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戲骨、攻略黑化男神[直播]、狼人免進、重生之出嫁太難、涅槃(重生)、誰說離婚不能愛、落雪滿南山、撩與被撩的關系、權臣生存手冊[古穿今]、冥媒正娶
大概是覺得紅英住在李茹家里,還吃兩頓飯有些不算話,葛仙芹來的時候一般也不空手,不是帶著一小把半青不紅的酸棗,就是山溝里頭才有的木瓜,雖不能頂糧食,也算是個能甜嘴的。 每次來的時候,看見李茹在做生活,就趕緊勤快地搭手幫忙。 今兒葛仙芹來的時候,李茹正在做鞋。 葛仙芹就拿了剪好的鞋底子,利索地替李茹納了起來。 這個活兒正好是李茹怎么學都不到家的,有人幫忙,她正好省了事,去一邊紡麻線。 倆人一邊做活一邊說話,說著說著就說到了紅英的著落了。 “要不是你把俺紅英領在屋里住,還管她兩頓吃喝,在那頭來,他奶奶可要多嫌個樣哩!” 葛仙芹抹了抹眼角,想起那天的光景來,還覺得愁得不行。 閨女是千里迢迢的來投奔來了,可老張家的家底有多少,她心里清楚,一家人勒緊了褲腰帶,大概馬馬虎虎能活過這個年,要是再多上一個,讓誰少吃一口? 遲早小椿他奶就得大鬧一場,到時候自己該怎么著?有本事硬氣地帶著閨女逃荒去? “咳,我看紅英這閨女也能干得很,年紀也不小了,就在咱這附近給她尋個婆家,嫁出去不就行了。” 接了紅英到自家,一開始李茹是有個模模糊糊的想法來著。 這個想法倒是跟綿花有關。 綿花是個靦腆又不愛說話的閨女,在老祖宗李梅身邊的時候就是當成親閨女一樣養(yǎng)大的,本來說是給雙貴養(yǎng)的童養(yǎng)媳,可雙貴這小子不學好,不樂意養(yǎng)活這一屋子中小婦女,跑去參加了十三支隊,當了土匪。 綿花當然也就不算是童養(yǎng)媳,變成了養(yǎng)女了。 等長大到十六七歲上,同村有戶人家來提親,老祖宗李梅覺得嫁到同村挺好,就答應了,還收了那家人兩棵樹當彩禮。 綿花嫁過去,一開始倒也不差,就是那家人心眼有點多,不想讓綿花認這個不親的娘,限制綿花跟李梅來往,不過綿花性格雖綿,但也有點拗,他們說歸說,她該來往還來往。 沒兩年生了一個大胖兒子,再兩年又懷上了,只可惜在生老二的時候,沒生下孩兒來,沒了。 故事里頭沒說具體是怎么沒的,得了什么病,也沒說是不是因為婆家苛刻,過了好幾十年,細節(jié)都流失了。 但就從在現(xiàn)代看到的那些社會新聞里推斷過去,李茹也能猜得出來,那家估計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輩。 綿花死了以后,那家人幾乎就跟李梅斷了來往。 這斷了來往的意思,在村里,就是逢年過節(jié)不上門送節(jié)禮……故事里頭還說了,那家人甚至還把當初的彩禮,兩棵樹,給要了回去…… 李茹不知道娶了綿花的是哪一家,不過只要等將來看有誰來提親,彩禮是兩棵樹的就知道了。 李茹有一瞬間起了惡作劇的心思,就想將來把紅英說給那家,看看會發(fā)生點什么?是誰命更硬? 但紅英在自己家里住了幾天,干活那么勤快,甚至連河西話都是努力地在學,不過七八天就學得有模有樣了,這么能干的好閨女,憑啥要便宜了那家雞賊的? 這不,這幾天,李茹就在盤算著村里的小伙們,看看誰跟紅英比較配。 李茹跟葛仙芹正說著話,外頭就聽著快嘴霞的笑聲。 “喲,你們在屋里頭熱鬧呀?” 快嘴霞進了屋,小閨女們搶著給她倒了碗水。 快嘴霞難得地夸了閨女們一句,“誒呀,二梅你可真有福氣,有閨女就是和沒有閨女不一樣,我在屋里,都是我伺候他們爺仨,有誰給俺倒個水遞個飯來?” 等閨女們出了堂屋,快嘴霞看了眼葛仙芹,就到坑上坐到了李茹的旁邊。 “二梅姐啊,我這回可是給你說喜事來了?!?/br> 李茹心里一動,說曹cao,曹cao到,難道說綿花的親事就是這一樁? 葛仙芹看快嘴霞那意思,好像不想讓她聽見,就站起來準備走,“喲,那你個說話吧,我哪天再來尋二梅?!?/br> 李茹笑著把她攔下,“沒事,都是一村人,有啥話不能聽,紅霞你說吧。” 快嘴霞眼睛轉了轉,“那行,你不見外,那我也不見外,二梅姐呀,你是一家有女百家求,這不,有兩家人都托我打聽你家綿花哩!” 兩家? 李茹愣了愣,“怎么有兩家?都是誰家?” 快嘴霞一拍巴掌,“一家咱村的,一家外村的,唉呀,二梅姐你可真有福氣,還能挑女婿哩!” 這本村的,就是村東邊石頭院姓張的一家,他家有個二兒保柱,今年已經(jīng)十六歲了,他娘這兩年一直在尋摸著兒媳婦,也沒有合適的茬兒,這不,自打雙貴沒了,他娘冷眼旁觀,覺得綿花長得還可以,又老實聽話能干活,就相中了綿花了。 那外村的,就是借住在村廟的劉老杈一家! 快嘴霞熱心地替李茹分析著。 “說起來,這兩家可真都不錯。石頭院保柱,那小伙長得機靈著哩,他娘他達說了,這會都是荒年也沒甚糧食,他家也拿不出甚好東西來,就是他爺在房后種了幾棵樹,都幾十年能成梁了,到時候就給你家兩棵,不管是你家拿來修房,還是賣給旁人都行……不過就是這會兒兩人年紀還小,他娘說是先訂親,等過二年再給他們辦事?!?/br> 李茹聽著就樂了。 合著這是空手套白狼?。?/br> 先不說那樹能不能得著,就說是先訂親這回事吧,要真是有誠意,知道綿花的情況,不該早點把閨女娶過去養(yǎng)著嗎?這還非得等到李茹這邊給養(yǎng)大了,才辦事接過去給他家生兒育女,這算盤打得咋這么響呢?哦,等娶回家去了,就以不是親的為名不讓認娘家,還能省下四時節(jié)禮和孝敬老人的工夫,合著好事全讓他們給趕上了? 從前老祖宗沒識破這家人的雞賊,可李茹卻是早就在這兒防備著呢。 “哦,那倒是也不算差,劉老杈家呢?他家是怎么說的?” 快嘴霞擠眉弄眼,“他家倒是說了,他家孩兒也不小了,他家人口又少,能早點娶媳婦就早點娶,他家愿意出五十斤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