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節(jié)
中原地區(qū)的軍武方式的變革,是以五胡亂華而開啟的,先漢時期的許多打仗方式被改進或淘汰,胡風嚴重影響了北方的兵器與作戰(zhàn)方式,比如馬鐙都是在十六國之后出現(xiàn),騎兵可以踩著馬鐙半立在馬背之上,才有了如今一丈以上長弓在馬上使用的軍隊;比如長鞘弓和復合弓大量出現(xiàn)在軍隊之中,加大了準度射程和弓力,但對于臂力要求更多,這都是跟早年游牧民族學習的。 歷史和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個軍隊的打仗方式,而大鄴與歷史上不同的進程,也一定會對南方軍隊的打仗方式產生影響。 崔季明多年都是與突厥打仗,軍中學的也都是北方軍隊的一套。若是原來的隋唐時期,作為從北打到南建立的政權,南方的軍事力量在被攻打過以后必定勢弱,而且南方除卻部分邊遠地區(qū),大多也會學習貫徹天下的北方作戰(zhàn)方式。而大鄴不同,鄴高祖是從南方一步步打到北方的。 雖然在北上作戰(zhàn)后,鄴高祖學習了大量胡人作戰(zhàn)的方式,建立了適應北方的軍隊才成功打下了北方,后來那部分胡化軍隊留在了長安洛陽一帶。但那時候南方可是鄴高祖的大后方,是他的養(yǎng)兵練兵之地,南方軍隊做了大量對于北方的適應訓練,也肯定為了和末期的北魏作戰(zhàn),研制了很多針對北方軍隊的作戰(zhàn)方式或者是新兵械、戰(zhàn)技。這些留存的證據,在前幾十年間的平定動亂的卷宗中,都能體現(xiàn)出不少。 比如大鄴大部分的軍隊已經淘汰了長戟,在黔中的地方動亂中有許多民兵和蠻族就自制了長戟,大量使用在暴動之中。因為長戟的刀刃與長桿的安裝工藝復雜,長桿頂部和刀刃連接安裝的部分要做個銅套再用繩索捆綁,用料和時間的成本是長矛的幾倍,所以漸漸被淘汰。但是它非常堅固,攻擊方式多樣,可以刺、揮和勾拉。揮的動作就代表了它比以刺和挑為主的長戟長矛攻擊范圍廣,也就更適合新手使用,這一點就很適用于言玉的半兵半農的兵戶制度,再加上南方本來就有使用長戟的習慣,他絕對會大批量生產一丈五甚至更長的長戟作為制式武器。 而崔季明只有在當初賀拔公還在時,攻打鄆州,各方聯(lián)軍新兵太多,推廣使用過一次長戟,她對于長戟的使用經驗和對策都太少。 以崔季明對于言玉的了解,他肯定會搜遍了當初鄴高祖北上作戰(zhàn)的卷宗、遺留實物,找出南軍對抗北方軍隊的有利打法—— 她此時才愈發(fā)恨書讀得少了。賀拔公總踹著要她好好讀書不是沒有道理的,戰(zhàn)爭中的戰(zhàn)法、兵器等等所涉及的學識太多了。 崔季明看著獨孤臧將東西買來了,另一邊派董熙之去洛陽附近兵械作坊拿的東西也都運回來了。她大概想得到所謂“特殊處理”的軍備,可能會怎么坑他們,于是提前做好了兩手準備。兩樣東西,分發(fā)下去命令魏軍將士一樣綁在前胸一樣綁在后背,崔季明千叮嚀萬囑咐:“千萬別泄露出去!到時候咱們去了軍演之地只換外甲,不脫里面的布衣,他們發(fā)現(xiàn)不了的!這是咱們的秘密,你們誰要是說出去了,到時候人家讓咱們一個個脫衣服把東西拿出來,就等著丟人現(xiàn)眼吧!更重要的是,咱們可不知道赤軍的探子指不定就在咱們沿路就看著咱們呢,你們提前透露,人家變了打法,咱們就找死了!” 將士們對于其中一件玩意兒不太認識,另一件又太熟悉。前者嫌它貼身背著太硌人,后一樣又覺得這玩意兒也要帶著? 不過畢竟崔季明的雞賊與勝率擺在那里,誰也不會懷疑什么。她的隊伍就是騎兵步兵各半上路了。她是最早到達汴州郊外的隊伍,夏辰的兵沒有進洛陽城,是打算直奔這里,他的步兵有車騎兵又多,幾乎是跟莫天平同時到達軍演之地的。 而那時候崔季明的部隊已經偵查過地形,提前扎營了,太原公卻也是個忠心耿耿的老狐貍,堅決貫徹身為監(jiān)督就給青軍使絆子的角色。崔季明提前到了,太原公說他可以提前扎營可以提前偵查地形,但一定三軍到齊了才能換軍演用的軍備。 崔季明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就怕挖的坑讓先來的隊伍發(fā)現(xiàn)了,先來的隊伍派人出去通知后來的青軍隊伍。后來的隊伍不但可以在沿途經過的城鎮(zhèn)采買物品偷偷帶上,甚至可能幫著先來的軍隊帶東西。 崔季明都已經讓周邊的隊伍先偵查,大概了解了劉原陽的兵力位置,這才帶人來到聚集點替換演兵所用的軍備。 夏辰與崔季明好久不見,夏辰擔了賀拔公的位置,明顯的比以前擔子更重了,只是蔫壞本質不改,太原公讓人拿出可挑選的兵器出來之前,崔季明正在跟他嘮嗑。夏辰正唏噓著,說什么康迦衛(wèi)好不容易練出了個徐策來,他又把徐策給挖到自己這邊兒來,正要把徐策叫來讓崔季明瞧瞧,就看著太原公手底下的衛(wèi)兵,一個個把可以選擇的兵器拿了出來。 遠看著跟上次沒太大差別,都是大鄴軍中各類常用或不常用的長兵短兵。崔季明仔細上前一看,一摸,心里罵了一句cao蛋。 為了模擬南周的氣候,從各種鎧甲到皮靴全都是給用水泡過的!雖然沒有刃,不在乎生不生銹,但有些兵器肯定受影響!其中大概最惡心人的就是被水泡過的皮靴了! 大鄴北方士兵不論騎、步基本以皮靴為主,沒別的鞋可穿。耐磨耐走還舒服,但就是一灌水鞋就死沉,而且要是一直穿著能捂半個月干不了,用火烤費時還要費勁生火——一千來個人一起烤鞋,人家來突襲想干死他們不還是輕易的事兒。可要是不烤,兩只腳都能活活漚爛生瘡! 北方少于,水軍有特殊的鞋,誰會想到有這樣的絆子! 夏辰從展示的衛(wèi)兵手里拿了那只皮靴,往外倒出半瓢水來,氣的臉都綠了:“這還他媽打什么仗!” 罵歸罵,眾人也明白,就以大鄴如今皮靴為主的軍備,貿貿然去南方打仗,一場暴雨,經歷的就是這種狀況! 第288章 0288. 除了皮靴以外,太原公手底下的士兵還拿出了一些比較少見的武器。其中一樣,估計莫天平一把年紀卻未必看得出區(qū)別,是早多少年前就不再軍隊中裝配的短梢弓。十六國之后,大鄴流入長捎弓,先漢時期的反曲小梢弓也就是所謂的短梢弓就不再流行,在大鄴的這一時期微妙的出現(xiàn)了只有長梢沒有短梢的時代。 而崔季明和夏辰卻是知道這個。邊關有時候自己打獵開葷,長捎弓是軍隊制式,數(shù)量固定不能隨意帶出軍營,偷偷出去的時候,包括當時還是小兵蔣深叔等一群人,就搞了些自制的短梢弓。短鞘弓的做法,那還是賀拔公教他們一幫混小子的。短鞘弓射速快,拉感好,力量不足,穿甲能力不足,距離也近,打黃鼠狼這種跑得快的就要用它,殺傷力不夠的話軍中查下來也好解釋。 從魏晉時候開始,短梢弓就漸漸被淘汰了,大概百年都沒人在軍中用過了,在這兒出現(xiàn),莫天平不認識是自然。 崔季明也很好奇這種東西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這里。更重要的是它的材質是純竹子的——也就是單體弓。牛角配合木材的復合弓已經在中原被使用幾百年了,要不是窮鄉(xiāng)僻壤連弓都做不起,這年頭就沒人會用竹弓了。 因為性能太差了。 這簡直就相當于包鋼夾鋼工藝都已經成熟的大鄴,有人會拿著戰(zhàn)國又脆又沉的儀仗青銅劍上戰(zhàn)場一樣。 說的要是更嘲諷一點就是: 人家要拿機關槍掃射你了,你拿噴水槍滋人家一臉——還跟勝利一樣哈哈大笑,保準你笑到一半被別人打成篩子。 崔季明卻猶豫了。拿這玩意兒出來,就是很反常??!反常就代表有坑啊!是不是正常的長弓被做了手腳? 可是萬一太原公就是猜中大家這種心理,故意拿這個竹子的短鞘弓出來嘲諷套路大家的怎么辦? 崔季明看著一旁平日使用的長梢復合弓,想著反正弓也不沉,就兩種都帶上,也不是說非要二選一。夏辰顯然也是想到了這一點,跟崔季明交換了眼神,也是要了三百把長梢,三百把短梢,全讓人背著。 莫天平是覺得是怎么都用不上竹子的弓,選擇了用這個負重多帶件別的兵器,兵器自然也都是泡了水的,崔季明看見居然備選的武器里有朝廷批量制造的賀拔刀,手柄底端還刻著賀拔二字,就沒選短兵的橫刀,直接選了這個作為中程武器。而后再挑長兵的時候,發(fā)現(xiàn)太原公也給幾把兵器都做了手腳—— 木質好的一丈五以上超長的長兵,鐵器的矛頭或者槍頭都做得極其短小,幾乎雞肋;而矛頭槍頭做得好的,桿就短,距離上就沒了優(yōu)勢。 夏辰和莫天平的騎兵都用慣了一丈左右長度的長槍,就選擇了后者。步兵則單手盾配一丈長矛,身穿皮甲為主。他們?yōu)榱吮苊飧鞣N狀況,搭配得都非常雜,場面上甚至還出現(xiàn)了早當年在賀拔羅家見過的紙甲,看來如今紙甲的高防御力名聲也被傳開,莫天平也給手下步兵選了一百多套紙甲。 崔季明卻記得以前劉原陽的陣型,覺得如果是短兵器壓根不可能在那種陣法下占到優(yōu)勢,于是讓手底下三百多人都帶著長度最長——足有一丈八的長矛,立起來兩個人高都不止,雙手才可能使用。另一部分則是單手盾加中等長矛的配置。 這些還都有的挑,到了鞋上真就沒得挑了。 大鄴連文人雅士上朝也穿皮靴,布制的鞋基本只有女人穿。太原公壓根就沒給第二個選擇,夏辰皺著眉頭:“就沒別的?草鞋也行啊!” 太原公的回答就是,愛穿穿,不愛穿就光腳打仗去! 三位將領只得各領了千雙泡水的皮靴回去了,各家愁眉苦臉的將士都倒出半個小池塘的水來了,然后再是安排糧草供應等等的事情。 崔季明騎在馬上,三隊青軍中,就數(shù)莫天平的隊伍最嚴肅緊張,畢竟崔季明上次是看著別人哈哈大笑的赤軍,夏辰剛來還不知道這里可能有的殘酷。三支隊伍并排走了一段,進入山林之中,正要分散開來的時候,崔季明忽然命令隊伍停下了,她自己也跟著不少騎兵一同下了馬。 莫天平和夏辰看她。 崔季明睜著眼睛說瞎話:“走累了歇會兒歇會兒——” 夏辰心道,你這走的距離,在這兒放個屁太原公都能聞到味兒,還累了?要搞什么幺蛾子? 莫天平居然也說:“是啊,歇會兒。夏將軍,你要走先走吧!” 崔季明瞪眼:我要歇會兒是為了我的小秘密,你是為什么要歇??! 夏辰斜眼:“好,那我?guī)讼茸咭徊健!?/br> 說著他帶著手下將士走了。 崔季明首當其沖坐在一塊兒大石頭上,看著后頭自家將士顯然已經明白要干什么了,獨孤臧都激動的猛拍她后背:“還是你精啊!” 莫天平居然也帶人坐在了山石對面,不走動了。 崔季明心道:想偷學老子,你想學也學不了?。∮斜臼履慊仡^也買去? 她說著挑了挑眉,對身后的將士打了個呼哨,喊道:“大家準備坐下,然后換鞋!” 身后一群老早就開始得意的將士們也是對著莫天平噓聲不斷,從胸口里頭夾層的衣服里,掏出了早幾天前,獨孤臧去西市讓人買的厚底草鞋,脫了那水淋淋的皮靴,開始扒著自己的腳掌準備換鞋了。 卻一看莫天平居然笑了,也拍了拍手:“諸位,咱們也準備換鞋?!?/br> 正在綁草鞋的崔季明,就看著對面莫天平和和他手下的兵,也開始從衣服里掏出了草鞋!崔季明瞪眼了:“你——” 莫天平笑:“我一把年紀,不比你小子滿肚子心眼。別的不行,看看你干什么,學著葫蘆畫個瓢還不成么?當天我就比你慢一步出宮,然后就看著你派人去買草鞋了,你不說我還不明白,你一提我大概就猜得到咱們的皮靴如果對上南周的雨天,簡直能拖掉半個隊伍的命。別怪我學你,畢竟老夫不想再輸了?!?/br> 崔季明哼哼了兩聲:“行啊,還是你有本事啊。” 正這時候,夏辰一個人騎著馬跑回來了,顯然就是想知道這兩個人要搞什么動作。他騎在馬上拐過山路的彎來,看著泡水的皮靴扔的到處都是,崔季明手底下的兵幾乎已經全換上草鞋,對面莫天平也是一樣。 人群之中,崔季明還在對他招手笑,仿佛就他和他的兵像個傻子。 ……難道他們都想到了,就只有他的兵要穿皮靴?! 夏辰不知道自己是瞠目結舌還是想破口大罵,最后伸手咬牙切齒的指了指崔季明:“好啊——!” 崔季明聳肩:“怪我嘍!” 莫天平正要起身,卻看著崔季明站起身來,和手底下的兵又打了個呼哨,一千多個漢子全都齊刷刷開始脫衣服,崔季明把獨孤臧拽過來:“我的不也讓你綁在身上了么,拿下來拿下來!” 獨孤臧還抱怨:“這玩意兒多硌人你知道么,還讓我背兩套!” 崔季明嬉皮笑臉:“我懶得脫衣裳呀,快點快點?!?/br> 莫天平正在整隊,回過頭來,就看著崔季明接過一個四十厘米裹著草繩的戟頭,上頭也是沒有帶刃,卻有多幾個分叉的小支,下頭配套有一個銅套。當莫天平和夏辰看著這幾百個拿一丈八長矛的將士,熟練的用小刀劃開上頭矛頭的綁繩,開始套上銅套,將戟頭裝在長木桿上,裹著的草繩也正好是可以用來多點捆綁固定戟頭。 因為崔季明手底下的兵大多窮,雖然看起來刀頭更貴,但刀頭不易損壞,而長度夠,做的筆直又彈性好的木桿,在當初工匠四散而逃的叛軍之地才是最難得的。因為窮,他們沒法損毀就扔了兵器,得了好木桿基本都會持續(xù)用,刀頭倒是在打仗的時候看見別人有好的,就砍下來替換。幾乎她手底下的兵都會隨時快速的換刀頭的手藝,綁的非常結實牢靠。 夏辰看著幾百桿長戟立起來,忽然有種不識她的感覺。畢竟夏辰也是賀拔公帶大的,賀拔公不藏私,崔季明學的東西,他大多也懂,就覺得崔季明應該是他比較容易看懂的。然而卻不知道這些年不見,崔季明都自己經歷了多少學了多少,她如今帶兵的路子,已經完全不是夏辰想象中那樣的。 莫天平卻皺眉:“難道劉原陽是盾兵為主?” 莫天平知道劉原陽也是賀拔公當年帶出的幾十個分散各地的小將之一,先入為主的認為劉原陽雖然帶的是水兵,卻也有典型的北方打法。北方如今多是無盾的雙手兵器,以鐵甲替代盾牌,加大兵器的殺傷力。對于鐵甲的士兵,直接攻擊鎧甲基本上只能讓自己兵器廢了,刺和挑能夠插入鎧甲縫隙,才能造成傷害,這也是矛和槍流行的原因… 崔季明似乎也跟劉原陽有過一定的接觸,她選用有揮和拉的功能的戟,能解釋的就是劉原陽手下的兵配盾比例高。 崔季明笑了笑,聳了聳肩膀,權當默認的提醒,只對夏辰道:“夏叔,您那一代——王將軍因為出身進路不如你,蔣深叔現(xiàn)在在幫我做軍探,再加上各個分散天下,有的英年早逝有的多年不出頭。算來算去,混的最好的就是您了。劉原陽可是跟您當年睡一個帳下的,我這個后輩輸了不要緊,您這個兄弟要是輸慘了,我肯定要第一個嘲笑您?!跋某叫绷怂谎郏骸笆〉昧耍憔拖氪碳の?,讓我來給你打頭陣。打小你一張嘴我就知道你要嚎什么調子。你要是準備了這么多,還慘敗了,我才是要好好嘲笑你一番!” 崔季明大笑,帶著人馬竄入山林中,往他們早早預備好的扎營地點而去。 只有莫天平還在那里思忖崔季明到底知道多少。 崔季明早早在這幾日查探到了劉原陽手下兵力的動向,雖然她不知道劉原陽兵分三路這到底是哪一支,但慢慢跟著總沒問題。 她依然不許扎營,隨身攜帶著糧食,馬匹倒是早當年開始訓練之后,就吃野草就夠了也不需要帶口糧。崔季明一路看著劉原陽手底下的赤軍似乎進入了一處搭建出的村莊之中,村莊內地形復雜,赤軍極為擅長分散的巷戰(zhàn),小團隊作戰(zhàn)模式似的他們分散開來也能不失去秩序,村落和道路只會成為他們最好的掩護。 崔季明知道這是陷阱,絕不敢輕易動手,而是順著他們的駐軍,摸出了他們運量來的線路—— 她決定掐糧路,逼他們出村落! 崔季明打仗一向不怕等,截斷對方的糧車用不了多少人,而且她為了不暴露自己,讓張富十去截糧車,檢查是否是真的糧米之后,而不運回來,直接找一隱秘處燒毀。她在村外伏了兩三日,看著村中似乎也知道了這件事,已經一天多沒有燃起炊煙了這才放心。 人是鐵飯是鋼,赤軍比青軍早到,占的地域亦是廣,也讓他們的糧線拉的比較長,正好讓崔季明投了這個機。 只是崔季明對于劉原陽當真是不肯小覷,她怕對方也有可能是提前早在這村中存了糧,故意誘騙他們上當,于是派兵出入前去sao擾—— 果然對方是真的受餓一日多,村子又是軍演之地搭建出來的,并不是真的有百姓居住,他們四處找不到糧又被四面sao擾,就認為自己是被發(fā)現(xiàn)了位置。反而決定結隊沖出突圍,朝回撤退,避免損失。 這樣的做法很穩(wěn)妥也很成熟,崔季明要是這個狀況多半也會這么做。當她看到最后一次讓董熙之帶不到幾十人去放火sao擾之后,整個村中的兵力全部列小隊出動,似乎早早等待著反咬一口,董熙之之前聽崔季明聽說過他們的十二人小隊盾陣,但還沒有接觸過,一下子不知道該怎么對付,本來人數(shù)就少,立刻就被淹沒在對方的隊陣之中,光榮犧牲了。 董熙之不甘心的帶著十幾個掛彩的兵退場的時候,崔季明也確定要出擊了。她先派出兩個五十人左右的往西邊撤退的小隊,裝作是sao擾不成想要急忙歸隊的樣子。村中之人認為是大隊人馬拿了糧草,自然希望可以搶奪回來,他們也不怕正面對戰(zhàn),立刻跟隨上逃竄的小隊! 等到對方追逐了一段,崔季明又扔出去幾十條“人命”,終于引得赤軍大隊離開村落,自個兒的大軍看著赤軍到達伏擊地點,立刻從兩側山林之中傾巢而下,以橫線陣兩側夾擊! 其實若是普通的軍隊,就算是兩側夾擊,也未必能勝得過赤軍的隊陣。但崔季明早在來之前,就研究許久如何能破開盾陣的辦法。 隊陣是多線攻擊的典型,從接觸到最長的竹條長勾槍開始,被拖入隊陣的攻擊范圍,基本就很難有活的辦法。想要對付這個,一是需要兵器長,避免士兵受傷,二是需要馬匹的蹬力和沖撞力。 當崔季明前頭的鐵甲步兵拿著一丈八長的長戟沖下來,在赤軍盾陣后最長的兵器距離他們還有一尺多的時候,他們的長戟已經勾在了盾陣盾的邊緣! 赤軍是單手持盾,崔季明的青軍是雙手兵器,誰的力氣能抗得過誰——這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用的盾種是藤盾,別的盾牌表面光滑沒有縫隙,勾住之后還可能會滑脫,而藤盾是編制而成,一旦勾住,幾乎都會卡死在藤條的縫隙之中,掛住了就一定能勾到手! 對方也是一懵,顯然沒想到這樣的對付方式。他們的小隊立刻讓失去盾牌的士兵后退,持最長竹槍勾的士兵往前一步,刺傷這些手持長戟的青軍! 青軍的長戟兵是半側著身子的,人與人之間留有縫隙,就是為了讓他們身后手持賀拔刀的士兵趁著赤軍的盾牌被勾掉的瞬間,彎身朝前沖去,努力竄入對方的盾陣之中。這樣的打法,拿賀拔刀的將士必須都是往年搶跳蕩功的最不要命的那種人才行。 這種狀況下,雙方被“殺”的人數(shù)都不少,而崔季明卻使出了自己的殺手锏—— 再一層人群之中,從山林之中竄出了幾排手持長戟的騎兵。他們立在馬鐙之上,保證自己雙腿使力,就能立在馬鐙上雙手揮舞一丈八的長戟,利用馬身加身高的優(yōu)勢,居高臨下的從高角度,將長戟扎入盾牌之后的盾陣之中! 而后趁著對方被攪亂,再利用馬匹的沖力,頂開對方的盾陣,進入陣中! 雙方的陣型之中后方的弓兵都也在對射,給彼此造成的傷亡都不少。 若說剛剛的狀況還是勢均力敵,同歸于盡,這會兒優(yōu)勢卻傾向了崔季明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