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節(jié)
“娘,不怪你?!?/br> 榮娘握緊了親娘的手,她忙勸慰道:“其實,不過是大家住了一塊兒,還不太適應罷了。娘,你莫在意了?!?/br> 為何會如此? 其實,榮娘也有一些猜測的。 不外乎,就是一家人住得近了,這是起了一些小矛盾。 以前在建業(yè)城時,那會的榮娘是不跟婆母住了一塊的。至于大姑姐王遂娘更是常常難見了面。那時候,再是有矛盾,也是因為距離而降低了。 如今不同了。 如今在一個屋沿下,都在蓬萊行宮里住著。 矛盾自然就是產(chǎn)生了。 這長輩里,就是太王太后與奉國老夫人,這兩位的輩份最高。 當然,若論起來地位,肯定是被尊為了太王太后的劉王氏更高一些。趙春花平日里許是忍得狠了。再加上…… 趙春花總歸是心疼女兒的。 這人啊,就有一個親疏遠近的。在感情面前,肯定幫親不幫理。 這對人不對事的態(tài)度,人人都有。 哪個人的天平真能擱一個公正的? 若有那等人,只能是圣人。凡人嘛,自然就讓感情左右了。趙春花不例外了。于是,她心疼女兒榮娘了。 也因為心疼了,這就是起了矛盾的沖突。當然,趙春花這會兒,對女兒苦笑了一下,說道:“也許是娘的心底,有些嫉妒了。” 趙春花其實是羨慕了女婿他娘的。也就是曾經(jīng)的主子劉王氏,如今的親家太王太后。 說到底,趙春花出身更慘。 原來的親人? 趙春花都不知道在哪兒。因為,她被賣了時,那也是做流民的女兒被賣了的。多少年了,家人哪還有消息? 她沒了親人,唯一個女兒在身邊。 對于劉王氏都當了太王太后,還是一心又是cao心了一些大事來? 趙春花是不喜的。 因為,這些事情關系到了女兒女婿,讓女兒在中間為難了。趙春花就是不爽利了。偶爾里,加之身邊侍候的人,肯定是低了太王太后身邊的宮人啊。 這宮里的奴才,自然都是勢力眼兒。 矛盾積少成多,也是在人心里有一口悶氣了。 “娘……” 榮娘這時候,不知道應該講些什么。 “應該是女兒,是女兒讓您為難了。”榮娘這時候,不知道還能講些什么?她自然懂得,親娘全是為了她在退讓。同樣的,婆母也沒錯的。 因為。 榮娘是兒媳婦。在這個講了孝道重于天的時代里。 榮娘在太王太后這個婆母的跟前,天生就是低了一頭。 只不過,劉王氏還要顧異了跟孫兒伯玉的感情,這才是對榮娘多翻的表現(xiàn)出了和睦罷了。有些事情,榮娘也覺得惱燥的。 原來在建業(yè)城時。許是家中未曾富貴,一家人也是過得輕松??扇缃瘢空嬷懈毁F滿門了,麻煩又來了。 不光是一些人的心態(tài)變了。 更重要的環(huán)繞在了大家身邊的,別有用心之人也多了。 榮娘自己身邊,也是多了許多總來打擾的外命婦們。那些人的目的是什么? 榮娘不多想,都能明白的。 只是,榮娘能拒絕了,那是因為她地位超然??善渌四??有些人未必拒絕的了啊。再加上,女兒玉娘的婚事,也應該謀劃好的。 總之。 富貴來了,麻煩同樣也來了。 這一晚。 劉之燁聽了一些風聲。 夫妻二人歇息時。劉之燁對妻子榮娘說了話,道:“也是讓你為難了?!?/br> 這話榮娘對親娘說過。再聽著夫君這般講,榮娘倒是笑了。笑過后,榮娘感覺輕松多了。畢竟,枕邊人能理解她。 榮娘覺得這般挺好的。 人活一輩子,哪能沒一個知心人?。?/br> “不為難?!?/br> 榮娘回了一句話后,又問道:“關于玉娘的婚事,你可是有主意了?” “我跟伯玉商量過了,玉娘的婚事再等等吧?!眲⒅疅顕@一聲,回道:“聽伯玉的意思,還是等一等,緩兩年?!?/br> “伯玉有心想讓玉娘將來在軍功貴爵里挑了夫婿。以伯玉的意思,那樣的話,玉娘的子嗣便是生下來,就是天生的世襲爵位。” “如今外甥的情況,你也是知道的。伯玉不好厚此薄彼了。”劉之燁的解釋。 榮娘聽懂了。 大姑姐王遂娘的兒子王知源,就是一個長子亭子爵。 這爵位,不過是一個終身的爵爺。沒世襲的可能。待得王知源的兒子一輩時,便是白身了。這等情況下,也是為什么大姑姐王遂娘在蓬萊行宮里活動的頻繁的原由? 哪個當娘的,肯定都希望子嗣過得更多。 王遂娘肯定是希望王知源能有更遠大的前程。 榮娘嘛,也不例外的。 “看來,伯玉是希望在征伐了新羅國舊土之時,能升上了更多的軍功爵。以此,也是為玉娘挑了夫婿人選?倒是不錯的主意。前題是玉娘得喜愛了,她未來要嫁的夫君啊?!?/br> 榮娘覺得,這婚姻之事,還是要兩情相悅的。 “你跟玉娘提一提,看一看玉娘的心思。咱們謀劃的再好,就像你說的,還要玉娘喜愛了對方?!眲⒅疅钔饬似拮訕s娘的娘。 “好?!?/br> 榮娘便是應了。 若說對于挑了女婿的事情,榮娘哪可能不在意了? 便是大姑姐提了,那些外命婦們的某些打算時,榮娘沒一口回絕了。還是把主意攬到了夫君的頭上,就是想著,若真有合適的,那再好不過了。 只是…… 如今看來啊。 兒子伯玉是有打算的。其實,想來兒子的主意也是不錯的。 那些外命婦們的子嗣,再是如何?怕是如今啊,也多是想當了駙馬爺吧? 可人品咋樣不提,榮娘覺得,緩一緩吧。 宣文元年,秋。 這個秋還算得平靜的。 當然。 東屠國與新羅國的舊有勢力之間,一些小爭端還是不斷的。 入了冬,天涼了。 漢京城下了雪。 雪后的漢京城,是銀裝素裹,別有韻味了。 榮娘在這等時節(jié)里。 她是沒旁的心思,只是當了她的富貴閑人。 若論起來,對于女兒玉娘的婚事,她更在意了。因為,她與女兒商談后,女兒玉娘顯然懂得了“哥哥”劉長石的打算。 打心眼里。 劉玉娘自然是樂意的。 對于姑姑這些日子啊,那些為了表弟知源打算。劉玉娘是看在眼底的。 富貴榮華,誰真能割舍了? 瞧瞧姑母天天來奉承了王祖母,為了什么? 除了母女感情外,也是想為表弟知源多一些將來的依靠。人心啊…… 當然,劉玉娘小時候,是在建業(yè)城長大的。她自然懂得,當年與現(xiàn)在,那天大的區(qū)別所在。人啊,豈會看不透,這中間的懊妙? 除非真是傻子。 可劉玉娘不傻的。 于是?!案绺纭眲㈤L石的美意,爹娘的一些安排,劉玉娘自然是接受了。她自然也是愿意著,嫁一個有本事的夫婿。 過了宣文元年,進入了宣文二年的春。 春,三月初一日,榮娘的三十四歲的生辰。三月初三日,劉之燁二十九歲的生辰。 入了夏時。 七月初一日。則是東屠國的萬壽節(jié)。 當然,明面上。劉長石是十九歲的生辰,朝廷上下,一起慶賀。實則,這一天的劉伯玉跟劉玉娘,都是過了十四歲的生辰日。 萬壽節(jié)。 漢京城的王宮內,自然是舉行了宮宴。 這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