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陰婚不散:鬼夫請你正經(jīng)點、時間的囚徒、985修仙大學、和情敵結(jié)婚的日子、小村妞的寵后路、寵上天[娛樂圈]、吻上不良嬌妻、民國胭脂店[重生]、和前男友捆綁炒作、影后打臉日常[古穿今]
二人的官長也就是白日里出征的那個主將姓李,官封平西將軍,是個二品將軍,營地里共有二十幾位將軍,一品將軍有一人,姓高,官拜上將軍。二品將軍包括李將軍在內(nèi)共有四名,其他的都是三四品的雜號將軍,五品以下就是校尉了。 主將也并不是固定的,出征時誰領(lǐng)中路除就是主將,此外,軍隊里還有包括護國真人燕飛雪在內(nèi)的幾個道門中人,掛的是督軍監(jiān)軍一類的官職。 在講說的同時,南風自鐘副將的言語之中聽出了一些端倪,貌似東魏軍隊也并非一團和氣,燕飛雪和姓高的上將軍好像不很對路,下面的將校也各有陣營。 同為副將,也分主次,鐘副將為主,治軍傳令cao練諸事多由他負責,而南風主要負責守夜,重點保護李將軍。 南風耳目清明,自營帳里躺著,百丈范圍內(nèi)的風吹草動聽的一清二楚,有誰靠近大帳他立刻就能聽到,聽到異響就出去攔截盤查,李將軍晚上出來巡視解手,他也會趕在李將軍出來之前跑出去等著,屢次被李將軍看到,就以為他一直在外面守著,對他越發(fā)滿意,便送了本孫子兵法給他,大有栽培之意。 早在他到來之前,東魏和西魏的戰(zhàn)事就已經(jīng)進入膠著的對峙階段,雙方各占地利,誰也不得推進。 國與國的交戰(zhàn)耗時漫長,有些時候一場戰(zhàn)役要打好多年,自上次索戰(zhàn)之后,雙方?jīng)]有再發(fā)生戰(zhàn)事,就這么守著,干耗糧草。 南風最想看到的就是這種情況,每日大部分時間都在營帳里翻看九州字典,布簾子都是挑起來的,有人靠近他早早就能聽到,會將九州字典換成孫子兵法,以惑來者。 住著營帳,吃著軍糧,好生舒泰,每隔幾天就趁著夜色往北山尋八爺,與它待上個把時辰,免得時間長了,八爺會感覺自己受到了冷淡。 那五片龜甲上共有兩百多個古字,由于沒有索引,就無法有目的性的查找,只能一頁一頁的翻看,一列一列的尋找。 如此這般,過了半個月,龜甲上的字譯出大半,但譯出的這些字非常零散,并不成句,要想著手推研,得將龜甲上的所有古字都譯出來才成。 燕飛雪等人住在營地偏北區(qū)域,平日里很少露面,夜深人靜時偶爾會出現(xiàn),往西面敵營查探敵情,除了燕飛雪,還有另外三名高手,燕飛雪已晉身洞淵,另外三人是居山淡紫。 燕飛雪等人也并非一直留守營地,有時也會偷偷離開,數(shù)日不見人影,也不知做什么去了。 與燕飛雪的情況差不多,龍云子一方也并不只有龍云子自己,還有另外兩個居山高手隨行,他們也不是一直守在這里,有時也會悄然離開。 燕飛雪和龍云子離開之后都會往國內(nèi)去,應該是回去料理宗內(nèi)事務了,倘若真是這般,他們就是做好了長久僵持的打算,短時間內(nèi)不會有太大動作。 不過也不會一直這么耗著,很快就到青黃不接的時節(jié)了,屆時糧草就會吃緊,雙方可能會有所動作。 又過了七八天,朝廷的公到了,賞了南風個七品官階,按理說副將至少也是六品以上,七品有點低了,但南風志不在此,也不在意。 士兵不能隨便離開營地,但官長可以,南風在北面山中藏有金銀,隔三差五取出一些,去東面鎮(zhèn)子買些酒rou回來,與鐘副將吃酒,鐘副將也有朋友,有時也會一并叫上。 人喝了酒,話就多了,平日里不說的此時也說了,在此之前南風對東魏的國情并不了解,聽得眾人講說方才逐漸縷清了東魏形勢脈絡。 此時東魏的皇帝是個年輕人,按輩分來算,此人應該算是元安寧的堂哥,元安寧的父親當年是東魏的皇帝,后來與權(quán)臣高歡交惡,被逼出走,在宇泰的扶持之下建立了西魏。 西魏建立之后,元安寧的父親被宇泰毒死了,隨后宇泰又立了另外一個人當皇帝,現(xiàn)在西魏的皇帝應該是元安寧的遠房叔伯。 東魏和西魏在政事上有著驚人的相似,都是元姓做皇帝,卻都是傀儡,真正說了算的都是權(quán)臣,東魏是高歡,西魏是宇泰。 龍云子支持的是宇泰還是西魏皇帝尚不知曉,但據(jù)這些校尉所說,燕飛雪支持的是東魏皇帝,與高歡的關(guān)系并不好,上將軍是高歡本家,而燕飛雪支持的則是皇帝,這可能是二人面和心不合的原因。 玉清宗和上清宗的內(nèi)部也有分歧,玉清宗可能也有一部分人是支持西魏皇帝的,另外一部分人與宇泰走的近一些。他當日往上清宗謀求授箓時也發(fā)現(xiàn)上清宗內(nèi)部有分歧,燕飛雪本人是支持東魏皇帝的,但另外一些上清道人支持的可能是高歡。 可能正是因為這千條萬緒糾結(jié)在一起,才造成了雙方軍隊長時間的對峙和僵持,僵持固然有對方的原因,但自己內(nèi)部不合應該也有一定的原因。 世上最復雜的就是利益關(guān)系,這些事情知道了也就是知道了,南風也懶得為此分神,他來這里是為了譯對并參悟天的,目前來看譯對的還算比較順利,再有十天半個月應該能將五片龜甲上的甲骨盡數(shù)譯成現(xiàn)用隸…… 第三百二十二章 鼎文解密 煞費苦心的混入軍營,為的就是能尋個安全的所在譯對天書,沒事兒最好,每天多數(shù)時間都在房間里翻閱字典,也不多生是非。 出征在外,不打仗干耗著對朝廷也沒法兒交代,交戰(zhàn)雙方貌似有了默契一般,每隔半個月左右就會派出士兵前來索戰(zhàn),時間一到,你若不來,我就來了,派出士兵廝殺一番就各自回去了,打倒是真打,卻不會戀戰(zhàn)貪功,可能只當練兵了。 之前南風所在的軍隊曾出戰(zhàn)過,之后就輪到別路人馬,軍官又不需要參加cao練,故此在軍營的這段時間幾乎都是閑著。 十天之后的傍晚時分,南風合上了那部九州字典,這部九州字典是皇家藏書,對古字的記載非常詳盡,龜甲上的所有文字都在字典里找到了相應的隸文,共計兩百三十八字。 他所得到的這五片龜甲分別屬于龍頭所在的第一處,先前被徐昆得到的第五處,高平生生前所在的第六處,由天元子許云峰共同探得的第七處,最后一片得自龍尾所在的獸人谷。 這九片龜甲當年貌似是按照順序分發(fā)給那九個道人的,五六七三片龜甲上所記載的內(nèi)容首尾銜接,雖然內(nèi)容生澀隱晦,好在所得的五片龜甲之中第一片字數(shù)最多,而五六七三片也能拼接成大段文字,只有最后一篇龜甲相對獨立。 與單獨推敲一片龜甲相比,推研多片龜甲難度反而有所降低,因為可以彼此參照,互相驗證,只可惜沒有盡得九片,不然推研起來還會更加順暢。 天書所載內(nèi)容異常生澀,甲骨文和現(xiàn)行隸書的譯對也做不到非常精準,因為甲骨文有很多通假字,有些是音同就互相代替,有些是形似就彼此通用,以“大羊”為例,相鄰兩字都是通假,苦思良久不明就里,而九州字典里也沒有對通假字的注釋,只能頂著一頭霧水向下推敲,連貫前后憋悶良久終于了然,搞了半天大羊竟做太陽解釋,大與太是形似,羊與陽是音似。 單是一個“大羊”就憋了三天,郁悶自是難免,動怒也是必然,但生氣于事無補,還得耐著性子逐字逐句的猜測推研。 郁悶之余也有幾分疑惑,天書如此生澀,徐昆當年是怎么推敲的,此人早年不過是廬州城里的跑堂伙計,應該沒什么學識,若是獨自推敲天書,豈不是要推的吐血。 不過轉(zhuǎn)念一想,不久之前燒掉的那張地圖就是徐昆自太陰山那處山洞拿到的,類似的地圖別的地方?jīng)]有發(fā)現(xiàn),不排除太陰山那處山洞里當年那道人留下了對天書的注解。 另外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徐昆本人很聰明,是靠自己的努力自天書里悟出了一些功夫,要知道徐昆當年是廬州城里一個跑堂的伙計,而他成為高手是在中年之后,跑堂肯定不要歲數(shù)大的,都是年輕人,也就是說從當初的跑堂到后來的高手,這之間有十幾二十年的間隙,只要一個人足夠?qū)W?,十幾二十年足夠做成一件事情,不過徐昆的天賦可能并不是非常好,也可能不是非常聰明,因為若是將那片龜甲全部參習透徹,就不只是一個武功高手了,便是不能得道飛升,也應該是個法術(shù)通天的玄門真人。 見南風每日憂心忡忡,李將軍就不甚放心,問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南風只說沒有,李將軍愛才心切,只當他是不滿七品官職,便寬慰了一番,只道用不了多久就會有大的戰(zhàn)事,屆時可以再上戰(zhàn)場,殺敵立功。 李將軍的本意是寬慰,但南風聽了不但不寬心反而開始憂心,他身在底層,接觸不到高層的機密,聽李將軍的言下之意,上層已經(jīng)準備有大的動作了,到時候免不得又是一場屠殺。 天書推研異常緩慢,逐字逐句的推敲,便是推敲所得,也不敢妄自理解,這個急不得,得等后面的那些推度出來再反過來比對參照一番才成,此時開始感悟,很可能出現(xiàn)差池,不過大致看來,目前譯出的這幾句應該是有關(guān)天地陰陽的一些論述,貌似還有對真假虛實的釋解。 到得晚間,南風離營了一趟,此番沒有去北面看八爺,因為昨日才去過,這次出去是拿東西,一是拿點銀錢,二是拿自太陽山得到的金板和木板。 金板上記載的應該是周朝皇帝敕封九人的詔書,而木板上應該是太陽山的那個道人對后來者的囑咐,都是鼎文,也需要翻譯。 由于之前翻看過九州字典,就認得一些鼎文,但認不全,還得逐一對照。 最先翻譯的是那塊金板,不出所料,這塊金板上的確是周朝皇帝對這九個道人的敕封,上面有這九個道人的道號,三個周字輩,三個靈字輩,三個霧字輩,這是三宗輩分的第一位,詔書是周武王發(fā)下的,將這九個道人全部敕封為真人,真人之外還有靈虛,中正,高崇等額外尊號,這些額外尊號沒什么實際意義,只是一些贊美言辭。 不過這金板上卻并沒有詳細說明這九個道人的職事是什么,只能通過其中“風霜勞苦,基奠江山”等字眼結(jié)合他們九人所在的位置判斷出他們九人是在保護龍脈。 此外,金板上也沒有提到龜甲得自何處,又是何人召集挑選這九個道人的,不過武王伐紂一事婦孺皆知,而輔佐武王伐紂的自然是姜尚姜子牙。 姜尚此人為闡教弟子,玉清門人,三清雖然同大,但玉清居中,三清假他之手傳下天書也在情理之中。 現(xiàn)在看來姜子牙在分發(fā)龜甲時也是有所側(cè)重的,甚至可以說是有私心的,最大的這塊龜甲讓他給了玉清宗的人,怪不得自古至今玉清宗出的仙人最多,應該跟這個不無關(guān)系。 再者,高平生是何許人也,此人的前世純粹是個不著調(diào)的花花太歲,守著龍脈還搞了兩房夫人,姜子牙又不是傻子,焉能看不出他貪霪好色,為什么選這樣的人來參悟龜甲,這其中有沒有擔心上清的法術(shù)日后壓玉清一頭而故意坑人的成分,怕是只有姜子牙自己知道。不過事實倒是擺著的,雖然上清宗的法術(shù)威力在三宗之中是最大的,但仙人出的卻是最少的,上清宗若是知道了這茬兒,怕是會在心里千遍萬遍的問候老姜的親眷和先人。 譯出金板,再譯木板,木板上的文字較多,可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上部是對破解機關(guān)的指點,記載了如何破解化骨水的機關(guān)。 中部的內(nèi)容是對進入山洞之人的認可,令他不曾想到的是他本以為開門之后的那些銳刺機關(guān)是因為高平生散功自爆而導致失效的,實則不是,那處機關(guān)本來就不是為傷人而設立的,存在的意義只是嚇退不慎誤入的山民閑人。 隨后的那些關(guān)卡是對后來者的考驗,既是對耐性的考驗也是對道門學識的考驗,只有那些有耐性的道門中人才可能經(jīng)過長時間的推敲進入最底層的山洞。 第三部 分的內(nèi)容是對拿到天書之人的提醒和托付,所謂提醒就是如何參悟天書,天書的參悟分為乾坤兩種方法,乾坤只是高深的說法,說白了就是高下兩種參悟途徑,簡單的方法就是根據(jù)龜甲的脈絡演練武功,每片龜甲上都有諸多龜裂,一道龜裂就是一招武學,只要加以模仿,就能在練招的同時自動練氣,這個方法見效比較快,但弊端是褪不得俗氣,只能成為武功高手,木板上的原話是技擊,周時稱武功為技擊。 看到此處,南風并未慌亂,因為在焚燒那些龜甲之前,他都無數(shù)次的看過龜甲上的文字,包括龜甲的龜裂分布都如烙印一般銘記在心,此時只需閉上眼睛,就能將那五片龜甲自腦海里清晰重現(xiàn)。 乾坤雖然同等重要,但乾永遠在上,推研龜甲的乾法就是解讀龜裂所形成的文字,這個是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的,只能勤下苦功,多思多想,而參悟所得,卻與每個人天賦,品德,報復,脾性,甚至是成長的環(huán)境都有直接關(guān)系,萬人見萬象,絕無雷同。 除了這些,最后還有幾列,說的是授箓之后就是玉清弟子,以后得按玉清門規(guī)行事,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坑蒙拐騙,除此之外還給了兩項工作,一是認祖歸宗,輔佐玉清現(xiàn)任掌教將玉清宗發(fā)揚光大。二是驗查真龍?zhí)熳?,驗查的方法很簡單,有句九字真言,只需念誦真言便可觀察龍脈之中的金龍氣色是否純黃,有雜色便為孽龍,立刻以降龍锏擊殺,孽龍既去,真龍很快便會孕生。 若是授箓之時孽龍已成氣候,不得降服,便可三念真言,屆時那孽龍應生之人亦會出現(xiàn)與金龍相同之氣色,若尋之,則殺之。 “管的倒寬?!笨戳T木板上最后幾列字,南風哭笑不得,還認祖歸宗呢,他現(xiàn)在若是跑玉清宗去,龍云子不打死他才怪。就算不打死,排擠也是少不了的,半道兒殺出個祖宗來,這玉清宗的老大該誰當。 最后的任務更是做不得,留守山洞,可拉倒吧,冰天雪地的,過去找罪受啊。 至于驗查金龍是好是壞,這個倒可以隨手干干,不過這事兒應該已經(jīng)讓他給搞砸了,山洞里的那條金龍應該不是什么好貨色,不然大眼睛也不會授意下邊的人去殺它…… 第三百二十三章 關(guān)鍵所在 通過現(xiàn)有的諸多線索來看,救治那條受傷的金龍很可能是一個錯誤的決定,錯應該是錯了,不過要說后悔卻也不至于,如果再給他一個機會,他還是會出手,倒不是那條金龍向他求救他就有救治的義務,而是那條金龍明白只有付出才能換取回報的道理,身受重傷仍然噴吐火焰助他焚燒授箓冊,明白這個道理的,不管是人還是異類,都值得幫助。 不過自己雖然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卻很可能造成了嚴重的后果,這也沒什么值得糾結(jié)的,人總要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擔后果,倘若那條金龍應生的帝王禍國殃民,那就親手殺掉他。 確定金板上沒有其他線索,南風隨手將其毀掉,所謂毀掉就是將其折疊擠壓成金塊,力氣和靈氣都是氣,靈氣充盈力氣自然就大,而黃金本身質(zhì)地也很柔軟。 記下九字真言之后,木牌也被毀去,自帳外嘗試念誦九字真言卻并未見到遠處有異常氣色,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九字真言也是鼎寫的,鼎距今也有一千多年,便是字能夠翻譯成隸,發(fā)音卻不一定是現(xiàn)在的發(fā)音,按照現(xiàn)在的發(fā)音念誦之前的真言,很有可能無效。 第二種可能就是九字真言有一定的感應范圍,而此時那金龍應生之人并不在這一范圍內(nèi)。 作罷這些,南風離開軍營去了東面鎮(zhèn)子,之前李將軍曾經(jīng)說過不久之后將有大的戰(zhàn)事,對于此事他一無所知,得買些酒水回來,嘗試自其他將校嘴里套些消息,免得事到臨頭倉促慌亂。 酒是好東西,可以增進情義,但酒也是壞東西,喝了酒之后往往話多,容易泄密,這些副將校尉雖然不知道即將有大的戰(zhàn)事發(fā)生,卻知道最近一段時間真人與上將軍因為是否進軍發(fā)生了幾次大的爭執(zhí),上將軍想要大舉進攻,而真人則認為局勢不明,不宜冒進。 眾人口中的真人自然是上清掌教燕飛雪,兩魏之間的戰(zhàn)事他之前在長安聽說過一些,本來并沒有道門中人參與,是西魏吃了虧之后,朝廷請了龍云子出來領(lǐng)兵,東魏聽到風聲,便請了燕飛雪出來鎮(zhèn)場。 雖然都是受到朝廷邀請,卻也有樂意和不樂意之分,龍云子應該是樂意出征的,因為早年曾經(jīng)遭受過李朝宗的羞辱,他需要做一件大事來重振聲威,統(tǒng)兵東征就是最好的機會。 再看燕飛雪,她本身是個異類,對于人世間的事情應該不會很感興趣,她之所以出征是不得不來,人家的護國真人都來了,自己總不能一聲不吭,吃著國家的供養(yǎng),總得為國家做些事情才行。 說白了,龍云子是個主戰(zhàn)派,而燕飛雪應該是個主和派,至少她內(nèi)心深處是不愿摻和此事的。 但不愿打仗卻不是燕飛雪不想發(fā)兵的理由,因為哪怕她不愿打,既然來了,也只能打了,她不建議出兵,應該是有別的考慮。 ‘局勢不明’是她不愿出兵的理由,但眼下真沒什么東西是不明確的,雙方有多少兵馬全在明面上,對方有哪些將校,糧草的供給是否充足她也清楚,既然這些都清楚,那有什么是她不清楚的?她所說的局勢不明又是指什么? 其他將校也在納悶兒為什么雙方都在這里干耗著,誰也不主動出兵,以往從未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凡事都有原因,但他們實在搞不懂對方和己方為什么搞這么一出兒。 有些事情之所以看似毫無頭緒,是因為缺乏推斷的線索,與那些一頭霧水的校尉相比,南風多了一條線索,這條線索就是之前三宗明爭暗奪的龜甲天。 而今龜甲天的爭奪已經(jīng)塵埃落定,除了他手里的五片,還有四片被別人得了,目前能夠確定的是龍云子手里有一片,龍云子手里的那片并不是龜甲,而是那口漢代朝鐘,與漢代朝鐘相對應的太烏山的那片龜甲已經(jīng)不復存在,龍云子得了朝鐘就等于拿到了一片龜甲。 而當初蟾后背上的那片龜甲也在眾目睽睽之下被上清宗得了,當時有很多人在場,消息自然捂不住,至于剩下那兩片被誰得了,目前還不得而知。 如此一來就出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局面,那就是龍云子和燕飛雪都知道對方手里至少有一片龜甲,這是能夠確定的,但還有不能確定的,那就是除了他們各自得到的龜甲,還有大量龜甲下落不明,即便二人知道他手里有龜甲,也不確定他究竟有幾片,不確定他有幾片,就不能確定對方手里有幾片。 龍云子和燕飛雪此時應該是同樣的心理,那就是擔心下落不明的龜甲在對方手里,而且他們也不知道對方有沒有通過對龜甲天的參悟掌握霸道的法術(shù),打勝仗的前提是知己知彼,而今連對方手里有沒有殺手锏都不知道就貿(mào)然出手,萬一捏的不是柿子而是刺猬可如何是好。 此時的龍云子和燕飛雪不但是同樣的心理,應該還在做同樣的事情,一方面抓緊時間推研天,與此同時加大對那些下落不明的龜甲的搜尋,只有確定天的真正歸屬,他們才能對局勢做出正確判斷,不然就是冒險,而冒險一旦失敗,后果就會非常嚴重,不是個人丟人現(xiàn)眼那么簡單,還會影響本宗聲譽甚至是本國國運。 在此期間二人頻頻回國就是他們在搜尋龜甲的最好證明,如果不是為了調(diào)查龜甲的下落,他們哪能隔三差五的往回跑,除此之外他們也沒有回國的必要啊,總不能是想家了。 之前雙方每隔半月就派兵出來,互相試探,應該也是這個原因,一來出兵在外不能一場仗也不打,這么多士兵,一天要吃多少米糧,不打仗對朝廷和本國百姓沒法兒交代。此外,雙方也是通過這種不痛不癢的騒擾來試探對方的底細,但雙方都沒有大規(guī)模的進攻,這就令燕飛雪和龍云子更加疑惑,不確定對方究竟是真的底氣不足還是在故意示弱。 想到這些,南風好生慶幸,這段時間外面應該已經(jīng)在翻天覆地的找他了,若不是藏在這里,怕是行蹤早就泄露了,雙方一天找不到他,就不知道他手里有幾片龜甲,不知道他手里有幾片龜甲,就摸不清對方底細,這么大一個變數(shù),誰也不敢無視他的存在。 此前他還疑惑對方為什么按兵不動,搞了半天是因為這茬兒。 不過之前李將軍曾經(jīng)說過用不了多久就會有大的戰(zhàn)事發(fā)生,這自然不是因為雙方有了他的線索,應該還是迫于本國的壓力,兩國的皇帝和權(quán)臣可不知道龍云子和燕飛雪在顧忌他們,在他們看來己方的按兵不動很沒來由,拖得久了他們自然受不了,忍耐到一定限度,就會爆發(fā),到底在磨蹭啥,趕快給我打。 東魏比西魏的國力要強一些,士兵也更多,倘若交戰(zhàn),西魏吃虧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說龍云子的壓力實際上是比燕飛雪要大。 龍云子拿到漢代朝鐘的時間比燕飛雪拿到龜甲天的時間要早,龍云子推研天有所收獲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倘若大戰(zhàn)真的發(fā)生,只要龍云子參悟天真的有所收獲,一定會施展出來扭轉(zhuǎn)劣勢。 真到了雙方?jīng)Q戰(zhàn)那天,雙方的底細就徹底暴露了,對他來說此事弊大于利,摸清二人底細對他來說沒什么大的用途,但雙方通過交戰(zhàn),卻能知道對方手里的龜甲并沒有自己擔心的那么多,如此一來矛頭就轉(zhuǎn)向他了,好小子,害我們提心吊膽這么久,搞了半天全在你身上,找,挖地三尺的給我找。 眼下也做不得什么,只能等著,等也不是干等,得抓緊時間將天所載盡快理順,然后才能潛心推研。 那些不知所謂的通假字讓南風吃盡了苦頭,又沒個人幫忙提醒,只能靠自己苦思,經(jīng)常搞的一個頭兩個大,太過乏累不得繼續(xù)進行就會想些別的事情,也不是胡思亂想,而是有目的性的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