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節(jié)
孟章一見是顧柔,趕緊穿好鞋襪站起來,同她打招呼。 顧柔面色焦急,劈頭問他:“冷司馬他傷得重不重?傷哪里了?” 孟章一愣,心想消息怎么穿得這么快,顧柔見他這番遲疑,還以為冷山出了大事,愈發(fā)著急。孟章趕緊道:“不礙事,肋下讓人刺了一劍,其余都是小傷?!?/br> 顧柔不大信,她瞧見那件血跡都洗不干凈的兵服,心都揪住了——以冷山的機警和老練,能把他傷成這樣的對手,定然不可小覷?!八趺词軅?,又親自出任務了?” 敵方鐵衣斥候的事,國師有過囑咐,不許透露給顧柔半點,孟章可不敢在這個時候作死,連忙打哈哈道:“沒事,論本事,咱們白鳥營他頭一份,你還信不過他么?都是小傷,我剛看他回來。啊,他還活捉了對方,誰能真正傷了他呢?” 顧柔松一口氣。沒事就好?!澳?,我想去看看他,孟軍侯能否幫我?guī)€路?!?/br> 孟章為難:“這可不成。這這這……” 他曉得顧柔這個姑子的性子是有些倔的,急于找個借口推搪過去,可是一時半會居然想不出什么好借口來。 不過這會兒,顧柔反倒自己放棄了這個要求,挨著石桌凳坐下,嘆了口氣:“我知道,你不能帶我出去,這為難你了?!?/br> 孟章松了口氣,也坐下,讓人沏壺茶過來。等茶的工夫里,顧柔問他:“孟軍侯,我有件事一直想問,是關于常玉這個人的?!?/br> 孟章又是一驚。她怎么突然提起常玉來,她又從哪里聽來的常玉? “我想知道常玉是怎么死的。” 顧柔眼神急迫,抓了抓孟章的臂彎。 提起常玉這個人,孟章自也有些唏噓。沒有人能忘記常玉,他留給人的印象太深了,天賦英才又匆匆離去。 茶來了,孟章先給自己倒了杯,一口牛飲喝掉,長長嘆氣:“常玉他,可惜了……” …… 不知不覺過了用飯的時辰,顧柔從孟章院子里回來,一路心神恍惚。 腦子里還回想著孟章說過的那些話。原來,常玉竟是那樣一個結局,他進入白鳥營之后思考得那么多,卻最后選擇了一條與初衷截然相反的道路。 如果放在平安的盛世,也許常玉才華會令他成為一個很優(yōu)秀的人,無論是讀書出仕賢者,還是嘯傲山林隱士??墒撬x擇了戰(zhàn)場,在那個每做一個決定都來不及過多思考,間不容發(fā)的時刻,他選擇向死;并且,也沒有給殺死他的冷山別的選擇。 冷山殺了他,別無選擇。顧柔想到這里,突然想到那天在角樓上他對自己說過的話: ——如果你逃跑,我也一樣會殺了你。 不由得一驚。 她眼前又一次浮現(xiàn)冷山的那個眼神,絕望、凄清、深沉、溫柔……飽含著痛苦和復雜的情緒。那是為了常玉,他一定沒有忘記過常玉。 孟章道:“常玉以后,他再也沒在人前表露過他的痛苦了?!?/br> 是的,更多的時候,他學會藏在心里。 顧柔怔怔地回想冷山過去的每一個神情,每一個動作,直到今時今日,她才發(fā)現(xiàn)他的那些細微之處,似乎都飽含著一個人對于過去的負重和沉痛。 她想得出神,直到院里的梧桐葉飄落到她跟前,她伸出手,接住了——秋日的陽光帶著微涼,與夏日截然不同的感受。僅僅是一個夏天的白鳥營生涯,已經(jīng)讓她刻骨銘心;更何況,冷山在那幾乎度過了半生。誰能忘掉呢? …… 顧柔把冷山的衣服拿回來補好了,在破損的肘關節(jié)處,特地加固了一層,以防下次磨損。 她照舊像籠中鳥一般,看著官邸外面的世界。好幾次,在她看不見的角落,國師看著她立在行轅外的街道上出神,看白鳥營的士兵經(jīng)過,怔怔發(fā)呆。 “伍長!伍長!”祝小魚在隊伍里拼命地沖她揮手,顧柔也用力揮手,她開心地笑,眼淚卻涌出來。向玉瑛跟著隊伍目不斜視,手卻悄悄抬起來沖顧柔揮了揮拳頭——那是一個她們約定好的手勢,做成了一件事,互相碰一碰拳頭。 領隊的冷山照舊走他的路,他看起來一切都好,傷勢也不明顯,很精神,顧柔遠遠望著他,他好像沒看見顧柔。 顧柔在手札里面寫道:我很想他們,很想很想。 她以為自個忘了白鳥營,其實一直沒有。 有一日,國師與眾官將議事后,得有余暇,同治中岑隨一起參觀他的藏書,岑隨雖然是云晟那一頭的人,但他也是個讀書人,而且治學廣泛,談吐很有意思。國師交人素來無論親疏,而岑隨也覺得這位來自國觀的大宗師,并沒有恩師云太尉口中說得那般專橫跋扈,兩人皆有種言語投機之感,便邀請國師來家中小坐。 用了一道茶的工夫,岑隨命人把收藏許多年的各類藏書都取到客堂,以供國師參看。 岑隨介紹道:“其中一些法家經(jīng)典,乃是孤本,乃前朝武陵地區(qū)的大賢何雍收藏整理成集,下官的祖父與他有交情,何家后來落難,祖父出手襄助,何老前輩為了報答,便將此書交托給祖父。下官得到這些書簡之后,又重新命人抄錄,分門別類裝訂成冊?!闭f罷笑一笑道:“聽聞大宗師精研道家兵家陰陽之術,想不到對此類法家藏書也有興趣。” 國師半蹲下身,他倒是并沒有在那看岑隨介紹的書,只是按照對顧柔的了解,從中挑選著她可能會愛看的幾卷風俗志。一面漫不經(jīng)心道:“岑治中,本座聽聞你是承熙三年的太學生,甚察多辯,有鄧析遺風。” 岑隨聽了心里一驚,春秋的鄧析乃是法家先驅(qū),卻又因為欺愚惑眾,得了荀子一個“不可以為治綱紀”的評價。大宗師這會兒把他比作鄧析,究竟是何意啊?一時間心里七上八下,不知如何作答。 于是,岑隨笑著揖道:“下官愚鈍,豈敢同法家先賢比肩?!?/br> 國師挑揀著書簡,已經(jīng)拿了一卷在手中,淡淡道:“你對戰(zhàn)事早有預料,卻隱而不報,報只報一半,這等模棱兩可,中庸之道,確實倒不似法家風范?!?/br> 岑隨冷汗涔涔:“大宗師,誤會了,下官一聽戰(zhàn)事起了苗頭,可是立即……”他本來想說立即修書給了太尉云晟,可是他突然意識到不能說,否則便連恩師也一起出賣掉了,延誤戰(zhàn)機本來就是一連串人的的責任。他只好閉口不言。 國師抬頭,目光疏冷,淡淡朝他一瞥:“立即上報了是不是?你以私人名義修書給云晟,卻不奏表上報朝廷。你明知這封信有可能不會引起他的重視,豈非報只報了一半,你藏私?!?/br> 岑隨見他揭破,秋涼的天早已汗流浹背,起身恭拜道:“大宗師,下官該死?!?/br> “該死倒也不至。只不過你為了不得罪上峰楊琦,搖擺于國家利益和私情利益之間,結果你選了一種中庸的做法,哼,倒是圓滑。責任追究起來,拿到信箋的云晟替你擔大頭?!?/br> 岑隨的小九九被他一一點破,頓時嚇得魂飛魄散,雙膝一曲,跪下磕頭:“大宗師,下官真真該死!我千不該萬不該,為了自己那點小小盤算,藏私于己?!?/br> “你的書收藏得很好,學問也做得很透,”國師翻閱他的書到,“不過,本座是不會因此原諒你貽誤戰(zhàn)機之罪的,為學而不能為用,治法卻不能無私,這些經(jīng)典,你大概需要重頭再讀了?!?/br> “下官無知狂妄,下官該死?!贬S想哭。 國師道:“貽誤戰(zhàn)機這筆賬,本座先在你頭上記著,從即日起,著你替代楊琦,總領武陵郡一切事務。等平定云南之后,你的功過一起算,屆時再論賞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