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節(jié)
聽何老娘這般說,何念高興的眼淚都下來了,看何念這一家子如此,何老娘心下也不大好過,轉(zhuǎn)頭又問起何培培的親事來,知道定的阿行。何老娘道,“阿行那孩子也是好的,以后只管好生過日子。阿涵現(xiàn)下是官身,你就是百戶meimei了?!?/br> 何培培道,“只盼我哥在北靖關(guān)平安?!逼鋵崳本戈P(guān)在哪兒,何培培也不大清楚,只是聽說遠的很呢。不過,哥哥有了消息,她也不用招贅了。 略說幾句話,何念就帶著閨女們告辭去了。 何老娘見何念這一家子,想著,多少年的鄰居,要不是王氏鬧妖,也不會如此。 再過二三日,何念就帶著媳婦孩子回鄉(xiāng)了。臨走前過來問何家可有信兒要捎帶,何老娘也沒什么捎帶的,讓周婆子包了些吃的,給他們帶在路上吃。 何念一家便回了鄉(xiāng)。 這時光,說快也快,說慢也慢,自哭陵到先帝安葬,一個多月的功夫,轉(zhuǎn)眼也過去了。官員們脫了腰上的白腰帶帽子上的白布條,重理官服,該當(dāng)差的當(dāng)差,該上朝的上朝。 何老娘的新書也刊印了出來,何子衿拿了二十本給何老娘,何老娘連帶先時的第一本書,先去何祖父的牌位前燒了,與自家丫頭片子道,“讓那短命鬼也在地下讀一讀我寫的書哩?!?/br> 何子衿笑,“可得把我祖父嚇著,別個時候都是給送錢送衣,怎么今兒給送書了呢?!?/br> 何老娘得意,“那短命鬼也沒寫過書哩?!?/br> “可不是么?祖母,你是咱們老何家的文豪??!”把何老娘哄的笑個不停,何老娘先送了馮二太太兩本,畢竟,馮二太太是客么。然后,給自家閨女何姑媽兩本,一本讓何姑媽自己看,另一本可酌情送人。然后,何老娘打發(fā)人給馮太爺送了一本,馮太爺生出個進士兒子,雖然自身尋常,也是識字的,一看親家何老娘又出新書,直咂舌,“我的個乖乖,親家老太太不得了哩?!?/br> 孟老姨太太卻是個文盲,道,“這有什么了不得的,不就是印本書么,我看書鋪子里滿鋪子的人,可見寫書的人多了?!?/br> 馮太爺?shù)溃笆鞘鞘??!敝皇切南碌降子X著親家老太太有幾分不凡,想著當(dāng)初老婆子給長子定的這親事果然是極好的,連丈母娘都能出書。 何老娘想了想,又給自家丫頭和三姑娘一人一本,與她們道,“你們跟著我長大,應(yīng)該學(xué)會了我三成的本事,原不想給你們,還是得多看看,尤其三丫頭,重陽也漸漸長大啦?!?/br> 二人皆笑著接了。 把自家人都送完了,何老娘又用白底藍花兒的棉布包袱包了兩本,親自過去送給親家沈老太太,沈老太太見著書,直道,“唉喲,親家,你這又出新書啦?!?/br> 何老娘笑瞇瞇地,先謙虛了一句,“先前不是出過一本么,原不想再出了,寫書怪累人滴。”然后轉(zhuǎn)入正題,“可書商們都說我那書賣的還不錯,一直催著叫寫,我心里也的確還有許多法子沒寫出來,故而便又寫了兩本,這是一套,分上下冊。這兩套,是給親家你的。你自己個兒留著,還是送人,都好的。” 沈老太太摩挲著膝上沉甸甸的兩套還散發(fā)著墨香的新書,感慨道,“親家你不凡哪,寫這么多書,可見肚子里是真有學(xué)問的。我不識字,但我們太爺是極喜歡看你這書的?!?/br> 江氏也跟著湊趣,“要別的書之乎者也的我看不下去,倒是大娘寫的這書我念著很好?!?/br> 何老娘哈哈直笑,道,“反正都是我的一點兒小見識了,不敢跟人家有大學(xué)問的比,但養(yǎng)孩子這許多年,也有一二心得?!彼先思艺f話還文雅起來了。 江氏做官太太多年,也頗是會奉承人,抿嘴笑道,“這不是一二心得,這是一輩子的心血哩?!?/br> 何老娘愈發(fā)開懷了。 待沈素回家,沈老太太還與兒子說了親家何老娘又出新書之事,沈素一樂,笑道,“別說,大娘寫的那書,賣的比我的書都好?!?/br> 沈老太太道,“這么說來,親家是真有學(xué)問的?!?/br> 沈素笑,“是還成?!?/br> 沈老太太跟自己老頭子說私房話時道,“你說也奇,當(dāng)年咱們阿青跟女婿結(jié)親時,唉喲,親家那嘴臉,我記一輩子。這些年,女婿家日子也好過了,女婿也有了出息。親家也不似以往了,可你說,親家以前也沒聽說多有學(xué)問哪,怎么到帝都就左一本書右一本書的這么出呢。” 沈太爺?shù)?,“親家那書啊,雖有些白話,但那道理細想是不差的?!?/br> 沈老太太笑,“興許就是帝都風(fēng)水好哩?!?/br> 老夫妻二人說些閑話,都覺何老娘這事兒稀奇,不要說何老娘做了半輩子家庭婦女的,就是多少有學(xué)問的人,一輩子怕也出不了一回書,哪似何老娘,一年出三本,這效率,比那等一輩子磨嘰著出一本的人可強太多了。 當(dāng)天,何老娘只來得及送送自家送送親家,待第二日,她就開始送街坊四鄰了。 不要說沈家兩位老親家覺著稀奇,就是街坊四鄰也覺著,何家不說有個總出書的老太太就夠稀奇的了,關(guān)鍵,何家整個就一奇人家庭。 除了出書沒個完的老太太何老娘,就何家那菊仙姑娘也夠奇的,不就是會種個花兒么,幾家街坊的日子,除了梅家緊巴外,其他三家家里都有花匠的。當(dāng)然,他們各家花匠沒有菊仙姑娘養(yǎng)綠菊的本領(lǐng),但,綠菊再稀罕也就是一盆花兒呢。哪怕貴些,那也是花兒。 但,人家菊仙姑娘就能得了先帝青眼,當(dāng)然,還有前太子妃娘娘,今皇后也對她格外與眾不同,證據(jù)就是,人成親那日皇后還打發(fā)人送東西哩。至于先帝,當(dāng)然也有賞賜,但先帝這都入土了,大家便把皇后擱前頭說了。 還有,剛來帝都時,說自己是耕讀人家,的確,祖上十八代沒出過一個舉人功名,但人家住了幾沒天,春闈一下場,一個庶吉士一個探花兒。 大家都覺著,何家可是一家子深藏不露的人家哪。 于是,收到書的幾家人還都過來道了一回謝,何老娘聽諸人贊她的書,更是喜的了不得??春卫夏镞@眉開眼笑的模樣,幾家太太愈發(fā)納悶兒了,心說,怎么就這么聽不得三句半好話的鄉(xiāng)下老太太,就能這么左一本書右一本書的折騰呢。哎,鬧得她們也想去出書了。 不然,咱們豈不是給何老太太比下去了么! 何老娘在家掰著手指算自己的書,與自家丫頭片子煩惱道,“那二十套少了啊,不大夠送,可怎么辦?” 何子衿看自家祖母那一幅小暗示的模樣,道,“想讓我再白給你書就直說唄。” 何老娘笑,“那可說好了啊,再給我送十套來?!比缓笥忠荒槦o奈道,“哎,這虧得在帝都啊,交往的朋友還少。這要是在咱家,這么送可就要虧本啦!” 何子衿看她祖母一幅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得意樣,十分無語。 ☆、第292章 帝都行之二七 何老娘這次的書沒有上次賣的火爆,主要是,先帝剛死,舉朝哀悼的時候,街上連個熱乎氣兒都沒有,誰還有心買書??!好在,趁著前番大熱東風(fēng),先帝熱孝也過了,鋪子里打出招牌來,也還賣得動。 何老娘借著賣書,一下子就成了個書香人。 其實,賣書賺的銀子有限,當(dāng)然,有限何老娘也不嫌少。主要是,何老娘有了自己的著作,她現(xiàn)下與街坊間來往,半點兒不覺著差人家一頭了。而且,何老娘很會在心里安慰,時常想,俺還出過書哩。 于是,底氣也有了,信心也足了。 倒是何子衿,趁著何老娘打發(fā)人給小唐大人送書,是的,何老娘與小唐大人竟成了忘年書友,上回何老娘贈書后,小唐大人就說他回頭也要再出本書的,只是,小唐大人的書還沒出,何老娘的第二套書就出來了。 小唐大人來沈家拜訪時還特意過來了何家一趟,與何老娘道,“唉喲,老太太,不得了啊,我那第二本還沒出呢,你這都出到第三本啦?!?/br> 何老娘笑呵呵地,“這兩本是一套,其實是第二套?!边€與小唐大人道,“出書要快啊?!?/br> 小唐大人點頭,“是得抓緊?!?/br> 小唐大人中午飯是在沈家用的,何子衿打昨兒就知道小唐大人要來,因為她舅同她說了,托她再做只烤鴨,小唐大人好這口兒。 這可真是磕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何子衿早就預(yù)備好了,讓鋪子里大師傅烤得,唉喲,那水準,那味道,真?zhèn)€甭提了。尤其鋪子里的大師傅還練出一手的好刀功,烤好之后直接片皮,小唐大人用荷葉餅蔥白甜面醬裹了一個,直道,“比上回在探花家吃的味道還好?!?/br> 沈素笑,“先時那是子衿烤的,這個是鋪子里師傅烤的,如何能一樣?” 小唐大人道,“術(shù)業(yè)有專攻么。” 沈素笑,“小唐你這學(xué)問可是學(xué)通了的?!?/br> 小唐大人笑,“過獎過獎。 小唐大人出身尚書府,據(jù)說老唐家祖上還出過神仙,這事兒多邪乎,再有名的人家,也就是世家,祖上都做官的,家族傳的年頭長了,就稱世家,祖上說起來榮光,也就是出個公啊侯啊的??慈颂萍?,直接公侯都打不住了,人家出的是神仙。當(dāng)然,神仙事跡已遠?,F(xiàn)下唐家當(dāng)家做主的是小唐他爹,今戶部尚書,新君心腹。據(jù)說新君還是藩王時,就跟當(dāng)時的唐總督現(xiàn)下的唐尚書打過不少交道,今上登基,唐尚書的前程或者有再進一步的希望。連小唐大人,先時在太子詹事府當(dāng)差,現(xiàn)下太子登基為新君,立得了御史臺的差使。 可想而知唐家的顯赫了。 小唐大人交際頗廣,就像沈素這樣沒啥后臺平平常常念書升上來的寒門子弟,倆人認識的時候就早了,那會兒小唐大人他爹就是總督了,小唐大人也沒覺著沈素出身低啥的。倆人一直談得來,故而,沈素頗知小唐大人的性子,就喜歡人夸他有學(xué)問。 所以,沈素一說小唐你學(xué)問學(xué)通了,小唐大人頗是歡喜,就問起沈素烤鴨鋪子的事兒來,道,“可是你家開鋪子做烤鴨了?鋪子開哪兒了?我也去瞧瞧。” “還沒開呢。正在尋鋪面,帝都城開鋪子哪里有這么容易,想找個合伙人都不好找?” “這話怎么說,這手藝還怕開不起鋪子來?再說,你家又不是個窮的,難不成本錢不夠?” 沈素道,“不是我開,外甥女想開。” “唉呀,菊仙姑娘啊,這可得好生去捧場?!毙√拼笕艘宦牼蜆妨?,他對菊仙姑娘很有好感。當(dāng)然,也知道人家姑娘嫁人,小唐大人自己也有妻有兒,這種好感并不是男女之情那種好感,就是一種純粹的感覺。小唐大人又包了個鴨rou卷,道,“阿素,這可不是我說你啊,你做舅舅的,菊仙姑娘要是一時手緊,你可不太摳門兒啊?!?/br> 沈素白他一眼,“不是這個事,你也知道,在帝都城,甭說想把生意做大了,就是想站住腳都不容易。我這小小翰林,我姐夫和阿念官兒也小,沒個合伙人撐腰,怕是鋪子難開?!?/br> 小唐大人十分靈光的問,“菊仙姑娘不會是想跟我合伙吧?” 沈素笑,“你大忙人,也不曉得生意上的事,不知尊夫人意下如何?” 小唐大人答應(yīng)的十分爽快,道,“要是你,那是沒門兒,要是菊仙姑娘,就沒問題?!毙√剖侵酪恍酢醯模耸抡f來十分復(fù)雜,當(dāng)初小唐大人也是湊巧幫著何家打聽謝莫如何許人也,這才知道前太子妃今皇后娘娘還有一位嫡嫡親舅舅方昭云方先生在世。 至于方昭云先生的來歷,那就更復(fù)雜了,這位先生不論母系還是父系,都能在史書中找著名字的。當(dāng)初,菊仙姑娘做了方先生的信使。小唐大人并未多想,但當(dāng)時先帝對太子妃成見頗深,太子殿下冊封一年了,太子妃的正式冊封還沒動靜。再加上頗有些太子妃的政敵做祟,太子妃的處境很是艱難,都搬出東宮住回藩王府去了。但先帝對菊仙姑娘卻是不加掩飾的另眼相待,菊仙姑娘竟還得太后娘娘的召見。這里頭的事,小唐就不大清楚了,但后來太子妃順利晉封,如今又做了皇后。起碼,菊仙姑娘從未對前太子妃今皇后不利過,事實上,小唐還懷疑菊仙姑娘是不是給皇后娘娘在先帝面前說過好話什么的。 當(dāng)然,這些都是小唐大人的懷疑了。 不過,菊仙姑娘開個烤鴨鋪子罷了,他自然要給菊仙姑娘這個面子。 小唐大人將事應(yīng)下,沈素還謝了他一回。小唐大人道,“這么點兒小事,有何可謝的?!?/br> 在沈家吃過酒,及至下午,小唐大人就告辭了,還約了那烤鴨師傅說下次去聞道堂給他師祖北嶺先生烤一回,說是老頭兒現(xiàn)下年歲大了,一改先時的清淡口味兒,就愛吃個魚啊rou的。 沈素自然應(yīng)承下了。 小唐大人回家就同妻子說了,鐵氏道,“哦,就是何姑娘啊?!毙Φ?,“何家倒是動靜不斷,先是把書賣的舉城皆知,現(xiàn)下又要開烤鴨鋪子了?” “嗯,你什么時候有空,著人過去說一聲,菊仙姑娘過來,你們商量商量,銀子如何出,分子如何算?到時賺了算你私房?!毙√频馈?/br> 鐵氏抿嘴笑,“什么私房不私房的,我的還不就是相公的?!?/br> “那是,以后都是咱兒子的?!毙√拼笕诉@等出身,家里卻很是分明,就一媳婦,通房妾室皆無,可想而知夫妻二人的情分了。夫妻二人說了些私房話,第二日鐵氏就請了何子衿過府說話。 鐵氏嫁給小唐,完全不是下嫁,兩家是門當(dāng)戶對,鐵氏的父親是當(dāng)朝正二品左都御史,雖未入內(nèi)閣,也是數(shù)得著的高官,家里全是做官的。鐵氏兩位jiejie,就她嫁的最差。大姐是嫁給了先帝六子,二姐嫁的是先帝唯一胞妹今上唯一姑媽文康大長公主的二子平遠侯。而平遠侯這個爵位,并非祖上傳下來的,而是平遠侯戰(zhàn)功累積,直至封侯。可想而知鐵氏一門的顯赦了。 所以,哪怕鐵氏現(xiàn)下無誥命在身,也是帝都一等一的貴婦人。 鐵氏這樣的出身,教養(yǎng)亦是不差,手里更不缺商鋪銀錢,實際上,想跟鐵氏搭伙的商人不要太多,只是哪里就有這個門路呢。鐵氏也是個干脆人,見何子衿鋪子都未定下來,鐵氏干脆道,“我在通濟街有個鋪子,正不知道要用來做什么,不若就用這鋪子入股,咱們五五分成。你看,可使得?” 何子衿求之不得,笑,“這可省了大事?!?/br> 鐵氏道,“我出鋪子,剩下的伙計人手經(jīng)營就是你的事了,這些我是一概不懂?!?/br> 二人便將此事說定。 何子衿其實也打聽過了,帝都居大不易,其實,在帝都做生意也是大不易,像這吃食鋪子還簡單些,如那典當(dāng)、珠寶、銀樓、錢莊,這種生意,必有極大靠山方得經(jīng)營呢。 何子衿與鐵氏商量定了這烤鴨鋪子的事,跟著唐家的伙計去瞧鐵氏的鋪子,位置自不必說,就這面闊三間的鋪面兒,上下兩層,后面還帶一小院子的地段兒,何子衿賺錢的壓力簡直是大的了不得啊。 有壓力才有動力,何子衿胡文三姑娘就在這壓力面前開始了第一步的裝修工程,除了鋪子要裝修,還要擬定菜單,訓(xùn)練伙計,同時,何子衿還在郊外借他舅莊子的地方給鴨子催肥,沈素還問外甥女要不要也買些地。何子衿道,“帝都的地不是很難買的么?”歷來買地,可不是想買就能買的。像在碧水縣買的地,也不是現(xiàn)成就有的買的,都要等,有人賣,才有得買。碧水縣的地還不算難買,但帝都就不一樣了,大家都知道土地雖發(fā)不了大財,但貴在穩(wěn)妥,而帝都又是出了名的官兒多,誰家不想置幾畝好地呢。何家在阿念何恭翁婿進了翰林就打算置些田地了,可一時哪里買得到。 沈素道,“先帝臨終前處置了于李兩家,他們的家產(chǎn)已經(jīng)籍沒發(fā)賣,第一手自然輪不到咱們,但專有人倒賣第二手賺銀子的,你現(xiàn)在手里有多少現(xiàn)銀?” 何子衿道,“能動的有一千兩,我再去問問我娘跟祖母,可以一起買。” 沈素笑,“去吧?!?/br> 沈素兒子多,自家也要趁機置些田地的。 何子衿就去問她娘她祖母了,沈氏正抱著三兒子跟婆婆、馮二太太閑聊,待到傍晚用過飯,何子衿才跟她娘她祖母商議的。 要別個事情,何老娘興許還得猶豫,但置地什么的,一慣是何老娘過日子的常用手法,何老娘道,“前番丫頭片子成親,我這里活錢也不多了,能擠出七百兩來。沈氏道,“我這里還有一千兩?!?/br> 何子衿道,“那就拿出兩千五百兩,先置兩百五十畝地,祖母那里也得留二百銀子做日常花用呢?!?/br> 何老娘道,“多二百兩就能多置二十畝地呢。” 何子衿道,“眼下我爹跟阿念剛做官,家里小弟弟還小,何況,現(xiàn)下家里人多,開銷也較往常大些,寧可多留些活錢,別到時捉襟見肘?!?/br> 何老娘因是當(dāng)家人,想想也是這理,便應(yīng)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