,露出了這些天來唯一的一個笑容,釋雪庭看過之后心中著實松了口氣,他真怕李從嘉積郁成疾,然而人家親娘死了,傷心也是在情理之中,就算是他也只能流于表面的勸慰,更何況釋雪庭從來都不能感同身受。 高懷德拿下了北漢,李從嘉立刻召集內(nèi)閣開始作戰(zhàn)后撫恤工作,以及對新地盤的統(tǒng)治。 王溥看了高懷德的折子之后說道:“殿下,高將軍所言極是,北漢臣民怕是會不服啊?!?/br> 李從嘉說道:“高懷德之前打下來的城池已經(jīng)安撫的差不多了,真正的老百姓只要你讓他們過上平靜日子,不用擔(dān)心隨時會被拉去參軍,也不用擔(dān)心自己的家產(chǎn)會被人搶奪走,那就足夠了,不過,晉陽情況特殊,那里估計都是劉繼恩的死忠,想要安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br> 簡單來說就是晉陽城因為是國都,生活在那里的百姓應(yīng)該比北漢其他地方的百姓更加好一些,受到北漢各種政策優(yōu)待也會多一些,現(xiàn)在北漢投降之后,晉陽從都城淪落成一個普通城池,以前的優(yōu)待也沒有了,這里的百姓很容易搞事情。 對此,大臣們都沒有什么特別好的方法。 李從嘉見大家都沒說出什么,摸了摸下巴說道:“我倒是有個想法?!?/br> 周宗躬身:“還請殿下指示?!?/br> 李從嘉十分干脆說道:“搬!” 宋齊丘問道:“搬?” 剩下三位內(nèi)閣輔臣面面相覷,不會是他們想的那樣吧? 李從嘉點頭說道:“沒錯,將晉陽百姓全部遷出,分散打亂安排到各地,我就不信他們還能鬧出什么幺蛾子?!?/br> 這個方法還真是……簡單粗暴啊。 不過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釋雪庭見諸位大臣有些猶豫,便替他們問道:“若是如此,這恐怕是個很大的工程,更何況……把人都搬走之后,那里就是空城了,晉陽地理位置不錯,易守難攻,放棄可惜啊。” 李從嘉說道:“當(dāng)然不放棄了,那么大的一個城池怎么可能放棄呢?我的意思是,那里現(xiàn)在距離契丹太近,不如就作為邊城,將守衛(wèi)邊疆的士兵和他們的家眷遷過去,晉陽的生活環(huán)境也并不十分差,那些士兵有家眷在當(dāng)?shù)兀匦l(wèi)當(dāng)更加用心一些?!?/br> 釋雪庭瞬間了然,這倒也是個方法,這年頭基本上就是流水的軍官鐵打的兵,一般很少會換防,更何況就算換防也并不難。 李從嘉想要在邊境多打造這樣幾個城池,基本設(shè)施都差不多,到時候就算換防也容易,讓士兵直接一打包就攜家?guī)Э谧呷?,到了另外一個城鎮(zhèn)生活依舊跟以前差不多。 當(dāng)然這還是他的初步設(shè)想,還要跟內(nèi)閣和樞密院商議之后才能實施,畢竟更換軍官容易,只是高層調(diào)動,影響不大,可是如果連士兵都跟著調(diào)動的話,這一次調(diào)動涉及到的可能就是成千上萬的人,不謹(jǐn)慎一點不行。 李從嘉見沒有人反對他這個意見便說道:“好了,這件事情先放在這里,攻打北周的事情可以提上日程了,那周石守信那里如今怎么樣?” 李從嘉需要通過石守信的動作來判斷一下到底派多少兵馬,當(dāng)然最主要的是水軍他正在訓(xùn)練之中,一時半會恐怕派不上用場,石守信如果老老實實在南周地盤呆著,他不介意讓他多茍延殘喘一段日子。 石守信果然沒有要介入北周和大唐爭斗之中的意思,甚至他還在長江沿岸增加了布防,在于蜀州的交界地反而防守的沒有那么嚴(yán),不過其實此時的南周的確不太好打,北面有江西面有山東邊和南邊都是海,想要拿下南周所要付出的代價,跟打北周不是一回事。 周宗有些擔(dān)憂說道:“這樣連連征戰(zhàn)……只怕士兵吃不消,尤其是火器軍。” 李從嘉坐在御座上懶洋洋說道:“如今我火器軍有五萬人,每次出征大約也就是幾千人左右,最多不過一萬人,輪換都夠,哪里會吃不消?對付北周,也沒必要讓火器軍傾巢而出?!?/br> 周宗看了一眼王溥,覺得自己已經(jīng)盡了最大努力,王溥默默坐在一邊也不說話,根本就不勸,沒辦法勸啊,他們誰都不能說李從嘉打周國不對,給自己親娘報仇不對不是? 就算是周宗也只能委婉的從為士兵著想上勸一勸,實際上他這樣也有些逾矩,士兵的事情自然有樞密院去管,完全用不著內(nèi)閣首輔擔(dān)心,內(nèi)閣首輔需要關(guān)心的事情是更多是在民生方面。 李從嘉看著他們說道:“你們想說什么我都知道,放心,這次不會跟對付北漢一樣劃定時間,只要能打下來就行,也不用太過著急,不過也別拖,真的拖時間長了的話,北周有大片農(nóng)田,再加上是守城,優(yōu)勢還是有的,當(dāng)然如果能夠?qū)⒋筮\河沿岸的糧倉搶占過來,我們的壓力或許會小許多,不過這些就交給肅國公他們?nèi)ド套h吧?!?/br> 李從嘉都說到這里了,他們能怎么辦?只能躬身應(yīng)是,并且盡全力保證大軍出征的各種糧草和后勤裝備。 戶部尚書愁眉苦臉,每次出征要用錢的時候他都這樣,也不知道戶部尚書這個位子是不是有詛咒,反正坐上這個位子的人,不管原本是什么樣的,都會多一條摳門的屬性,李從嘉已經(jīng)十分習(xí)慣,干脆也不去管,反正活干好了就行。 而就在這個時候,長安城傳來消息,大明宮建好了,當(dāng)然也不是完全建好,大體已經(jīng)出來,剩下就是各個宮殿的一些彩繪裝修,以及加隔斷之類的,這些都是軟裝修,做起來也十分快,甚至等朝堂上眾人商議出搬遷的吉日之后,那些工匠或許已經(jīng)趕工趕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