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節(jié)
王夫人想到這里,微張了嘴沒能接上話,元春只得下死勁兒勸:“娘,一筆寫不出兩個‘賈’字,不管是長房還是二房,在外人看來,都是咱們榮府的人?;仡^長房沒臉了,咱們二房也落不著好。娘,說實話,我自幼住在榮禧堂的時候并不覺著,后來嫁到王府,見識了各家各戶的事兒,才省過來,咱家這就是亂了長幼之序。咱們這一房既然已經是占了便宜,得了甜頭,您就多看顧一點兒長房,提攜提攜他們的子弟,萬一以后他們那一房也出息了呢?” 王夫人聽了這話,因是福晉所勸,所以點頭應了。 只是,這娘兒倆都沒想到,今兒迎春的這件事,就是長房悄悄點醒的。 早先賈璉就與鳳姐兒商量,說起迎春選秀之事,他們這做兄嫂的不張羅,誰給張羅??墒区P姐兒身子重,賈璉又是個男的,兩人就是想替迎春張羅,迎春養(yǎng)在賈母那里,這兩人也使不上勁兒。 于是鳳姐就想到了元春,才有了今日的這一出。 很快,賈政得了賈母的指點,去尋賈珍商議,他們兩家,怎么著才能稍避著點兒八貝勒府。如今八阿哥賢名在外,以大學士李光地為首,不少臣子都有請康熙立八阿哥為儲君的意思,雖然這就是政治投機,可是投中之后帶來的利益巨大,叫人無法抗拒誘惑。 兩人商議一陣,又提及上回“叩閽”案的時候,刑部對賈家的回護。 “所以無論如何都要跑一趟八貝勒府的對嗎?”賈珍問。 賈政因王夫人的陪房女婿惹出來的禍事,讓賈家不得不承八貝勒的情,心里也有點兒過意不去,只能點點頭。 “這便沒法子了,”賈珍答道,“有機會還是還他們一個人情吧!只是不能涉及財帛與公事,也不能留下文字,不要落下把柄。” 賈珍比賈政矮了一輩,可是賈珍是寧國府的掌家人,榮寧二府一致對外的時候,大多是由他出面。賈政這個工部員外郎只能聽命行事。 至于賈赦會不會參與他們的商議……不存在的。賈赦身上雖然襲了榮府的爵位,可是卻特立獨行,賈珍與賈政,行事之際自然也不肯帶著賈赦。 石詠正滿懷幽怨,立在西華門外下馬碑跟前。 他升了官,近幾日盡是同僚前來恭賀的,可他還是來“西華”這跟前訴苦。就因為這西華門的修繕工程順利完工,他被點了榮升正六品主事。但問題是,他升任的不是造辦處的主事,而是營造司的主事,這就意味著,以后他可能會東奔西跑,一會兒在宮中,一會兒在海淀,更有可能跑到別的什么地方,就見不著“西華”了。 而且,他也見不著唐英、見不著王樂水、見不著養(yǎng)心殿,見不著那還未修成的三希堂了…… 他就要離開造辦處了,即便再“笨”,也沒有人來揍他了。這令石詠無法不感傷。 “內務府營造司,應該不遠吧!”“西華”一點兒都不感傷,覺得這都不是事兒,“你但凡路過,就來看看俺唄!” 的確,營造司辦公的地點在內務府府署,不在宮中養(yǎng)心殿,在宮門外偏北一點兒。以后石詠上衙的時候的確可以繞個彎兒,過來和“西華”打個招呼,甚至可以借口說是完成修繕工程之后定期回訪。反正宮門口那幾個侍衛(wèi)他也早已經混熟了。 “那你……會不會就此睡過去了,我叫你都不應?”石詠小聲問。他可是記得清楚,“西華”說過,自傅云生離開后十幾年,這“西華”都處于無人搭理、無法溝通的狀態(tài)。 “不會呀!”這座宮門永遠陽光燦爛,充滿信心,“只要頭回和你搭上話,俺就一直能和你說話!” 石詠卻突然想起另一個茬兒:“等等,你是說那位傅云生……” 也就是說,這傅云生一直能和“西華”交流,從三十年前那次大修,到十幾年前的小修。可是十幾年前小修的小修之后,傅云生也就再也沒有在這里出現(xiàn)過。 難怪十六阿哥提起過,說他無論如何都查不到傅云生的去向,難道他的那位前輩是…… “別瞎想啦!”“西華”似乎猜透了石詠在自己嚇自己,“傅司官活得好好的,只是不在京里而已!” “你咋知道哩?”石詠也自然而然地帶上了不知哪里的口音。 “俺就是知道??!”這聲音生氣勃勃,充滿信心,“他眼下許是忙著,指不定哪天就回來見俺呢!” 石詠不知是被這“西華”的情緒感染了還是安慰了,總之他去見十六阿哥胤祿的時候,已經不再哭喪著臉了。 胤祿將他調到營造司也是一時權宜之計,因為他剛清洗了一回內務府,需要將更多的年輕人提拔上來,所以將石詠“填”到了這個位置上,沒考慮他的志愿。但如今胤祿見石詠情緒穩(wěn)定,也稍稍放心,當下帶著笑容說:“爺費了好大的勁兒,總算是替你打聽到了那位傅云生的下落!” 石詠聽了胤祿所說,怔了怔,重復一遍:“在廣州?” “是,在廣州!有人在廣州看見過他,一把年紀的老人家,看上去也不過就五十來歲的樣子。 石詠心里莫名震撼,也有點兒驕傲:他修過的文物,各有各的心腸,也各有各的能耐?!拔魅A”說傅云生還在人世,他果然就還在。 石詠連忙打起精神,他也必須像某座宮門那樣,趕緊振作起來才行那。 不多時,賈璉來椿樹胡同恭賀石詠高升。 石詠見到賈璉,十分歡喜:“璉二哥,我也正有事要找你!” 原來早先十三阿哥胤祥得了康熙的示意,開始著手搗鼓各種手工藝品,并且打算在廣州的海外貿易之外,開辟一條往北邊去的商路。十三阿哥便拉上石詠商議,最終兩人都決定,先從這自鳴鐘著手。 中國對外貿易,在康乾時期達到頂峰,主要以茶葉、絲綢、棉布、瓷器和漆器為主,這些都是中國最具優(yōu)勢的出口貨物,然而自鳴鐘一類都屬舶來品,每年廣州海關進口,數(shù)量都不多,但是單價極為高昂,尤其歐洲一些著名工匠親手打造的單品,價格輕易就能上百金。 十三阿哥告訴石詠,如今廣州一帶的工匠已經能獨力完成自鳴鐘的制作,從機芯到外觀,都由本土工匠用本土材料制成。 石詠卻認為,培養(yǎng)本土工匠、掌握技術固然重要,可是如今需要大量備貨,迅速打開商路,倒不如暫時先大量進口自鳴鐘的機芯,然后在廣州和京里兩處分別設加工處,用本國工匠的精湛工藝加工裝飾這自鳴鐘,然后分別向海外和北方銷售回去。 這可以算是現(xiàn)代貿易模式中的來料加工了。 十三阿哥聽了,也覺得這個主意甚好。廣州與京中的工匠,風格各有不同。廣州因是最大的商貿港口,工匠們了解西方海商的品味,做出來的工藝品中西合璧,在洋人的審美中摻雜了大量的東方風情;而京中的工匠,則更了解皇家品味,做出來的成品,很容易在京中的王公貴族,以及北方的蒙古王公那里打開銷路。 將貨源安排妥當,接下來的事,便是組織生產、安排銷售了。廣州那邊,自有十三阿哥的門人去安排,然而北京這邊,十三阿哥卻想讓一份功勞給石詠,讓他薦些靠譜的工匠,同時也想讓石詠薦兩個人,人面兒熟,也懂做生意的,在京里支起一個攤子,來張羅這門生意。 石詠頭一個想到的,就是賈璉和薛蟠。薛蟠本人的能力且不評價,薛家本就是皇商,祖上留下的資源豐富,要出幾個精明能干的管事、掌柜和賬房,是一句話的事兒。 至于賈璉,賈璉不是做生意的人,但是他多替榮府出面奔走,精通庶務,也熟悉京里世家大戶的心理與喜好。再者賈璉身上還捐了個五品同知的官,但是還沒機會頂上實缺。若是賈璉有機會能在十三阿哥,乃至未來的皇帝雍正跟前露個臉,對他的仕途也會大有好處。 除此之外,石詠沒說出口的,其實是他信任賈璉多過信任薛蟠,與賈璉相處的時日多了,石詠相信這人心里最起碼的正義感從來沒曾丟過。相比薛蟠,石詠對賈璉更放心些。 賈璉聽說石詠竟如此替他著想,感動得幾乎要落淚了,一抬頭,臉上卻寫滿了羞愧:“茂行兄弟,你的好意哥哥感激不盡,可是哥哥今日……今日卻是來求你的?!?/br> 作者有話要說: 看文的親親們,本文的元春,因為設定的緣故,和原著里的形象會相去甚遠,畢竟一個是皇妃一個是郡王福晉。這個文里的元春,也多少會比書中的元春活得輕省一點。 第98章 到了四月下旬, 順天府的府試結果出來,石家小哥兒石喻的好幾個師兄都過了府試。 姜夫子門下, 這一次參加童生試的子弟, 年紀從十二歲到十六歲不等, 共有七人去考, 除一人因病中途棄考以外,其余都中了,更有一人取中了前十。 這些弟子都是姜夫子從蒙童開始教起, 參加科考的第一批弟子。第一次參加童生試就有這樣的成績, 姜夫子可以算是一炮而紅。原本他只是名不見經傳的秀才,卻因教書的這個成績, 在京城中的名聲噪了起來。 順天府的童生試并不容易。在旗人家的子弟大都在順天府科考, 因此這里的競爭十分激烈。也因為這個,姜夫子的學生取得七中六的成績, 的確夠夫子好好樂一回的了。 石詠自然帶著弟弟上學塾去恭賀, 正趕上過了府試的童生們擺謝師宴, 大家一起熱鬧了一回。 石詠聽賈璉提過,他家二房兩個堂弟,寶玉與賈環(huán), 都是這次下場。但是石詠去看過放榜, 知道這兩人的名字都不在榜上。 “可能還是太年輕了吧!”石詠心想。寶玉才十二,賈環(huán)更小,這點年紀下場,最多也就是練練手, 熟悉熟悉流程,給下回再下場攢些經驗。 然而他卻不知道,賈環(huán)沒中是因為年紀太小,在情理之中,而寶玉沒中,則是因為下場前一天夜里說是“唬住了”“嚇病了”,因此壓根兒沒進考場。 四月末的時候,他手上西華門的修繕工程已經全部完工,所用的材料都是最好的。在完工的那一天,康熙皇帝特命雍親王親自前往致禮,石詠便是在雍親王那兩道銳利目光的注視之下,自己爬上了西華門的正脊,將那只紫金寶匣重新放置回原處,然后蓋上金紅色的琉璃瓦,最后將外面的筒瓦封上。 那只紫金寶匣就又重新被封在西華門正脊上,只不過這一回,里面更添上了康熙皇帝于自己六十大壽時親筆所寫的“感想”一篇,并幾卷用于保佑風調雨順、百姓安樂的經卷。 石詠從屋脊上爬下來,向雍親王復命。這位四阿哥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隨口勉勵了幾句,最后說:“小小年紀,便如此幸進,須知以后你每行一步,都只會有更多人盯著,一旦行差踏錯,便再無翻身的機會。你可知道?”說話時正言厲色,語氣很是不善。 石詠趕緊說:“王爺金玉良言,卑職自當謹記?!?/br> 他大概猜出這位雍親王很喜歡扮黑臉教訓人,而且越是當子侄看待的,他就會教訓得越兇。因此石詠老老實實地聽訓,而且要面露一副感激四爺如此替自己著想的表情,現(xiàn)在被訓一頓,總比以后被記恨好。 胤禛見他這副乖覺模樣,心里格外舒暢,覺得石家的家教,沿襲了二福晉娘家的教養(yǎng),一如既往地好。 “西華門之后的差事,你可領了?”胤禛抬眼打量石詠,心想若是還未定下,倒不如讓這小子去海淀替他修園子。 “回王爺?shù)脑?,已經領了,是去修景山神御殿一帶的宮宇。” 景山神御殿,是先皇停靈、存放遺像和祭祖之所。康熙這時候命人修神御殿,難免令人聯(lián)想。胤禛心里便唏噓了一陣:皇父畢竟是老邁了,年紀大了,就容易多想。 “既然領了差事,就好好去辦差!”雍親王丟下一句話給石詠,自己抬腳回暢春園復命去了。 石詠卻知道,他得的這個修景山神御殿的差事,是有人私下“活動”過了,才落到他手上的。 如今景山那里,正關著一個人。而賈府求上門的事,就是請石詠幫忙,將一樣東西送到那人手里。 石詠對后世的景山公園很熟悉,畢竟要看紫禁城全景,欣賞中軸線,就得登上景山公園最高處的萬春亭。然而這次他帶人前往修繕的景山神御殿,石詠并不怎么熟知。無論這項差事背后藏著什么樣的隱秘,任務本身他得好好完成才行。 于是包工頭石詠又去拉了一票人去景山。 他有考慮過將修繕西華門的原班人馬搬去景山,畢竟大家已經合作過一回,石詠對他們的能力和秉性都有些了解。但是實際cao作起來,石詠還是做出了不同的決定: 幾名原屬畫工處的畫工,他都勸回畫工處去。此前這些人是因為被毛盛昌排擠,才來投奔他的,可現(xiàn)在畫工處的主事?lián)Q了唐英,他不能挖好朋友的墻角。因此石詠勸了又勸,只留下兩名精于繪制旋子彩畫的在身邊,其余都勸回畫工處去了。 另外兩名從圓明園工地上趕過來的工匠,石詠也恭送他們回圓明園工地去,畢竟沒那個膽子和雍親王搶修園子的人。 好在他還接手了幾名內務府營造司現(xiàn)有的工匠。這些工匠都聽說過石詠修繕“西華門”的光輝事跡,因此,就算是震驚于石詠如此年輕,工匠們還是對他保有了相當高的敬意。 然而石詠自己卻不敢怠慢,除了認真總結修繕西華門的經驗教訓以外,還借了幾本書回去啃,什么《營造法式》、《魯班營造正式》、《工段營造錄》之類,一一拿回去讀了,那讀書的勁頭,比弟弟石喻更顯刻苦些。 到了開工的吉日,他依舊帶了手下,備著香案,景山正門牌樓下拜過魯班祖師,然后將任務分派下去,眾人領命,各自去忙。 而石詠則獨自一人背著手,在景山前后轉悠,看似在檢視神御殿,其實心懷鬼胎。 景山這里有一株老槐,是當年崇禎皇帝殉國的地方。如今這株老槐樹被稱為“罪槐”,以鐵鏈拴住,算是將崇禎自縊之“罪”都算在了槐樹頭上。石詠暗笑,實不知這樣的自欺欺人是為哪般,但清廷皇族到此,也要下馬步行的規(guī)矩,至少透露了那么點兒對這位前朝亡國之君的尊重。 繞過“罪槐”,神御殿便在景山東北角,為明代所建,此前順治帝“大行”的時候,曾經在此停靈。 石詠檢視一回神御殿,見神御殿后還有一間綠蔭遮蔽的小院子,便也走過去,在門口靜立了一會兒,里面便有宮人手拎著食盒走出來,見到身穿著補服的石詠,便躬身行禮,道:“大人!” 石詠點點頭,說:“本官奉旨修整神御殿一帶的殿宇,因此過來看看?!?/br> 那宮人甚是恭順,低頭問:“大人有什么吩咐?” 石詠搖頭:“沒有吩咐,本官只是在這里巡視一二。你若還有事,便自去吧!” 那宮人“嗯”了一聲,又行了禮,提著手里的東西,轉身走了,連門也沒鎖,就這樣虛掩著,似乎壓根兒不擔心里面的人跑出來。 石詠卻知道,這一處看似尋常的院落,名義上是在宮中當差的老人差事卸去之后養(yǎng)老的地方,實際上則是幽囚軟禁的地方。 他想起賈璉的囑托,心里暗暗嘆了口氣,卻若無其事地背著手轉開,到其他地方轉悠去了。 早先賈璉拜托他傳遞物事,石詠心中早存了疑惑,原本是不愿的,可是見賈璉也是實在沒法子了,才來找他的,石詠心一軟,總算答應替他到景山來看看。 而問起賈璉這背后的情由,賈璉只提了一嘴,說是上次“叩閽案”的關系,要還人情。石詠這才明白。 京中的世家大戶往來,除了三節(jié)兩壽的各色節(jié)禮、年禮之外,就是這種人情了,賈府欠了旁人的人情,既然不想將來舊事被人揭出來讓人指脊梁骨,只能乖乖聽人擺布去張羅此事。而賈璉本是家中小輩,說話的分量有限,家里長輩推來推去,最后這事兒就落到賈璉頭上,讓他去想辦法。 賈璉與石詠一向交好,再加上石詠還要靠賈璉幫忙在杭州打聽他嬸母的身世,所以石詠打算問清楚,若這不是去做什么傷天害理、謀財害命的事兒,他就打算幫了賈璉這個忙。 第二天,石詠便帶了幾個人,敲開這座小院的院門,進來檢查院落的“結構”。 “石大人請自便!” 院門內有位宮人正在灑掃,大約是早已知道石詠這個包工頭帶著施工隊進場的事兒,并不奇怪,抬頭看看之后又低頭繼續(xù)。 “我們這些人……不會打擾哪位吧!”石詠小心翼翼地試探。 “無妨的!此處只有一位公公在此休養(yǎng),大人但進無妨。” 石詠沖身后的工匠們點點頭,立即有幾位工匠上前,各自查看此處小院的建筑有沒有結構性的問題,需要趁此次修葺的機會一起加固的。至于外觀么,眾人倒不大在乎,反正是宮人養(yǎng)老的地方,不需要過多裝飾。 石詠自己則往里進過去,伸手一推門,門照舊不曾上鎖,應手而開。石詠抬眼便見一大片清爽的綠色。 只見這院子里支著架子,架上藤蔓遍生,一個個青綠色的葫蘆從架上垂下來。這葫蘆藤旁邊,放置著一桌一椅,一個發(fā)辮雪白的老人,身穿尋常太監(jiān)服飾,此刻正坐在那椅上,背對著石詠,不知在擺弄什么。他面前的桌上,則放置著大大小小的,好些個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