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節(jié)
賀蘅停下來,回頭等著張總管氣喘吁吁地跑到他面前,“張總管叫我何事?” “王爺,您走得可真快,奴才都快追不上了,陛下讓您去御書房?!睆埧偣苄呛堑卣f道。 “勞煩張總管傳話?!辟R蘅點下頭,便先行他一步。 …… 賀蘅來到御書房,見到慶隆帝,只見他正提著毛筆在寫字,等了一會,慶隆帝的筆放下了,他才拱手道,“父皇?!?/br> “你來得正好,看看父皇這字寫得怎么樣。”慶隆帝頭也不抬。 賀蘅走近,目光在紙個幾個大字上掃過,凌厲的鋒芒,將寫字人的心情揮灑得淋漓盡至,如北風入關(guān)般深沉冷峻,讓人無法忽視的,還有那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容侵犯的威嚴。 “父皇的字自成一派,既透著奇險率意,又如膠龍飛天流轉(zhuǎn)騰挪,藏鋒處卻盡露鋒芒,此字沒有幾十年功底是寫不出來的。” “還是你懂,這一點你那些兄弟都比不上你。”慶隆帝颯然一笑,繞過書桌,又開口說道,“昨日朕收到一封密信,啟州郡那邊發(fā)生了一件大事,有官員私自提高稅收,令百姓苦不堪言,朕兩個月前曾派人過去,不料消息走漏,半道又冒出一群流寇,派去人還沒到啟州郡,已經(jīng)死傷慘重,官官相護,半點真相也沒有查到,你是朕最信任的皇子,賀譽去了邊關(guān),交給你大哥朕又不放心,只能讓你去處理。” “父皇的命令,兒臣自當遵從,不知兒臣該何時出發(fā)?”賀蘅微垂著頭問道。 “自然是越快越好,這樣吧,朕給你時間準備一下,三日后待伐蠻國的大軍出發(fā),你便帶著人也出發(fā)吧,啟州郡的事早日解決,百姓也能早點脫離苦海。”慶隆帝三言兩語便決定了。 “兒臣遵旨,若父皇沒有其他事,兒臣先行告退?!辟R蘅拱起手。 慶隆帝點頭,揮手道,“嗯,去吧?!?/br> 賀蘅往后退了幾步,轉(zhuǎn)身走出御書房。 張總管走進來,與賀蘅錯身而過,回頭看了一眼。 “王爺?!崩钅鲜卦诨蕦m大門前,看到賀蘅出來,立刻迎上去。 賀蘅做了個別說話的手勢,上馬后便離開了皇宮。 回到衡王府,李南將馬交給下人,一邊跟著王爺往書房走去,一邊問,“王爺,您今天怎么這么晚出來?” 其他大人都已經(jīng)回去了,只有王爺一直不出來。 “三天后,陛下要我去啟州郡處理一件事?!辟R蘅說。 李南表情一變,“啟州郡在南方,離京城可謂十萬八千里,陛下怎么突然派您去那里,還是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什么事重要到需要王爺您親自出馬?” ☆、第六十九章 第六十九章 到了書房里。 “陛下是為了支開我, 只要我不在京城,哪怕有手也伸不了太長。”賀蘅眼睛微微瞇起, 眸光透射出一股冷意。 “難道, 陛下是為了給譽王的行動創(chuàng)造機會?”李南吸了一口氣,“若真是這樣, 陛下對趙家的財富怕是勢在必得?!?/br> 賀蘅沒有回應(yīng), 迅速的攤開紙張,奮筆疾書的寫了一封信, 裝進信封后交給李南,“你馬上將這封信送到阮丞相手里。” 李南看到信上寫的內(nèi)容, 猶豫著說道, “王爺, 若陛下知道您暗中幫助趙家,對您會很不利?!?/br> 再怎么受寵的皇子,一旦惹得陛下厭棄, 不僅會越過越艱難,還會離那個位子越來越遠。 賀蘅神色不變, 唯獨眼神越發(fā)堅定,“不用說了,我早有心理準備?!痹谒麗凵先罾璧臅r候, 他已經(jīng)知道自己將面對的是什么。 賀蘅又說,“哪怕沒有這件事,也不代表威脅我的東西就不存在?!?/br> 李南不明白還有能什么東西可以威脅到王爺?shù)?,他一直覺得王爺是個很完美的人。 賀蘅知道他的疑惑, 但還是沒有告訴他,有些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對了,之前讓你查的人,有眉頭了嗎?” “屬下多番打聽,幾日前終于聽到一些線索,聽說她往大懷山的方向去,我已經(jīng)讓人一路打聽,相信過不了多久,應(yīng)該可以找到?!崩钅洗鸬?。 賀蘅點了點頭,“去送信吧?!?/br> 李南將信放到懷里,立刻出門了。 就在李南將信交給阮丞相手里的一個時辰后,趙山河也收到一封信,而且看守在外面的人卻一無所知。 趙家雖然受監(jiān)視,但是這些年來,趙山河卻不是第一次與阮宣暗中聯(lián)系,兩人有特殊的渠道聯(lián)絡(luò)。 信是趙管家親自交到趙山河手里的。 “老爺,這是姑爺讓人送來的信?!?/br> 趙山河將信打開,看完眉頭緊皺,“慶隆帝將衡王派到啟州郡,短時間內(nèi)將回不來?!?/br> “慶隆帝擔心衡王插手,特意把他支開,”趙管家憂心忡忡,“老爺,同城那邊的馬掌柜剛剛傳來消息,問您要怎么辦?!?/br> 趙山河將信燒了,背著雙手在屋里走了幾圈,片刻后才轉(zhuǎn)身說道,“把同城所有鋪子關(guān)了。” 趙管家猛然一驚,“老爺,同城的鋪子至少也有幾十個,這要是都關(guān)了,損失就大了?!?/br> “沒事,損失的,以后再賺回來就是了,敵人權(quán)勢滔天,又在暗處,防不勝防,那便干脆不要防,這也是衡王的提議,與我想的不謀而合啊?!痹谮w山河燒掉的那張信上,阮丞相將賀蘅說的辦法寫在上面。 對這個后輩,趙山河卻懷抱著欣賞,“年紀輕輕,目光如此深遠,更沒有因為慶隆帝的計劃,對趙家疏遠,借口袖手旁觀,黎兒嫁給他,倒是合適?!?/br> “衡王難道是想讓老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嗎?”趙管家沒想明白。 趙山河笑著搖了搖頭,“你仔細想想,趙家在同城都有哪些產(chǎn)業(yè)?!?/br> 趙管家立刻懂了,“老爺英明?!?/br> 趙山河作為周朝首富,他的產(chǎn)業(yè)其實不止在周朝,其他國家也有涉及,以周朝最大的城池之一,同城為中心,向其他國家輻射,同時也向附近其他城池輸送,可以說影響極大。 之后,趙山河立即下令,讓馮總掌柜通知同城所有店鋪的掌柜,即日起關(guān)閉所有鋪子。 同城的百姓很快發(fā)現(xiàn),每條大街變得無比蕭條。 當然,趙家與各行各業(yè)地商販往來也停止了。 要知道,趙家涉及的產(chǎn)業(yè),橫垮的范圍極廣,同城百姓需要的生活用品,很多是在趙家的鋪子里買的。 一旦斷了貨源,結(jié)果可想而知。 漸漸的,百姓們發(fā)現(xiàn)很多隨處可見生活用品的東西,竟然買不到了。 很多商鋪不僅大門緊閉,門上還貼著告示,上面寫著他們東家將面臨一些困難,在困難度過之前,鋪子會無期限關(guān)閉。 這可是頭一回,有精明的人趕緊跑到其他商鋪,開始大量的囤積日常生活用品,慢慢的,其他百姓也反應(yīng)過來,整個同城幾乎亂成一團,包括衛(wèi)棠等人潛伏的商行。 “大人,大事不好了。”手下急急忙忙沖進屋里。 “什么大事不好了。”戴著披風,擋掉了半張臉的衛(wèi)棠問道。 “趙家的產(chǎn)業(yè),就在今天早上,全部都大門緊閉,他們還貼出告示,說會無期限關(guān)鋪,有些百姓已經(jīng)在四處囤積物品。” 衛(wèi)棠猛然站起來,披風的兜也從頭上掉下去,露出他的臉,將報信的手下一把抓過來,“你再說一次!” 手下磕磕巴巴地重復(fù)了一次。 “大人,趙家的產(chǎn)業(yè)都關(guān)了,我們的計劃還怎么進行?”另一個人問道。 “趙山河果然厲害!”衛(wèi)棠面如寒霜,沒想到計劃才剛要開始,趙山河竟然先一步關(guān)了鋪子,這一招不可謂不妙啊。 手下不明所以,“大人,趙山河把同城所有鋪子關(guān)了,損失的不是趙家嗎,怎么會沒事?” “趙家的鋪子關(guān)了,趙山河的人離開了同城,沒有主角,怎么行動,雖說趙家會損失巨額錢財,但這一招不僅讓我們無計可施,還會引發(fā)動蕩,若處其不好,陛下反而會怪罪我們。”衛(wèi)棠知道趙山河很會做生意,也知道此行不會那么輕松,唯獨沒想到,趙山河比他想的更難對付。 …… 賀蘅在出發(fā)前往啟州郡前,特意與阮黎見了一面。 “前天我就要走了?!辟R蘅說。 阮黎早已從系統(tǒng)那里知曉這件事,脫口便說,“要我去送你嗎?” 賀蘅眼中露出淺淺的笑意,“你不問我去做什么嗎,還是你早就已經(jīng)知道了?” 阮黎臉色無比自然,“哦,我爹告訴我的。” “原來如此。”賀蘅點了點頭,“明日你不必去送我,我會盡快回來。” 阮黎欲言又止。 賀蘅問道,“怎么了?” 阮黎唉地一聲,咕噥道,“怎么偏偏在這個時候派你去那么遠的地方。” 賀蘅笑道,“陛下信任我,所以才派我去處理?!?/br> 【男人啊,就會睜著眼睛說瞎話,明明是皇帝不信任他,特意把他調(diào)開,不讓他插手對付趙家一事?!?/br> 【這一次,皇帝對趙家勢在必得,不管發(fā)生什么事,他都一定要抄了趙家,趙山河躲不過的,除非……】 系統(tǒng)說話說一半,阮黎不由得有些著急。 除非什么呀! 賀蘅發(fā)現(xiàn)阮黎突然有些急躁,握住她放在桌上的手,關(guān)懷地問道,“你怎么了?” “沒事。”阮黎搖搖頭。 【除非你面前的男人造反?!?/br> 阮黎:“……” 說話不喘氣會死嗎! 賀蘅敏銳的知道有事,只是她不說而已,他說,“那好,等你哪天想說了,我隨時恭候。” 阮黎詫異地看著他,系統(tǒng)說除非賀蘅造反,但是她認識的賀蘅,不論哪方面,都不像是會造反的人。 他有慶隆帝的信任,能力又出眾,文武雙全,明眼人一看都知道皇位只有傳給賀蘅,周朝才能比以前更繁榮強大。 想要賀蘅造反,除非有不得不造反的理由。 賀蘅走后,阮黎還在思考這個問題。 她向阮丞相打聽朝中的事,知道賀蘅在朝中的人緣極好,就連太后也很喜歡這個皇孫,可以說,除了已經(jīng)去世的母妃,賀蘅可畏集所有優(yōu)點于一身,這種條件下,只要等慶隆帝死了,或者退位,皇位早晚是他的,如果這樣還造反,那就是腦門上挖了個坑。 …… 阮府后院,臨近午時,廚房最是忙碌。 曾經(jīng)被阮黎帶回來的老人,讓大家稱她為張大娘,自從養(yǎng)好病,她就在廚房幫忙,令阮黎意外的是,這位張大娘竟有一手不輸御廚的好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