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jié)
紅霞說著就瞄著李茹的臉,“大柱,小椿,二蛋他們都回來了……估計雙貴一會地也就回了?!?/br> 她這幾話,要是給不知情的聽了,那準保覺得沒啥。 可要是給個熟悉李梅家情況的聽了,那就不是個味了。 原來李梅出嫁以后,好幾年才生了個閨女,閨女不到兩歲,男人就沒了。 說起來那會還年輕,再尋個男人也正好,可李梅跟男人青梅竹馬從小一起長大,有感情,就不想改嫁,再一個也怕再尋了男人對閨女不好,就打算一直守著,正好跟娘家在一個村里,兄弟們還能照顧些。 倒底是家里沒男丁,李梅尋思著天長日久的不算話,恰好好幾年前河?xùn)|省那邊上來了一幫河?xùn)|人,說是發(fā)大水遭了災(zāi),到河西這邊尋活路,一個個黑眉磣眼,破衣爛衫,餓得瘦巴巴的娃孩放在蘿筐里挑著,在附近幾個村里都討過兩天飯,住了有小一月了這才往別處去了。 如今年歲不好,三年一小災(zāi),五年一大災(zāi),尤其是河?xùn)|省,動不動就發(fā)大水,老百姓遭了災(zāi)一般就兩條路,要么往東下郵洲,要么往西上河西省來。 谷堆村里就有一家是從河?xùn)|省逃荒過來的。其它村里河?xùn)|人也不少,尤其是是河?xùn)|女人。 逃荒來的河?xùn)|女人不要彩禮,給口吃的,有個住的就樂意給村人當(dāng)媳婦,所以位于河?xùn)|河西交界處的幾個村里,劃拉指頭一算,三個里頭就有一個是河?xùn)|媳婦。 李梅的兒子雙貴就是逃荒來的。 雙貴他們村都遭了災(zāi),一家老小跟著村上人上河西討飯,路上餓死了好幾個,只余下雙貴他娘和他姨三蛾。 雙貴那會已經(jīng)五歲知事了,他娘和他姨帶著他逃荒到了河西谷堆村這一帶。 離谷堆村十來里地有個小村西王莊,村不大只有十幾戶人家,雙貴她娘和他姨倒是麻利,吃過一頓飯的工夫就在西王莊尋下了婆家,他姨還好,是個黃花大閨女,那家喜滋滋地接進門,辦了酒就成了親。 他娘尋的那家男人,年輕的大小伙子還沒娶過親,就有些不樂意多個拖油瓶,逼著他娘把雙貴送人,這不,打聽了一大圈,知道李梅這個年輕小寡婦要抱個兒,就把雙貴給送來了。 李梅把五歲的雙貴養(yǎng)到十四歲,說起來,比起村里旁的親孩兒來還待得好,可就是養(yǎng)得不親,雙貴的娘和姨嫁在西王莊,他娘嫁過去沒兩年就生孩兒沒生下來死了,他姨倒是過得不歪,也生了孩兒,可心眼兒太多,時不時地碰見雙貴就要吹吹邪風(fēng),挑撥上幾句,次數(shù)多了,雙貴的心眼就給吹歪了。 在村里,十四歲的小子都能當(dāng)半個勞力用了,可雙貴呢,一讓他下地就偷懶?;?,溜號磨洋工,說他幾句吧,他就敢頂嘴說些親的不親的話…… 這兒子簡直成了李梅的心病了。 半個多月前,就是雙貴這小子因為擔(dān)水澆地的事,不聽李梅的不說,還故意去給他親姨家干活,把李梅氣得就過去了。 李梅過去了,李茹就來了。 第2章 閨女 李茹才醒來那會,可真是如同晴天里打閃,嚇懵了。 任哪個正是青春年少的姑娘,突然醒來看見自己身邊站著一溜兒半大孩子,哭著喊自己娘,那能不傻眼? 她穿越的這原身,都已經(jīng)三十五歲!是仨孩子的娘了! 最小的閨女是親生的,叫王小蘭,今年九歲。 最大的男孩兒是五歲抱來的,叫王雙貴,十四歲。 還有一個老二閨女叫劉綿花,十三歲,居然,居然是收養(yǎng)的童養(yǎng)媳! 綿花也是從河?xùn)|逃荒來的,是原身李梅收養(yǎng)了雙貴以后,又過了三年,又有一幫河?xùn)|人來討飯,綿花家里爹媽都沒有了,跟著本家的伯伯上了河西,本家伯伯就索性替她尋了人家。 李梅覺的這小閨女長得秀氣,脾氣好,要是給雙貴當(dāng)媳婦,將來李梅當(dāng)婆婆受不了氣。就給了本家伯伯一斗谷,把綿花留下了,算是童養(yǎng)媳。 說起來李梅還有個親生閨女王小蘭,等孩兒們都長大了,把王小蘭說給雙貴也是可以的,不過在谷堆村這十里八鄉(xiāng)好像沒有這規(guī)矩,一家子里當(dāng)兄妹養(yǎng)大的孩兒們就算沒血緣,也都不興成親。再加上李梅家里人口少,日子過得仔細,不愁吃的,多養(yǎng)活一個也算是行善積德了。 二十三四歲的妙齡變成三十五歲孩子媽…… 大山溝里的小村,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柴火灶,黑油燈,露天廁…… 還是趕上大旱兩年的荒年! 李茹剛來的那幾天,灰心喪氣,總想去找口井跳一跳,看能不能再穿回去。 但結(jié)果下來,她還沒行動呢,就被村里的幾個眼尖老婆婆看見,拉著她苦口婆心地勸了半晌,順便閑話又傳了全村:東山房家寡婦跟兒治氣,氣暈一回,還好懸氣得要跳井…… 李茹還能怎么辦? 只好老實地當(dāng)她的中年帶孩寡婦。 后來又沒過幾天,天天碰上快嘴紅霞,大事小事稀奇事,都跟往外倒豆子一樣倒給李茹,李茹這才明白了原身的前因后果。 最讓她驚悚的是,原來她是穿到了她家的老祖宗身上! 這原始荒涼的小村子,竟然就是她的祖籍! 李茹是在沁城出生的,祖籍老家谷堆村離著沁城有七八十里地,聽著不太遠,谷堆村也歸沁城管轄??赡锹罚退闶切藓昧吮P山公路,那也是一山連著一山高,穿來繞去,千山萬壑,不是有膽子有能耐的老司機,壓根不敢上這條山間路,就這樣,老司機開著車也得兩個多小時! 李茹家在李茹姥姥那輩就進了城,李茹只在小時候跟著長輩們回過幾次老家,一個被原始森林包圍的無人小村,小孩兒特別稀罕,小李茹玩得別提多開心了,可惜的是村里沒人住,房子都敗了,她們每次都是當(dāng)天來當(dāng)天走,走的時候小李茹還不舍得要掉眼淚。 雖然在老家一天也沒住過,不過姥姥年紀大了愛回憶,給小李茹講了不少老家的故事。 有些故事太鮮明了,李茹就記得清楚。 比如,她姥姥的姥姥,也就是太姥姥,當(dāng)年在荒年時候,就是收養(yǎng)了兒子和童養(yǎng)媳,結(jié)果卻沒落下好…… 所以說,李梅就是她太姥姥,張小蘭就是她曾姥姥……外祖母悖論啊。 萬一她要是不扛著,她穿回去了,原來的太姥姥又沒回來,那這幾個半大孩子,尤其是她曾姥姥怎么辦?收養(yǎng)來的哥靠不成,就算有舅舅,可荒年里頭誰能顧得上誰? 在李茹記得的那些故事里,這荒年只是個開頭……兇殘的還在后頭呢! 因此為了她家曾姥姥,她也得含著淚把這段給扛過去! 這些天,她細細觀察三個孩兒,心里也有了計較,就想想辦法解決這個事兒。 可就算是要解決,也不能跟這快嘴媳婦多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