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jié)
這樣想著,傅瑩禮貌地回了一句:“謝謝您的關心,但我并不認識您,對您所說的內容也一無所知。您是不是認錯人了?” 想了想,她還在句末加上了一連串萌萌噠笑臉。 發(fā)送。 余光瞥見傅嘉平高大的身影出現在門口,傅瑩快速將手機放好,臉則埋入柔軟的枕頭中,撒嬌地叫了一聲:“哥哥?!?/br> 2010年的帝都大學還未經過翻新,教學樓大多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磚瓦建筑,古樸之余卻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現代化社會中顯現出幾分沉悶破舊。 這時候的周卓遠還只是大一新生,遠不如日后的萬眾矚目。 尤其是在去年九月剛開學,同學們都還很不熟悉的時候。即便周卓遠是以極為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帝都大學王牌專業(yè)的,在人才濟濟的學校中,除了過人的相貌外竟沒有什么格外引人注目的地方。 這也是周卓遠最為惱恨的一點。 才開學幾天,新生們彼此都只知道相互間的名字和籍貫時,就有大膽的女生當眾向周卓遠告白;周卓遠拒絕得很果斷,并說明自己的大學生活要致力于學習,不可能分出一絲一毫的精力來戀愛??杉幢氵@樣也無法阻止部分女生激烈的行徑。 事到如今,周卓遠實在受夠了這種“喜歡”。 他不明白,同樣是帝都大學的學子,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和他參加一個課題組的同學董向晴能夠心無旁騖地將全部的熱情投入無盡的學習中,這些女生卻以為她們的無所事事能夠換來周卓遠的高看一眼,更有甚者口口聲聲打著為他好要將他改造得富有人類情感的口號,卻無時無刻不在自以為是地給他添麻煩。 比如說,千方百計要到他的電話號碼,挖空心思地發(fā)送另類短信來吸引他的注意力。比如今天這條—— “謝謝您的關心,但我并不認識您,對您所說的內容也一無所知。您是不是認錯人了?” 不認識? 周卓遠當即冷笑一聲。這是個陌生號碼,該說不認識的人明明是他才對。 如果放在前幾個月,他可能還會不以為然地直接刪除;現在只要想到有這樣一個女生仗著不知從何而來的喜歡,索要著他的聯(lián)系方式、在暗處窺探著他的生活、企圖和他更靠近一步,他簡直毛骨悚然。 這般厚顏無恥的人,他自然給不出什么好臉色,便毫不留情地回復:“這種搭訕方式很無聊。” 發(fā)送完畢后,周卓遠將手機關了機,繼續(xù)擺弄跟前的電子顯微鏡。 周教授吃過午餐后便驅車離開母校了。 從車窗向外望去,經過翻新后充滿了現代化氣息的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讓周教授險些找不回二十年前陳舊而充滿回憶的模樣。 那時候他還曾數次抨擊帝都學子的不務正業(yè)和頑劣不堪,待很多人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也許以后都不再有機會相見的時候,他才明白年少天真是多么可貴。 久遠的思緒慢慢沉淀在周教授的心頭,最終化作一聲嘆息自口中吐出。 周教授又一次翻開了傅瑩的日記本。 周教授的記性很好,說是過目不忘也不為過,對于日記本中的內容自然印象深刻得如同每一個字都鐫刻在腦海中。 可他還是時常翻閱。比起孤單的回憶,親眼看到總是格外讓人心情愉悅。 但今天,周教授發(fā)現了一點不對。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傅瑩因淋了一場雨而感冒了好幾天。后來清醒了,她便在日記里抱怨睡了幾天都沒法寫日記,看著空蕩蕩的頁面的難受到不行,一定要想個辦法補回來才好。 到此為止,沒有然后了。 可眼前,周教授分明看到最后一頁憑空多出一句明晃晃的抱怨:“本以為是個好人,居然說我搭訕,真是個奇怪的人。再也不要理他了?!?/br> 一堆憤怒委屈的顏文字后,跟著的是周教授熟悉的號碼。 他自己的手機號碼。 ……怎么回事? 周教授揉了揉太陽xue。與之截然不同的日記內容還清晰地浮現在他的腦海中,他很確定自己的記憶沒有錯,這是一行新添的內容。 盡管從紙張和筆跡的質地來看分明已經過了很久,更何況他隨身攜帶的日記本毫無經人篡改的可能性。 但當周教授的思緒順著日記本回到其所記錄的時間時,他忽然記起了一段回憶。 莫名的搭訕。 果斷的刪除。 陌生的號碼。 ……并不陌生……周教授想起來了,那正是傅瑩的號碼! 這種感覺實在非常奇妙。 盡管這條短信對于那時的周卓遠來說無關緊要,周教授仍清清楚楚地記得有和沒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記憶,并從未在此之前發(fā)現過任何不妥之處。 更關鍵的是,和諧共處的實際不僅是兩段記憶,更是他對于那個號碼的認知。 傅瑩的號碼是死后才保存在周教授的手機里的,這個號碼有沒有被注銷、或者有沒有被其他人使用,都不影響周教授用這種方式表達他對傅瑩的遺憾與喜愛。 因而,他對那個數字的敏感程度理應讓他在接觸回信的一瞬間熱血沸騰,那樣的片段卻始終安靜地躺在的周教授的回憶長河中,直至今日周教授才意識到他的存在。 但那又真真切切的是他親身經歷過的過去,他對此毫無懷疑。 周教授將他對傅瑩的短信界面從最底下翻到了最上面,清一色全是他發(fā)出的單向短信。 他想了想,臨時聯(lián)系了一個精于計算機技術的朋友。 周教授從來沒有求人的時候,急促而慎重的語氣更是前所未見。朋友還以為他是要非法侵入國家秘密數據庫,正在經受著良心考驗的時候,忽然聽見周教授說:“我二十年前失手刪了一條短信,能幫我恢復嗎?” 朋友:“……” 作者有話要說: 朋友:自從學了計算機,親朋好友都開始找我修電腦就算了,這個修手機的,你放學別走:) 二十年前的周卓遠: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第3章 第 3 章 時隔二十年,對于一般人而言記憶早就模糊,即便察覺到有所不妥,也會懷疑是自己記錯了,甚至會腦補出并不存在的記憶來說服自己。 但周教授不是普通人。 他很清楚:一定是記憶改變了。 一邊是他萬分肯定的舊回憶,一邊是經由恢復的短信佐證的新記憶。 可倘若后者是真實的話,那個時候的周卓遠跟傅瑩毫無交集,傅瑩怎么會無緣無故給他發(fā)sao擾短信? 說起來,從內容上看,倒像是在回復周教授發(fā)給傅瑩的最后一條短信。 周教授因此有個大膽的猜想: 他在2030年發(fā)給傅瑩的短信,出于某種不明原因,收到的人是2010年的傅瑩;但傅瑩的回復仍舊遵循時間規(guī)律,發(fā)給了2010年的周卓遠。 出現了規(guī)律之外的事情,傅瑩日記本上的內容和他的過去才會發(fā)生變化。邏輯吻合。 一無所知的周卓遠拉黑了傅瑩。記憶吻合。 …… 大膽的猜想是科學家的優(yōu)良作風沒錯,但更關鍵的是合理的驗證。 周教授不由沉思著閉上眼睛。 傅瑩短暫一生中最后一年的故事清晰地映在他的眼前。 自傅父傅母雙雙逝世之后,傅家便只剩下傅嘉平和傅瑩這對兄妹相依為命。 其中,傅嘉平作為傅氏繼承人,有著超乎年齡的果決性格和凌厲手段,生生撐住了動蕩的傅氏,并迅速開辟出較之之前更為廣闊的市場。而在他庇佑下的傅瑩,則在之后出人意料地參演了電影《常元公主》,以令人驚艷的出色演技一舉斬獲當年金鳥獎的影后。 但現實并不像這個故事般美滿。 2010年4月15日,傅嘉平在前往公司的路上,意外卷入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中,因搶救無效當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