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一夜爆紅[娛樂圈]、龍騎士每日訓練心得、[綜水滸]女配不薄命、我死了,你高興嗎[快穿]、幸福那么多、名門私寵:閃婚老公太生猛、我當太后這些年、我的駙馬是太監(jiān)、三線輪回、可憐兮兮
熟悉這種情況的男人們都很是憂心,隨行的石洞人拿出了蜂蜜,兌了一碗水給男人喂了下去,其余的人則喃喃祈禱。 山洞外面的天空,原本灰蒙蒙的天色已經(jīng)變得湛藍,一絲云兒也沒有,夕陽的余暉讓雪地泛出極淡的一絲黃色,而空氣里的冰冷寒意,居然比之前下雪的時候還要更多一些。 黑羊喃喃自語:“太陽出來了?!?/br> 在大雪的天氣里,這本來應該是一句極其讓人高興的消息,但是不知道怎么的,他的眉頭卻緊緊的皺起了。 第二天的天空,依然是一片碧藍無云,而地上的積雪,卻變得潮濕而且稀薄了許多,男人們知道,這是要離開的時候了,要不然等到下一次的降雪來臨,那么在茫茫白雪之中走路時十分危險的事情。 他們的身后依然背著背簍或者皮囊,但是里面的東西卻已經(jīng)變少了許多,而他們的人數(shù),同樣如此。 第三百一十章 舌尖 “我讓你們?nèi)ナ菫榱四脰|西,怎么最后還少了人?”羅琦望著明顯變得人少了的隊伍,很有些頭大。 雖然知道了他們的做法有些道理,但是想想就那么幾個人在那里呆著,人生地不熟不說,對方還有吃人的惡習,聽說那邊的部落不少,他們現(xiàn)在呆著的那個部落萬一叫別的部落攻打了怎么辦? 就算羅琦已經(jīng)極力給各個部落提供幫助,但是死亡依然不是什么罕見的事情,尤其到了眼下這個季節(jié),從入冬以來,各個部落已經(jīng)有不少于一只手掌的人離開了人世,原因也多種多樣,有老衰多病的,有追逐獵物結果失手而死的,也有突發(fā)疾病最后死亡的。 雖然相比于往年,今年的死亡率已經(jīng)可以說是最低的了,但是對于羅琦來說,任何勞力的失去,都像是從一個摳門老財主手里奪去一塊金元寶,一想到一個合格的勞動力都需要十幾年的培養(yǎng),就更加心疼了。 面前的幾個男人都聳拉著腦袋,倒不是沒有話來解釋,可面前的人可是女神使者啊,他們中的不少人和女神使者相處最長的時間還是之前接受教導的時候,可是他們蒙受女神使者的恩賜,向女神祈禱的時間可要長的多。 在她面前,這些勇敢的小伙子就像是重新回到了小時候,面對著教導他們狩獵的老獵人,明明因為狩獵技術不行被嫌棄了,可是心中還是充滿了向往和崇拜之情。 何況羅琦也并沒有責罵他們,在他們訴說了經(jīng)歷的事情之后,羅琦自然明白了他們所做事情能夠帶來的利益,就像是他們所說的那樣,可以給部落帶來更多的食鹽,還可以留下來照顧病重的男人,不過想到可能要付出的代價,依然很是擔心罷了。 男人們帶回來的兩個包裹已經(jīng)被打開,一份里面滿是那種黑灰和棕紅相雜的粉末,羅琦讓人將這些粉末分別放到裝滿了水的陶鍋里面,用力攪拌使得鹽分化開,然后再在水中放入木炭粉,用白背草布來過濾溶液,直到溶液變得透明無色,然后再進行加熱蒸發(fā)處理,最后得到的就是塊狀的食鹽了。 不過陶鍋的加熱性能也是一般,平時燒煮rou湯還沒什么,用來燒干水分就比較勉強了,而且燒的太干了一些的話,鍋還會裂開,很是考驗技術,羅琦不得不考慮換一種材料來做鍋,比如銅? 至于另一個包裹里面帶來的,經(jīng)過系統(tǒng)檢測,也是塊狀的食鹽,這些是從那些人口中的“苦水”里面提煉出來的,大約是因為那片小水域所含有的鹽分太高的緣故,平常的鳥獸都不來這里喝水,就是人類,也寧愿去山上巖石刮粉末,而不來喝這里的苦水。 望著手中的食鹽,羅琦猜測那邊的苦水,應該是一個鹽泉或者是鹽井所造成的小湖泊。 缺鹽缺的久了,此刻望著手中的食鹽就饞的不行,羅琦當時就讓大家取出食物來做飯,也是慰勞這些辛苦跋涉的男人們。 因為需要給他們提供遠行的食物,所以石洞部落儲存的熏魚和熏rou都去了一部分,干菜也少了很多,不過羅琦今天很是歡喜,讓人從山下的那片魚湖里面網(wǎng)起來幾條鮮魚,又將石洞里養(yǎng)著的那幾只雉鳥,選了一只不會下蛋的公鳥給宰了,又從母羊那里擠了許多的羊奶,看著旁邊等著喝奶的羊羔不滿的咩咩直叫喚。 和上次葉猴前來相比,石洞部落的人口少了許多,材料也不大齊全,所以做菜的花樣少了許多,又因為天氣寒冷大家都想吃口熱乎的,所以魚也好鳥也好,都是做成了熱湯,然后再在里面放一些泡開的干菌菇或者野菜干。 熏魚和熏rou是必不可少的,切成一段段的擺放在盤子里,然后上鍋蒸熟,塊莖切成滾刀片和種籽一起下鍋燒煮,最后燒成一鍋金燦燦的雜糧飯。 石板上燒的熱熱的,一點白色的油脂化開,放點rou末和菌菇干爆炒,也是一道下飯的好菜。 這一次,所有的飯菜都是羅琦親自動手cao持,并不是她的廚藝比別的人高到哪里去,事實上石洞女人的廚藝已經(jīng)相當可觀了,而是每一道菜她都在最后小心的自信的放了一點鹽,她知道沒有接觸過這種調(diào)料的石洞女人是不會懂的這其中平衡的藝術的——她可不希望淡到?jīng)]味道或者咸的根本沒法吃。 石洞部落是分餐制,這是之前部落的規(guī)矩,羅琦也沒有去改變它,從衛(wèi)生的角度來看,分餐確實比幾十口人一起吃飯更加健康衛(wèi)生而且效率更高也更為公平。 一般來說,分飯的權力和責任屬于老祖母,但是今天或許是因為有外來部落的人,羅琦結果了分配食物的勺子。 照例,她給老祖母的食物都是最多最好的,然后就輪到了她自己。站在裝的滿滿的陶鍋前,羅琦眼睛都不眨一下就舀起了滿滿一大勺子的鳥rou湯,然后裝在自己的陶碗里,又舀了滿滿一大碗的魚rou。 樹頂部落和山巖部落的男人們恍然不覺,作為女神使者,羅琦就算吃了這里一半的食物,也沒有任何一個部落會覺得不對,甚至他們還覺得她吃的委實太少了一些。 但是坐等分飯的石洞人,卻一個接著一個的睜大了眼睛。 羅琦自從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天,就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相比于別的部落對女神使者的敬畏,他們倒是尊敬之中更多的是一些親切。正因為熟悉,他們也知道女神使者的飯量并不大。 這個飯量指的并不是那些貧乏的部落因為找到的食物稀少而不得不忍饑耐餓,在食物充足的時候,就算是小小林雀,也能輕松的吃下一堆食物。而羅琦就算面前擺放著別的部落想也不敢想的食物,她吃的卻如同一只瘦弱的兔子。 而現(xiàn)在,這個已經(jīng)被默認為部落里吃的最少的人——除了那兩三個孩子,卻亮著眼睛,將面前的食物一勺勺的放到屬于自己的碗里,算數(shù)好的人甚至能算出這應該是她以前一天所吃下去的食物。 第三百一十一章 味道 為什么???這些不都是大家日常的食物嗎? 捧著分到的食物,聞著熟悉的香味,石洞人是如此疑惑的,甚至有人湊近了聞了聞,依然是熟悉而美好的魚鳥rou湯和塊莖種籽等混雜的香味。 貪吃的人知道這個時候不論是rou湯還是飯都是很燙的,而面前的菌菇炒rou末,才是此刻最適合一下子都塞進嘴里的。 “咦,你怎么了?”還在慢慢吹湯的同伴望著他,瞪大了眼睛。 而嘴里塞得滿滿的男人根本沒有在意同伴的問話,實際上他所有的感覺都已經(jīng)被嘴里那新奇的滋味所奪走,這種感覺甚至超過了第一次喝上那甜蜜的蜂蜜水的滋味,他也無暇細想為什么已經(jīng)吃了很多次的菌菇這一次卻有了如此神奇的味道,只是用力且緩慢的咀嚼著,當食物被咽下去的那一刻,他發(fā)出了帶著滿足和贊美的驚嘆聲。 而同伴也已經(jīng)從那和往日相比大為不同的rou湯里面找到了一切的答案:“這是天國的味道嗎!” ———— 在大湖之北,接連幾天的太陽之下,地上的積雪已經(jīng)消退了許多,但是氣溫卻不高反低,湖面上的冰層也更厚了一些。 因為男人們臨走之前留下了一些食物的原因,這個部落似乎多了一些生氣,女人們依然瘦弱,但是身體卻稍稍站直了一些,不像是以前那樣佝僂著,孩子們依然因為沒有奶水而哭泣,但是哭聲卻大了一些,也更用力了些許。 同樣,以往只能抱著枯骨吮吸的火堆旁,現(xiàn)在也有了一些獵物。 這些是真正的獵物,一只紅色皮毛的狐貍,同樣極其瘦弱,但是毛色暖紅,用來做衣服想必很是暖和。兩只雪白的兔子,比南邊的兔子更大一些,腿腳也更為強壯,聽這里的女人說,這里的兔子甚至可以踢死天上的老鷹,不過它們和上面的狐貍一樣,被男人們設置的食物陷阱所誘惑,最后被繩索勒住脖子而死亡。 還有兩條魚,都有腳底板那么長,是砸開了旁邊的河流,然后用獸皮線加上硬樹的刺和一點rou末為誘餌做成的釣魚竿釣到的,因為都是屬于親近部落,所以羅琦也給他們解開了一些釣魚的技術,這種魚竿釣魚的方法因為新奇而且有用,這些部落的小伙子小姑娘,都是人人都會的。 不過那條河流雖然因為水流湍急而沒有被完全凍上,但是砸開的冰窟窿卻不能長久,釣了兩條魚之后就重新結了一層薄冰。 不過對于這個缺少食物的部落來說,這些食物甚至比天上那輪太陽還要珍貴,尤其是這些食物被處理了之后扔進陶鍋,加上一塊塊冰和女人們采摘的苔蘚等植物一起燉煮,最后燒出來一鍋熱湯,里面有魚又有rou,有苔蘚又有某種可以食用的柔韌樹皮,還有一堆藏在樹木中央的白嫩蟲子。 只要有了陶鍋的部落都發(fā)展出了一些烹飪食物的方法,何況他們還曾經(jīng)在石洞部落享受過遠超過這個時空范疇的美食,不過是因為這些食物并不是太多,而且男人們在這些天的辛勞之后,實在有些懶得動彈罷了。 之所以不讓女人們幫忙,也是因為這些女人還沒有接觸過陶鍋這樣的器皿,而他們也害怕這唯一的一口鍋被打碎掉。 不過這燒湯的時候有女人小心的朝著鍋里面放了一點點的黑粉末,因為看清楚了那是他們曾經(jīng)采集的東西,所以男人們并沒有在意。 而現(xiàn)在,饑餓的女人和疲勞的男人們都舒舒服服的坐在了火堆旁邊,他們的肩膀挨著肩膀,手靠著手,努力的想離著火堆更近一些,將因為疲勞而酸痛和因為寒冷而麻木的雙腿和腳都舒舒服服的展開了,分發(fā)食物的人用兩根很長的樹枝作為筷子,將鍋里面的食物一塊塊的夾給大家,不過在此之前,兩個足足有手掌大小的硬殼果的殼子,被當做碗來使用。 碗里面裝著的是這鍋里面的rou湯,這只裝滿了rou湯的果殼在彼此之間傳遞,接到的人滿滿的喝上一大口,然后再遞給另一個人,rou湯空了的話,就會被從鍋里另外裝上一碗。 基于某種心理,這兩只殼子分別被外來者和這個部落的原來人口來使用,樹頂人接過殼子喝上一口,會遞給樹頂人,或者是山巖人,但是不會遞給那些部落的人,而這個部落的人同樣如此。 這主要是因為羅琦當初很是擔憂他們也成為了吃人族,所以一再告訴他們,不能吃人rou,就是對方給你的rou,如果看不出形狀,也認不出是什么rou,那都需要小心了。 畢竟曾經(jīng)也算是醫(yī)學系的,聽過諸多“煮人骨頭”很香很香的謠言,加上本時空的道德體系十分簡陋,羅琦真心覺得現(xiàn)在部落里面吃過人rou的俘虜已經(jīng)夠多了,她可不希望出現(xiàn)一些“食髓知味”的人啊。 因為羅琦的一再囑咐,所以這些男人也是格外的注意,雖然這些女人也沒有什么“來歷不明的rou”給他們吃,但是他們還是連吃飯的家伙都跟她們分了開來。 女人們不清楚這些,但是對此顯然也并沒有什么意見,而當?shù)谝豢跍肟诘臅r候,這雙方都發(fā)出了相同的驚嘆:“這是什么?!” 黑羊將自己的那一份rou吃了,但是rou湯卻沒有喝,而是喂給了兩個孩子,相比于泡軟但是依然干硬的魚rou干,這鮮美的rou湯,顯然更受歡迎,兩個孩子似乎是害怕被搶走一樣,一喝就是一大口,就算嗆的咳嗽嘴唇也舍不得離開果殼。 “他們是吃人的人?!笨吹绞尘弑环窒?,有人皺起了眉頭,私下提醒黑羊。 但是黑羊并不為所動,只是低頭看了看兩個孩子:“他們也是女神的孩子?!?/br> “什么?” “他們也是女神的孩子,這里也要成為女神賜福的土地?!焙谘蛘f起了一句話,這是石洞人最喜歡說的祈禱語之一:“讓孩子重歸母親,使那些不信的人尊敬女神,是最高的善行?!?/br> 第三百一十二章 竹鍋 對于石器時空的人來說,可能不存在沒有比陶鍋更完美的器皿了。 你可以用陶鍋來燒煮熱水和rou湯,也可以用來燒煮草籽粥和飯。除了煮之外,還可用來蒸,只需要在里面裝滿水,燒沸騰了之后就可以在上面放上竹條架子,然后將食物放在竹架上面,蓋上蓋子,用不了一會兒功夫,食物就會變熟了。 相比于燒煮,蒸能讓食物更快變熟不說,而且還能提供不同的口感,蒸熟的魚rou比煮熟的魚更加滑嫩鮮美,蒸蛋更是部落里面難得的美食。 除了食物之外,陶鍋燒煮的熱水還是可以消滅魔鬼的神物,不管是生病還是受傷,來上一碗熱水永遠是不會錯的,用熱水洗浴更是舒服至極。 不同的陶鍋還可以敲擊出不同的聲音,甚至有些人還發(fā)現(xiàn),就算是同一個陶鍋,里面裝了水,和沒裝水的時候也能敲擊出不同的聲音,在那些歡樂的夜晚里,部落里總是響起清脆的敲擊聲,合著男女們的歌聲或者舞步。 而空著的陶鍋還可以用來裝各種東西,就算破碎了,那些鋒利的陶片稍微一打磨,就是一把很好的刀子,可以輕松的割開獸皮和血rou。 所以在石洞部落,陶器幾乎被認為是無所不能的,人們甚至還有了專門歌頌陶鍋的歌曲,每次遇到重大的日子,或者是格外開心的日子里,都會讓嗓子最好的人來唱這首歌。 而在別的部落,陶器的待遇只會更高,那些陶器不多的部落,因為陶器容易摔碎的特性,取用陶鍋是屬于部落首領的權力,甚至在某個很遙遠的部落里,聽說他們向女神祈禱的時候,一定要圍在陶鍋的周圍,他們說這是距離女神最近的距離。 但是對于羅琦來說,陶鍋的燒水效率實在是滿的發(fā)指,燒煮一小鍋開水,最起碼也要二三十分鐘,如果用來做飯,那么花費的時間就會更多。 羅琦餓的時候是可以自己直接加餐的,可是往往燒水就要三十分鐘,再加上食材加工和處理煮熟的時間,等能吃的時候已經(jīng)過了一個小時了,人都餓過頭了。 加上陶鍋實在不適合用來煮鹽,所以羅琦有了制作銅鍋的想法。 畢竟銅鍋燒煮起來,肯定比陶鍋更加快捷,而且也不用擔心被燒裂的問題, 但是她將這個想法和玩家們說了以后,雖然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但是也有人對此表示反對。 支持的人的理由,和羅琦之前所想出的理由類似,而不支持的人,則拿出了羅琦差不多早就忘光了的化學知識,銅并不是一種穩(wěn)定的金屬,剛剛煉制出來的青銅也好,紅銅也罷,都是非常耀眼的顏色,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顏色都會暗淡下來,甚至會長出銅綠。 也是因為銅器容易受到腐蝕的特點,羅琦一直沒有用來作為燒菜的鍋,此刻這些玩家告訴她,如果一定需要用金屬煮鹽的話,那么還是建議用鐵鍋。 羅琦心里苦:這就是得銅望鐵嗎? 可是鐵礦顯然也不會一下子突然就出現(xiàn)在眼前,眼下還是要考慮煮鹽的鍋的問題啊。 石板不能裝水,只能將已經(jīng)煮的濃縮的鹽水潑灑到上面,等待水分蒸發(fā)鹽分結晶,慢不說,而且因為石板的特性,不少鹽粒結晶會結在到石塊的凹凸處,刮下來的時候總是會刮到石頭粉末,造成鹽粒不純。 那有沒有什么器皿可以滿足耐燒,好燒,方便制作還不會有害這些特性呢? 這次探討的結果就是各位娘娘回去之后瘋狂的翻閱書籍,四處打聽,可是不管是哪個時空,鹽鐵都是屬于官營專賣,她們又因為是后宮妃子,過多打聽這些東西,難免有些逾矩之嫌疑,而有些娘娘雖然不受這些限制,但是燒制食鹽的方法,也未必有多么進步。 最后還是曾經(jīng)是法律工作者的太后娘娘,因為無所顧忌,大大方方的讓人找來了煮鹽的資料,并且找到了合適的器皿。 “竹鍋?”不光是羅琦,但凡看到這兩個字的人,都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竹子也能做鍋?” “是竹筒鍋嗎?”羅琦想起了竹筒飯,既然可以用竹筒煮飯,當然可以放在火上燒煮,不過這樣的話,竹筒也燒不了幾次啊,而且每次燒煮的分量也會比較少。 “不,不是竹筒,是竹子架編織出來的鍋?!?/br> “什么?”羅琦第一時間里面腦海閃過的就是一個竹條編織的籃子,而就算是沒上過學的人,也大都聽說過“竹籃打水一場空”這樣的諺語。 竹子編織的鍋?那先不說怎么燒,它能不能防水都是一個問題啊。 “竹子編織出來的竹鍋,一般是方形,外面用黃土粘合,一鍋能燒煮二百多斤,不過這種鍋也很大,深就需要達到一米多,長也要有五六米,花費的燃料和人力都很大,需要熬制七八個小時,而且需要十幾個會燒火的老手時刻伺候著,對火候的要求比較高,火小了那么自然不行,費時間,火大了也不行,容易燒壞鍋?!?/br> 太后娘娘說到這里,也有些感慨:“其實我倒是覺得另外一種白鐵鍋煮鹽的方法更省力,五六個白鐵鍋一起燒煮,也只需要一兩個人照應,五六個小時就能燒好,就是燒出來的鹽少了一些,一鍋也只有二十多斤?!?/br> 可是羅琦沒有鐵鍋,大約也只能使用上一種方法了,她所需要考慮的,就是燃料和工藝的問題了,燃料的問題還比較好解決,這個時空的草木極其繁多,只需要花費人力收集曬干就可以了,就算一次煮鹽需要五六百斤的燃料,也只是幾棵樹的問題。 但是工藝就很有些講究了,雖然這邊已經(jīng)極盡詳細的給出了種種步驟,但是想也知道,這種長寬高都是按照米來計算的竹鍋,在工藝上必然極其講究,怎么封泥,怎么燒火,怎么保持火力的大小,看來都是一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