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九、挨霉的趙大學士
李敢被瑞帝的盛怒也嚇得不敢抬頭,翰林院所存在的問題,他虎衛(wèi)竟然不知,從未向瑞帝提過,也算是一種失職了。 當然這事也算情有可原的。 虎衛(wèi)的主要職責是做些見不得光的事情,監(jiān)視以入發(fā)現(xiàn)那些對朝廷有危險的人和事,像翰林院這種地方,以前朝廷并沒有很重視,全是文人,想造反是沒能力的,更何況趙理就是一個俗儒而已。 而且,像長官一言堂這種事情,哪個部門沒有,沒有才奇怪呢,還真不是一個事情,只是現(xiàn)在被提出來了,就成了大事。 要怪只能怪趙大學士倒霉了。 趙理趙大學士根本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也正氣的七竅生煙,覺得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太浮夸,不好好做學問,竟然追捧那首狂妄之極,恣意享受的詩,實在是有傷風化。 還有那些粗鄙的老百姓,懂什么?竟敢公然的對他指指點點! 不可忍!不可忍! 趙理大學士雖然在翰林院一言堂,但是畢竟是一個做學問的,沒有瑞帝的魄力和霸氣。 瑞帝不可忍的后果就是血流成河,趙理大學士的不可忍就是告狀去! “皇上,您可得為老臣做主。老臣受皇上恩寵為翰林院學士,替皇上教導天下文人學子,宣揚正氣,糾正不良風氣是臣的份內(nèi)之事?!?/br> “如今的年輕人好逸惡勞、浮夸成風,將進酒這首詩完全是助長這些不良風氣,實不如今科狀元齊修平的合時宜,老臣也不過是秉公評價。卻不料遭到小人的詆毀,朝堂上上下下都在看老臣的笑話,還望皇上給老臣做主啊?!?/br> 趙理趙大學士委屈萬分。 趙理當時把將進酒這首詩說成下品的幾條理由,確實難于反駁,特別是瑞帝,雖有些強詞奪理,但當皇帝的怎么不能自己反對自己吧。 瑞帝青年時期頗有俠之風,只是身為帝王之后不能不將自己天性中不符合帝王行徑的那一部分壓抑起來,而將進酒這首詩則又勾起了他對當年快意恩仇生活的回憶。 若不是若出這些事情,瑞帝對將進酒這首詩還是很欣賞的,雖然那首詩確實隱隱有些懷才不遇的情緒。 但盛世嘛,什么樣的人都得需要。 朝廷需要務實的人來替他干活,民間也需要有些才華的文人來為這個時代寫詩,只要不是反詩,都可以。 趙理大學士苛于圣人言行,在一個詩會上硬將一首詩上綱上線,確實讓瑞帝有些不喜,更別說趙理大學士光顧著要求別人,自己卻也不干凈。 所以對于趙理大學士的委屈,瑞帝好不動容,只是慢悠悠的喝了一口茶說道:“那外面的那些傳聞,可都是假的?” 趙理大學士一肚子的委屈,來之前早就想好了一大籮筐的話,只等瑞帝接口,就繼續(xù)說,卻沒想到瑞帝對他的委屈避而不談,問起那些傳聞來了。 做為瑞帝身邊的“首席大秘書”,趙理大學士對瑞帝的性情那也是相當?shù)氖煜さ?,要不然也得不到瑞帝的信任?/br> 見瑞帝轉移了話題,趙大學士就覺得有些不妙了,他愣了愣很快的就反應了過來,堅決的否認了那些傳聞,只道那是小人或政敵對他的誣陷。 當然,趙理趙大學士在內(nèi)心里并不認為自己是嫉賢妒能,他覺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下級服從上級,這才是應該的,對于他當初主動背叛周朝,為瑞帝起草詔書這回事,他當然是忽略不計了。 經(jīng)過幾十年的戰(zhàn)亂,簡直是禮樂蹦壞,如今天下歸一,也該是好好規(guī)矩規(guī)矩了,他是翰林院的大學士,他的話,是絕對不允許任何文人的質疑的! 瑞帝卻不說話,將一疊厚最的資料扔給趙理趙大學士,那是上面記錄了趙理趙大學士許多連他自己都忘記了的“小事”。 趙理趙大學士一看臉刷的一下就白了,他想起了三個月前的那場屠殺,腿一下就軟了下去,磕頭說道“皇上,臣對您是忠心耿耿啊,皇上!” 趙理怕的自然不是上面記錄的小事,他覺得這些他并沒有做錯,他怕的是瑞帝這樣拉清單的態(tài)度。 瑞帝斜眼看了趙理趙大學士一眼,眼中有些厭惡,也有些隱憂。 這樣的少了血氣的刻板文人,可擔得起他所設計的以文人為主體的大瑞的未來?他 瑞帝頭一次對自己所構建出來的架構產(chǎn)生了懷疑! 不過瑞帝很快就將這個念頭壓了下去,只有這樣的文人才不會造反,也沒有能力和膽氣造反。至于血氣,只要他李氏子孫有就可以了。 “朕多次告誡你心胸要開闊,朕要的是人才不是圣人,不要老是盯著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對于那些不拘小節(jié)但有真才實力的人要寬容些,你總是聽不進去。朕要像你這樣,你都不知道被朕換了多少次了,你且下去好好反省反?。 ?/br> 瑞帝嚴厲的說道。 “是,是,臣知罪,臣反??!”趙理趙大學士剛剛已經(jīng)被嚇得夠嗆,現(xiàn)在聽說只是讓他反省,哪還敢有別的,如同小雞啄米般點頭。 趙理趙大學士氣呼呼的跑到御書房,結果狼狽不堪的出來,回到翰林院后,也一改以往精神抖擻的嫉惡如仇的情態(tài),像是受到了驚嚇,精神渙散。 雖然眾人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但都知道趙理趙大學士肯定挨霉了。 墻倒眾人推,翰林院中原本還在觀望的人也加入了倒趙大學士的浪潮中,大有就此將趙理趙大學士拉下馬的勢頭。 或許是因為瑞帝之前的殺氣太重,也或許是因為趙理趙大學士人緣太差,滿朝文武,竟無一人敢?guī)挖w理趙大學士說一句話。 那些與趙理趙大學士有冤有仇的,也都趁這個時候上去揣上幾腳。 趙理趙大學士在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傳言之后,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人。 所有人都積極的與他劃清界線,所有的人都在等皇帝的一聲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