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外信
鵲兒,能否滿足我一個愿望,陪著我,僅一天,她嫁給我的那天。 注:這些詞都通俗易懂,我就不翻譯了,但絕對不是偷懶哦。 詩曰 [其一] 他不曾說,又能知曉,種下幾多因果。天公豈會老來瘋,眨眼便,歸還你我。 若非那年,巧言相遇,應是無緣許諾。為將是非可通讀,問了遍,浮生誰錯? [其二] 故園新幾,佳節(jié)疏影,沽取一樽奈若。小樓依是舊容顏,卻難在,昔時亦或。 花縈芳綠,沁寒明月,游子何曾解惑。那人縱有不甘心,也不過,聲聲莫莫。 [其三] 更聲傳徹,縷催寒意,誰令蠶絲綿密。古來帝王羨長生,百千載,何時如意。 人間勝地,文章若許,定會被他所記。不該欺瞞早應知,了如是,無人回憶。 [其四] 誰人癡妄,竟提情語,偷去紅塵口喻。天尋因果謊如今,且為擬,文章斷句。 青梅未果,年華緩近,只望相擁幾許。奢求終是不能及,遂付做,喃喃自語。 [其五] 倚眠懶兔,吳剛伐桂,玉樹嬌娥來續(xù)。癡情又為賦新詩,借取個,千家格律。 白丁舞墨,愚夫提筆,俱是誠篇懇句。他人眼底卻無非,浪子戲,花言巧語。 [其六] 一身憂慮,滿腸愁緒,又與何人傾訴。他年別去定重游,問來日,誰言誰故。 嗔癡地獄,無邊苦海,不抵紅塵難度。欲歸佛道了余生,卻參透,執(zhí)迷不悟。 [其七] 桃花開盡,梅花又續(xù),花謝花開一季。人間光景毋多言,看朝暮,無非更替。 三分人力,七分天定,曾想浮生若戲。了因紅線斷難牽,莫思緒,千秋此意。 [其八] 淺黃云攏,初陽落戶,勾繪素閣煙澀。渺微燭火被殘顏,卷執(zhí)手,聽聲描葉。 屏風眉皺,彩簾舒袖,夢破搗衣聲徹。愚人漫夜點心燈,為誰演,書中角色。 [其九] 爛熟紅豆,沁涼冰雨,秋釀青梅故里。那年今日再重游,若有幸,應能說戲。 聲聲解語,簽簽別寄,此世孰知他意。明著眉宇竟無言,莫不是,蒼天旨意。 [相遇] 相遇不是你我的相識,而是我看見了你。 “眉宇間,注定地一眼”我是一個不相信緣分的人,但有的時候卻由不得我,就比如發(fā)生過多次的巧合,亦或是從未見過的似曾相識,又或是目目之間的怦然心動。 緣分是什么?緣分就是你想一個人的時候,他就出現(xiàn)在了你面前,緣分是一句只能用好巧來掩飾的詞,當你碰到緣分時,你便會不自覺的蹦出一句“好巧” 可能有的時候就是那么巧吧,讓偶然的相遇成為了意外的安排,讓原本無交集的人,錯誤的在了一起。 緣分就是這樣,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它就在那里,不管你認不認,它就永遠那么調皮,它總是在你感覺良好時,給你潑一盆冷水,讓你知道什么叫現(xiàn)實,它又喜歡在你風平浪靜中,給你狂風暴雨,讓你知道什么叫夢境。 緣分令人愛恨不得,或許這便是它原本的樣子,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和不愿意去接受現(xiàn)實的我們一樣,緣分也不愿接受,它總是盡力去營造現(xiàn)實外的美好,它讓我們知道,原來世界也能在某一刻,單單就依你的意。 可緣分又像秋風,它總是突然的吹向你,然后在你來不及感受它溫度時,悄然離去,只留下你一個人的惆悵,一個人的回味。 我不信緣分,是因為緣分總是輕易便來到我身邊,也許是太小心了些,以至于每一次都需要有人來提醒我,它的到來,而我又是那么的倔,我總不相信它會眷顧我,又或者我只是相信了卻不敢接受,這感覺就像一個落破不堪的乞丐,他突然發(fā)現(xiàn),其實他一直很富有。 我就是那個富有的乞丐,總是沉浸在不滿足的滿足中??赡苡谐蝗眨視裁腿恍盐虬?,我希望那天不要來的太晚。 也不要與緣分一樣,在我好不容易選擇相信它的時候,它又頭也不回的離去,給我一個孤高的背影,或是連背影也沒有。 它迅我緩,我欲它離,我和它總是在這恰到好處的誤差中選擇殊途,它應是見過我,記得我,可我就怎么也記不起它,只因未曾見過。 緣分若有若離,那相遇呢?相遇是你我相見,還是相見你我?亦或只是我看見了你,你卻不以為然? “相逢便是有緣”古人誠不欺我,相遇也是緣分的一種,人與人的緣分不就是從最初的相遇開始的嗎? 我認識你,是你遇見了我,我也遇見了你,至于是誰開口先說的話已經(jīng)記不清了,總之我記住了你,你也記住了我,這便是理想的相遇相識。 而大多時候的相遇,不過是一個人的遇見,而不是兩個人的相見,茫茫人海中,你或是我的正確選擇,可我竟不能成為你的選項。 說來嘲諷,但事實就是如此,許多的緣分在沒有開口說話之前,便流逝了,只是一個瞬間,就足以讓你由自作多情變得脈脈含情,然后又要強行去太上忘情,正因為這樣,相遇可以是喜劇的開端,也能是悲劇結局。 果然,任何由緣分演變出來的巧合,都不能離開緣分的面貌,相遇便是這般,它雖是緣分的小兄弟,但卻比緣分更頑皮。 這里我給它加一個“巧”字,此遇非彼遇,如果這份不相識的相遇,恰巧走進了你的心,那么緣就結上了,至少對于你個人來說是這樣的。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的走進一個人的心,能走進你心的,一定是讓你認可的人,讓你有過心動的人,是一個與你有著相似的人。 就拿“相見恨晚”這詞來說,相見恨晚應是知己之情,是建立在沒有深度認識基礎上的深度認可,這種未經(jīng)過深度認識的認可,一定是那個人與你有著一處或兩處的相似,只有在這或深或淺的相似中,你才能對他有熟悉感,有似曾相識感,才能打破時間的界限去認同他,與他一見如故。 同理愛也如此,在這里我把喜歡當做是對一個人有過初步了解后,并對ta的性格或是優(yōu)點或是其他產(chǎn)生好感且到了極致的表現(xiàn)。喜歡是理智的產(chǎn)物,但卻是瘋狂的結晶,喜歡一個人一定是在理智中開始,在瘋狂中經(jīng)歷。 而愛不一樣,它恰恰相反,愛是瘋狂產(chǎn)物,但卻是理智的結晶,愛的產(chǎn)生來自于人內心的沖動,它是不需要任何了解的原始欲望,而欲望的根源便是你與那人的相似,當你意識到這份相似時,你便會產(chǎn)生愛,是由愛自己產(chǎn)生的愛他人。 所以愛的過程是理智的,喜歡一個人是什么都想做,且什么都去做,而愛則不是,愛是什么都想做,卻什么都要再三考慮后,才開始選擇做與不做,愛從來都不是轟轟烈烈,愛是深思熟慮,是責任。 喜歡是勇往直前的,喜歡一個人,便大膽一點,不計后果的去喜歡ta。而愛卻不能,愛不能瘋狂,愛只能癡狂,愛不能放肆,愛只能克制,愛從來都不能多考慮自己,而是要去考慮你愛的那個人,所以愛是更加的貼合相遇,也只有愛能打破時間的限制,獲得深度認可,這是無論何種程度的喜歡都不可比擬的。 如果有一天,我懂得了珍惜,你會原諒我嗎?如果不原諒,請你走慢點,至少,給我一個補償?shù)臋C會。 [眼睛] 我沒有過人的聽覺,也沒有過人的視覺,但即使我很普通,我依舊能去好好聽聽這個世界,好好看看這個世界。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看一個人的眼睛,就能大概得知道這是個怎樣的人。確實,眼睛作為情感表達的直接窗口之一,也的確有著這樣的功能,這也就是為什么心理學能像醫(yī)學一樣對人眼情有獨鐘,當然,醫(yī)學在這里是純屬開玩笑的。 通過人眼看人心,我們可以通過練習來控制面部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去隱藏情緒。但如果一個人他的情緒產(chǎn)生波動,那他的眼睛一定是最先變化的,可眼睛的動作卻不像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眼睛是很難控制的,當然也不排除個別職業(yè)需要,或是天賦秉異,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眼睛去看那人的情緒。 但俗話說的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夜路走多了還會遇見鬼。眼睛是最誠實的部位,卻也是最具欺騙性的部位,如果你恰好遇見“眼技”獨好的人,那該怎么辦? 那你一定要多多留心,保護好自己,畢竟,眼睛騙起人來,可是很恐怖的,因為人眼與生俱來就有著讓人相信的特征,就比如男人看姑娘,能最終留住男人的還是要數(shù)那雙眼睛,眼睛可是會勾人的。 這里就說說我自己的經(jīng)歷吧,可能說出來有些玄幻,但應該就是個心理暗示,我曾見過這樣一雙眼睛,在這雙眼睛中我看見有太古星辰流轉,那顆星辰就像某種巨獸的眼睛,不斷地審視著我,它的流動似有規(guī)律,可又無跡尋,似乎是預示什么東西即將到來,又好像是在警告我。 我對那雙眼睛有著莫名的癡迷,這種癡迷不同于變態(tài)藝術家的器官收集癖,而是我認為,那雙眼睛就是我自己的,只不過沒有長在我身上,我沒有想過去觸摸這雙眼睛,仿佛它和我的距離才是我與它的聯(lián)系。 那段時間,走在路上的時候,我只要一閑下心來,便會看見那雙眼睛,即使那眼睛的主人并不在我眼前,我依然能清晰的看見那雙眼睛,且隨著我走著走著,那雙眼睛竟會與我的眼睛重合。 那一刻,我似乎融入了那顆星辰,我就是那顆星辰,我能看到一個我,看到一個在星辰下略顯渺小的我,這是否有著某種含義? 我至今未知,那時,我把它分享給朋友,朋友們都說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都一致認定我不是對那雙眼睛有感覺,而是打著對眼睛有感覺的幌子,來隱瞞我喜歡眼睛主人的事實。 但我并沒有,可能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想法,我甚至只和那眼睛主人見過一面,且我已經(jīng)將她的容貌忘的一干二凈了,怎么可能會喜歡她,我只是單純的對那顆眼睛有著莫名的親切感,僅此而已。 后來,這種感覺便逐漸消失,我也只把它當做是一個錯覺,也從未去看過心理醫(yī)生,只是把它永遠的埋在了心里,這雖并不能說明些什么,但卻可以推出眼睛的神奇。 我甚至有過一個恐怖的想法,我想我們的眼睛是否與我們一樣,有著一個獨立的靈魂,又或者,我們的眼睛不是自己的,而是他人的。 那個,這里先點到為止,在講下去都變成靈異故事了,這個小框就這樣吧,我感覺我都差點寫的轉型。 我從未認真看過你的眼睛,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仔細看看。 [謊言] 為了你,我甘愿被所有人欺騙,為了你,我愿意欺騙所有人,也包過我自己。 我恨謊言,甚至多過我愛它,記得有本書叫《感謝憲法給予我的世界》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也想寫本書,書名就叫《感謝謊言給予我的世界》。 為什么呢?這還要從童年講起,不過我猜想,這可能是大家共同的童年。自懂事起,便開始接觸謊言,每當我問父母,我從哪來,父母總是不約而同的回答到,從垃圾桶里撿來的,那時我可是信以為真的,就是因此,每當經(jīng)過垃圾桶時我還要去翻動一陣,自以為可以撿個弟弟meimei什么的,可是都“竹籃打水一場空”。 雖說可笑,但比之現(xiàn)在的答案還是好的多,我還是挺幸運的,出生的比較早,不然,我肯定是某個手機店搞促銷送的。我可不敢想象,一個小孩去手機店里,吵著要弟弟meimei的場景。 除去出生未解之謎,還有那些從未出現(xiàn)的鬼怪,以前父母總是喜歡拿這些東西來唬我,尤其是在我晚上不愿睡覺的時候,這時候什么鬼都出來了,可我就是沒見過。但還是挺有效的,至少我是不敢晚睡了。 如果只是說這些,或許還稱不上是謊言,真正的謊言,一定是你在意的,而這些不過是童年的荒謬,就比如小學時期有人對你撒過謊,你會一直記到現(xiàn)在嗎?不存在的,未過心的謊言就不能算是謊言。 真正開始接觸謊言,還是要從懂事說起,當你真的長大了,不在像小時候一樣,什么事情都能很快忘去,那時你便算有了接觸謊言的資格,你開始懂的什么叫做記憶。 打打鬧鬧便能過去的事,不再是打打鬧鬧,對謊言那滿不在意的樣子,變?yōu)榱斯⒐⒂趹?。這時候你因謊言而散發(fā)的情緒,不在是以往的單純難過,而是復雜,你可能會哭,你也可能會笑,你甚至學會了笑著哭。 我以為我不會接觸謊言,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我不僅成為了謊言的被害者,也同樣成為了欺騙者,在與人的交談中,我學會了撒謊,學會去隱瞞一些東西,且不帶任何的罪惡感,就是單純的欺騙,只是為了掩飾一些我不愿做的事。 我憎惡那個撒謊的我,那個滿嘴謊言的我,是的,我會愧疚,會自責,但我就是不能控制住自己,我會下意識的去隱瞞,無論我怎樣提醒自己,我都不能坦坦蕩蕩的去和他人交往,沒有辦法 對于欺騙,我首先是恐懼,然后才是憤怒,“有情之人,最是無情,無情之至,最為有情”。對我而言一切情感都是認真的,而一旦在我認為是認真的情感中出現(xiàn)了敷衍的成分,也就是謊言,我便會無比憤怒,哪怕只是一時的玩笑,若未及時解釋,我也會毅然決然選擇斬斷這份情感。 這份斬斷,并不是小孩子過家家的你生氣了我來勸,而是永生永世不相見,但我又是一個矛盾的人,或許時間會抹去那人對我的記憶,可時間卻抹不掉我對那人的記憶,我不會去想要讓這份記憶再現(xiàn),而是會把這份記憶深藏于心,或許這就是那可笑的尊嚴吧。 所以我畏懼謊言,畏懼我所親切的人對我所撒的謊,我怕我控制不住自己,我怕我一個沖動的憤怒,便與他終生斷絕聯(lián)系。 我的朋友很少,不是不愿意去交朋友,而是不敢交,我怕我一不留神,就從那個最在意他的人變?yōu)榱藢λ罾淠娜恕?/br> 在這不可控的情況下,選擇孤獨,我習慣一個人,我以為一個人便不會接觸謊言,可是,我錯了,一個人還是會有謊言的,那就是自己的欺騙,我要無數(shù)次的騙自己,“你不孤獨”。 其實這類的自欺欺人在我們當代人中,是很常見的,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選擇構建一個謊言,構建一個能欺騙自己的謊言,然后又時不時的去圓這個謊,直到徹底把自己騙了為止。 但其實,人是騙不了自己的,人能一遍又一遍的告訴自己,“你很幸福,你一點都不難過”,但人不能做到在這一遍又一遍的聆聽中做到解脫,反而會更加傷感,這是因為人從來都不是一個認命動物,而是違命動物。 古代先民就是因為不信命,才去與野獸爭鋒,他們不甘心被野獸征服,就只能征服野獸,他們成功了,所以才有了我們,而我們也繼承了先輩的不甘心,我們不會向自己的謊言屈服,就像天空永遠屈服不了蒼鷹,我們會向往謊言之外的世界。 人是不能欺騙自己的,除非那人已然絕望,已經(jīng)失去了對生命的信仰,不然,僅是謊言是不可能屈服人類,所以,我們所見的自欺欺人,多是帶有裝瘋賣傻的演戲成分。 而謊言也不僅僅是負面,它也有自己的正義,世界上有一種謊言,叫做善意的謊言,它普遍存在我們身邊,生活小事便能體現(xiàn),就比如日常交往中,有人問你,“吃飯了沒?”,這時就算你沒吃你也會回答到“吃了”。這其實就是一種善意的謊言,你不想讓他人為你沒吃飯而擔心,而有意透露的善意。 此屬人世常情,可我卻不樂意去這樣做,我喜歡直接的回答“我沒吃”,我想讓人知道我的現(xiàn)狀,同樣我也不想他人對我隱瞞什么,他們也無需隱瞞什么,我認為我能堅強的接受全部的真相。 可是,我不能,有些真相過于殘酷,我又接受不了,就好像我能知道他人對我的好,卻不能永遠記住他人對我的好一樣,我能接受真相的殘酷,卻接受不了殘酷的真相,所以我最終只能選擇接受善意的謊言。 我可以騙你,但我不能騙自己說我不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