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節(jié)
錢維漢寫好了信,疊好了之后,對著錢淑蘭道,“我和招娣正好也要去鎮(zhèn)上置辦些東西,信我順便就能寄了?!?/br> “謝謝大哥!” “自家兄妹客氣啥!” 出了錢家,錢淑蘭直接去食堂。 看到他們把最后一批也裝上車了,錢淑蘭走到王守泉跟前問,“什么時候能交完貨?” 干了一個半月的王守泉神經(jīng)崩得緊緊的,聽到錢淑蘭的問話,忙喜滋滋地道,“明天應(yīng)該就能全部完成了。這次幸好咱們做了一大半,要不然還真有可能完不成任務(wù)?!?/br> 錢淑蘭斜睨了他一眼,咱們春交會賣得這么好,沒道理下半年就慫了。當(dāng)然要提前做了。 王守泉興奮地直點頭。 第二天傍晚,王家村的這批竹筐全部做完。之前都是用火車運的。最后一批因為要從廣州把尿素磷肥運回來,所以要用卡車運。 于是王守泉召開會議,要選十個壯勞力去出車。 老王家沒有一個壯勞力自然沒人去。 都是從別人家選的。 隔天,王守泉就帶著十個壯勞力出發(fā)去廣州了,臨走的時候還從食堂里支了些口糧。 而就在這時,傳來一個噩耗:村子里打的井已經(jīng)全部沒水了。只剩下村子里那口井。 其實這口井的水也早就干了,畢竟這口井其實也才三十來米。并不比其他井深多少。 它之所以有水是因錢淑蘭每天往里面灌水的緣故,早在廣州的時候,錢淑蘭就開始收集水。 回來后,錢淑蘭也趁著大家不注意的時候把手上的水晶球全部灌滿。 這水晶球不值什么錢,錢淑蘭一次買了五百個,才花了四百個金幣。平均一個才0.8個金幣,很是劃算。 雖然這口井有水,可這水只夠一個村子吃的,外加養(yǎng)活那些豬和雞。 至于地里的紅薯如果再不澆,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們旱死了。 為了節(jié)省水,大家把這口井看得比命還要重要。村里的壯勞力日夜守著那口井。 每當(dāng)錢淑蘭給井添水的時候,都是讓錢維漢陪她一起去。然后讓其他人到別處巡邏。 錢淑蘭這次上完香之后,古井里的水又添滿了。 錢維漢突然來了一句,“總讓娘幫著送水也不是辦法???” 錢淑蘭把香爐收起來,回頭瞅了他一眼,“那能怎么辦呢?聽說別的生產(chǎn)隊已經(jīng)沒水了?!?/br> 錢維漢心里一曬,也是啊,又能怎么辦,他想了想道,“那豬草怎么辦?” 現(xiàn)在莊稼都旱死了,豬草就更不用說了。 錢淑蘭想了想道,“就說是跑到遠(yuǎn)的地方割得吧。反正大家也都沒去過遠(yuǎn)的地方?!?/br> 這年代因為戶籍管理嚴(yán)格,許多人連縣城都沒去過,更不用說幾十里外的村子了。 錢維漢想了想,“咱們不如往南走走,說不定那些地方會有水呢?” 錢淑蘭琢磨了一下,南水北調(diào)?這邊是北方,南方肯定是有水的。雖然也不多,但肯定會比北方好一些。至少那深一點的河肯定是有水的。 “行!咱們明天就去?!?/br> 第二天一大早,錢維漢和錢淑蘭就開著拖拉機(jī),拿著幾個大木桶開始去遠(yuǎn)點的地方。 兩人往南行駛了三十里的路,才終于看到有點綠意。 一路上,許多民兵把守,好在兩人開好了介紹信。 聽到他們是來取水的,大家一開始還不愿意,后來錢淑蘭給每人送了點東西,請大家寬容一下,才給放行。 錢淑蘭把剩下的水晶球都灌滿。留著以后往井里灌水。 回到村里,兩人把豬草和水桶直接分給村民們。 “這水也太少了,根本澆不了幾畝啊?!币粋€社員有些垂頭喪氣。 錢淑蘭也很無奈,“咱們這車就這么點,我倒是想多運些,可拿什么運呢?” 她不是不想多運水,可車廂就這么大,他們現(xiàn)在用的還是柴油桶呢。這東西還是最大的桶呢。其它的桶比這個還要小。 把幾桶水分完之后,王守泉突然帶著一群人過來,指著那幾桶水道,“你們看!我們的水也是從南邊運過來的,你們想喝水自己去運。別等著別人運給你們。” 林家村的社員們看著那幾桶水,舔了舔干澀起皮的嘴唇。 王守泉拿著葫蘆瓢舀了一瓢水給他們,“你們喝完了趁著天色還早快點去運,要不然等天黑了,黑燈瞎火的再把水給灑了。” 這群人喝完水之后又匆匆走了。 有的社員看著他們急急忙忙的背影,嘆了一口氣,“最近都在干旱,往北都已經(jīng)沒水了,只能跑到三十里外的南邊運?!?/br> 等人走了之后,他們繼續(xù)討論,怎么能一趟多運水。一次就要走三十里路。為這幾桶水,就要消耗將近三升油,仔細(xì)算了一下,這運一趟水澆的地還不如柴油值錢呢。太不劃算了。 其他人也在琢磨辦法。后來有人說可以在拖拉機(jī)后面加裝車廂。 細(xì)想了下也覺得有道理。只要把車開慢一點,即使輪子不一樣大,也照樣能開的。 于是錢明華開始找村子里懂這方面的人過來幫著改裝。 愣是把之前的那輛板車給裝上了。 后來又有人建議,在車廂兩邊加裝鐵鉤子,勾住水桶的手把依舊也能多運幾桶水。 這主意也不錯,于是又開始加裝。因為鐵鉤子沒有,所以村子里就直接把鐵耙拿過來用。用繩子牢牢地捆在上面。 這也就是六十年代,車不多,所以不存在超載和影響市容等問題。 錢淑蘭和錢維漢去運的時候,擔(dān)心兩邊的繩子會斷裂,快到家的時候才開始把水晶球里的水往這兩邊的水桶里灌。 即使他們這樣一次運四十桶水,可依舊只能澆了二十畝地。 來回需要兩個小時,一天也就只能七趟。加起來也就一百四十畝地。 錢明華見運的水太少,就讓隊里唯一的一輛馬車也開始運水。 雖然馬車一次只能運八桶水,可也比沒有的好。只是它的速度有點慢,一天只能跑三趟。 這么干的地,錢淑蘭真的很擔(dān)心這些莊稼會枯死。 所以晚上趁著大家不注意的時候,獨自跑去很遠(yuǎn)的地方澆水。 倒不是她不想帶錢維漢去,而是他畢竟已經(jīng)娶媳婦了,他要是大晚上跑出來,張招娣一定會有所察覺。不像她,一個人住不存在這個問題。 雖然她已經(jīng)很小心了,可每天關(guān)注地里情況的錢明華還是察覺到異常了。 他心里猜測是不是祖宗顯靈了。畢竟人是不可能辦到的。 不過他倒是沒有非要弄明白,主要他擔(dān)心刨根問底,被祖宗察覺到會生氣,不給他們澆水了。 所以他開始有意讓大家分開來澆地。 比如說早上澆村東邊那塊,中午就澆村西邊那塊,下午就澆村北邊那塊,時間長了,大家也都忘了到底哪塊沒澆,哪塊澆了。 一連二十多天,直到紅薯能收的時候,王家村都是在這樣忙碌的生活中度過。 而錢淑蘭也發(fā)覺附近幾個村子的紅薯都陸續(xù)枯萎了。 錢淑蘭每天都要把五百個水晶球灌滿。自家生產(chǎn)隊的澆完,她也會幫著林家村澆,選擇澆他們生產(chǎn)隊是因為他們村的地跟他們是相鄰的。 至于其他生產(chǎn)隊因為地都不相鄰,所以她也只能眼睜睜看著那些紅薯干死。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她根本就沒有多余的水了。 即使有錢淑蘭幫忙,林家村還是有不少紅薯地枯死。 林家村因為只有一輛馬車,每天用馬車來回奔波運水也只能解決村里人的吃水問題。地里直接就是放棄了。 快秋收的時候,林文林被錢淑蘭上門提醒之后才知道他們村還是有紅薯存活下來的, 錢淑蘭瞪了他一眼,懊悔不已,“也不知道我們村誰這么粗心大意,居然把你們村的也給澆了” 林文林搓了搓手,顯然已經(jīng)激動得不行,“真是多謝你們了!以后我們一定會還你們的?!?/br> 錢淑蘭擺擺手,“你還是趕緊帶人去收吧!等收糧隊進(jìn)村,你們可是一丁點也沒有了?!?/br> 林文林也顧不上客氣了,立刻召集人手去收。 錢淑蘭通知完之后,也回到自己村收糧食??粗F(xiàn)在地頭那些收糧隊,一個勁兒地催促就是不下來幫忙,錢淑蘭忍不住cao縱一只蚊子去叮咬他們。 看著他們被咬的到處都是包,錢淑蘭不厚道地笑了。 第153章 十二月,正是收晚薯的大好時節(jié),太陽已經(jīng)沒有之前那么毒了,可依舊是個晴天。太陽高高地掛著,底下是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人在忙著收紅薯。 老王家,除了在縣城工作的幾人全都要下地。大人們正在彎腰刨紅薯,小孩子們也不上學(xué)了,幫著大人們撿紅薯。 到了十一點半的時候,民兵們開始去食堂吃飯,錢淑蘭讓姜玉瑛帶著孩子們先去食堂。等該走的人都走了,李春花,孫大琴和王丹枝開始行動起來,王丹枝負(fù)責(zé)望風(fēng),孫大琴和李春花負(fù)責(zé)在地頭挖坑,把堆在旁邊的紅薯往里扔。埋了一部分之后,就把坑填上。 錢淑蘭看著三人配合的天衣無縫,心中也是嘆息不已。她直了直身體朝其他人家看去,也和老王家差不多的情景。 吃完晌飯,大家也顧不上睡午覺繼續(xù)下地干活。 正干得熱火朝天的時候,錢淑蘭耳邊突然聽到地頭有人喊她的名字。 錢淑蘭瞇著眼睛抬頭去看,原來是錢維漢。 他和張招娣今天是負(fù)責(zé)村東頭的那塊地,喊她應(yīng)該是有事吧? 錢淑蘭立刻直起腰走到地頭。 “大哥,有事嗎?” 錢維漢瞅了瞅四周,發(fā)現(xiàn)大家都忙著收紅薯,根本沒空搭理他,忙把手上的信遞給她,“你瞅瞅!” 錢淑蘭把手在身上蹭了蹭,她身上的衣服是最舊最破的,一般都是下地干活的時候才穿的,已經(jīng)完全是土色的了。 擦完手上的灰塵,她把信紙從信封中倒出來。 打開折得整整齊齊的信,一目十行地看下去,越看心越沉。 錢淑蘭下意思地回頭瞅了一眼姜玉瑛,發(fā)現(xiàn)她正在往筐子里撿紅薯。顯然沒有注意這邊的動靜。 錢淑蘭回過頭,朝錢維漢小聲道,“大哥,等收完紅薯,我要去一趟上海。這陳家人太過份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