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所有人都在攻略朕、[綜]技高一籌、師父,晚上好、紅唇撩人[娛樂圈]、靈素入凡記、攻略那個神級寫手、閣老繼妹不好當(dāng)、限制級軍婚(作者:堇顏)、嬌寵記(作者:上官慕容)、見江山(孤要登基)
村中的主路是一條黃泥路,整天人來人往,踏得硬實無比,就算下雨,也不容易起爛泥。 沈歌提著雞往沈鴻發(fā)家那邊走,一路上來來往往的人都看到了,少不得和沈歌打聲招呼,關(guān)心他的病情。 沈歌依據(jù)記憶,一路上哥哥、叔叔、伯伯、嫂嫂、嬸嬸、伯娘……叫過去,每個人都挺熱情,還有不斷有人邀請沈歌去自家坐坐,就算沈歌說吃完了晚飯,村人也會讓他再吃點。 沈歌上一世在城市中長大,鄰居們說得上話就算關(guān)系不錯,他從沒體驗過這種熱情淳樸的招呼方式,一時感覺還挺新奇。 沈歌一路走到沈鴻發(fā)家,提著雞的手有些累,他手里的這只雞是母雞,掂量著怕有兩三斤重。 牛嬸原本想讓他養(yǎng)起來,下蛋吃,沈歌卻受不了院子里有雞屎,也討厭那股味。何況才一只,下蛋也下不了幾個,干脆吃了,省的麻煩。 沈歌想著這陣子沒少麻煩他大伯,他現(xiàn)在又要登門,要是什么都不帶的話,他大伯娘少不得背后嘀咕,所以就帶上了這只雞,反正他也不缺這一只雞吃。 村里只要家里有人一般就不關(guān)門,沈歌在門口敲了敲,一邊問大伯在嗎,一邊走了進(jìn)去。 走過來看的是沈鴻發(fā)的孫子沈豐年,他看到沈歌,叫了聲叔,然后有些羞怯地讓沈歌進(jìn)去。 沈歌把手里的母雞塞給他,“你爺爺在嗎?” 沈豐年抱著雞不知所措,沈歌她大伯娘正在灶房里做飯,聽到動靜探出頭來,“誰呀?” “伯娘,是我,大伯在嗎?” “哎,在在在,趕緊進(jìn)來坐。歌兒你身體好些了?你大伯正在沖涼,一會兒就出來了,你先等一等?!?/br> 自從沈歌考上秀才以來,大伯娘的態(tài)度就好了不少,雖然還是不怎么來往,但總好過以往的橫眉豎眼。 沈歌找了張矮凳,在屋檐下坐下來,等沈鴻發(fā)出來之后,他有正事要跟對方說。 第4章 學(xué)堂 沈鴻發(fā)很快就出來了,看到沈歌他有些詫異,不過還是挺高興侄子身體好轉(zhuǎn)了。 他問沈歌:“歌兒,你這是有什么事么?” “有?!鄙蚋栊α诵?,“大伯,我病了這一場,多虧鄉(xiāng)鄰的幫助,明年我暫時不會下場去考舉人,想著不如在家辦個私塾,教教我們村里的孩子。” “你真要辦?”見沈歌神色不似作偽,沈鴻發(fā)一拍大腿,興奮得臉黑紅黑紅,“這是好事哇!你肯辦,村里肯定要支持!” 這些年來,他與村里的老人們一直打算給村里的娃娃謀條讀書的路子,等沈歌考上秀才后,村里稍有見識的人就更心動,別的不說,就說沈歌這廩銀,一年六兩,很多人家集全家之力拼死拼活一年也不一定攢得到那么多。 奈何這里人窮地偏,實在找不到夫子愿意來坐館。 沈鴻發(fā)身體前傾,問沈歌:“歌兒,你想在哪里教?” “就在祠堂里,先教一陣子,要是不行再考慮換地方?!边@個問題沈歌也考慮過了,他沉吟道:“我打算先開蒙學(xué),教字與算數(shù)。這樣孩子們就算以后不考科舉,也能去縣里看看能不能當(dāng)個賬房先生,謀個生計。” “祠堂不行,太暗了,怕傷眼睛?!鄙蝤櫚l(fā)連連擺手,“這樣,明天中午大家商量一下,看村里能不能另外起個房做學(xué)堂。” “也行?!鄙蚋柘肓讼乱灿X得祠堂有些暗,它兩邊都是房子,沒有窗,只有三個小小的天井,光線完全不夠。學(xué)生要是長期在里面看書,難保不會近視。在這個時代,要是近視了,可沒地方配眼鏡去。 那邊沈歌的大伯母做好了晚飯,喊伯侄兩人吃飯,沈鴻發(fā)完全顧不上她,直喊家人先吃,別管他。 大伯母撇撇嘴,到底沒開飯,讓家人在一旁等著。 沈鴻發(fā)的三個兒子和兩個兒媳都陸續(xù)從外面回來了,見了沈歌都笑著打了招呼,關(guān)切了幾句,沈歌也一一回禮。 沈鴻發(fā)拉住沈歌問:“歌兒,你跟大伯交個底,你打算收多少學(xué)生,要多少束脩?” “我們村在學(xué)齡的孩子就有上百,人太多了我管不過來,最好就收六十以內(nèi)的學(xué)生。至于束脩——”沈歌接道:“大家看著給點就是,上學(xué)不容易,有能力的多給一點,沒能力的少給一些,都沒關(guān)系。我沒辦過私塾,具體的章程還得村里一起想想?!?/br> “這會不會影響你自己的應(yīng)考?” “不影響,我明年不下場,下一次考則要四年后。我打算就上午教孩子們,主要在辰時和巳時上課,也不耽誤什么?!?/br> “行,不耽誤你的事兒就好?!鄙蝤櫚l(fā)高興地點頭,“這樣,我先跟幾個老人說一聲,明天我們再商量商量,歌兒你明天過來吃午飯。” 沈歌答應(yīng),他不好打擾大伯一家吃飯,事情說清楚就回去了,正好趁著天還沒有徹底黑,趕緊回去免得踩到蛇蟲,被咬傷可就冤了。 沈歌醒了之后身體恢復(fù)得很好,這么走一圈,微微出了汗之后感覺倒挺爽快。 沈歌回到家的時候天空中還沒有月亮,不過漫天的星子已經(jīng)上來了,發(fā)著熹微的光。 沈歌看到有人蹲在門外等,有些驚訝:“蠻子?” 蹲在門外的少年沉悶地應(yīng)了聲。 “你怎么在這里?” “我娘叫我來陪你?!?/br> 沈歌開了門,“你趕緊進(jìn)來,外面蚊子多不多?” “不多?!?/br> 蠻子沉悶地答了幾句,進(jìn)去幫沈歌鋪床鋪被,準(zhǔn)備好讓他休息。 蠻子在沈歌這里睡了快十天,沈歌一直生病,沒敢和他睡同一張床。前幾天他都在打地鋪,后來沈歌看這樣實在不是事,就讓蠻子搬了床凳床板簡單鋪了張床,就睡在客廳,與沈歌的房間隔著一扇墻。 沈歌家的房子主房是青磚房,整整齊齊的青磚蓋出來十分通透涼爽,地面鋪了石板防潮,墻上則抹了白灰,白墻黑瓦的別提多美。沈歌家的房子在村里是頭一份,即使沈英衛(wèi)家后來也蓋了青磚瓦房,也比不上沈歌家的,起碼地上是鋪不起青石板的。 村人都說,即使沈歌沒考上秀才,就憑這房子,十里八村的姑娘,誰也都愿意嫁他。多虧沈家村村風(fēng)正,沈歌大伯又是村長,要不然沈歌年少失怙,保不保得住這房子還得另說。 沈歌有記憶來,家里的房子就建好了。村人都說沈歌的父親沈鴻存有本事,年輕時出去外面讀書得到貴人的賞識,才掙出這么一大筆錢來做屋。 沈歌后來聽父親說過,做屋的錢根本不是他在外面掙的,而是沈歌的母親藏著帶來的,據(jù)說沈歌母親藏了二十多兩金子,后來做屋的錢大部分是沈歌母親留下來的那筆。 沈歌的母親一直覺得,要是買田,子孫不爭氣,再賣掉也是常事,可如果做成了屋,一般人是不會賣掉祖屋,好歹還能存下來點,供子孫東山再起。 沈歌父親后來說過,他母親這是逃荒逃怕了,就想把落腳的地方做得堅堅固固的,怕子孫后代也跟她一樣,找不到地方藏身。 沈歌從記憶里翻出這段時,還記得父親臉上無奈又懷念的表情,這對夫妻的感情是真的不錯,沈歌母親死得那么早,他父親也沒再娶過。 沈歌家的房子招人眼是招人眼,卻也沒太夸張,除了客廳,沈歌的房子及沈歌父母的房子外,其他的如廚房,沖涼房和屋后的柴房都是泥磚屋。 這邊的泥磚屋最下面一米多高的地方用石頭打了石腳,免得下大雨雨水會泡爛泥磚,導(dǎo)致屋子倒塌。 這些房子還挺堅固,用來建房的泥磚成分比較復(fù)雜,主要成分是黃泥加灰泥加稻草加米湯,這些東西混合之后也不能立即就制磚,還得漚一段時間。泥漚好之后充分踩踏攪拌后,用模子脫模,一塊一塊磚放到太陽底下曬出來的。 磚曬好之后,用差不多量的石灰、黏土和砂與熬得很爛的糯米汁均勻混合后形成三合土灰漿作粘合劑,一層一層地把磚壘起來。這種泥磚屋建造起來非??欤牧蠝?zhǔn)備好之后,熟練工一兩天就能建造一棟小房子出來。 沈歌作為在城市中成長起來的青年,第一次看到這些房子還頗覺神奇,觀察幾天之后,他才對這些房子失去興趣。有時沈歌看著泥磚房最下面的那片石腳,心里還得慶幸這片地區(qū)蛇不算多,毒蛇種類更少,要不然蛇從縫隙里鉆進(jìn)來可就麻煩了。 沈歌本人有些怕蛇,無論是他不確定是不是自己的那前十七年還是現(xiàn)在都怕都怕那種滑溜溜冷冰冰的生物。不過本地人少有怕蛇的,男人、女人、小孩,大多都有一兩手捉蛇殺蛇的本事,蛇一直算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這大概也是這地方蛇不多的原因。 蠻子每天都起得很早,從起床開始,一直到入夜,他都有干不完的活,沈歌睡醒的時候他已經(jīng)離開了。 與他相反,沈歌實在不怎么勤奮,以前那個沈歌還好一些,現(xiàn)在的沈歌總習(xí)慣于睡到自然醒,好在家里就他一個,他又在養(yǎng)身體,也沒人說他。 沈歌吃早飯時跟牛嬸說了一聲,他中午去他大伯家里吃,讓牛嬸不用給他送飯。 牛嬸打聽到沈歌想開私塾的消息后,高興又緊張地問:“秀才公,你開私塾收多少束脩???” “這個不強求,多一點也行,少一點也行?!鄙蚋杞忉尩溃骸爸饕俏颐髂瓴幌聢?,給自己找點事做,也回報回報鄉(xiāng)鄰?!?/br> “哦哦,那秀才公你收多大的娃?我家老四才九歲,能來讀書么?” “能。”沈歌笑了笑,“要是真開成了,你讓他過來讀書就是?!?/br> “啊呀,那我回去跟他爹說一聲,以后讓老四好好讀書,我老牛家也出個讀書人?!迸鹋d高采烈地用圍裙擦擦手,邁著快步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轉(zhuǎn)頭回家去了。 沈歌中午到他大伯沈鴻發(fā)家里的時候,村里說得上話的老人都到了,大家喝著又酸又濁的土酒,熱火朝天地討論個不停。 一見沈歌來了,這些五六十歲,七八十歲的老人站起來招呼他坐,“秀才公來了?” “來了。二爺、三爺、五爺、八爺,大伯、三伯,你們坐,坐?!鄙蚋杳Ω舜蛘泻簟?/br> 幾個老爺子讓他坐上座,沈歌推拒,拉扯了一番,最終還是二爺坐在上座。 沈歌雖說是秀才,但到底年紀(jì)輕經(jīng)事少,要談?wù)摃镜闹R還可以,說到人情世故,他就不那么靈通。 桌上主要是幾個老人在討論,大家紛紛覺得學(xué)堂得另蓋,還得蓋得又大又漂亮,別墮了沈家村的威風(fēng)。錢由族里出,族田種了那么多年,這些積蓄也該拿出來了。 “我看,族學(xué)就蓋在三岔路口那里,那里剛好有塊地,夠用了。” “三岔路口有點遠(yuǎn),那地方人來人往的,人聲多,怕會礙著娃兒們讀書,不如蓋在沈長壽家旁邊的那塊地?正好在村里,娃兒們不用每天跑那么遠(yuǎn)?!?/br> “我看成,沈長壽家旁邊那塊地好,風(fēng)水先生都說那里做屋要出貴人,與其給某一家,還不如用來蓋學(xué)堂,大家都受益?!?/br> 一番討論后,大家都覺得學(xué)堂應(yīng)該蓋在沈長壽他家旁邊那塊地。二爺問沈歌的意見,沈歌自然沒什么意見,沈長壽家離他家也近,走路的話兩三分鐘就能到,學(xué)堂蓋在那里他反而方便許多。 定下地址后,老人們又討論要去看黃歷,算什么時候開工。 沈歌說了下他的教學(xué)時間,主要在辰時和巳時既上午上課,下午就不上了。時間不一定精確,差不多那個時間點就行。束脩也不統(tǒng)一,大家看著給點就行,他教孩子不是為了錢,也不教太高深的東西,主要讓孩子們學(xué)認(rèn)字和算數(shù)。 老人們紛紛笑著點頭稱是,說到時要是沈歌收到的財物太少,族里可以看著再給他補貼點。 作者有話要說: “用差不多量的石灰、黏土和砂與熬得很爛的糯米汁均勻混合后形成三合土灰漿作粘合劑”這一句化用自網(wǎng)絡(luò)。 有許多專業(yè)性的知識都來源于網(wǎng)絡(luò),除非大段引用,否則后文不一定會一一說明,請大家諒解~ 第5章 跟上 時間一晃又過了將近十天,沈歌的病完全好了,經(jīng)錢大夫確認(rèn)之后,他徹底解禁,再不用拘在家里養(yǎng)病,不過錢大夫還是囑咐他不能累著,要仔細(xì)將養(yǎng),別留下病根。 沈歌在家里躺了這么久,每天除了看點原主留下來的書外也沒其他的能做,一身骨頭都僵了,難受得要死。 沈歌在現(xiàn)代時并不算死宅,隔三差五會和朋友去打打球不說,跑步游泳等體育活動也不少,身上還有點流暢的小肌rou。 解禁以后,沈歌喜歡早晚在村子里溜達(dá),熟悉熟悉村子里的景物,也熟悉村人。 現(xiàn)在正是農(nóng)忙時,太陽落山那段時間農(nóng)人趁著陰涼抓緊時間做農(nóng)活,路上的人反而不多。沈歌順著路往村外走,路上看到一隊黝黑的小孩兒背著柴打打鬧鬧地往家走。 “六兒,你們?nèi)ツ睦锪??”沈歌叫住其中一個男孩。他不僅背上背著一捆木材,手上還提著一個簡易木籃,籃子上面還掛著綠葉,顯然是今天做的。 “秀才公?!币魂牶⒆勇牭缴蚋杞?,都停了下來。沈歌要在村里辦私塾是村里的大事,這一幫孩子都聽到過消息,因此面對沈歌的時候格外緊張。 六兒背著柴,乖乖地答道:“我們上山撿柴去了?!?/br> 沈歌早看到他們的柴,也看到了柴火里面特地包著的枯葉。村里家家戶戶燒的都是土灶,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柴火,村里的大人們每天忙著農(nóng)活,除了冬天沒空上山,撿柴的任務(wù)就落到了這群半大的孩子身上。 沈歌笑道:“我知道,我是想問你籃子里裝的是什么?!?/br> “是菇?!庇泻⒆訐屩卮?。 有人帶頭,其他孩子馬上七嘴八舌地補充:“還有筍?!?/br> “現(xiàn)在山里的菇可多,我前天還撿到一大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