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城池、古代農(nóng)家生活、咸魚翻身胖頭魚(重生之養(yǎng)肥你)、詭面金剪、兩只耳朵豎起來、穿越之夫唱夫隨、嬌妻太可口:首長請節(jié)制、公主要謀逆(穿書)、半吟、愿以吾心望明月
洗,是洗不干凈的。 血沾上了,就沒有無辜人啊。 “諾,奴婢明白了?!?/br> 白嬤嬤應(yīng)承了福娘的話。 永和十一年。 這般過去了。 永和十二年。春,永和帝第二次御駕親征草原。 皇太子朱高熙、皇太孫朱瞻元留守燕京城監(jiān)國。與第一次帝王北征,沒兩樣。 這等事情有了一回的例子在,福娘在毓慶宮中得到消息時,非常的淡定。嗯,福娘是鎮(zhèn)靜自若的。 而且,如今的后宮啊。 永和帝的后妃特少了。景仁宮一位權(quán)莊妃,承乾宮一位黃淑妃,還有一位李嬪小主。這三個后妃顯然在永和帝離開了燕京城后,也是顯然頗安靜的過起了小日子。 那等與世無爭的樣子,福娘瞧著不像是宮廷里的情況。倒更像是…… 嗯,沒了丈夫的寡婦過的日子。 原諒福娘心頭對帝王的大不敬。倒不能怪福娘這般想。而是這三位后宮的嬪妃,這些日子以來的行事風(fēng)格,這真真是讓人挺佩服的。 不管是權(quán)莊妃,又或是黃淑妃、李嬪,這三位后宮的嬪妃,全是在宮里天天念佛經(jīng)、抄寫佛經(jīng),那等對佛陀的虔誠,讓福娘聽了風(fēng)聲后,都是暗暗咂舌。 “嬤嬤,記得吩咐下去,景仁宮和承乾宮的用度,一定能按時按量的發(fā)放了。就是寬松些也無妨?!?/br> 福娘對白嬤嬤交待了話道。 “太子妃放心,奴婢會交待妥下面的奴才們老實辦事兒?!?/br> 白嬤嬤恭敬的應(yīng)了話。 “說起來,我也是覺得我管著宮務(wù),就怕哪處懈怠了。讓妃母們受了委屈。若如此,父皇歸來,我豈不是累得夫君在父皇跟前失了體面嘛。” 福娘表了她的態(tài)度。 做為太子妃,她與太子是夫妻一體。 這行事做法,哪兒真錯了。別人肯定會把帳算到了太子這位儲君身上的。 白嬤嬤自然也是聽明白了太子妃的意思。那又是恭敬的應(yīng)了話。 要說這宮里的事情,如此也是不緊不慢的過去著。 福娘如今的日子,過得特舒坦。偶爾里,與女兒做做女紅,又去長媳那兒逗弄了長孫和長孫女。 瞧瞧小家伙們,這可是她的孫兒輩的小孩兒啊。這等當(dāng)祖母的日子,日子叫一個悠閑。 “英娘,關(guān)于你兩個弟妹在來年,就要嫁進了皇家?!?/br> 福娘這會兒,是瞧著遠處女兒正和她的兩個小侄兒、小侄女一起玩耍呢。福娘就是一邊跟長媳婦說了話,道:“我瞧著,這瞻亨、瞻利的婚事,你是長嫂嘛,你來cao辦吧?!?/br> “大面上的規(guī)距,我會讓白嬤嬤協(xié)助你的。當(dāng)初,你和瞻元的婚事,白嬤嬤是給我辦差的人。”福娘點了名,把她的掌事嬤嬤準(zhǔn)備借給長媳用一用。 當(dāng)然,除了真是想讓長媳理起事來外。也真是想讓將嫁進來的兩個兒媳婦心頭有數(shù)兒。這皇家的長媳,如今的太孫妃身份是特別不同的。 皇家的規(guī)距,福娘自然不會違背了。 太孫妃與皇孫妃這差別擺那兒,既然是事實,那就讓人承認(rèn)事實。 彼此更容易相安無事嘛。 在福娘瞧來,如此的話,妯娌之間相處著,也容易拿捏了分寸。 “娘,兒媳cao辦了兩位弟妹嫁進皇家的事情,會不會若了非議?”孫英娘還是有些遲疑的。畢竟,她雖然是太孫妃,可婆母是太子妃呢。 這兩個小叔子要成婚,兩個小叔子那是婆母的嫡親兒子。 孫英娘這個太孫妃,這個長媳自然要擺正了位置的。哪怕婆母再疼愛了她這個長媳,孫英娘一直都是明白著,她得懂了分寸,莫要持寵而驕。 要知道,得知了二弟妹、三弟妹是何許人后。 孫英娘是專門見過一回的。 就因為見了真人面,孫英娘還是有點兒暗暗自卑的。因為,兩位妯娌的容貌太出眾了。那襯得孫英娘這個長嫂,頗是羞赧啊。 “無妨,這事情不光是我的意思,更是瞻元他爹的意思?!?/br> 福娘表示這事情是他們夫妻共同的意思。 得了婆母這話,孫英娘心頭鎮(zhèn)靜了。而且,真是說起來,婆母讓她來主持了兩個小叔子的婚事,雖然要cao勞了兩回。事實真相呢? 這是婆母在給她豎立了長嫂的威信。更是在向后宮的奴才、宮人們,豎立了太孫妃的威信。有些事情,大家都懂得。不需要說太透徹的。 孫英娘又不是真傻,哪會不懂得了婆母的好意。 “有娘你的話,有長輩們的支持。我自然義不容辭,定然是cao辦好了來年的兩樁皇家大婚之事?!睂O英娘也是在婆母面前表態(tài)了。 “白嬤嬤,這后面干起實事來,可要累著您這個娘身邊的體面人了?!睂O英娘對待白嬤嬤的態(tài)度,就是客氣滿滿的。 對于婆母的身邊人,孫英娘一直是非常客氣。態(tài)度很好,倒也不特別的拉攏了。 孫英娘明白,她尊敬婆母的心腹就足夠了。有些事情,不用過份親近了。倒底她是兒媳婦,要顧及了婆母的心意。 “英娘你辦事,我是放心的?!?/br> 福娘夸了長媳一句。 孫英娘是溫柔的笑了。在心底,孫英娘是下了決心的,這來年的兩樁婚事,不管哪個小叔子要迎親,她都得辦妥了。 這算是她這個太孫妃在宮里,正緊的掌管了兩回權(quán)利來。若不立了威信,那就是浪費了婆母的美意。 第308章 永和十二年, 春。 若對于福娘而言, 有什么樂事。那么,當(dāng)數(shù)了福娘的娘家大侄兒張嘉善娶妻一事。之前,因為福娘的爹娘在老家應(yīng)天府的鳳凰村給福娘祖母守孝, 大侄兒張嘉善的婚事自然是擔(dān)擱了下來。 如今張府人在燕京城重新的落穩(wěn)腳跟后。 做為張府上的第三代,做為嫡長孫張嘉善的婚事, 自然就是張府人在意的。張嘉善年紀(jì)不小了,今年已經(jīng)十九歲。 去年, 張府人就在給張嘉善挑了嫡妻人選。 今年春, 一切落實了,這就是要成婚了。 福娘是張嘉善的姑母,這嫡親侄兒的婚事肯定得給了表示。對于未來的侄兒媳婦人選, 福娘也是在意的。 是知那要做了侄兒媳婦的女子, 是此回大閱選后,被擱了牌子自嫁的秀女。福娘就是專門瞧了這位的家世。 嗯。 不錯的人選。 這位秀女的容貌算不得多出眾, 不過, 家世不錯。四品官的嫡女,氣質(zhì)端莊,秀外慧中,是一個賢內(nèi)助的好苗子。 對于侄兒娶妻的事情,福娘覺得, 倒時候她肯定得回娘家一趟。當(dāng)然,最好是得到了夫君的支持,讓夫君也去參加了侄兒的婚禮。 這算是給娘家撐腰嗎? 倒不是。 而是福娘真想娘家的親人了。 在宮中能召見的只能是女眷, 福娘見到的是她的娘親和嫂嫂們。至于哥哥的話,因為有官職在身,夫君召見時,福娘也能見一見兩位哥哥。 可親爹呢? 福娘的親爹張啟已經(jīng)閑賦在家。福娘太久沒見得了親爹,還有侄兒們也是沒能碰過面。倒底是覺得有些想念了親人。 這一回,大侄兒嘉善娶妻,福娘回一趟娘家也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摹?/br> 這樣的話,也是能與娘家的親人多多相處些。 當(dāng)然,這個消息福娘是在親娘柳秀秀進宮時,提了一提。對此,柳秀秀也是高興的。至于福娘的二位嫂嫂,不管是閔氏,還有齊氏同樣是高興的。 婚事,訂在了秋季。 永和十二年。夏。 燕京城的天氣是炎熱的。 這等酷暑里,倒讓人覺得像是活在蒸籠里一般,那叫一個悶熱。 朝廷上,倒是好消息不斷。 春季出征,永和帝御駕北出草原,這戰(zhàn)功是顯赫的??梢哉f,對于朝廷而言,永和帝的北征是大大的善事。 北面邊疆的百姓,得了安全感,而且,也得到了實惠。因為,沒了邊患,百姓安居樂業(yè),能好好的生產(chǎn),好好的種地,自然就有了收獲。 人口繁衍生息,靠得就是太平盛世嘛。 北疆安定,百姓滿意。至于那些想升官發(fā)財?shù)模趯ν獾拇髣僬汤?,也是能得到了滿足的。頭一回北征,肥了多少的官缺啊。 這一回,眼瞧著又是大勝,自然又是幾多歡喜。 勝利,從來就是人人追捧的話題。在這等情況下,皇家的威望是空前的高。永和帝哪怕沒在燕京城呢。 這燕京城的話題,還是離不開了,捷報傳來,滿燕京城的人都在歡呼。 福娘自然也是高興的。 為夫君高興,為兒子高興。 因為,父皇永和帝打了勝仗,夫君和兒子留在燕京城監(jiān)國,那是沒功勞,還有苦勞呢。 至秋季。 永和帝班師回朝。 大勝歸來的大軍,自然得到了擁護。 永和帝除了大勝仗以外,也是俘獲頗多。草原上,自然是牛馬羊之類的牲畜最多。所以,一時間,燕京城的牛馬市,那些牛馬販子們就是生意滿當(dāng)當(dāng)了。 牛、馬,各有用處。 牛能耕地,牛rou能食,牛皮是皮甲的好材料,牛筋是制弓的上等好材料。所以說,一頭牛,不管活的死的,全數(shù)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