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獸
書迷正在閱讀:撩了就跑好刺激[快穿]、二次元之寶庫系統(tǒng)、當倆系統(tǒng)同時下任務[系統(tǒng)]、柯南之機械師、快穿之來啊,來作死啊、蓋世神cao、重生之洛蘅傳、深淵游戲、我不是女孩子、妖修實錄
青龍: 白虎:白虎在傳統(tǒng)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根據(jù)五行學說,它是代表西方的靈獸,因西方屬金,色白,故稱白虎,代表的季節(jié)是秋季。 朱雀:朱雀為傳統(tǒng)文化中是四象之一,上古四大神獸之一。根據(jù)五行學說,它是代表南方的神獸,代表的顏色是紅色,代表的季節(jié)是夏季。 玄武:玄武為傳統(tǒng)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據(jù)五行學說,它是代表北方的神獸,代表的顏色是黑色,代表的季節(jié)是冬季。 龍之九子 一說:囚牛 睚眥 嘲風 蒲牢 狻猊 赑屃 狴犴 負屃 螭吻/鴟尾 另說:赑屃 螭吻 蒲牢 狴犴 饕餮 蚣蝮 睚眥 狻猊 椒圖 其他:螭 麒麟 犼〡貔貅 囚牛:性喜音樂,其形為胡琴琴桿上端的刻像; 睚眥(yá zi):平生好殺,喜血腥之氣,其形為刀柄上所刻之獸像; 嘲風:喜好冒險,因而人鑄其像,置于殿角 蒲牢:平生好鳴,它的頭像被用作大鐘的鐘紐; 狻猊(suān ni):喜歡蹲坐,佛像座下的獅子是其造型; 赑屃(bi xi):又名霸下,力大,其背亦負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龜 負屃(xi): 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或兩側(cè)。 螭吻(chi wěn):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 貔貅(pi xiu):也被稱為辟邪。相傳貔貅是一種兇猛瑞獸,而這種猛獸分為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麕,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麒麟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 麒麟是天上的神物,不是地上的,常伴神靈出現(xiàn),是神的座騎,屬火系屬天仙。一般不會飛,不過成年的麒麟是會飛的。成年的麒麟能大能小,平時較慈祥,發(fā)怒時異常兇猛。主聰慧,祥瑞。麒麟每次出現(xiàn)都將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時期。據(jù)記載,伏羲,舜,孔子等都伴有麒麟出現(xiàn),并帶來神的指示,最終指引勝利。 四大兇獸 渾沌:《神異經(jīng)》云:“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音皮)而無爪, 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名渾沌。”渾沌因既混且亂故后世稱是非不分之人為“渾沌”,《左傳·文公十八年》有云:“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br> 窮奇:《神異經(jīng)》云:“西北有獸,其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斗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毖源藶榇髳褐F。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道:“(邽gui 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胃(同猬)毛,名曰窮奇,音如獆háo 狗,是食人。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北經(jīng)》道:“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首始,所食被發(fā),在蜪犬北。一曰從足?!?/br> 梼杌táo wu):《神異經(jīng)·西荒經(jīng)》記“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梼杌?!?/br> 饕餮(tāo tiè)《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鸮(páo xiāo),是食人。”根據(jù)晉代郭璞對《山海經(jīng)》的注解,這里說的狍鸮即是指饕餮?!渡癞惤?jīng)·西荒經(jīng)》中有云:“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br> 亦有傳說為“龍生九子”的九子之一。 夔(kui):傳說中國東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體和頭象牛,但是沒有角,而且只有一條腿,渾身青黑色。據(jù)說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會引起暴風。在黃帝和蚩尤的戰(zhàn)爭中,黃帝捕獲了夔,用它的皮制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鼓槌,結(jié)果擊打這面鼓的聲響能夠傳遍方圓500里,使黃帝軍士氣大振、蚩尤軍大駭。 禺疆:“禺疆”為傳說中的海神、風神和瘟神,也作“禺強”、“禺京”,是黃帝之孫。海神禺疆統(tǒng)治北海,身體像魚,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雙頭龍;風神禺疆有時與冬神玄冥混淆,是顓頊的大臣,形象為人面鳥身、兩耳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支配北方。據(jù)說禺疆的風能夠傳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風,將會受傷,所以西北風也被古人稱為“厲風”。 猰貐(yayu):又稱為“窫窳”(yayu)。傳說猰貐曾是天神,被名為“危”的神殺死,后來被復活,但是變成了食人的怪獸。關(guān)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種說法,比如人面龍身、大小和貍一樣,也有的說是人面牛身馬腿,或者說龍頭虎身的巨獸(如圖)。據(jù)說由于猰貐喜食人類,所以堯帝命令后羿將它殺死。 禍斗:“禍斗”原本是指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的少數(shù)民族,但是它被形容為外形象犬的妖獸,吞吃犬糞、并且噴出火焰。禍斗所到之處皆發(fā)生火災,所以古人將它看作火災之兆和極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說法稱禍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帶火的糞便。禍斗應該是在神話中被妖魔化的中國南方部落的象征。 九頭鳥:原名“鬼車”,長有十個脖子、九個頭,據(jù)說它的第十個頭是被周公旦命令獵師射掉的。那個沒有頭的脖子不斷地滴出血,古人宣稱如果九頭鳥飛過,要吹滅燈火、放狗把它趕走。有些傳說宣稱九頭鳥的每一個頭擁有一對翅膀,結(jié)果18只翅膀互相擠兌、導致全都派不上用場。另外,九頭鳥也被稱為“姑獲鳥”,這種鳥掠食人類兒童,喜好群居。 窮奇:“窮奇”是中國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長有翅膀,窮奇的叫聲象狗,靠吃人為生。據(jù)說窮奇經(jīng)常飛到打架的現(xiàn)場,將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并且鼓勵他多做壞事。古人也把那種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稱為窮奇。但是,窮奇也有為益的一面。在一種稱為“大儺”的驅(qū)鬼儀式中,有十二種吞食惡鬼的猛獸,稱為十二神或十二獸,窮奇就是其中之一。 共工:共工是古代傳說中神農(nóng)氏的后代、屬于炎帝一族,身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體。在黃帝的繼承人顓頊治世的時代反叛,被顓頊擊敗,共工怒而頭撞不周山(傳說中支撐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東南傾斜。之后共工仍不斷地作亂(代表洪水的爆發(fā)),最后被禹殺死(指治水成功)。 虛耗:虛耗是給人招來禍害的惡鬼。傳說虛耗身穿紅色的袍服、長有牛鼻子,一只腳穿鞋著地、另一只腳掛在腰間,腰里還插有一把鐵扇子。據(jù)說唐玄宗曾經(jīng)在夢中見到一個小鬼偷盜了自己地玉笛和楊貴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稱叫“虛耗”、喜歡偷盜他人的財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歡樂、使他變得憂郁。玄宗大怒,立即喚人,于是有一個大鬼出現(xiàn)將虛耗撕成兩半吃掉了。大鬼指的是鐘馗。 五通神:中國傳說中的妖鬼。其說法不一,在宋代,五通神是重要的財神,但其亦被視為獨角山魈,“是名獨角五通,蓋魈類也。”而在當時,五通神也被認為是人牲血食;明清時代,關(guān)于五通神的來歷,有說指唐時柳州之鬼,有說是明太祖所祭戰(zhàn)死者之亡靈,此說影響最大。 [2] 渾沌: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兇神。傳說它形狀肥圓、象火一樣通紅,長有四只翅膀、六條腿,雖然沒有五官,但是卻能夠通曉歌舞曲樂。還有一種說法稱渾沌是象狗或熊一樣的動物,人類無法看見它、也無法聽見它,它經(jīng)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 鑿齒: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沼澤地帶的怪獸或巨人。鑿齒長有象鑿子一樣的長牙,這對長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據(jù)說鑿齒掠食人類,黃帝命令后羿前往討伐,在經(jīng)過激烈的搏斗后,后羿在昆侖山追上了鑿齒并且將他射殺。鑿齒應該是在神話中被妖魔化的中國南方部落的象征。 三足鳥: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行的使者。中國古代傳說太陽中居住著三足鳥,人們敬仰太陽,三足鳥也被作為祥瑞的象征來崇拜。據(jù)說由于三足鳥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運轉(zhuǎn),導致地上遭受旱災和灼熱的煎熬。堯帝命令后羿將所有三足鳥射殺,結(jié)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從此太陽只有一個并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說法稱三足鳥是服侍西王母的精靈。 白澤:號稱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通過去,曉未來。不過能說人言,曾應黃帝所求作鬼神圖鑒(內(nèi)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絕對神獸中的no.1《軒轅本紀》、《抱樸子(極言)》、《瑞應圖》有載。 化蛇: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山海經(jīng)(中次二經(jīng))》有載。 英招:人面馬身,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只神獸而已?!渡胶=?jīng)(西次三經(jīng))》有載。 玄蜂:其實就是巨蜂,腹大如壺,蜇人,有毒,能殺人?!冻o(招魂)》有載。 青牛:出名主要是作為老子的坐騎。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夺愿哂洝?、《錄異傳》有載。 呲鐵: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排泄物利如剛,可作兵器?!渡癞惤?jīng)(中荒經(jīng))》有載。 山臊:山神,人臉猴身,一足,能說人話,而且會變化,特別喜歡吃蝦蟹?!渡癞惤?jīng)(西荒經(jīng))》、《國語(魯語下)》、《訴異記》有載。 火鼠:又名火光獸。生活在火山中(非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燒的森林),重百斤(體形應甚大),毛長接近一米,細如絲,見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制成“火烷布”(如果臟了用火一燒就可變干凈)?!渡癞惤?jīng)(南荒經(jīng))》、《十洲記》有載。 商羊:一足鳥,招大雨。《說苑(辨物)》有載。 訛獸:別名誕。人面兔身,能說人言。喜歡騙人,言多不真。其rou鮮美,但吃了后也無法說真話了?!渡癞惤?jīng)(西南荒經(jīng))》有載。 民鳥(此為一字):嘴為赤色,身為翠色??捎稹!渡胶=?jīng)(西山經(jīng))》有載。 欽原:鳥,形狀象蜂,和鴛鴦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種巨蜂)。蜇獸獸死,蜇樹樹枯?!渡胶=?jīng)(西次三經(jīng))》有載。 鉤蛇:蛇,身長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時于水中用尾巴鉤岸上動物食之?!端?jīng)注(若水)》有載。 遠飛雞: 又名翻明雞、目羽雞。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還?!抖蹿び洝酚休d。 腓腓:有點象貍,白色的尾巴。養(yǎng)之可以解憂愁。《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有載。 諸犍: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fā)巨聲。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盤著尾巴?!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有載。 混沌: 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抵觸善人,憑依惡人?!渡癞惤?jīng)(西荒經(jīng))》有載。 應聲蟲:居于人腹。宿主每發(fā)聲,腹中便有小聲效之,且會越來越大。以雷丸可治?!独m(xù)墨客揮犀》、《隋唐嘉話》有載。 慶忌:又名要離。澤精,人形,大概十幾公分高。黃衣黃帽,乘黃色小車,日馳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報信(亦有捉魚之說)。歷史上也有人名(吳王僚子,猛將)、塔名為此?!豆茏樱ㄋ兀贰ⅰ短筋A覽》有載。 并封:類豬,黑色,前后皆有頭。述蕩則是左右有頭?!渡胶=?jīng)(海外西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周書(王會)》有載。: 夫諸: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山海經(jīng)(中次三經(jīng))》有載。 當康: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梢灶A見豐年?!渡胶=?jīng)(東次四經(jīng))》有載。 山蜘蛛: 巨蛛,大如車輪,其絲可止血?!赌喜啃聲酚休d。 鳴蛇: 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fā)磐磐之音。見則大旱。《山海經(jīng)(中次二經(jīng))》有載。 南海蝴蝶: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須足,仍有八十斤,極其鮮美?!稁X南異物志》有載。 幽(安鳥): 類似有條紋的小猴子,經(jīng)常發(fā)笑,看見人則躺倒,因叫聲得名?!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有載。 貍力:豬狀獸,腳后有突起,聲音就像狗叫。應該是有cao土之能。《山海經(jīng)(南次二經(jīng))》有載。 馬交:類馬,白身黑尾,頭有一角,利齒,四足為爪,發(fā)音如鼓聲。以虎豹為食。一說可御兵?!渡胶=?jīng)(海外北經(jīng))(西次四經(jīng))》、《管子(小問)》、《周書(王會)》有載。 孰胡: 馬身鳥翼,人面蛇尾(與英招類似)。喜歡載人?!渡胶=?jīng)(西次四經(jīng))》有載。 媼:似羊非羊,似豬非豬。在地下食死人腦,能人言。用柏枝插其頭方可殺之?!端焉裼洝贰ⅰ稌x太康地志》有載。 患:身長數(shù)丈,類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腳于土中,雖在動卻不移開。唯灌酒能消。因為其為憂傷之氣所聚,酒能忘憂,所以可消?!端焉裼洝酚休d。 鬼車: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兇咎?!度龂渎浴?、《嶺表錄異》、《正字通》有載。 九嬰:水火之怪,為羿所殺?!痘茨献樱ū窘?jīng)訓)》有載。 飛廉: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伯。但我覺得應該是cao縱風力大氣的神獸更合理?!冻o(離sao)》有載。 飛誕鳥:鳥,似鼠,赤足??诳煞置谡衬z,用其灑在樹上粘取飛禽食用,亦有時用其噴射,百發(fā)百中?!稄V博物志》有載。 九尾蛇:巨蛇,體有鱗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鐵碰撞之聲。尾端有小孔,會噴射,如槍彈,中者非死即殘?!独m(xù)子不語》有載。 奚鼠: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rou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聲可以傳千里,它的毛發(fā)可以召集鼠類?!渡癞惤?jīng)》有載。 傲因:類人,穿著破爛衣服,手為利爪。襲擊單身旅人,喜食人腦。舌頭暴長,有時伸出盤在地上休息,用燒燙的大石擲之,可殺?!渡癞惤?jīng)(西荒經(jīng))》有載。 吼: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獅虎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顿绕剽耪劇酚休d 獨角獸:傳說中的神獸名。麒麟類,為瑞祥之物,天下一統(tǒng)則至。 《文選·劉琨lt;進勸表gt;》:“一角之獸,連理之木,以為休徵者,蓋有百數(shù)。”李善注:“《春秋感精符》曰:麟一角,明海內(nèi)共一主也。王者不剮胎,不剖卵,則出于郊?!?/br> 人面鸮:傳說中怪鳥名。其形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現(xiàn)尾旱災之兆。其說始見于秦。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名自號,見則其邑大旱。” 人馬:傳說中異魚名,狀似魚而具人之手足耳目鼻。其說始見于晉。一作“馬人”。 晉·崔豹《古今注·魚蟲》:“人馬,有鱗甲,如大鯉魚,但手足耳目鼻與人不邑耳。見人良久乃入水中?!?/br> 人蛇:傳說中異蛇名。狀似蛇耳具人手足,食人,能直立行走。 清·陳元龍《格致鏡原》卷九十九引《蛇譜》:“人蛇,長七尺,色如墨。蛇頭、蛇尾、蛇身,尾長尺許,而人手人足,長三尺。人立而行,出則群相聚,遇人輒嘻笑,笑而已即轉(zhuǎn)噬。然行甚遲,聞其笑即速奔可脫。” 九耳犬:傳說中的獵犬。有九耳,其耳動則主人獵有所獲。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神語·雷神》:“陳時,雷州人陳鉷無子,其業(yè)捕獵,家有九耳犬,身靈。凡將獵,卜諸犬耳,一耳動則獵一首,動多則三四耳,少則一二耳。一日出獵,而九耳俱動。鉷大喜,以為必多得獸矣,有荊棘一區(qū),九耳犬圍繞不去。異之,得一巨卵,徑尺,攜以歸,雷雨暴作。卵開,乃一男子,其手有文,左曰雷,右曰州。” 九尾狐:省稱“九尾”,亦稱“九尾禽”。傳說中的異獸。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說始見于先秦,至漢傳為瑞祥之獸,象征王者興。又,天下太平則現(xiàn),象征王者子孫繁息。 《南山經(jīng)》:“(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白虎通》:“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br> 九尾蛇:傳說中異蛇名。形體巨大,有九尾。 清·袁枚《續(xù)子不語·九尾蛇》:“茅八者,少曾販紙入江西。其地深山多紙廠,廠中人日將落即鍵戶,戒勿他出,曰山中多異物,不特虎狼也,一夕月皎甚,茅不能寐,思一啟戶玩月,瑟縮再四,自恃武勇尚可任,乃啟開而出。行不數(shù)十步,忽見群猴數(shù)十,奔泣而來,擇一大樹而上,茅亦上遠窺。旋見一蛇,從林際出,身入栱柱,兩目灼灼,體甲皆如魚鱗而硬,腰以下生九尾,相曳而行,有聲如鐵甲。然至樹下,乃植其尾,旋轉(zhuǎn)作舞狀。每尾有小竅,竅中出涎如彈射樹上。猴有中者,者叫號墮地,腹裂而死。乃徐啖三猴,曳尾而去。茅懼,歸,自是昏夜不敢出。” 九尾龜:傳說中的神龜。徑尺余,有九尾。 明·陸粲《庚編·九尾龜》:“海寧百姓王屠與其子出行,遇漁父持巨龜,徑可尺余,買歸,擊著柱下,將羹之,鄰居有江右商人見之,告邸翁,欲以錢贖焉。商曰:‘此九尾龜,神物也?!则炛?,商因踏龜背,其尾兩旁露出小尾各四。便持錢乞王,王不肯,遂烹作羹,父子共啖。是夕,大水自海中來,平地三尺,逮水退,翁往視王某,但見衣衾再床,父子皆不知去向。人咸云:為水府攝去殺卻也?!?/br> 九嬰:傳說中怪獸名。能噴水吐火,堯時出,作害人間,被羿射殺于北狄兇水之中。其說始見于漢。 《淮南子·本徑訓》高誘注:“九嬰,水火之怪,為人害……北狄之地有兇水?!?/br> 三足烏: 1. 亦稱“踆烏”、“陽烏”。神話傳說中神鳥名。居于日中,有三足。其說始見于漢?!缎杏洝罚骸芭钊R之東,岱輿之山,上有扶桑之樹,樹高萬丈。樹顛有天雞,為巢于上。每夜至子時則天雞鳴,而日中陽鳥應之;陽鳥鳴則天下之雞皆鳴。” 2. 神話傳說中駕馭日車的神鳥名。為日中三足烏之演化。《洞冥記》卷四:“(漢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東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墼唬骸我灾??’朔曰:‘三足烏數(shù)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馭,以手掩鳥目,不聽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鳥獸食此草則美悶不能動矣。 ’” 3. 傳說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鳥。有三,即青鳥。《河圖括地圖》:“昆侖在若水中,非乘龍不能至。有三足神鳥,為西王母取食?!?/br> 4. 省稱“三足”,亦稱“三趾”。傳說中祥瑞之鳥。國有道則現(xiàn)。其說始見于漢。《東觀漢記·章帝紀》:“三足烏集沛國,白鹿、白兔、九尾狐見?!?/br> 三足鱉:亦稱“三足能(nai,音同“奈”)”。傳說中的異鱉,三足。其說始見于先秦。又傳人食之則體化而亡。 《庚巳集》:“太倉民家,得三足鱉,命婦烹,食畢入臥,少頃,形化為血水,止存發(fā)耳。鄰人疑其婦謀害,訟之官。時知縣黃廷宣鞠問不決,乃取三足鱉,令婦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獄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獄。” 三角獸:傳說中瑞祥之獸名。頭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則此物至。帝王儀衛(wèi)有繪其像之旗。 《元史·輿服志二》:“三角獸旗,赤質(zhì),赤火焰腳,繪獸,其首類白澤,綠發(fā),三角,青質(zhì),白腹,跋尾綠色。” 大風:傳說中一種兇惡得鷙鳥。堯時為害于民,被羿射殺于青丘之澤。因其大,振翼則起風,故又說為風伯。其說始見于漢。 山犭軍: 亦稱“犭軍子”。傳說中怪獸名。狀如犬而人面,見人則笑,其行如風。其現(xiàn)為大風災之兆。其說始見于先秦。 《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獄法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山hui,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山膏:傳說中怪獸名。其狀如豬,好罵人。其說始見于先秦。 《山海經(jīng)·山中經(jīng)》:“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赤若丹火,善罵?!?/br> 天狗:傳說中神獸名??山麅春?。其說始見于秦。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陰山……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兇?!?/br> 天狐:傳說中有通天之術(shù)的仙狐。 《玄中記·說狐》:“狐,五十歲,能變化謂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br> 天鹿:一說“天祿”。傳說中奇異之獸名。其形似鹿而一角。為祥瑞之物。漢代有石雕像。 天雞:傳說中的神雞。居東南桃都山大桃樹上,又傳居東海岱輿山扶桑樹上,率天下之雞報曉。漢代陶器已有其像。 夫諸:傳說中異獸名。狀如白鹿而有四角。其現(xiàn)為水災之兆。其說始見于先秦。 《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敖岸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br> 元仙:傳說中異獸名。形似鹿而五、六頭。 木客鳥:傳說中鳥名。狀如鵲。俗云木客所化。 《異物志》:“木客鳥,大如鵲,數(shù)千百頭為群,飛集有度,不與眾鳥相廁,人俗云‘木客’?!?/br> 五足獸:傳說中異獸名。狀如獅,有五足,為解形民之手所化。其說始見于晉。 晉·王嘉《拾遺記·晉時事》:“因樨國獻五足獸,狀如獅子;玉錢千緍,其形如環(huán),環(huán)重十兩,上有‘天壽永吉’之字。問其使者五足獸是何變化,對曰:東方有解形之民,使頭飛于南海,左手飛于東山,右手飛于西澤,自臍以下,兩足孤立。至暮,頭還于肩上,兩手遇疾風飄于海外,落玄州上,化為五足獸,則一指為一足也。” 日及:傳說中異牛名。生于西域大月氏國,其rou割掉而復生。其說始見于晉。 《玄中記》:“大月氏有牛,名曰日及,割取rou一、二斤,明日瘡愈。漢人入國,示之以為異珍?!?/br> 毛龍:傳說中龍之一種。大禹治水,曾乘之。其說始見于晉。 晉·王嘉《拾遺記·虞舜》:“南潯之國,有洞xue陰源,其下通地脈。中有毛龍、毛魚,時蛻骨于曠澤之中。龍、魚同xue而處。其國獻毛龍,一雌一雄,故置牶龍之官;至夏代養(yǎng)龍不絕,因以命族。至禹導川,乘此龍。及四海攸同,乃放河納?!?/br> 化蛇:傳說中異蛇名。人面、豺身、鳥翼。其現(xiàn)為大水災之兆。其說始見于先秦。 《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陽山,多石,無草木。陽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狀如人面而豺身,其音如叱呼,見則其邑大水?!?/br> 丹魚:傳說中的神魚。出入又赤光環(huán)繞。以其血涂腳可步行水上。其說始見于北魏,后又傳為祥瑞之物。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丹水》:“水(丹水)出丹魚。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魚浮水側(cè),赤光上照如火。網(wǎng)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不行水上。長居淵中?!?/br> 丹雀:傳說中的神鳥。神農(nóng)曾得其所銜九穗禾。 晉·王嘉《拾遺記·炎帝神農(nóng)》:“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br> 丹蝦:傳說中的巨蝦。身長十丈,須長八尺。其說始見于漢。 《洞冥記》:“有丹蝦,長十丈,須長八尺,有兩翅,其鼻如鋸,戴紫桂之林,以須纏身急流,以為棲身之處。馬丹嘗折蝦須為杖,后棄杖而飛,須化為丹,亦在海傍?!?/br> 文文:傳說中異獸名。狀如蜂,尾分叉,反舌,好呼。其說始見于先秦。 《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放皋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br> 六足獸:傳說中祥瑞之獸名。生六足。其說始見于南北朝時期。 《宋書·符瑞志中》:“六足獸,王者謀及眾庶則至?!?/br> 火光獸:亦稱“火鼠”。傳說中獸名。生于南方,或云生于西域,其毛可織火浣布。其說多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著作中。 《海內(nèi)十洲記·炎洲》:“炎洲,在南海中……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獸,大如鼠,毛長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許,晦夜即見此山林,乃是此獸光照,狀如火光相似。取其獸毛,時人號為火浣布,此是也?!?/br> 比肩獸:傳說中祥瑞之獸名。 《宋書·符瑞志中》:“比肩獸,王者德給矜寡則至?!?/br> 巴蛇:傳說中的巨蛇。吞象,三年出其骨。其說始于先秦。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br> 玉雞: 玉雞是指傳說中的神雞。居東方扶桑山上,率天下之雞報曉。其說始見于漢?!渡癞惤?jīng)·東荒經(jīng)》:“蓋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矣?!?/br> 世樂:傳說中鳥名。為祥瑞之無,王者有道則出。 《駢雅·釋鳥》:“重精、世樂,皆靈鳥也?!?/br> 石雞:傳說中的神雞。居東方扶桑山上,引天下之雞報曉。 《神異經(jīng)·東荒經(jīng)》:“蓋扶 桑山有玉雞,玉雞 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 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矣。” 冉遺魚:亦作“髯遺魚”。傳說中異魚名。魚身而蛇首,六足。食之可禁兇,其說始見于先秦。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鳥獸盡白。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澤。是多冉遺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使人可以禁兇?!?/br> 白澤:傳說中神獸名。能人言,知萬物之精。為祥瑞之物。黃帝巡狩東至海,此獸出,言天下鬼神之事。其說始見于晉。 晉·葛洪《抱樸子·極言》:“昔黃帝生而能言,役使百靈,可謂天授自然之體者也,猶復不能端坐而得道,故涉王屋而授丹經(jīng),到鼎湖而飛流珠……省攻占則納五音之策,窮神jian記白澤 之辭,相地則書青鳥之說,救傷殘則綴金冶之術(shù)。故能畢該袐要,窮道盡真?!?/br> 犰狳:傳說中異獸名。其現(xiàn)為蝗災之兆。其說始見于先秦。 《山海經(jīng)·東山經(jīng)》:“又南三百八十里,曰馀峩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鷙目而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其鳴自糾,見則蝀蝗為敗?!?/br> 玄魚:傳說中的神魚。為鯀所化。其說始見于晉。 晉·王嘉《拾遺記·夏禹》:“堯命夏鯀治水,九載無績。鯀自沉于羽淵,化為玄魚,時揚振須鱗,橫修波之上,見者謂為河精。四時以致祭祀,常見玄魚與蛟龍?zhí)S而出,觀者驚而畏矣……鯀之靈化,其事互說,神變猶一,而色狀不同。玄魚黃能,四音相亂,傳寫流文,‘鯀’字或‘魚’旁‘玄’字也。” 耳鼠:傳說中異獸名。如鼠,兔頭,能以尾飛。其說始見于先秦。 《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cè)云湮诧w,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br> 吉光:傳說中異獸名。出于西域。毛皮制裘,不懼水火。 《海內(nèi)十洲記·凰麟洲》:“武帝(漢武帝)天漢三年,帝幸北海,祠恒山。四月,西國王使至,獻此膠(續(xù)弦膠)四兩、吉光毛裘……吉光毛裘黃色,蓋神馬之類也。裘入水數(shù)日不沉,入火不焦?!?/br> 老蹇: 傳說中惡龍名。常為害,被蜀守李冰所降。 王十朋集注《神異記》:“蜀守李冰降毒龍蹇氏,鎖之于江上,水害遂息?!?/br> 地狼:亦稱“賈(gu)”。傳說中居于地中的狗。其說始見于先秦。 《尸子》卷下:“地中有犬,名曰地狼?!?/br> 朱厭:傳說中異獸名。其現(xiàn)為戰(zhàn)爭之兆。其說始見于先秦。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朱獳:傳說中怪獸名。如狐有魚翼。其出現(xiàn)為國家發(fā)生使人畏懼之事的征兆。其說始見于先秦。 《山海經(jīng)·東山經(jīng)》:“耿山,無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獸焉,其狀如狐而魚翼,其名曰獳,其鳴自糾,見則國有恐。” 中國民間有quot;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quot;的說法。說是一位龍母,生了九個兒子,這九個兒子各有各的長相,脾氣和愛好也各不相同。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蕓》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tǒng)一。 龍在其形象形成史中,曾是由多面一,即匯集了多種怪異的獸形象而演化為龍。然而并非所有的怪異獸像都百川歸海,納入了龍像之中,在與龍形象形成、發(fā)展的同時,一些怪異獸象也在發(fā)展,并且在某一方面糅合了龍的某一種形象特征。因而有人又把二者聯(lián)系起來。在民間,很久就流傳著龍生九子的說法,但是九子為何物,并沒有確切的記載,然而這一公案卻由于“真龍?zhí)熳印钡暮闷娑辛私Y(jié)果。據(jù)說一次早朝,明孝宗朱祐樘突然心血來潮,問以飽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倉卒間不能回答,退朝后左思右想,又向幾名同僚詢問,糅合民間傳說,七拼八湊,才拉出了一張清單,向皇帝交了差。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 1. 傳說中的神雞。居東方扶桑山上,率天下之雞報曉。其 說始見于漢?!渡癞惤?jīng)·東荒經(jīng)》:“蓋扶桑山有玉雞,玉雞 鳴則金雞鳴,金雞鳴 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矣?!?/br> 2. 傳說中的神雞。又傳為祥瑞之雞,王者至孝則至。其說始見于南北朝時期?!端螘し鹬旧稀罚骸埃h高帝)母名含始,始為昭靈后。昭靈后游于洛池,有玉雞銜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昭靈后取而吞之。又寢于大澤,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上皇視之,見蛟龍在其上,遂有身而生季,是為高帝?!?/br> 漢·劉向《列仙傳·琴高》:“(琴高)后如涿水中取龍子,為諸弟子期曰:‘皆潔,齊待于水傍,設祠,’果乘赤鯉來,出坐祠中。” 赤鱬(ru音“如”):傳說中異魚名。人面,音如鴛鴦,食之可以療病。其說始見于先秦。 《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br> 卻火雀:傳說中異鳥名。其狀如燕,能滅火。其說始見于唐。 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上:“順宗皇帝即位歲,拘弭國貢卻火雀(一雌一雄)、履水珠、常堅冰、變書草。其卻火雀純黑,大小似燕,其聲清亮,殆不類尋常禽。鳥置于火中,火自散云。上嘉其異,遂盛水精籠,懸于寢殿,夜則宮人持燭炬以燒之,終不能損其毛羽。” 卻塵犀:亦稱“辟塵犀”。傳說中海獸名。狀如犀牛,其角可以避卻塵埃。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卻塵犀,海獸也,然其角辟塵,致之于座,塵埃不入?!?/br> 何羅魚:傳說中異魚名。一首而十身。其說始見于先秦。 《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扈?!?/br> 希有:傳說中異鳥名。形體巨大。其說始見于漢。 《神異經(jīng)·中荒經(jīng)》:“昆侖之山……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 本書首發(fā)來自百書樓(m.baishu.la),第一時間看正版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