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jié)
只這般,其他人都還沉浸在方才的美食里,一轉眼就發(fā)現(xiàn)好日子再度到頭了。準確的說,他們就沒好好歇過,農忙剛過,連水田的稻樁都來不及拔,又該忙活開了。 周家眾人一面想著家里又能添進項了,一面卻忍不住為自己哀悼。想也知曉,這下忙起來沒個一兩月是不大可能消停了。 得虧周蕓蕓不會讀心術,要不然她一定會笑著說你們想的太甜了,甚么一兩個月,麻辣燙跟旋風土豆可不是一個檔次的,只要湯底和蘸料的配方捂得死死的,就算做上十年依舊有人會來買。 也幸虧這個時候周家上下沒人想到這一茬,不然估計他們該很為難才是。而事實上,這會兒某倆等著娶媳婦兒的小子已經(jīng)開始為難了,原本說好的等秋收一結束就開始尋摸親事的,最晚到九月間也該抱上媳婦兒了??烧杖缃窨磥?,恐怕九月里還在忙活罷? 不過,沒多久就再沒人想這些事兒了,因為周家阿奶來給他們派活計了。 既是要做麻辣燙,就要打新的鍋子,漏勺、夾子、長筷子也少不了。除此之外,為了配合大鐵鍋還得重新弄個爐灶,這些都是麻煩事兒。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東西都要五等份。 這些活兒被周家阿奶全部交給了周家大伯來做,銀子管用,東西要好,另外也得抓緊一點兒,賺錢這種事情當然是趕早不趕晚的。 然而這僅僅是最基礎的準備,因著周蕓蕓方才特地拽她去一旁詳細說了湯底和蘸料的方子,周家阿奶很爽快的決定,重修灶間。 重修灶間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周蕓蕓那個專屬灶間就倆灶臺,完全不夠用,另一個則是為了保密。 依著周家阿奶的說法,新造好的灶間會是格外奇葩的風格,灶眼一致朝外,里頭才是燒飯的灶臺。如此一來,甭管里頭在干啥,只要把灶間的門一關,啥都瞧不到。最重要的是,煙還散得快,完全不用擔心被煙熏。唯一麻煩的是,如今是天氣熱還好,等大冬天雪花漫天飛的時候,在院子里燒火絕對能感受到何為冰火兩重天。 不過,那卻是以后的事情了。 改造的事情就順勢延下去交給了周家二伯,當然其他人還是會幫忙的,不就是把墻扒個洞再砌幾個灶臺嗎?累是累了點兒,卻不算難。 除了這些事情外,周家阿奶最心動的就是各色配菜的準備。 在這一點上,不得不說周蕓蕓做出了一個極好的示范。比如說,一小把青菜用麥稈草草一捆,就能賣兩文錢,要知道一斤青菜也就賣三文錢。同樣的還是大白菜、花菜、空心菜等等,反正都是丁點兒份量,價格卻比原價貴了好幾倍。當然,葷菜也是如此,只不過這就需要周家阿奶的配合了。 “阿奶,我先前就想做些丸子,rou丸、魚丸、蟹丸都可以,到時候拿竹簽子一戳,算四顆一串好了,咱們既能放到麻辣燙里煮,又能零著賣,畢竟到時候說不準就有沒啥錢的人來嘗味兒呢?一串串賣也不賴?!?/br> 周家阿奶一聽這話,深覺極有道理,畢竟這年頭有錢的人少,多半人可能懷里就踹了幾文錢,那拆開里零賣也沒錯,說不準還能因此多賺一筆。 當然是能賺的,這不就是串串香嗎?正好回頭多帶個鍋子,等串串香在麻辣燙里煮熟了就放到空鍋子里,浸在湯底中,誰想要花幾個錢就能嘗到味兒。 只是,這么一來就要做丸子了。 丸子本身是沒啥,可甭管是做魚丸還是rou丸,剁成糜子是基礎,若想要口感超彈的,則還要反復摔打,時間長了,練成麒麟臂都不是問題。 ☆、54|52.1 周家阿奶沒吃過魚丸、rou丸,不過這個想象起來并不難,旁的不說,rou丸不就是獅子頭嗎?就算個頭和做法有差異,不還是那么一回事兒嗎?至于魚丸,應該也差不多。 對此,周蕓蕓也沒做過多的解釋,而是親自動手給周家阿奶示范了一遍。 魚是現(xiàn)成有的,從水田里撈回來就養(yǎng)在另外兩個太平缸里,畢竟如今周家已經(jīng)打了井,留一個用來裝水盡夠用了。 周蕓蕓撩起袖子撈了兩條魚上來,拿到灶間用刀背將其拍暈,利索的殺魚清洗,再取下魚rou剁成魚泥擱在一個大海碗里,小心的兌上清水、雞蛋清和薯粉,再加入早已準備好的精鹽、蔥姜汁等調味料,不停的攪拌直至黏稠。 “阿奶,咱們家還要多買幾個大面盆,我再將要兌的東西提前準備好,到時候直接倒進去就好了?!敝苁|蕓一面攪拌一面笑著道,“這是最簡單的魚丸,我叫它清湯魚丸,回頭咱們再燉上高湯,放涼了加到里頭,就成了高湯魚丸,味道好了價格也就更高了?!?/br> 感覺到手里的魚泥已經(jīng)很黏稠了,周蕓蕓將大海碗里的魚泥全倒在了案板上,反復的摔打:“其實,我覺得也可以拿個大木槌來捶,一樣有用,還能省點兒力氣。對了,反復摔打或者捶打以后,做出來的魚丸才會既有嚼勁還有超彈的口感?!?/br> 周家阿奶聽得云里霧里的,不過有幾個關鍵點兒還是弄明白了。 案板、菜刀、大木槌都需要重新買,再有就是面盆也少不了。除了這些外,還得找個固定的地方讓家里人干活,先在堂屋里湊合一下,到時候再看具體情況來定。 等周蕓蕓擠好了魚丸,就著之前的麻辣燙鍋底將魚丸煮熟,請周家阿奶品嘗后,這事兒才算真正定下來。當然,除了魚丸還有rou丸,不過考慮到魚是現(xiàn)成就有的,而rou除了胖喵不定期獵回家的那些,還得外出購買,周家阿奶果斷決定,先賣魚丸,rou丸暫且押后。 既已經(jīng)做出了決定,接下來就可以開始準備工作了。 不得不承認,周家人的行動力還是極為強悍的,不到兩天工夫,灶間就先改造好了,面對著院子的那一面墻上開了五個灶眼,當然相對應的在灶間也會出現(xiàn)五個灶臺。 又一天,大鐵鍋等物也都被運回了周家,包括之后阿奶叫人特地趕工完成的剁rou刀以及大木槌。 東西都是上好的,看得出來做得很是精細,同時也間接表明了周家阿奶在工具上沒少費錢。鐵鍋等物先擱在堂屋角落里,齊齊的擺成五份,到時候可以直接取走。案板、剁骨刀等物則直接分發(fā)到每個人手中。 要不怎么說這一回周家阿奶花了不少錢呢?厚重結實的案板每人一個,鋒利泛著寒光的剁骨刀每人兩把,打磨得極為光滑完全不用擔心捶打過程中掉落木屑的大木槌也是每人兩把。再比如粗瓷大面盆,一摞一摞的買,不說其他人了,連周蕓蕓都被阿奶突如其來的大手筆給驚嚇到了。 驚嚇過后則是感概,周蕓蕓已經(jīng)明白了,阿奶真的是無條件的全然信任她。 只是這份沉甸甸的信任讓周蕓蕓在感動的同時又有種忐忑不安,麻辣燙當然能賺錢,畢竟這是她上輩子風靡多年席卷全國的特地小吃,可因著阿奶這番信任,周蕓蕓愈發(fā)的認真起來。 等一切準備工作就緒,連竹簽子都特地削了一竹框子后,周家這頭終于正式開工了。 蔬菜類準備起來容易得很,除了周家本身就有的那幾種,但凡村子里能采買到,早先周家阿爹都挨家挨戶的買了過來。這會兒,只需要將所有的蔬菜清洗干凈,該捆綁的就捆綁,該插竹簽子的就插竹簽子。 這些事兒都由兩位堂嫂完成。 葷菜類的略麻煩,因著麻辣燙煮得時間不會很長,所有的rou類都必須盡可能的切成薄片,最常見的也就是rou卷,再有就是肥瘦相間的三線rou。像一些豬心豬肝之類的,在這里很難備齊,畢竟壓根就沒有專門賣這些下水的地方,只能碰巧了準備一些。 兩位伯娘負責完成所有葷菜類的準備工作。 再往下則是擠魚丸了。 這是最麻煩的事情,撈魚殺魚清洗取rou,在剁成魚泥后還要加配料,再反復捶打。事實上,等伯娘、堂嫂們完成分配到自己頭上的任務后,堂屋這邊也才出了兩面盆的魚丸。 而那頭,三囡領著倆堂哥一親哥,也就是進學的那仨小的,負責在灶間外頭燒火。灶眼有五個,他們四個只能跑來跑去,絕不能叫灶眼熄了火。 足足忙碌了一整天,才總算將大部分配菜完成。眼瞅著天色已晚,周家阿奶當機立斷讓家里人去歇著了,畢竟頭一天出攤也不知曉究竟是個甚么情況,看著這一大堆的配菜,估摸著也應該夠用了。 仍是兵分五路,因著沒人會大早上吃這么油膩的麻辣燙,周家這頭反而靜下來心,睡足加吃飽以后才趕路,到了目的地也才堪堪晌午。 原本周家阿奶的計劃,是打算從晌午一直賣到傍晚的,正好到時候自家的兩頓飯也在攤上解決了,熱乎乎油汪汪的,光是想想即將入口的好吃的,所有人都充滿了動力。 結果,事實證明,周家阿奶完全估算錯誤。 新鮮吃食本就容易引人注目,麻辣燙又是那種香味十足的,要是吃飽喝足了也就罷了,但凡略有些饑餓的人,聞著那香味都覺得饑腸轆轆。再一看,里頭有rou有菜,油水還足,自有人忍不住上前詢問。 這會兒恰逢晌午,雖說鄉(xiāng)下人家除了農忙外,多半都是一天吃兩頓的,可鎮(zhèn)上、縣城卻并非如此,這里的人多半都是一天三頓,要是手頭上有余錢的,還會在下午加頓點心,在晚上加頓夜宵。 于是,在繼旋風薯塔之后,周家人再度感受到了何為客如潮來。 盡管大部分人只是為了嘗個鮮,買的都不算多,可架不住買的人多。就算只每人買一到兩樣,不到一個半時辰,原本備好的配菜就已差不多空了。 只這么一看,人們的喜好就立刻分明了。 最受歡迎的必然是魚丸,許是因著從未見過這樣的吃食,加上魚丸本身色澤潔白柔軟晶瑩,很容易吸引食客的目光。恰好魚丸本身就是一串串賣的,很多人逛街時也沒帶上碗筷的習慣,花錢買上一串魚丸嘗鮮就是最方便不過的選擇了。 除了魚丸之外,豬rou卷和三線rou也極討喜。這個就很好理解了,人家好不容易出門嘗個鮮,難不成還吃素菜?但凡手頭上有點兒小錢的,就喜歡吃rou。 素菜因著種類比較多,像豆芽、菌菇、冬瓜這種賣得還算不錯,畢竟rou雖好吃,可也貴呢。唯獨青菜、白菜之類的,買的人比較少,剩下的也都是這幾種。 “他們不吃,咱們吃,吃光了直接回家!”見賣的差不多了,周大山直接將剩余的菜都歸歸攏,盡數(shù)給煮了。 其實白菜的味兒雖寡淡了點兒,可過了一遍這鍋油汪汪的湯底后,滋味就完全變了,加上他們倆口子也餓了,索性埋頭大吃起來。雖說這會兒已經(jīng)過了飯點,卻仍是把旁邊的攤主饞得受不了。試想想,會來出攤的本身就不可能是大富大貴的人家,一般也就在出門前往懷里揣上幾個粗糧餑餑,如今見周家攤位這邊吃得這般痛快,偏又舍不得花錢買,只能背過身子不去看,老老實實的啃手里的餑餑。 不單是周大山,其他四路的情況也類似,縣城和青云鎮(zhèn)這三路,晌午這一頓就賣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這點也都自個兒吃了,就是青水鎮(zhèn)和青山鎮(zhèn)生意略差了點兒,可饒是如此,到下半晌時,也都賣光了。 還是準備不足啊! 周家阿奶一面感概一面匆匆回了家,只是她并不知曉,她的好乖乖這會兒正被人堵在家里套話。 來的人是久違了的三奶奶,被周家阿奶坑了無數(shù)次卻依然堅信阿奶是個天上地下絕無僅有大好人的三奶奶。不過今個兒,三奶奶卻是故意挑周家阿奶不在家時,特地上門來尋周蕓蕓的。 但凡是楊樹村的人,都知曉周家阿奶最最寶貝的既不是大孫子也不是小孫子,而是這個排行正中的二孫女。雖說三奶奶很不理解為啥她大嫂要那么做,不過自打上一次看到周蕓蕓熟練的切土豆后,就自認為看破了真相。 這會兒,她只笑瞇瞇的看著周蕓蕓:“蕓蕓啊,今個兒咋不切土豆了?對了,你們家咋變成這個樣子了?” 一開始,三奶奶只注意到站在房檐下透氣的周蕓蕓,等她走過來一瞧,啊喲,周家這是又做啥幺呢!! “不知道,反正是阿奶叫人干的。”周蕓蕓對三奶奶倒也沒啥好惡,主要是她們不熟,僅有的幾次見面也沒說上幾句話,不過倒也說不上有多討厭,只是在心里慶幸胖喵在周家水井旁尋到了一處上好的曬太陽地方,倒是不用擔心被外人撞見了。 “哦,你阿奶喲……”三奶奶略皺了皺眉頭,似乎沒考慮好要怎么評價她那位大嫂,想了半天索性放棄了,只道,“蕓蕓,最近你們家這是在干啥呢?我咋聽說你阿奶買了不老少的東西?” 周蕓蕓想了想,擺出一副乖巧聽話的模樣,笑著答道:“伯娘、嫂子們上山打豬草去了,至于我阿奶,不知道上哪兒溜達去了。” 這當然不是事實,打豬草的只有兩位伯娘,堂嫂們是去稻田里撈魚了……反正就是半真半假的話,至于三奶奶愿不愿意相信就是她自個兒的事兒了。 事實證明,周蕓蕓在長輩里頭的形象是極好的,三奶奶壓根就不懷疑她這話,只一臉慈祥的笑看著她:“這么看來還是蕓蕓最乖,不像我家里那些臭小子臭丫頭們,見天的往外頭蹦跶,不到吃飯的時候就尋不到人!” “三奶奶,你是來找我阿奶的?”周蕓蕓惦記著灶間里的湯底,灶眼的火當然沒熄,三囡和仨小子一直跑來跑去的添柴禾,倒是將三奶奶的注意力吸引了過去。 瞅著跟前乖巧的周蕓蕓,再瞅著不停添柴燒火的幾個小的,三奶奶的眼珠子轉了又轉,直覺告訴她,周家鐵定又有新的賺錢法子了,這一次,她一定要分一杯羹。 而周蕓蕓也在想著同樣的事兒,麻辣燙的配菜太多了,若說先前她還琢磨著自家人慢慢配齊,可仔細斟酌之后,她就知曉那是不可能的。既然這樣,那就尋個分包商? ☆、55|52.1 周蕓蕓仔細盤算了一下,麻辣燙的諸多配菜里頭,豆制品占了素菜很大一部分,且極受歡迎。偏生,豆制品做起來雖不難,卻是既費時又費力,哪怕周家人口不算少,可照如今看來,恐怕絕對抽不出人手來做這些豆制品。 遲疑了一下,周蕓蕓試探的問:“三奶奶,你可會做豆腐?” 三奶奶原還想著再套問一番,乍一聽周蕓蕓這話,登時有些愣神,只反問道:“豆腐?蕓蕓是想吃豆腐嗎?嫩豆腐還是老豆腐?” 豆腐的做法早已不是秘密,等閑聰慧勤快點兒的農婦都會做,卻很少有人會做豆腐賣錢。一來,做豆腐太費工夫;二來,村里人沒那閑錢買豆腐,去鎮(zhèn)上賣又太費事兒,畢竟不是誰家都跟周家似的有牛車。 當然,這些都是借口,真正的理由還是因著做豆腐的利潤太少了,與付出完全不成正比。 試想想,費了那么多工夫就只賺那幾個小錢?那不如去鎮(zhèn)上打短工省心省力呢。 見三奶奶愣住了,周蕓蕓又道:“要是我們家每日都收大量豆腐,三奶奶可愿意做?” 這話雖聽著委婉,其實已經(jīng)算是點出了關鍵。 “蕓蕓?!比棠唐沉艘谎勖χ鸬膸讉€小的,伸手將周蕓蕓拉遠了點兒,愁眉苦臉的道,“先前那些事兒,三奶奶也知曉自己做得不地道。可我真沒啥壞心,也不求大富大貴,就是家里那情況真沒法子。你小叔眼看就三十了,還沒娶上媳婦兒,偏今年還又添了兩張嘴,我這心里喲……” 三奶奶原本就不傻,聽著周蕓蕓這話茬,就知曉侄孫女心軟了。雖說她也不覺得一個小姑娘能想出啥好法子來,卻很清楚這是她大嫂最寶貝的心頭rou。不圖旁的,回頭幫她說幾句好話,保不準大嫂就會留給她一口湯喝。 當下,三奶奶就打起了感情牌。 不過她這話卻也沒錯,三奶奶生的孩子比周家阿奶還多,三子兩女,往下的孫輩兒更多,日子卻完全不能跟周家相比。 她那三子兩女里頭,長子勤快又能干,早些年卻活生生的累死在了地里。長媳都沒等到丈夫入土,就撇下當時還在襁褓中的閨女頭也不回的跑了。 老二看著有出息實則最是自私不過,打小去鎮(zhèn)上給人當學徒,得了一副好手藝,卻極少回家,還將婆娘和三子一女都丟給老父母養(yǎng)著。這不,上個月他婆娘又生了,是一對雙胞胎兒子。 老三、老四都是閨女,前者嫁得極遠,后者又懶又饞。不過三奶奶原也沒指望閨女養(yǎng)老,倒也不甚在意。 唯獨最小的兒子,人最老實卻最吃虧。既要照顧二老,又要照顧侄子侄女,還要下地干活。他的年歲只比周家阿爹小一歲,看著卻比周家大伯年紀還大,且到了這會兒還沒討上媳婦兒。 上輩子的經(jīng)歷練就了周蕓蕓的鐵石心腸,不過若是互利互惠的選擇,她也不介意略微伸手幫襯一把。 最重要的是,早在賣旋風薯塔時,周蕓蕓就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這個年代跟她上輩子差異太大了,自家哪怕再怎么低調,恐怕也已經(jīng)招了人眼,再任由事態(tài)繼續(xù)發(fā)展,早晚要出事。 唯一的選擇,就是拉著族人一起干,就算到時候真被人惦記,這人多了平攤下來也不剩多少了。 思量了一會兒,周蕓蕓決定先把丑話說在前頭:“三奶奶,我們家的確在做小買賣,帶上你也沒關系,累雖累了點兒,一天下來賺個幾十上百文錢還是不成問題的。只是,你可曾想過,這么一來就極容易成了活靶子。唉,我看還是算了,回頭招呼族人一起干罷?!?/br> “別??!”三奶奶瞪圓了眼,雙手叉腰氣勢如虹,一副舍我其誰的霸氣模樣,“活靶子就活靶子,誰怕誰!只要能賺錢,管他天王老子,敢擋道就滅了他?。。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