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小公主,跟我回家吧、神一樣的道侶、女配等死日常[穿書]、重生九零年代小富婆、穿書女配萌萌噠、[電競]你的蓋世英雄來啦、本宮就是這樣的女子、農(nóng)家寡婦好種田、半蓮池(出書版)、首輔大人養(yǎng)妻手冊
秦蘭芝見自己的親娘看自己怎么看怎么好,不由笑了。 見屋子里只有她們母女倆和翡翠,秦蘭芝便壓低聲音問秦二嫂:“娘,萬兒這小丫鬟怎么一天到晚往簡家跑?” 秦二嫂也皺起了眉頭:“萬兒有些不穩(wěn)重,不過家里一直缺人手......” 秦蘭芝看向翡翠:“翡翠,你這幾日好好看著萬兒,看她到簡家到底是去做什么,若是她有什么不妥,趕緊告訴我!” 翡翠忙答應(yīng)了一聲。 秦蘭芝想了想,看向秦二嫂:“娘,咱們家里其實缺一個做粗活的跑腿婆子,這幾日得空就請了牙婆過來,讓她幫忙尋個做事妥當?shù)钠抛雍托⊙诀甙桑 ?/br> 秦二嫂知道女兒說的在理,便點了點頭,道:“萬兒當初就是小石橋那邊的牙婆高嫂子送來的,有些不妥,這次我找官媒吳mama好好打聽打聽再說吧,官媒畢竟更可靠些!” 秦蘭芝這才不說了。 她好幾次看到萬兒在和簡家的小蓮嘀嘀咕咕,總覺得不太妥當,得趕緊把這個萬兒打發(fā)了,另尋一個嘴嚴穩(wěn)妥的丫鬟和一個勤謹?shù)钠抛釉诩沂箚尽?/br> 到了下午,秦蘭芝重新洗了臉,脂粉不施,梳了個桃心髻,沒插戴首飾,只用石青帕子包了頭,另換了身白綾窄袖夾衣,系了條石青松江布裙子,換了雙適合走路的氈底繡鞋,便下去讓秦二嫂看。 秦二嫂一見,先是瞪大眼睛,接著就笑了,攬著蘭芝纖細的腰肢:“蘭芝,如此甚好!” 蘭芝從小就愛漂亮,喜好妝飾,如今能如此荊釵布裙不施脂粉,可是極難得的啊! 不過這樣也好,起碼沒那么顯眼了。 因擔心萬兒不妥當,母女兩個就留下翡翠和萬兒一起看家,自己拎著藥箱出門了。 到了南大街的慈安堂,秦二嫂留下兩盒秦氏止血膏代賣,又自然而然地介紹蘭芝給鋪子里的王掌柜認識:“王掌柜,這是我女兒大姐兒,以后她跟著我做這制藥生意!” 又向蘭芝介紹王掌柜:“大姐兒,這是你王伯,以后咱們來送藥買藥材,就找你王伯!” 蘭芝端端正正屈膝行了個禮:“見過王伯!” 那王掌柜是秦二嫂多年的生意合作伙伴,也和福王世子有關(guān)聯(lián),自然知道這位秦大姐兒先前進了福王府做了端懿郡王的姨娘,如今被從王府趕了出來。 見秦蘭芝沒有以淚洗面自怨自艾,反倒大大方方出來賣藥掙錢,王掌柜心中也是感佩,便道:“秦二嫂,既然是自家侄女,沒說的!” 這幾日萬兒覺得有些不對,似乎秦家的人都在提防她似的,再去簡家的時候,便和小蓮說了。 小蓮待簡青晚上從縣學回來,把萬兒的話告訴了簡青。 簡青聽了,沉吟片刻,心里有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便攬過小蓮親了一下,然后低聲道:“我有一個法子,你......” 林文懷趙郁一行人一路水路走到了尉氏縣,這日因為林文懷要上岸辦事,他們的大船停泊在了尉氏縣碼頭。 趙郁有心看看這京畿之地的民風民情,讓知書交代了船上的管事一聲,預備帶著白佳寧上岸看看。 白佳寧拿了把紅骨細灑金、金釘鉸川扇,慢悠悠搖著走了過來,卻見趙郁穿著件石青松江布道袍,頭上用石青帶子綁了烏鴉鴉長發(fā),越發(fā)顯得肌膚白皙目若寒星,便笑了起來:“我的二哥,你打扮成這俊俏小書生模樣做什么?難道要勾引誰家的小媳婦么?” 趙郁看了白佳寧一眼,見他一副紈绔打扮,懶得說他,便道:“你選兩個身手伶俐些的隨從跟著。” 白佳寧最是惜命,笑嘻嘻道:“放心吧,我今日帶的兩個人都是我二哥從軍營里給我選的,都是上過戰(zhàn)場的!” 趙郁知道白佳寧的嫡親二哥白佳昊在西北軍中,是有名的軍中悍將,手下頗有些能打的士兵,最重要的是,白佳昊疼愛幼弟白佳寧,一定會派得力手下保護白佳寧,便放下心來,也不揪著白佳寧去換衣服了。 尉氏城頗為繁華,街道干凈,人煙阜盛,市井熱鬧。 趙郁一邊逛,一邊打探,發(fā)現(xiàn)尉氏縣知縣張靜宇善于治理地方,專治地方各種地痞混混和無良士紳,雖然嚴刑峻法了些,可是尉氏縣百姓安居樂業(yè),勤謹向上,說起來就沒口夸贊本縣父母官。 白佳寧卻是在尋找生意門路。 逛了一會兒之后,他就悄悄道:“二哥,這尉氏縣街上的人,要么穿絲綢衣服,要么穿粗布麻布衣服,很少有人穿松江布,倒是可以試著在這里開一個松江布店,這里有運河碼頭,運貨過來倒是不難!” 趙郁點了點頭,道:“倒是可以試試,不過開店以前得好好打聽打聽,看有沒有別的特殊緣由?!?/br> 兩人說著話往回走,知禮和白佳寧的兩個隨從跟在后面。 眼看快走到碼頭了,誰知風就突然起來了,接著就噼里啪啦下起了急雨,趙郁忙拉著白佳寧進了道邊一個小茶棚里避雨。 茶棚是麥秸稈搭成的,甚是簡陋,棚下只有兩張桌子,其中一張桌子上坐著兩個落魄書生在聊天。 趙郁雖然講究,在外卻愿意將就,便吩咐茶棚老板上來一壺大葉青茶,讓知禮和白佳寧的兩個隨從也都在桌邊坐下,主仆五人一起等這陣子急雨過去。 雨越來越大,雨滴子落在外面的土路上,發(fā)出清脆的啪啪聲,路上的塵土被雨打濕后特有的氣息彌漫在四周。 趙郁默然看著前方不遠處的高粱地和玉米地,心道:這時候農(nóng)民應(yīng)該剛收了玉米和高粱,正是晾曬時候,這雨若是下久了,這些玉米高粱怕是要發(fā)霉...... 白佳寧悻悻地盯著茶棚老板送上來的粗瓷茶壺茶杯看了看,又掀開茶壺蓋往里看,發(fā)現(xiàn)里面泡的是最便宜的大葉青,簡直再也不能忍了,放下茶壺蓋陪著趙郁發(fā)呆。 鄰桌上那兩個書生在喁喁說話,其中一個藍衣書生用手指蘸了些茶水在桌面上一邊畫圖,一邊講解:“......劉兄請看,這就是河西走廊,是咱們大周通往波斯那邊的必經(jīng)之路,往這邊通往波斯,若是往這邊,能一直走到若馬帝國,如今這條道路被西夏阻擋住了,若是能夠打通這條通道,咱們大周就有險可據(jù),西夏鐵騎再也不能長驅(qū)直入燒殺劫掠,而且咱們大周的絲綢瓷器也可以通過這里賣到波斯,賣到若馬帝國,換回他們的香料珠寶馬匹......” 藍衣書生嘆了口氣,道:“我走遍西北,游歷西域,考察山川河流,繪下西夏和西域的輿圖,回到大周想要獻給朝廷,卻被武丞相府的人當成瘋子趕了出來......” 另一個赭衣書生卻笑了起來:“我說王賢弟,你可真是淡吃蘿卜白cao心,明明是個小老百姓,卻關(guān)心這國家大事!哈哈!這些事和我們老百姓有何關(guān)系,就算是西夏鐵蹄踏進了京城,倒霉的也是他們那些達官貴人,和你我何干?哈哈哈哈!” 趙郁聽到這里,忽然起身,端端正正向藍衣書生一揖:“這位先生,在下姓趙,能否請教一二!” 他一直對西北那邊的形勢感興趣,沒想到居然還有同好,自然要好好請教一番了。 那書生見是一個清俊小哥來向自己請教,心中起初還有些疑惑,聊了一會兒之后,發(fā)現(xiàn)這位小哥瞧著年青,卻頗有見地,當下大喜,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 聊了約莫半個時辰,眼看著該到開船時候了,雨也停了,趙郁便從知禮那里要過自己的荷包給了這位王先生,態(tài)度誠摯:“在下正尋找一位先生幫忙處理文書事宜,先生若是有意,請五日內(nèi)到京城延慶坊柳條巷胡宅,報上貴姓即可!” 這荷包里有五六兩碎銀子外加二十兩銀票,足夠這位王先生盤纏一段時間了。 那王先生神色凝重,接過荷包,拱了拱手,目送趙郁等人離開。 白佳寧一邊走,一邊調(diào)侃道:“二哥,你若是想請人處理書信文書,隨便多少家世清白的秀才可以聘請,怎么看上了這個來路不明的窮酸?” 趙郁這會兒心情甚好,微微一笑道:“這位王先生見識廣博志向高遠,且雙目清明眼神堅定,并非是什么來路不明的窮酸,你別再胡說八道了!” 他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親王庶子,卻也希望能為國為民踏踏實實做一些事情,像王先生這樣的大才,缺的只是一個進身之階,而這件事他倒是可以幫忙。 趙郁一行人到了京城,白佳寧自帶著人回長公主府了,趙郁也要告辭,預備先回京中王府沐浴換衣,再遞牌子進宮覲見,卻被林文懷攔住了。 林文懷笑容溫和:“郡王,陛下得知您進京,怕是已經(jīng)在延福宮等著了!” 趙郁一愣——皇伯父到底有什么事?怎么這么急? 作者有話要說: 各位讀者小親親,明日入v,萬字長更奉上,所有留言都有紅包相贈,求支持~ 以后每天上午十點準時更新~ ☆、第二十五章 趙郁在心里掙扎了一下, 最后還是老老實實道:“林叔,我不沐浴更衣就沒法子去見皇伯父?!?/br> 林文懷早知趙郁好潔成癖, 而且頗重儀容, 心中暗笑, 面上卻甚是和氣:“郡王難道要陛下等著么?” 又道:“郡王是陛下嫡親的皇侄, 就算在延福宮沐浴, 也沒有什么不妥!” 林文懷話都說到這地步了,趙郁也不好再說, 卻堅持回艙房換了郡王常服,這才坐了來迎林文懷的大轎, 一起進了城, 往皇宮方向去了。 慶和帝正在大慶殿與閣臣議事, 聽白文怡回稟說林文懷陪著端懿郡王過來了,正在延福宮候著, 心中歡喜, 忙讓丞相武應(yīng)文代為主持, 自己則帶著白文怡匆匆回了延福宮。 趙郁匆匆從偏殿洗過澡出來,渾身帶著濕漉漉的水汽, 聽到外面聲音,忙與林文懷一起出去迎接。 慶和帝含笑打量趙郁, 見他雖然戴著束發(fā)金冠, 可是鴉黑頭發(fā)分明還是濕的,臉上也帶了些水汽,跟剛從水里撈出來的小狗似的, 稚氣得很,不由笑容加深:“阿郁,你來了,平身吧!” 趙郁起身,乖巧地陪著慶和帝進了延福宮正殿,待慶和帝在御榻上坐下,他這才也在一邊的錦凳上坐下。 慶和帝絮絮問了趙郁幾句話,不由自主又問道:“阿郁,上回給你的零用錢花完沒有?朕再給你些吧!” 趙郁單等著慶和帝這句話呢,當即燦爛一笑,小虎牙閃閃發(fā)光:“皇伯父,我正要和你說這件事呢!” 他把自己上次得了八千兩銀子,又找狐朋狗友湊了兩千兩銀子,總共得了一萬兩銀子,拿去買賣倉鈔鹽鈔之事說了,然后從袖袋里摸出那三萬兩銀票讓慶和帝看:“皇伯父,我賺了這么多呢!” 慶和帝:“......” 白文怡和林文懷在一邊侍立,見狀都為趙郁捏了一把汗。 趙郁從小在父親福王那里動輒得咎,卻沒有變得唯唯諾諾,反而養(yǎng)成了一種牛性——我認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完——因此他明知此事涉及慶和帝與丞相武應(yīng)文正推行的鹽鈔新政,依舊要把這件事掰扯清楚,免得鹽鈔新政推行全大周,得利的是武應(yīng)文背后的武氏家族和太子趙曙的外家、孟王妃的娘家孟氏家族,受苦的還是最底層的老百姓。 他認認真真看向慶和帝:“皇伯父,我原本預備拿這三萬兩做本錢,一萬兩送禮,兩萬兩買倉鈔,把這生意繼續(xù)做下去,可是轉(zhuǎn)念一想,我沒什么人脈,都可以賺這么多錢,那有人脈的人若是開始行動的話,就要壟斷大周的鹽了,不知道要賺多少錢呢!” 趙郁不顧慶和帝越來也青的臉,抿嘴一笑:“所以我不打算做倉鈔鹽鈔生意了,我打算做絲綢、茶葉和糧食生意!” 慶和帝拿起手邊的一柄玉如意,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在趙郁腦袋上輕輕打了一下,道:“阿郁,你且等等,讓皇伯父想想!” 趙郁乖乖閉上嘴,眼睛清澈如水,靜靜看著慶和帝。 他這個皇伯父治理國家手段極硬,動輒抄家滅門,不過待他很是慈愛,比他親爹福王要和藹可親得多,因此趙郁并不是很怕。 慶安帝起初打算推行倉鈔鹽鈔新政,朝中便有不少大臣反對,卻沒人能像趙郁這樣簡單直白直觀地把推行鹽鈔新政的弊端展現(xiàn)在他眼前,因此他打算好好想想這件事。 他一抬頭,見趙郁老老實實坐在那里等著自己慢慢想,心里一下子軟了,便道:“你既然進宮了,就御熙殿給德妃請個安吧!” 待他想好了,再和趙郁說話。 趙郁忙起身道:“皇伯父,后宮——” 外男進入后宮,他總覺得不太妥當。 慶和帝笑了:“你這孩子......讓白文怡帶你去吧!” 他正好要有話要問林文懷呢! 這會兒正是午后時分,后宮嬪妃大約正在歇午覺,趙郁一路上都沒碰到什么人。 白文怡引著趙郁進了一片郁郁蔥蔥的女貞林:“郡王,這里有個小道,小道走到盡頭,恰好就是御熙殿后面,走這里去御熙殿,可以少走不少冤枉路?!?/br> 趙郁無可無不可,反正白文怡是皇伯父親信,總不會坑他。 兩人帶了小太監(jiān)眼看著要走出女貞林了,忽然便見到有人慌慌張張跑了過來,差點迎面撞上。 那人秀美若女子,衣飾華麗,正是大周朝的皇太子趙曙,慶安帝唯一的兒子。 趙曙定睛一看,見是趙郁,也是一愣:“阿郁,你何時進宮的?” 趙郁鼻子一向靈敏,馬上聞到了對方身上有一種很奇怪的氣味,面上卻笑吟吟拱手行禮:“見過太子哥哥!” 趙曙是慶和帝十四歲那年得的,生母是如今福王府孟王妃的嫡親jiejie孟良娣,卻早就亡故了。 他今年二十二歲了,生得甚是秀美,性子也有些綿軟。 寒暄幾句之后,趙曙定了定神,告辭去了。 趙郁一邊往前走,一邊想:太子身上到底是什么氣味?宮里既無太后又無皇后,太子到后宮做什么?他為何會在這里出現(xiàn)?這里不是御熙殿的后面么? 待走到御熙殿后面,趙郁忽然想了起來——趙曙身上的奇怪氣味,正是男女之事后特有的氣味! 趙郁抬頭看看前方的御熙殿,一下子停住了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