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節(jié)
“你父皇走后,我就覺得這寧壽宮太大,我一個人住著,心里慌慌的?!?/br> 哪里是寧壽宮太大,分明是父皇走了,母后不習慣,因此覺得寂寞了。 皇帝立刻道:“看母后說的。不如,兒子回頭就讓人把老三和老四抱到母后跟前,讓他們代兒子盡孝?!?/br> “皇帝,若是在百姓人家,讓孫子在祖母跟前承歡,本是平常事。可是,換了皇家,怎么叫人不浮想聯(lián)翩?就是沒有母后手里的龍禁尉,就是母后手里的那些產(chǎn)業(yè),也夠叫人眼熱的了?!?/br> “兒臣糊涂,請母后原諒?!?/br> “灁兒,母后記得,當初你父皇就叮囑過你,你也有了自己的虎賁衛(wèi)?” 這支虎賁衛(wèi)自然不是放在表面上的儀仗隊了,而是直屬于皇帝的密衛(wèi)。 “是的,母后。” “那母后手里的三支密衛(wèi),目前就不給你了。母后去了夏宮,也想做些事情打發(fā)時間?!?/br> 作為皇帝之母,賈琰不能保養(yǎng)皇子皇女之外的孫子孫女,可同樣,她抱養(yǎng)了任何一個皇子皇女,都會在后宮前朝引起一陣波瀾。@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她只能找別的事情來打發(fā)時間。 “是,母后?!?/br> 賈琰拍了拍兒子的手。 雖然是親母子,但是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他們母子之間也出現(xiàn)了隔閡。這是天家的宿命嗎? 不過,有些事情,賈琰還是必須跟兒子說清楚的。 “昔年,你父皇就說過,這鹽政走上了歧路。一邊,鹽場上鹽堆積如山,甚至連高句麗和東瀛都在吃我們的鹽,另一邊,鹽稅價格太高,百姓吃不起,得病的更不是一個兩個。你父皇就抱怨過,難道那高句麗、東瀛比我們大晉的百姓更加富裕不成。只是有些事情,不能由君王來做?!?/br> 皇帝聽說,心中暗暗慚愧。 他當然知道鹽政上的事兒。鹽政早就走入了怪圈:因為鹽稅收不上來,朝廷就一味地抬高稅率,稅率太高一分,鹽價就要翻一番,百姓就更加吃不起鹽,鹽稅就更加收不上來。然后朝廷就繼續(xù)抬鹽稅,以至于私鹽越來越泛濫。 這已經(jīng)是自前朝就流傳下來的弊政了。 “母后的意思是,要改革稅法?” 賈琰道:“哪朝哪代到了這時候不改革的?本朝國祚也有百年了。雖然說,朝廷一直在開疆拓土,各種海外的稀罕物什也源源不斷地送進宮來,因此整個國家看似一片欣欣向榮??墒沁@繁花似錦的背后的危機和弊政呢?皇兒,千里之堤潰于蟻xue?!?/br> “母后,兒子,兒子愚鈍,希望母后能夠繼續(xù)指點兒臣?!?/br> 賈琰搖了搖頭,道:“皇兒,你要知道,士農(nóng)工商,士人因為科舉而做官,做官就能夠得利,所以,他們天然就是維護王朝的統(tǒng)治的。國無糧而不穩(wěn),所以,國家要愛護農(nóng)民,保護他們的利益,因為他們是國家的基石。國無工則不強,從我們大晉縱橫四海的艦船,再到兵器,都出自工匠之手,如果沒有他們,將士們只能用命去擋別人的刀槍。所以,國家要栽培他們,也要對他們加強管理,防止我國的技術落后于他國或者是被他國偷走了技術。只有商人,見縫插針是他們的本性,只要給了他們足夠的機會……田氏市恩于齊民而取代姜氏一族成為齊國的國君,呂不韋奇貨可居,前車之鑒近在眼前。” “母后的意思是,兒臣應該更加嚴格地防范商人嗎?” 賈琰搖了搖頭,道:“華夏防范商人,防范了幾千年,他們會一點措施都沒有?皇帝,你有注意到,從前朝開始,官商已經(jīng)緊緊地抱在了一起嗎?” 生產(chǎn)力沒有跟上來,但是,另一個世界里的美國豪門現(xiàn)象,有何嘗不是大晉的現(xiàn)狀?只不過細節(jié)上有些出入而已。 皇帝立刻想起來,就是當年的賈家,背后不也有嚴家這個大海商支持嗎?只不過,嚴家不是什么好東西。如果不是父皇信賴母后,就沖著賈家跟嚴家的關系,自己當年的儲位也會被動搖、 當然,當年自己的儲位也是受了不少沖擊的。只不過,這個沖擊,還在可承受范圍之內(nèi)。 權貴背后有商人支持,商人們確保權貴生活富裕舒適,而權貴則為商人保駕護航,為商人提供便利。 這已經(jīng)成了一種普遍現(xiàn)象。 對于這種現(xiàn)象,皇帝早已經(jīng)心知肚明。 “那,母后的意思是……” “皇兒,你的皇祖父、父皇兩代君王用了一個甲子的時間證明了這個現(xiàn)象已經(jīng)定型,無法更改。那么,我們就不能用過去的手段,單純地打擊商人,否定官商勾結了?;蕛海憧上脒^?” 皇帝答道:“母后,兒子的確想過。朝中諸位大臣會跟商人勾結,無非是因為俸祿太低,僅憑俸祿無法養(yǎng)家,因此,朝廷出不了包龍圖??墒侨羰浅⒁o文武百官增加俸祿,就必須有足夠的稅收??墒?,可是朝廷的稅收,就跟母親說的那樣,積弊重重。很多本來應該進入國庫的稅收,都被官員們截留了!國家需要改革,就必須面對朝臣和商人兩重的敵人?!盄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賈琰點了點頭,道:“不錯,這就是這些年,母后在思考的。母后覺得,一旦公開了改革一事,那些依附于皇家,領著內(nèi)帑為皇家提供各種事務的皇商是不堪使用的?;始遥枰约旱纳倘?,完全聽命于皇家,深入民間,能夠為百姓提供足夠的基礎物資,包括儲備糧、鹽等重要物資,能夠在災荒之年穩(wěn)定糧價的舉足輕重的大商人?!?/br> 皇帝低頭想了想,道:“別人不可信。母后,母后是打算自己來做?” “對。你父皇和皇祖父留給我的人,正好可以用來做這個?!?/br> 之前聽到賈琰說不把密探給自己的時候,皇帝心中不是沒有疙瘩,可是聽了母親的話之后,皇帝恍然大悟。 母后依舊是為了自己,為了國家。 “所以,母后才需要離宮?” “如果我不離宮,只怕有人心里就不痛快了?!?/br> 這政治上的事情,本來就是真真假假,賈琰早就學會了能不計較就不去計較了。真要事事都計較,她早就心血耗盡,哪里還能度過這次的病厄? 插入書簽 作者有話要說: 附注: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并不參照謚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yè);太宗、圣祖發(fā)揚光大;世宗有守成令主的美譽,但也指世系傳承發(fā)生偏移;仁宗、圣宗、孝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世祖是中興之主;哲宗、興宗、成宗是守成之君;憲宗、宣宗功業(yè)不足、有功有過;寧宗過于懦弱;德宗遭遇動亂被迫逃亡;高宗由盛轉衰;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文弱無能;武宗偏好武力;度宗、定宗僅是過渡君主,影響不大;穆宗、光宗在位時間短且作為少;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則應用于較為悲情的亡國之君。 以上資料來自百度。 第318章 賈琰都這樣說了, 皇帝便知道, 母親這是已經(jīng)下定了決心, 她不會管他的兒子們,也不會替他教養(yǎng)女兒, 更不會在深宮里面做個吉祥物。但是, 皇帝知道, 賈琰的決定,對國家是最好的。 因為下半年的祭祀多,所以,到了第二年的勸農(nóng)禮之后,賈琰才會動身去夏宮。以后, 除非是需要皇太后親自出面的祭祀, 否則,賈琰是不會回到宮中了。 聽到這個消息,不止是內(nèi)閣,就連馮皇后也松了一口氣。 無他, 賈琰對前朝后宮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就是馮皇后也不希望自己的頭上壓著個婆婆。哪怕寧壽宮跟清涼殿距離甚遠, 對于皇后來說,賈琰這位婆婆,依舊是她頭頂上的五指山。 反而是薛寶釵,聽說賈琰要去夏宮一事, 大急。多年來,她第一次沒有跟丈夫商量, 就往宮里提交了申請,求見皇太后。 馮皇后嘴上跟自己的乳母客氏酸著:“你看,我們這位參知政事夫人可是鐵桿的太|后|黨呢?!?/br> 可實際上,馮皇后還是麻溜地批復了薛寶釵的申請,讓薛寶釵去覲見賈琰了。 薛寶釵跟賈琰同歲,她的丈夫比她還大好些。當年因為帝后主婚,因此朝野上下都知道薛寶釵夫婦是賈琰的人,甚至還有人說,薛寶釵的丈夫能夠入閣成為副宰相,就是因為賈琰的關系。 可是這有什么關系呢?在薛寶釵來說,會說這種話的人,本來就是吃不到葡萄倒說葡萄酸。當然,薛寶釵也不否認,比起宰相夫人的榮耀,她更高興的是,她終于越過了林黛玉,成為賈琰的心腹。 作為太后的心腹,宮里忽然放出太后來年要去夏宮一事,她當然是緊張的。跟賈琰久了,她也不會做那種官鹽作了私鹽賣的事兒,她是副宰相夫人,堂堂正正地求見太后,又有誰能說不是? 薛寶釵就這樣跪在了賈琰的跟前。 能夠見到昔日故友,賈琰也很高興。雖然賈琰如今是皇太后了,可以說是皇室最高的長輩,而薛寶釵也是宰相夫人,命婦進宮覲見太后本來是尋常??杉幢闶侨绱耍齻兠磕昴軌蛉绱俗谝黄鹫f話的機會并不是很多。更不要說這么近距離地坐在一起了。 看見賈琰鬢角星星點點,薛寶釵滿腹辛酸,可是這臉上卻要笑容滿面。 “看見娘娘大安了,臣妾這心里的石頭,總算是落了地?!?/br> “看寶jiejie說的。舊日姐妹,還能夠這么坐著,也是福氣?!盄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娘娘,臣妾惶恐。都是娘娘庇護著,不然,哪里有臣妾今天。”薛寶釵笑盈盈地道,“臣妾正想著呢,娘娘來年去了夏宮,臣妾若是能夠隨身侍奉著就好了?!盄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好啊?;仡^,我叫人在杏花春館給你留間屋子。” 薛寶釵連忙再拜謝恩。 賈琰連忙叫人把她扶起來,又道:“對了,我們把林meimei也帶上。這丫頭,沒到春天的時候就犯懶!很該動一動才是。對了,寶jiejie,林meimei的孫女兒你可見過?模樣跟林meimei小時候仿佛,可是那一板一眼的模樣,倒是很有寶jiejie當年的架勢。” 說得薛寶釵自己先不好意思了:“娘娘莫要取笑臣妾了。臣妾年輕的時候不懂事,偏偏心氣還高,做了不少糊涂事兒。也虧是祖宗庇佑,遇到了娘娘。不然,如今還不知道在哪里呢。娘娘用親王府的小郡主比臣妾,豈不是折殺了臣妾?” 賈琰笑道:“寶jiejie如今是太謙虛。如今寶jiejie難道就差了?五十歲的宰相夫人,在內(nèi)閣不算年輕,卻也不老呢。更何況,陳參政的孩子,不都是寶jiejie養(yǎng)的?對了,寶jiejie如今也有好幾個孫女兒,就是有沒有正好玩的。到時候也一并帶了來。” 薛寶釵聽說,心中立刻明白,賈琰這是絕對有事兒。 她自然是滿口答應。 如果是過去,她必定會提及探春和惜春,不過現(xiàn)在,她就是猜到了,也不會輕易替別人做主,因此在賈琰跟前湊趣說了半日的話便回去了。等陳元壽從內(nèi)閣下來,薛寶釵已然到家。 看著坐在梳妝臺上卸妝的妻子,陳元壽先是一愣,繼而明白過來: “夫人,你這是進宮去了?” “是的,老爺。”薛寶釵換了家常衣裳,起身對丈夫道:“太后娘娘忽然說要去夏宮,沒有大事就不回來了。您說,我這心里哪里能安生的?” 說著,一面親自過來為陳元壽寬衣,一面道:“老爺,我這輩子,也多虧了太后娘娘。如果不是有幸結識了娘娘,我哪里有這個機會嫁于老爺為妻,又哪里有今天的兒女滿堂?我這輩子,前半生,全靠著娘娘呢?!?/br> 陳元壽聽說,也嘆息一聲,拍了拍妻子的手,道:“我也是三生有幸,與夫人做了夫妻?!?/br> 不是陳元壽說,陳元壽自己也知道,就是剛剛過身的孝宗皇帝有這個意思用他又如何?如果內(nèi)宅亂糟糟的,他也沒有這個精力往上爬。因此,薛寶釵幫他良多。 當然,要自己說的話,如果薛蟠一直不懂事,被母親拿捏在手里的話,陳元壽也是不敢把家事全部交給薛寶釵這個妻子的。所以,很多時候,陳元壽都慶幸薛蟠娶了甄英蓮為妻還把岳母一起奉養(yǎng),就是因為有封氏在暗地里幫襯著,薛家這才如此安生。 薛寶釵可不知道丈夫心中轉著這樣的念頭,就是她知道,她也只會在心里嘆息一聲,為自己母親的糊涂而搖頭。 畢竟,她這輩子已經(jīng)被母親坑得夠嗆了,那天生的母女情分,如今也被消磨得差不多了。 她道:“老爺,為妻正有事想討老爺一個示下呢。娘娘邀請我去夏宮作客,還提及了沂王妃和沂王府的小郡主。娘娘還問我,家里有沒有年齡適合的女孩子?!?/br> 陳元壽一聽,道:“沂王妃?沂王府?太后娘娘是要……不,我是說,你說,太后娘娘這是什么意思?” 薛寶釵跟賈琰一塊兒長大,在陳元壽看來,妻子比自己要熟悉賈琰多了。 薛寶釵答道:“還能有什么?不就是年紀大了,孝宗陛下走了,覺得寂寞了唄?!?/br> “不是為了……” 不是為了預備著給大殿下選妃? 薛寶釵笑道:“看老爺說的。老爺是閣臣,我們家的孫女兒哪里會差了?不過,依照太后娘娘的性子,就是萬歲的后妃,娘娘都沒有說過什么話,全由孝宗陛下做主的呢。不止萬歲,就是下面幾位王爺,都是如此。太后娘娘哪里有這個閑心管到下面的人的頭上去?” 陳元壽一聽,大為放心。 “若是如此,那這次夏宮之行,對我們家的孩子倒是有不少的好處。你看,帶大丫頭去如何?” 在這個年代,得過皇家贊譽的女孩子,在婚姻市場上總是容易許多。陳元壽跟薛寶釵最大的孫女兒如今也十歲了,過個一年半載,也是準備相看的時候了。 薛寶釵立刻搖了搖頭,道:“老爺,大丫頭的年紀是略大些,可是承恩公府當年的事兒,您都忘記了?娘娘小時候吃過這樣的苦頭,因此,我倒是覺得,不方便帶老二的閨女去,倒是老大家的葵娘更好些。” 薛寶釵口中的葵娘,學名喚作陳兆葵,她還有個胞兄,喚作陳兆文。 因為知道陳家跟宮里的關系,因此薛寶釵的幾個兒子結婚都比較早,當然,孫輩出來也早。因此跟賈琰同歲的薛寶釵都有三個孫子兩個孫女了。 薛寶釵口中的葵娘,就是她大兒子的女兒,年方八歲。 陳元壽想了想,道:“看我,都忘記這個了,還是夫人小心。既然如此,就聽夫人的。就這么定了,讓老大媳婦多多上心些,趁這幾日,早早地預備起來,免得過了年忙亂?!?/br> 不說陳家的總總雜事,且說這年吏部送上考評,皇帝惦記著母親這邊要用人,隨口問起了王仁探春夫婦,結果得知王仁早在四年前就已經(jīng)去世了。探春的兒子也丁憂回去服喪了。 皇帝一聽,見那王君安本來是二甲進士,之前是從五品的京縣縣令,在任上做得還不錯,年年考評不是優(yōu)就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