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綜]技高一籌、師父,晚上好、紅唇撩人[娛樂圈]、靈素入凡記、攻略那個神級寫手、閣老繼妹不好當、限制級軍婚(作者:堇顏)、嬌寵記(作者:上官慕容)、見江山(孤要登基)、秦先生總是很正經(jīng)
元清帝眸光微動,按照先前的經(jīng)驗,他做出了兩種假設,一種太后也是穿越女,另一種,太后跟長樂和安王一樣,不是穿越只是有金手指。 但單聽這一句,似乎是后者的可能性大些,太后若是穿越女,怎么會不清楚他的生母昭慈太后是什么人,往日太后對昭慈太后十分推崇,可以理解為礙于他,但現(xiàn)在聽著,太后似乎是真心視他母親為姐妹,比照皇后幾人對他母親的態(tài)度,太后似乎并不是穿越女。 太后出身不高,民間選美時被選進宮,入宮時才虛十歲,跟諸多選來的秀女一道先養(yǎng)在行宮,而那時父皇還未繼位,那一場采選是為了祖父神宗,然而還沒等太后及笄,祖父便去了,于是自她這一屆往后養(yǎng)在行宮的秀女便歸給了父皇。 父皇繼位后迎了母親進宮,除了有了封號的妃嬪,未臨幸的采女和養(yǎng)在行宮的秀女大半都被他賜給了宗親,太后屬于少數(shù),因為已經(jīng)及笄,從行宮被送進宮內(nèi)成了采女。 后來父皇與母親吵架,醉酒后臨幸了她,又為了氣母親,封了她為美人,彼時元清帝才一歲,并不清楚具體發(fā)生了什么,但按太后往常念叨的話來看,她原本嚇壞了,以為母親會對她怎樣,沒想到母親善良親厚,并沒有責怪她,反而還為她跟父皇抱不平,自此太后便事事以母親為先,對她萬分推崇,所以母親后來才會將他托付于太后。 是以結合太后的心聲來看,她似乎并非穿越女。 元清帝便將對外的說辭說與太后聽:“……叫母后擔心了,是朕不是。”說著看了皇后一眼。 皇后立刻上前挽起太后的胳膊:“母后放心,陛下確實并無大礙。” 太后再三打量,見元清帝果真沒事,終于結束了這個話題,也沒有問刺客什么來歷,涉及朝政有關的,她從來都小心翼翼。 長樂公主挽起太后另一只胳膊,撒嬌:“母后可算回來了,長樂好想母后?!?/br> 長樂公主雖不是太后親生,但卻是她親自養(yǎng)大,母女二人感情極好,太后去禮佛也是帶了長樂公主一起去的,只是中途她要去江南,就先送了長樂公主回來。 有皇后和長樂,很快氣氛就熱鬧起來,太后興致勃勃讓人將她從江南帶回來的禮物呈上來,分發(fā)給眾人。 至此一切都沒有什么不對,元清帝越來越傾向太后并非穿越者,直到太后提起她在江南品嘗的小吃。 【……可比我當年的手藝差遠了,想當年,唉,可惜自從到了這里,當上了太后,連廚房都不能進去了?!?/br> 元清帝心里登時咯噔一下,目光微變,然后不動聲色將話題朝吃食方面引導。 “母后若喜歡江南菜品,朕便著人從江南招兩個廚子來?!?/br> 【招再多廚子也沒用,沒有辣子,沒有辣子有什么用?沒有辣子的菜能叫菜嗎?唉,早知當初就多問問師傅了,就算不識字,也得弄清楚辣子怎么來的?!?/br> “朕還記得幼時母后為朕親手燉的湯,至今念念不忘?!?/br> 【那是,我?guī)煾的强墒亲鲞^御廚的,這道湯是他的獨門手藝,從不外傳。】 得,不用再問,這肯定是穿越的了。 元清帝不動聲色,配合皇后和樂融融,等從慈明殿出來,轉頭便以穿越規(guī)律為由,叫皇后去試探。 而很快,皇后就試探出了結果,太后果然是穿的,她來自民國。 作者有話要說: 出場人物介紹: 民國穿來通曉廚藝的太后(太后:對這個沒有辣子的世界,我很絕望。) 以及,上一章關于改嫁的事忘了說,除了嫁妝法,宋朝女子是可以自由改嫁的,李清照大家都知道不用說,民間再嫁普遍,而且婦女有主動離婚權利。 加上宋朝經(jīng)濟發(fā)達,產(chǎn)生了很多富婆,宋初兩位宰相爭娶一位寡婦被罷官的事應該也有很多小伙伴知道,感興趣的可以看一看,其實古代很多事比小說精彩。 第30章 端午┃可惜沒有辣子。 民國元清帝知道, 皇后跟他投誠的那一晚就跟他捋了一遍兩個世界的歷史, 他本以為穿越都是從現(xiàn)代, 沒想到太后居然來自民國,但轉念想起貴妃和太傅,就釋然了。 不過也麻木了, 連驚訝都是啊這樣啊的感覺,毫無起伏。 但有趣的是,太后竟然根本不知道昭慈皇太后是穿越的。 皇后試探太后的方式很簡單, 她直接拿了女報去找太后, 太后一瞧頓時傻眼了,報紙她知道啊, 香皂香水什么的她也知道啊,這不是她上輩子有的東西嗎? 震驚的太后當時就脫口而出了。 皇后一聽立刻驚訝狀, 接下來不用說,大家開始互相交底了。 然后就知道, 原來太后是從民國穿越來的。 太后是在原身在行宮的最后一年穿越來的,原身吃東西噎岔了氣,再睜開眼就換成了她, 她醒來差點再次噎死, 硬生生憋著氣將東西摳了出來,自此多了一條命。 太后穿越前是酒樓大師傅身邊的學徒,大師傅祖上幾代都是御廚,清滅后,家道中落, 到了如今的長安后世的西安定居,被請到酒樓里當了大廚,因為太后父親在路上曾幫過他一把,在她父母去世后,見沒有人收留她,便將她帶到了身邊收為徒弟。 太后出身貧農(nóng),加上那個時代,沒念過書,當了學徒后又整日待在后廚里,除了師傅教給她的廚藝,可謂大字不識,但在那個時代,能學到一門手藝已經(jīng)是極好的了。 誰知眼睛一閉一睜,就成了古代行宮里的小秀女,雖說年輕了三歲,但對于沒有穿越這個概念的太后來說,可謂是不小的驚嚇。 等她還沒適應過來,迷迷糊糊就被送進了宮,然后花了三年好不容易適應下來,又迷迷糊糊就被英宗給睡了,醒來她就嚇傻了。 滿宮里誰不知道皇帝喜歡的是宸皇貴妃,什么皇后德妃賢妃在宸皇貴妃進宮后一個個都沒了,當時她就嚇白了臉。 哪知皇貴妃推門進來,沒有責怪她,反倒責怪了皇帝,哪怕皇帝封她做了美人也沒有欺負她,倒是跟皇帝別扭冷戰(zhàn)了好幾日,然后太后就悟了,從此一心跟著皇貴妃走。 事實證明她沒有走錯,當年闔宮上下十幾個妃子,也就只有她和生了安王的謙太妃安穩(wěn)到了今日。 所以什么垂簾聽政什么奪權的事就是讓太后做,她也做不了,雖說到了大魏得了原身的記憶,識了字明了理,后來又拜師昭慈太后,早便脫離了文盲的范疇,但她對政事基本一竅不通。 以往上朝都是強裝出來的鎮(zhèn)定,加上清朝那位太后的事民國誰人不知,更不敢攬權,生怕也害得大魏滅了國,巴不得元清帝趕緊親政。 因為大字不識,詩詞歌賦更是不懂,所以太后從來沒有懷疑過曾經(jīng)的皇貴妃如今的昭慈太后是穿越的,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穿越,一直以為自己是說書先生說的借尸還魂。 所以她起初還以為皇后是跟她同一個時代來的人,等聽皇后解釋完,滿滿的震驚。 “原來jiejie居然是從后世來的……難怪那樣與眾不同……”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br> 不,不是每個穿越女都那樣與眾不同! 皇后心里默默拒絕。 元清帝沉默,他倒寧愿自己的母親能不那么與眾不同。 太后緩過來,看皇后的目光就帶了新奇:“現(xiàn)代是什么樣的?皇后原來是做什么的?還有你們?!?/br> 你們說的是梁才人和夏嬋。 于是女人們湊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就聊了起來,很快熱火朝天。 元清帝再次沉默,算了,等聊完了他再來吧,反正該知道的都已經(jīng)知道了。 有皇后在,元清帝便十分放心將太后交給了她們,忙起了政事,他還有很多問題要跟太傅和肅王商討。 而等太后緩過來,第一件事就是從皇后那里要來了一大包辣椒種子,在慈明宮后院種了滿滿一大片,據(jù)說每日都要去看幾眼。 和元清帝坦誠后,太后也再不用顧忌,卷起袖子就重cao起了舊業(yè),又從皇后幾人的報紙得了啟發(fā),打算普及起她知道的廚藝,來改善百姓的生活。 元清帝頓時覺得這一點上,太后跟太傅肯定能說到一起。 據(jù)皇后幾人說原本該叫做東坡rou的紅燒rou,就是從太傅府中流出來的,還有其它幾樣超前出現(xiàn)的菜品,皇后和梁平安便是通過這個對太傅有了懷疑,才更加小心翼翼隱藏自己的來歷。 雖然太傅游戲所處的年代并不該有這幾樣菜,但游戲畢竟是游戲,在菜品設定上,并沒有非常嚴謹。 至于太后,太后雖說知道東坡rou的典故,但以她原來的知識水平,也僅限于知道有這么一件事,恐怕先有宋還是先有唐她都搞不清楚。 太后放飛了自我,然后元清帝幾人便有口福了,各種美食每天不重樣,不過太后到底如今已經(jīng)是太后,不能總是鉆在廚房,做過幾遍過了癮,便教給了御廚,由他們掌勺。 “可惜沒有辣子,我最拿手的是川菜,可惜沒有辣子……”壓抑了十幾年的怨念一朝爆發(fā),太后每每吃飯都要絮叨一番,“等辣子下來,我要做一桌辣菜來給你們嘗一嘗,叫你們見識見識過過癮,可惜沒有辣子……” 【可惜先帝和jiejie嘗不到了,唉?!?/br> 元清帝捧著手里的油潑面,默。 太后回來已經(jīng)是四月底,五月一開始,宮中便忙碌了起來,為了即將到來的端午做準備。 其實從前幾日宮人們就做起了準備,只是元清帝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穿越眾身上,沒有太過在意,畢竟端午是年年都過得,來去便是那樣。 因為元清帝本身喜靜,所以宮中其實并不算非常熱鬧,熱鬧在民間。 長樂公主從初一開始就打著去找安王的名頭出宮看熱鬧去了,回來的時候大包小包,身上掛著的,頭上插著的,滿載而歸。 夏嬋和宋杰看的眼饞,十分向往,夏嬋雖然有原身的記憶,但原身從小就長在宮中,對外面幾乎沒有多少印象,宋杰的原身倒是長在民間,然而他并沒有記憶。 所以兩人對宮外的世界十分好奇。 好在皇后為了宣傳女報,早就下了帖子,邀請了十來位命婦圈的頂級大咖,端午這天來參加定在隔壁集芳園的聚會。 原本發(fā)起聚會的是皇后和幾個嬪妃,現(xiàn)在又加了個重量級人物——太后,這下好了,女報辦得更名正言順了。 轉眼到了端午這日,午時沐浴過蘭湯,太后皇后一行便浩浩蕩蕩去了隔壁集芳園。 集芳園顧名思義,收集群芳,這個群芳即指百花,又比喻美人,來自神宗的趣味。 為了這一次聚會,皇后拿出了昔日熬夜公關的精神,和梁才人設計出了這次古今結合的聚會現(xiàn)場。 五月初的天,不冷不熱剛剛好,未時一到,受到邀請的命婦們便十分有序的進了園子。 這是邀請函上規(guī)定的時間,許多人擔心耽誤,早早便到了門口。 這些命婦中地位最高的,要數(shù)元清帝的三位姑姑,其中以慶康大長公主為首,其實三位大長公主中,慶康大長公主并非最年長,慶陽大長公主才是,但因當年皇子奪位時她堅定站在了英宗一邊,英宗成功上位,她自然也跟著受益。 大魏公主的女兒不算宗親,本是沒有封號的,除非個別受寵的公主可以為女兒討要來封號,慶康大長公主因為站對了位,女兒直接被封為公主,封號嘉善。 慶康大長公主這次便帶著嘉善公主來了集芳園。 被一眾命婦仆從簇擁著的慶康大長公主帶著十歲的嘉善公主,浩浩蕩蕩進了園子。 慶康大長公主收到所謂邀請函的時候是驚訝的,不提她,所有收到邀請的命婦都跟她同樣驚訝,因為皇后自進宮后,從未舉辦過宴會,往日太后不說,陛下偏愛,大家便也不說什么。 驚訝過后便是恍然,陛下剛剛納了妃嬪,皇后便置宴邀請眾位命婦,這是想要借機給幾個嬪妃立威? 慶康大長公主拿著邀請函玩味的笑了笑,便決定來走這一趟,倒是要看看皇后打的什么主意。 隨著引路的宮人繞過曲折的回廊,視野頓時開闊,一片草地映入眼簾,放眼可見粼粼湖水。 眾人露出驚訝之色。 只見草地上左右兩邊架起了四個秋千架,然而那秋千架比尋常要寬許多,木架上纏繞著鮮花和藤蔓,還似晾衣服般掛起粉色的輕紗,微風拂過,輕紗飄舞,美輪美奐。 秋千架圈起的空地上,分布羅列著一些椅子,顯然是給她們?nèi)胱?,只是那椅子上放著四四方方的古怪東西,似乎是用布縫制的。 而最中央,擺著長長的案桌,似畫案,卻比畫案窄一些也長一些,鋪著淡青的輕紗,前后各擺著一個高大的花瓶,花瓶中插滿了時令鮮花,花瓶下各色點心琳瑯滿目,慶康大長公主眼神好,目光掃過,發(fā)覺竟有許多她沒有見過。 心中正愕然,一聲唱喝,皇后和長樂公主一左一右扶著太后走了過來,身后跟著兩位宮裝打扮的女子,想來便是先前入宮的妃嬪了。 作者有話要說: 皇后:來,大家一起來趴體! 趴體過程就不詳寫了,主要是聚會過后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