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jié)
咳咳咳,那個想出這個主意的人是營參謀,誰讓別人把能送的都送了呢,他實在是想不出什么了,所以直接給了這個,按照他的說法就是,做被子要用布的,還要縫,多難為孩子,直接寄過去,天暖和就用毛毯,冷了就用軍被,都是實在東西,保證暖和,還能給孩子省事兒,多好! 好吧,確實實在,阿米記得,她前世的爸爸是轉(zhuǎn)業(yè)軍人,也有這樣一條部隊帶回來的毛毯,從她兩歲,一直到三十歲,那毛毯依然堅守著陣地,連個毛邊都沒有,可見質(zhì)量杠杠的! 至于實在?也確實實在,看看,那邊看到那些軍用品,眼睛都開始發(fā)亮發(fā)紅的幾個小子們就知道了,一個個又多眼紅,多喜歡,她能說不喜歡?能說用不到?說了估計能讓人啐一臉唾沫。 “恩,這衣裳有點(diǎn)大。。。。。啊,這個我能改,就是這膠鞋,我實在穿不下,也不知道誰合腳,那個大伯,你看呢?” 趕緊的問題丟出去,也放出去點(diǎn)好貨,好歹讓紅眼兔子消消火吧!等等,那鞋子怎么也該是大人的吧,顧建國,你搶什么先?你能穿的下?曲紅星,你更小,閃開吧,看看人家曲紅軍的速度!咦,大伯,你也太不矜持了!和兒子都搶上了?眉開眼笑的,顯得你腳大? 不過今天真的很熱鬧很熱鬧??!家里笑聲真多,真好聽,阿米也忍不住咯咯咯的大笑起來。 第50章 阿米很快樂, 是的,很快樂, 雖然她將各個寄來的東西很多都分了出去,可可還是很高興,覺得好像一下子和村子里的人關(guān)系越發(fā)的親近了起來,甚至感覺顧小麥那個哥哥也變得特別起來,用著他給的東西送人情, 送的那么的自然, 好像他們本來就該是這樣的關(guān)系,這讓阿米長久以來的那一分孤獨(dú)也被沖淡了不少。 “阿米,你這手可真是夠松的, 看看, 這么多東西都送出去了,不心疼??!以后可不能這樣了, 來,看看,大伯娘給你改的, 這里折進(jìn)去了,長高了放也方便?!?/br> 曲大梅,秀芝的姑姑,阿米的大伯娘這會兒就在阿米的家里,幫著阿米修改那套留下的軍裝,雖然是最小號的,可在阿米這里, 當(dāng)個外頭的罩衣都嫌太大,不得不重新拆了好生改,這樣的活太細(xì)致,阿米還真是做不來,自然只能靠著大伯娘了,而大伯娘過來后,一邊做活,嘴巴也一刻不停的說著,滿嘴都是教導(dǎo)阿米怎么儉省過日子的事兒,雖然阿米送出去的東西很多都是到了她家和她娘家,可她還是替阿米這孩子心疼,說白了就是好處得的多了,自然而然的就開始下意識將阿米當(dāng)成了自己的孩子在那里數(shù)落。未必是真的阿米做的不對,而是這么說,這么教導(dǎo),才顯得親近的關(guān)系。 說來,阿米送出去的確實有些多,或許是這些衣服什么的多半阿米自己真的沒法子用的關(guān)系吧。鞋子一雙給了大伯,一雙給了曲紅軍,誰讓他們兩個當(dāng)時正好在,而且還穿著正好呢,便宜了他們誰也沒話說。還有一套軍裝給了顧建國那個小子,還是和阿米自己剩下一套一樣要改改才能穿,剩下的帽子一個給了秀芝爹,因為是冬天的雷鋒帽,秀芝爹趕車正好能用上,還有一個阿米倒是自己留下了,她冬天去林子下套子的時候也能用上,至于那五雙勞動手套,阿米自己留下了兩雙,好換著用,剩下的三雙都給了老村長,以后村里有什么重活的時候,給做活的人用,也算是支援村子里的勞動生產(chǎn)了。 □□,糧票這些自然是不會給出去的,可那蘋果沙棗什么的,都分給了村子里的老人,阿米自己只留下了一點(diǎn)嘗嘗味道,軍用的被子,毛毯這個自然是不能分的,這是留給顧小麥回來用的,可那些羊毛,駱駝毛的卻沒有什么大用了,留下阿米準(zhǔn)備紡了線給顧小麥做毛衣毛褲的部分,其他的合著上幾回留下的那些理了理,怎么也有三十斤,給了大伯家和秀芝家一些,剩下的也分了出去,給了村子里的日子最不好的困難戶。 不是阿米矯情,不知道藏東西,實在是東西不少,又有些太打眼了,留著不用吧,時間長了,這東西說不得就黃了,脆了不好了,還不如送出去做人情呢。你說做冬天的衣裳?真心不缺,看看阿米如今存下的皮子,就知道冬日能有啥待遇了。 至于這些東西給出去?那阿米也是心里有些成算的,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誰又能看的出將來那塊地下有金子?只有阿米知道,幾年后,越是艱苦的人家,那就越是安全。到時候這些人或許也將成為最有利的盾牌。 而阿米給他們這些也是有講究的,山里人家皮子基本都不缺,可到底皮子不是棉花,做衣裳能勉強(qiáng),做被褥實在是不成的,有了這些,做上一條薄被應(yīng)該也能成,有火炕在,這被子即使在冬天也足夠了。 在阿米看來,這些得了阿米好的人家雖然不多,或許也未必人人感激,可事兒在這里擺著,不管是以后阿米長大了,還是顧小麥回來了,這些送出去的人情,獲得的口碑,總能讓他們兄妹在這個村子獲得最好的人緣,幾年后的動亂里,說不得因為這個,還能讓她能更順當(dāng)些。 是的,阿米如今已經(jīng)開始有了新的目標(biāo),為將來做起了準(zhǔn)備,自從她和顧小麥聯(lián)系上了之后,徹底的肯定了這個哥哥之后,阿米就一直在做一些準(zhǔn)備,給顧小麥寄最需要的吃的,即使知道哥哥可能未必能吃到多少,也一直給,就是想著靠這個,讓沒有背景,沒有后臺的顧小麥在部隊里能走的順當(dāng)些,若是能慢慢的爬上去最好,畢竟后面那些年里,也就是部隊相對安穩(wěn),受到的沖擊最少了。若是有顧小麥在部隊,連帶著她也能受益,這可絕對是最好的投資。 至于村子里,阿米也在不動聲色的拉攏著村子里的人,一點(diǎn)一點(diǎn)的讓自己融進(jìn)去,不再是特立獨(dú)行的一個,而是像一滴水融入海里一般,免去那些出頭可能帶來的危機(jī)。阿米初步的打算就是,在六五年之前,讓哥哥和自己,在部隊,在村子里徹底的站穩(wěn)腳跟。若是能在全面停課之前,讓顧小麥上軍校,那最好,不成,也要保證自己中學(xué)畢業(yè),顧小麥自學(xué)完中學(xué)課程,為兄妹兩個的將來打好基礎(chǔ)。 想要完成這樣看似很簡單,其實特殊的年代里很不簡單的目標(biāo),阿米很小心,也很認(rèn)真的在做一切可能給未來帶來好處的事兒。所以即使大伯娘說的滿臉心疼,阿米也只是沒心沒肺的笑著說道: “大伯娘,我的,哥哥的,都有了,穿的,蓋的,都有了?!?/br> “是,是都有了,有了就不能再存著?你??!這東西多精貴啊,外頭尋都尋不到,我和你說啊,你那駱駝毛,剛送到人家手里,人家立馬就賣了,換了兩倍的棉花,看看,人家都不見情。這好事兒難不成你自己不會做?“ 大伯娘說的是誰,阿米知道,就是村子里日子最不好過的李三奶奶家唄,李三奶奶家真說起來比阿米家還難些,她家是村子里唯一的外姓,是建國之后流浪過來的,一個瘸了腿的男人,帶著個病弱的老娘,還有個撿來的兒子,就這么三個人湊成了一個家,就住在村子里最破的屋子里,靠著李三奶奶在家喂雞,李瘸子李豐收一個人做活養(yǎng)活,李三奶奶如今都六十多了,身子還不好,能做多少事兒?李豐收一個瘸子,四十的人了,又能干多少重活?還有那個孩子,雖然是個男娃,可到底只有十歲,還沒到能干活的歲數(shù),這樣一來,這個家有多難,真是看到的人都知道。 要說比阿米好的,也就是好歹人家李瘸子是個男人,家里人口也有三個,分糧食總能比阿米多些,好歹家里有兩個大人,村子里不用擔(dān)心他家那個小子會無依無靠出事兒。好歹那個孩子是個男娃,打豬草,挖野菜做的也很是像樣,零零碎碎也能掙點(diǎn)小工分,給家里添點(diǎn)出息,弄點(diǎn)吃的,偶爾還能幫著在家里后院翻騰著收拾點(diǎn)菜。 可他們沒有阿米能干,沒有阿米的力氣,李瘸子也不會打獵,只能靠著種地養(yǎng)活一家,負(fù)擔(dān)也同樣比阿米重,這樣一比,阿米心里自然覺得這家其實比自己慘些,這一次給駱駝毛什么的時候,給他家的就是價值更高些的駱駝毛,還是給了兩斤。 雖然自己給的時候已經(jīng)有了心里準(zhǔn)備,知道會過日子的李三奶奶估計這駱駝毛不一定會直接用在自家身上,可聽了也確實心里有些不好受,好在她知道自己的目的,也明白李三奶奶的難處,所以笑呵呵的對著大伯娘說道: ”給了他們了,自然就是他們自己的,想怎么用那就怎么用唄,再說了,換了也好,兩斤換了四斤,那就是能做兩床被子了,劃算的很呢?!?/br> 大伯娘一聽這話,感覺自己到是有些被噎著了,側(cè)著眼睛看了阿米一眼,砸吧下嘴,隨即說道: ”往日瞧著你不聲不響的,倒是沒瞧出來,你這孩子,倒是個心里有數(shù)的,我一說你就知道說的是誰家,人也大氣,曉得人家的難處,最重要的是,嘴上也把得住,知道往寬里說話,不像大伯娘,雖然常常心軟,可就是嘴巴不饒人,做了好人都不讓人見好,還是你這樣好,以后不會吃虧?!?/br> 這大伯娘就是自嘲都要先說一句自己的好話,這性子也沒誰了??赡氵€別說啊!阿米回過頭想想,其實大伯娘還真是個有意思的人,雖然是嘴巴毒了些,可她這人很有些恩怨分明的味道,做什么都好像有那么一個標(biāo)準(zhǔn),不虧不欠,阿米以前不怎么親近她,她就冷眼看著,大伯愿意幫著爭取救命糧,她不阻攔,可要她真將自己家的拿出來,她也不肯,可到了阿米后來一次次往她家拿東西,立馬她還的也多了起來,就是東西沒有,幫著做活也多了,基本上一來一往,好像都算計好的一樣,絕對不讓阿米吃虧,也不會讓她自己覺得付出了不值得。 這樣一想,阿米突然覺得大伯娘真的很不錯,作為一個現(xiàn)代過來的人,其實更加適應(yīng)和這樣的人交往,人家太熱情了,她有時候還感覺吃不消呢,當(dāng)然話不能這么說,現(xiàn)在的實際情況也不允許阿米這樣做,她可沒有大伯娘那樣的底氣,沒有大伯娘這樣兒子丈夫都能當(dāng)頂梁柱的家庭。 ”大伯娘挺好的,不欺負(fù)人,也不占人家便宜,還能干,聽人說,很多啥當(dāng)官的人家的媳婦在村子里可厲害了,大伯娘就不這樣?!?/br> 用這孩子的口氣,用聽來的含糊說辭,阿米明晃晃的拍著馬屁,還一本正緊的像是說什么正緊話一樣,弄得大伯娘立馬笑得眼淚也出來了。 ”剛還說你好,立馬就露陷了,到底是個孩子,連說個好話都沒個準(zhǔn),什么厲害,那是說人家當(dāng)著干部家屬不干好事兒吧!真是個孩子,這事兒就是知道也別多嘴??!你一個孩子,別管那么多閑事兒。能干出這些的,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燈,要知道你說這個,可別讓人黑了。“ 這馬屁果然聽著挺舒坦,看,大伯娘立馬不單給解釋說明了一下這個情況該怎么說,順帶批判幾句,說一下自己的見解,外帶還囑咐起了貼心話,阿米立馬裝乖點(diǎn)頭。狗腿的拿著自己剛穿好的線遞上去,還陪著個笑臉,不會改衣服??!不然自己早就做了,也省的大伯娘像是摸小狗一樣摸自己腦袋。 第51章 秋收1 六二年的秋收是充滿了歡樂的, 看著滿地的糧食,被幾年災(zāi)荒壓抑了許久的人們, 迸發(fā)出十二萬分的動力來,就是村子里的小娃娃,老太太一個個都在家里呆不住了,走到了田野邊上,或是幫著撿麥穗, 或是幫著扎捆, 反正沒有一個是閑著的,阿米自然也不例外,雖然還小, 可誰不知道自家村子里的阿米, 那就是個比男娃子力氣都大的!所以阿米很是識相,每天過來幫忙, 或者是幫著推車子,或者是幫著翻曬,若是那天手里的活計被那些不忍心看小孩子干活的大人們搶了, 她也會主動去砍柴,背上大大的一捆,拿到村子里給收割的村民做飯的大食堂里。 她這樣的表現(xiàn)看在一群老人眼里,那自然是一萬個贊好,說她勤快,說她本分,就是那些辛苦收割的主力軍, 看著這么一個小孩子也干這么多活計,心下也覺得不好意思偷懶了,一個個越發(fā)的努力,倒是間接的帶動了整個收割的效率。 “瞧瞧,瞧瞧,多有干勁啊?!?/br> “可不是,這老天爺總算是開眼了,今年有了這夏收和秋收的糧食,咱們總算是能安生的過日子了,不用擔(dān)心到了冬天又出什么人命?!?/br> “是啊,今年上半年,各家菜干也做了不少,還有些rou干,有了這些,加上這些糧食,吃到明年是不怕了,還是咱們山里人日子好啊,聽說有些地方今年雖說沒有了旱災(zāi),可雨水也說不上多好,收成也只有往年的七八成,這日子肯定不好過?!?/br> “可不是,沒有存糧,沒有咱們這樣的大山可以弄吃的,想要吃飽可不成,不過好歹估計是不會餓死人了?!?/br> 村子里幾個老人一邊收拾著曬場里的稻草人,防著鳥雀,一邊忍不住往田地里張望,每看一眼那收割的糧食,眼里就多一分笑,說話間更是慢慢的自豪,都說他們山里人怎么怎么不好,看看,到了關(guān)鍵時刻,還是他們山里人日子過得最舒坦,就是城里人哪有他們這樣的好日子??!幾乎每一個月都能吃rou,山里野菜隨便采,都不用擔(dān)心沒菜吃。 “說起來今年阿米那孩子估計能分不少錢了吧?!?/br> “咋的,你眼紅啊?!?/br> “我眼紅啥?我家里那毛背心,還是那孩子給的羊毛做的呢,我能眼紅那樣個好孩子?我可沒那個臉。” “沒眼紅就好,要我說,阿米那孩子吧,按她的貢獻(xiàn),應(yīng)該能分更多才是,你算算啊,這大半年,這孩子從山里打獵,分了幾回大東西了?幾乎是每個月都有那么一次,靠著她,咱們可是享了大幅了,家里那幾個每次打獵得的東西,那一回舍得就這么吃了?不都去換了錢了?也就是阿米弄回來村子里分rou的時候,才能吃到些新鮮的,家里rou干還有那孩子弄回來的呢?!?/br> “不用你說,我們都知道,說來,這孩子是真本事,要是她爹媽都在,那日子該過的多美,兒子成了軍人,還是個干部,閨女又是這么能干,說不得過上幾年,那妥妥的是咱們村的頭幾家興旺人?!?/br> “算了,說這個干啥,這都是命啊,那三年里,丟命的人還少了?咱們村就少了有十個吧,新中國好啊,這天災(zāi)年頭,能只死了這幾個已經(jīng)是不錯了,要是解放前,整個村子能活下來幾個都不知道呢,像是阿米這樣的孩子,估計都保不住?!?/br> 老人說話,說著說著就容易拐彎,明明是說這豐收的,就能說道阿米身上,說道阿米身上了,又能轉(zhuǎn)彎到了新舊中國的比較上去了,好在邊上都是一樣的老人,說岔了也沒人反應(yīng)過來,不然讓人聽了還不得影響到他們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