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節(jié)
作者有話要說: 備注: 1、凝碧舊池頭,一聽管弦凄切。這闕詞是宋朝韓元吉的《好事近》。 2、云輕日淡天津暮,風急林疏洛水秋。出自《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宋朝邵雍。 第342章 第三百四十二章 趙栩的視線在方紹樸身上晃悠了兩圈。方紹樸只覺得他看到哪里, 哪里就起了雞皮疙瘩, 他仔細想想方才的話,納悶自己難道哪里又得罪了這位祖宗?都已經(jīng)五體投地了, 這姿態(tài)已經(jīng)低到皇帝馬蹄子下頭去了, 總該給他匹馬了吧…… 一盞茶——五體投地?你意指的是哪五體?趙栩鼻子中出了一口氣,笑意不減,卻瞇起了桃花眼:“看來你說的那句‘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很有些道理。再跑上一個月, 紹樸你便能和禁軍媲美了。” 方紹樸腦子嗡嗡作響,氣都喘不過來了, 看著飛馳而去漸漸模糊在飛揚塵土中的馬屁股,深深覺得自己沒拍到馬屁拍到馬腿了。 十幾個親衛(wèi)同情地看了方紹樸一眼, 趕緊揮動馬鞭飛速跟上。成墨看著他們遠去的身姿, 牽著手里那匹悠哉悠哉的“傳說中方醫(yī)官的軍馬”,搖了搖頭, 默默哼起了小曲:“你有一匹大駿馬, 你從來也不騎——”跟著不知不覺變成了:“方醫(yī)官的馬, 是幸福的馬——” 大趙最有前途的御醫(yī)官方紹樸險些摔了個狗啃泥。遠處大營里早就開始埋鍋造飯,這次西征糧餉充足, 天天晚上都有rou吃。但由于莫須有的罪名, 他每次跑回營去, 連rou湯都不剩一滴了。 方紹樸在心底里又給皇帝記了一筆。醫(yī)官報仇,十年不晚。待他回了汴京,見了九娘, 獻上他最近開始落筆的大作——《少年皇帝的煩惱》。不行,白白送給九娘不成,怎么也要賣個兩貫錢,他可還畫了那許多配圖呢。拿了錢以后,他要去吃橙釀蟹、鵪子羹、桂花浮丸、鱔魚包子…… 成墨聽到身后方醫(yī)官的喘氣聲,扭過頭去,看到他滿頭大汗,俊秀的臉上浮現(xiàn)出一奇異的光彩,看起來精神抖擻,不由得暗嘆了一聲,人的潛力果然是無窮的。方醫(yī)官發(fā)明了“潛力”這個詞,真是厲害。他轉(zhuǎn)瞬搖了搖頭,能挖出方醫(yī)官的潛力讓方醫(yī)官都跑這么快的陛下才最厲害。難怪方醫(yī)官五體投地了。 *** 洛陽宮城內(nèi)太極殿上,還要再過幾日園陵除服,此時朝中幾派正因圍城之局爭論不休。有主張遣使和談的,有主張力戰(zhàn)的,也有勸說趙棣放棄自立的。因趙棣是太皇太后所立,本就柔和有加威嚴不足,眾臣也無所顧忌暢所欲言。 殿內(nèi)四品以上的官員,大多都是原先洛陽的在任官員,另外有河東路河北路叛變后調(diào)遣而來的,還有投奔太皇太后而來的一批官員。文臣之中以孟存為首,因他深受太皇太后信任,又是皇后孟氏的父親,在士林之中素有隆譽,不少官員也都等著他發(fā)話。 孟存卻捧著玉笏眼皮低垂。太皇太后之薨,對洛陽局勢實在大大不妙,不僅各路觀望的文武官員們紛紛倒向趙栩,更令趙棣對他越發(fā)疏遠防范。但阮玉郎去了,倒再也無人能要挾他了。身為翰林巷孟氏后人,六娘又應(yīng)該已回歸汴京。他反而比先前更安全了些。他篤篤定定地立如青松,胸有成竹。 岐王的目光落在孟存身上,見他一直默然不語,大概也猜到他必然不主張戰(zhàn),但因身份微妙卻也不可能主張降。 “陛下,臣有一言,不得不說。”岐王出列,沉聲道。 殿上慢慢地靜了下來。趙棣緊皺的眉頭略松開了些:“皇叔有何高見?” 岐王舉了舉玉笏:“太皇太后得官家和圣人悉心侍奉,來洛陽后鳳體日漸安康,突然崩于迎春殿,竟無遺詔,亦未詔眾宰執(zhí)宗室入宮。御醫(yī)官語焉不詳,臣深感不安,早有上表。如今再過幾日文武官員即將除服,臣斗膽敢問,大理寺于宮中詔獄審理得如何?可否允臣聽審?” 趙棣未料到岐王竟會在圍城之際當場發(fā)難,掩在寬袖中的手一緊,下意識看向殿上百官,見眾人面色各異,腦中一陣發(fā)熱心驚rou跳起來。 四位當朝宰相中,有兩位也站了出來,附和道:“臣附議?!?/br> 不少忠于太皇太后和趙氏宗室的文臣武將回過味來,岐王乃太皇太后親出,又掌著大宗正司,竟未能見到太皇太后最后一面,心存疑竇上了表,而宮中也真的設(shè)了詔獄,由大理寺在審理,看來太皇太后去的確有蹊蹺。不少官員暗自琢磨起來,這洛陽宮城里,皇后早就失蹤了,統(tǒng)共才那么幾位太妃和一個賢妃,誰敢對太皇太后不敬?除了深受圣寵的賢妃張氏,還能有誰…… 孟存大步上前,站在了岐王身后。趙棣心中一緊。 “陛下——”孟存神情溫和,聲音卻十分響亮。 殿上的嗡嗡議論聲頓時消歇了下來。 “陛下,宮中禁軍宿衛(wèi),皆太皇太后親點,理應(yīng)萬無一失。”孟存舉起玉笏,語帶哽咽:“得太皇太后恩寵,降旨冊小女為皇后。小女手無縛雞之力,居于深宮,卻在眾人眼前無端失蹤,隨身女史、宮女都被拘于宮中詔獄。臣身為父親,至今連一句話也未能詢問,不知始末,毫無章法?!?/br> 這殿上的官員雖然都心知肚明皇后失蹤一事,但這宮闈秘事誰也不能提,更不能對外宣示。誰想到孟存竟然竹筒倒豆子在這太極殿上全撕扯開來了,更沒想到孟存自己也是兩眼一抹黑,立時都sao動起來。 孟存含淚道:“太皇太后仙逝那日早間還宣召臣妻入宮,言道小女失蹤一事已有了眉目,夜里便突發(fā)園陵崩!” 太極殿上剎那間鴉雀無聲,又猛然炸了開來?;屎笫й櫚覆庞辛嗣寄?,太皇太后便驟然薨了,要說這兩件事毫無干系,誰信? 趙棣方才被岐王一番言語說得心驚rou跳,可孟存這長篇大論一出,他險些感覺不到心還在跳了。孟存這一刀捅得實在太過兇狠,他根本回不過神。 孟存朗聲道:“陛下,臣以為娘娘薨逝和小女失蹤深有關(guān)聯(lián),宮中諸事實在蹊蹺,應(yīng)將一應(yīng)相關(guān)人等移出詔獄,由大理寺、宗正寺、禮部聯(lián)合審理。此外,小女失蹤已逾月,無論生死安危如何,不宜占據(jù)中宮之位,還請陛下三思!” 岐王眉頭揚了揚,這三段話委實狠辣,連皇后之位都不要了,真是慈父,真是忠臣啊,這可把皇帝和賢妃張氏架在火上烤了。在情在理,都無法推拒。孟存這是鐵了心要扳倒賢妃,也是要撇清和皇家的關(guān)系。 孟存心里,究竟是如何作想的?岐王暗自揣摩起來。趙栩派人給他送了幾次信,提醒他太皇太后之死乃張氏所為,要的自然是他歸順汴京,最好能開了洛陽城門,送上趙棣。太皇太后在,那是他親娘,他看著她一意孤行,只能勸,不能不從,否則是不孝不忠。如今坐在上頭的是趙棣,卻又不同了。 文武百官紛紛附和孟存,一時群情洶涌。 *** 這日入了夜,張蕊珠疲乏得很,就著晚詞的手喝了兩口參湯,因腹中胎兒不敢多喝,但不喝委實有些撐不住。她每日主理喪事三更就要起身,夜里亥時也不能入眠,宮中事務(wù)紛雜,雖有錢太妃搭把手,但好不容易獨當一面,代掌了皇后冊寶,哪里肯放手,加上延春殿上下要收拾,詔獄里那許多人的審理,雖有了趙棣的示意,她還是不放心。費心又費力,擔驚又受怕,統(tǒng)共只能睡上一個時辰,夢里不時還會出現(xiàn)太皇太后冷森森的目光,斜睨著她似乎在說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她每每驚醒,總覺得身上涼颼颼的,又因斬衰孝期內(nèi),不能和趙棣同房,不免怕得很,這幾日都是晚詞自請上夜,抱著被子睡在腳踏上陪著。 晚詞去外間轉(zhuǎn)了轉(zhuǎn),再回來,垂首低聲將太極殿上的事說了。張蕊珠一顆心跳得比眼皮還快。孟在這廝一定是沖著自己來的。孟六娘明明已經(jīng)回了汴京,他還充瞎裝聾,借刀殺人。她死死握緊了手,指甲戳在掌心里生疼。 她那夜就說了,得將延春殿那幾個尚宮、供奉官和女史們一并處死,可趙棣卻沒這個膽子,唯恐引人懷疑。 待趙棣不得已帶著岐王等人入了宮,進了詔獄,又將一眾人犯重兵押送宮外大理寺獄,禮部、宗正寺的人一一對了花名冊,因為孟在的諫言,把皇后身邊的貞娘、金盞銀甌等人也一并提了出去。 張蕊珠一聽趙棣掩頭藏尾的解釋,這才體會到太皇太后素日那般看著趙棣的心情,沒有最糟,只有更糟。她卻不能如太皇太后那般專斷和不留情面,只抽泣道:“陛下何苦因妾身同重臣宗室們不對付,一切都是蕊珠失手引起的,陛下這般維護我,蕊珠死也無憾?!彼尺^身去,肩頭一聳一聳:“陛下還是將實話說給皇叔聽罷了,待蕊珠生下孩兒,該殺該剮,蕊珠心甘情愿。” 趙棣伸出手臂攬住她,閉上眼深深地嘆了口氣。怎么交?交出她,他的皇位也要不保,他的隱瞞,他的授意,他是她的同謀。可他也已筋疲力盡,趙栩兵臨城下,岐王和孟存都極為不滿,阮玉郎的手下士氣已無,文武官員各有各的打算。他們就算降了趙栩,一樣還能保住他們的官位,會死無葬身之地的,只有他和她還有她腹中的胎兒。他們一家三口,身在危船之上,波濤洶涌,小舟即刻會翻,可他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這一刻,趙棣突然生出一絲怨氣。若不是母親錢氏的教導,他為何會鬼迷心竅想要做這個皇帝,他原本也可以做個逍遙快活的親王。若不是太皇太后屢屢示意,他哪里敢妄想。她們不過是借著他,想要遂他們自己的心愿。 終究,只有蕊珠一個,全心全意為了他而已。 趙棣慢慢低下頭,伏在張蕊珠的肩窩里,哽咽道:“蕊珠,你說這種傷我的心的話作甚。我又怎會負了你。” 張蕊珠抽泣漸停,埋在趙棣胸前的雙眼卻毫無溫度。 早已經(jīng)負了,只是他還不自覺而已。能保住她的人,這個局勢下,還有誰?若指望這個枕邊人,那她就真的蠢不可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