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節(jié)
“雖然材料是一樣的,但是做法不一樣,味就不同了,”寧婉就指了滾元宵有幾個人,“你看元宵是這樣滾來的,而湯圓是和了面后包出來的。所以元宵煮后,表皮松軟,里面硬,咬著有勁兒?!?/br> 大家亦是第一次聽到,于氏就說:“我剛還想?yún)羌以趺从门疵诐L湯圓,包起來不就簡單得多了?”又指了自己碗里的湯說:“正因為是滾出來的,元宵的湯就濃很多,像糯米粥一般,湯圓的湯就要清很多?!?/br> 寧梁此時向于氏笑說:“我記得小時候家里都是滾元宵的,你嫁進門之后一定要包元宵,我想也是一樣的,不想現(xiàn)在才知道元宵和湯圓是不一樣的?!?/br> 寧婉就又說:“我聽人家說,我們北邊人多吃元宵,南邊的多吃湯圓,因此娘在家里一直做湯圓,我們姐妹幾個先前也只當元宵就是湯圓呢!” 劉五郎也笑著開口了,“我們家過十五都說吃元宵,只清兒說吃湯圓,我又反駁不過她,只得隨了她,現(xiàn)在小姨子說了我才知道原來是這么一回事兒。” 大家說笑著吃了元宵,又看吳家的燈。一路上雖然已經(jīng)看了許多燈,但是哪家門前的也不如吳家的多而有趣。鋪子前面掛了一排各色的走馬燈,燈一轉(zhuǎn)動,燈上的畫也跟著動了起來,引得小孩子們里外三層地圍著,“看!那大將軍正在追夷人!”“這個是幾只老虎在跑!” 石頭和金山怎么能不喜歡,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不動,又想去碰那燈,不過走馬燈都掛在高處,他們都夠不到,便著急起來,“我要!”“我要!” 寧婉原來也奇怪走馬燈為什么會有人有物走動起來,后來她在趙家時悄悄將一盞走馬燈拆開了,才知道走馬燈里面點上蠟燭之后燈里的輪軸就轉(zhuǎn)動了,而輪軸上有剪紙,燭光將剪紙的影投在燈籠表面,大家看著就像人物動了起來一般。 不過為了讓輪軸轉(zhuǎn)起來,走馬燈里的蠟燭一定要擺得非常正,略一偏斜就不能走了,因此寧婉就告訴弟弟和外甥,“這個只能看的,不能碰,否則就看不到里面的人了!” 將兩個孩子勸住了,又帶他們?nèi)タ磾[在外面的幾個大燈,做成了各種形狀,有美人、有花朵,還有房舍宮殿,維妙維肖地吸引了許多人圍著。見孩子們怎么也看不夠,寧清就說:“馬家門前的燈比這里還好呢,我們趕緊回去吧,一會兒讓猜迷的都拿走了。”這才將石頭和金山拉了出來。 將鎮(zhèn)子的主街逛了個遍,寧家人才到了馬家鋪子前面,原來馬家的雜貨鋪子也在街東面,離寧家相隔不遠。眼下此處的熱鬧不亞于吳家門前,里外三層地圍了許多人,最外面的幾乎到了寧家門前。 最多的自然是排隊領(lǐng)湯圓的,大家原來在家里吃過,又吃了吳家的元宵,現(xiàn)在便都不想吃了。唯有寧清十分不甘,“不行,不吃白不吃,我去排隊!” 寧婉瞧著生了金山之后一直沒瘦下來的寧清就說:“湯圓是白來的,可是肚子總是你的,吃撐了難受的也是你,何況這糯米的東西也不克化?!?/br> 寧清哪里聽得進去,“沒事的,我脾胃一向好?!币姏]有一個人贊同,就找了個借口說:“在鎮(zhèn)子里走了一大圈之后我又餓了?!庇掷苏煞颍拔覀円黄鹑グ?!” 劉五郎也覺得這白食不吃很可惜,“我也餓了,陪你一起吧?!?/br> 于氏就抱過金山,“孩子可不許他們再吃,該積食了!” 寧清也點頭,卻又想出了一個辦法,“我們不如回家取了大碗,將吃不完的湯圓帶回去,明天早上再吃?!?/br> 寧婉實在被二姐的慳吝嚇到了,“大家若都像你這樣想,馬家和吳家準備多少吃的也不夠?!睂嶋H上馬驛鎮(zhèn)并不大,幾百戶人家多是相識的,誰家好意思將湯圓帶回家呢? 一向會過日子的于氏竟也反對,“將來都是街坊鄰居,哪里能做那樣丟人現(xiàn)眼的事,讓人笑話!”又向大家說:“你們想吃的就去吃,不想去的就看燈。” 于是除了寧清和劉五郎,就都過來看燈。原來馬家門前不似別人家掛了一排燈籠,也不似吳家在地上擺了許多花燈,卻用木頭搭了個架子掛上了五六排一色方形大紅燈籠,樣子雖然普通,但上面卻有燈迷和畫迷。聽說只要猜中,就可以把寫了迷題的燈提走。 因此許多人圍著燈籠細細地琢磨,人圍得比吃湯圓的還多。 識字的人自然去看燈迷,馬驛鎮(zhèn)上還是不識字的人多,都圍在畫迷那處,更有站在一旁瞧熱鬧的,寧家人幾個人在畫迷那邊轉(zhuǎn)了一圈都不得要領(lǐng),退下來都說:“一點頭緒也沒有,果然不是好猜的?!?/br> 猜迷這種事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就是要用心。家里人一年到頭忙著生計,哪里有這個閑心,當然不得要領(lǐng)。 寧婉是有過輕閑時光的,她那時初識了字很是涉獵了一些雜書,是以這一路上她其實是猜出了幾個燈迷的,但她識字的事本已經(jīng)很牽強,哪里還好顯露才能? 現(xiàn)在見爹娘皆搖頭不解,就連石頭和金山也頗有些垂頭喪氣之態(tài),就笑著拉住娘的手告訴她,“那個畫著瓷盤里裝著鮮花的那個是盤香,娘提了燈籠去說一聲,就能把燈籠拿回來給石頭和金山玩了?!?/br> 盤香是最常見的東西了,寧家在夏日里用干艾草編成的繩子盤起來就算是盤香了,至于雜貨鋪子賣的制好的盤香又要精致得多,用專門的小架子撐著正好能點上一夜,不但驅(qū)蚊還有非常好聞的香味兒,而寺廟里、有錢人家還會用沉香、檀香、或者香花、藥材做出更高檔的盤香,其中有許多是不傳之秘。 于氏自然知道盤香的,但是她不明白,“那怎么就是盤香呢?” “花不就是香,放在盤子里就是盤香了?!?/br> 聽幺女講了原因,于氏又懷疑起來,“這么簡單?只怕錯了讓人笑話!”寧家人在一旁看,常見了有人提了燈籠去問的,結(jié)果不對只得又將燈籠掛回來,就引起看熱鬧人的一陣陣哄笑。 “肯定是對的,”寧婉就說:“娘你可注意到了?馬家出的迷都是鋪子里的東西,他們鋪子可不是賣盤香?” “噢!”于氏拍了拍額頭,“可不是?”說著幾步上前將那燈籠摘了下來,拿到馬家鋪子前面與人說了幾句,只一會兒就笑瞇瞇地提著那燈籠回來了。 第109章 香脂 石頭和金山手里都有燈籠,可是見了于氏新提回來的燈籠卻都搶著要,于氏居中調(diào)停,讓兩個一起玩兒,又向丈夫和幺女說:“我跟鋪子里人說了是盤香,他們不只把燈籠給了我,還另給我一包盤香呢!”說著將手里的一個紙袋給他們看,正是裝著盤香的。 “哎呦,這香也要十六個錢呢!”寧清吃了湯圓回來,見了娘得的香就說:“一袋里面四個盤香,每個四個錢?!?/br> 娘用手捏著,“是兩個的。” 寧清就笑,“娘,盤香從來都是兩個卷在一起的,用的時候再分開,所以是四個?!?/br> 娘便打開紙袋一看,果然兩個盤香緊緊地卷在一起,“這可怎么打開呀,怕不弄碎了?”農(nóng)家平日過日子極省的,從不花錢買香,夏日里驅(qū)蚊只是用蒿草,當然就不會用了。 寧清嫁到了劉家倒是見過,就說:“用手一轉(zhuǎn)就分開了,很容易的?!庇旨敝鴨枺骸斑@是誰猜出來的迷?” 娘就將剛剛的事情說了,“現(xiàn)在說開了也沒什么,可當時就怎么也想不到,還是婉兒腦瓜兒好用?!?/br> 寧清也自謂腦瓜好用,于是和劉五郎又去看那迷,可半晌還是空手回來了,“容易的都讓人猜走了,剩下的都是難的?!庇滞茖幫?,“你再去猜一個,只得了一個燈籠,石頭和金山給誰好?!?/br> 寧婉無奈只得上前又看那些迷題,見一個燈籠上用黃色寫了兩個相連的木字,就摘了燈籠上前對站在鋪子里的馬掌柜說:“這個是黃連木吧?!?/br> “不錯!”馬掌柜點頭笑道:“小姑娘好聰明呀!”從柜臺里拿出一個漂亮的小瓷盒,“這是用黃連木油做的香脂,比尋常的胭脂要好得多,每天堅持抹,就不會生皺紋的?!?/br> 寧婉接了,她雖然猜出來是黃連木,但卻不知道竟然有黃連木油的香脂。再見這小瓷盒不過小半個巴掌大,上面兩朵十分艷麗牡丹花,花瓣花蕊竟似真的一般,又在一旁題了“國色天香”四個字,很顯然是貴重的東西,又十分合用,就笑著說:“謝謝馬掌柜了?!?/br> 正要提著燈籠出去,就見胡敦儒從柜臺后面走了過來,“婉妹,不想我做的迷竟讓你猜到了?!?/br> “三哥怎么在這里?”寧婉問了之后又馬上想通了,馬掌柜就算粗通文墨能寫會算,但是自然想不出這些燈迷的,自然是請了人做的。而請的人又自然是鎮(zhèn)上唯一的學堂里的人,胡敦儒學識上佳,被馬掌柜請來幫忙再尋常不過。 果然胡敦儒就說:“我們幾個同窗幫著做了幾個燈迷,今天又相約看燈做詩,走累了就在鋪子里歇歇。”轉(zhuǎn)身又向馬掌柜說:“她是我娘的干女兒,才搬到鎮(zhèn)上住,只隔幾個鋪面?!?/br> 馬掌柜就知道了,“你姓寧吧?你家可是買了原來林家的鋪子?” 寧婉就笑著點頭,“正是,以后都是鄰居了,等過了節(jié)我爹會去拜訪馬掌柜?!?/br> “好說,好說!”馬掌柜點著頭笑,“回去替我給你爹娘拜年,眼下我不得空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