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jié)
但是皇后娘娘的話還是讓素波心里一暖,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皇后娘娘為自己說過話,總比冷酷的陸相要好些吧。而且她也需要與皇后保持良好的關系,至少表面上,就像清河公主一樣,皇后在天下人面前顯出她的仁慈,而膠東王府得到安穩(wěn)富貴,這也就是她最期望的了。 因此,對于皇后娘娘的干預而形成的現狀,她即使不覺得好也要謝恩的,畢竟在皇家的人看來,只要被他們看上了就都是無上的榮幸,雖然自己根本就不情愿。 見素波又一次離席謝恩,皇后顯然是滿意的,“這也是應該的,一則我喜歡你這孩子,二則江陰徐家的女兒可是極尊貴的,就是皇家也不能藐視。皇上原本要封側妃的,也是我一力主張,又在皇上面前保證徐小姐一定能成為一個賢良的王妃?!?/br> 素波不知道說什么好了,唯有再次行禮,盡量做出感激涕零的樣子,并且保證,“素波一定不辜負皇后娘娘的厚望?!彼嬲f的實話,如今素波與膠東王已經聯(lián)系到了一起,不,應該還有叔父,所謂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她照料好膠東王,也就是保住了自己。 就在素波表決心的時候,殿里又來了綠衣內侍,宣道:“皇上命膠東王、膠東王妃到含元殿見駕?!?/br> 皇后娘娘聽了就笑,“我與皇兒和徐小姐才說了幾句話,皇上就著急來搶人了!”便向他們又說:“既然皇上急了,你們就趕緊過去吧。”說著讓宮女拿出賞賜的東西,并送他們過去。 皇后娘娘這里就輕松過關了,素波笑著起身拜辭,不忘記用眼角掃了一眼膠東王,見他跟著自己一起行禮出來,更是放了心。只是才出了長秋宮不遠,恍惚聽殿內傳出了一聲脆響,素波不只味覺極敏感,五官都極靈的,因此便疑惑地向長秋宮回望,似乎是瓷器打碎的聲音。不過膠東王和其余的人顯然都沒有聽到,素波便以為自己聽錯了,不再理會,轉回頭來跟著大家離開了。 其實素波聽到的并不錯,此時長秋宮里的皇后娘娘已經將茶杯摔得粉碎,怒罵道:“皇上難不成擔心我會在宮里把這個小崽子弄死嗎?才進了后宮就急忙把人叫走了!都是父親,硬是說膠東王要是死了不好交待,放他去了陸府,結果現在弄出個賢王的名聲,皇上越發(fā)看中了!早知道我就先下了手!” 宮女上前收了碎瓷片,小心地勸道:“娘娘不必擔心,膠東王雖然沒死,但他吃了那么多毒藥早已經變傻了,陸相現在瞞得越好,將來露出來時罪也就越大。而且,我們幾次透露,皇上也早生了疑心,自然要考察膠東王的?!?/br> 皇后娘娘收了怒氣,思忖著道:“藥量還是不夠大,要是再傻一些就更好了。” 第35章 含元殿冷 含元殿是皇宮里最靠正門的大殿, 也是皇宮里最大的殿堂,如今皇上便在這里起居。 膠東王和素波并沒有被引到正殿, 聽說此時朝會還沒有結束, 他們進的是一處偏殿。與氣派非常的長秋宮相比, 這里就要破敗得多了。 原來新朝建立日短, 宮殿皆是前朝所建, 戰(zhàn)亂之中幾經破壞, 就成了這般模樣?;噬系腔螅虺⒌呢斄Σ蛔?,便沒有重修含元殿。唯有皇后入主長秋宮時,因長秋宮破敗得實在嚴重,無法居住才修繕一番, 成了宮里最奢華的一處。當然,這也是朝廷許多文官攻擊鄧家的一處,素波也曾聽叔父說過。 因沒有明瓦,透進屋子里的陽光便少了許多, 這間殿內便與本時代的許多房屋一樣有些陰冷,素波很不喜歡, 其實她寧愿留在長秋宮里的,畢竟皇后娘娘比起皇上看起來要和善些的。 雖說皇后娘娘不會真正對靜妃的兒子有多好,但是她總要面子,而在素波的心里,能為了前程將結發(fā)妻子拋棄的皇上其實更心狠,她也更不喜歡。 但即來之則安之, 素波挑了一個離炭盆很近的地方坐下,百無聊賴地四處打量著:這間偏殿里東西不多,只有簡單的案幾,上面放著文房四寶,其余古董擺設一概全無,四周的白墻上掛的卷軸也只是字幅,素靜得過分。但是內侍們除了送了茶,還端上了盤點心,這讓素波心里便有些喜歡。 在宮里諸事不便,是不可能多喝水的,因此每端了茶素波也不過輕輕抿一口而已,但是點心嘛?她還是可以吃的。 畢竟是御膳房出品,兩盤點心賣相就十分了得,一盤碧瑩瑩半透明的,每塊上面印著一個吉祥的漢字,竟不知是什么做的;另一盤倒是一目了然,是精巧的酥皮餅,但做為美食家素波自然瞧出這酥皮餅的不凡,一層層的酥皮有如春雪一般的潔白,卻比紙還薄,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將這酥皮餅放在口中的感覺有多妙。既然來了,素波就要好好品嘗一番。 但是宮里畢竟不同別處,素波還是很小心的,她先四處打量了一番,與在長秋宮一樣,這里并不允許下人進來,留福他們再次被攔在了外面,在送了茶點的內傳退下后,殿內只剩下膠東王和自己兩人。那么要吃點心,只要先搞定了膠東王便可以了。 為了不會再現膠東王搶自己點心、或者弄得一臉點心渣的局面,素波起身到了膠東王面前,見他正睜著空洞的眼睛端坐不動,便笑瞇瞇地說:“王爺,你看看墻上的卷軸,這字寫得很不錯呢。” 皇宮里掛的字還能差了?素波當然是為了打發(fā)膠東王隨口說的,不過她順便掃了一眼時發(fā)現所有的卷軸都是一個人寫的,而那字也沒有多出色。在叔父的嚴格教導下練了幾年字的素波認為寫字的人根本沒有認真練習,因此缺了些章法,但這個人又有不同常人的膽識見解,把字寫得不拘常理,分外豪放。也不知道含無殿里為什么會掛這么多此人的字? 好在膠東王聽了自己的話便起身自中堂最大一幅字開始看起,素波便吁了一口氣,將這些卷軸都丟在了腦后,重新回到了案幾前,先拿了一塊綠色的糕點咬了一口,清香甜軟,原來是綠豆糕,只是這糕里加了糖、麻油、蜂蜜、荷葉汁才變成這樣,素波將眼睛閉上細細一品,對了!還有一點點的奶味,真是好極了,自己回去也可以試著做。 酥餅味道自然也不凡,只是免不了落了些酥皮下來,原來這餅只要稍稍一碰,酥皮就會一小片一小片地落下來,她怎么小心也沒用。素波便拿出帕子墊著,最后又將帕子上落的酥皮一股腦地倒進了口里。 畢竟是到宮里見駕,素波很有分寸的,每樣點心只吃了兩塊,她還想著,內侍們回頭見點心少了,就會想一定是自己和膠東王各嘗了一塊。既然昧心替膠東王吃了東西,素波便有些內疚,在確定了身上沒有一點酥皮,口紅也沒有弄殘后,她便抬眼去看膠東王,此時他已經沿著大殿四周轉了快一圈了,一幅幅地讀著字。 素波心里就生了小得意,其實膠東王也很好打發(fā)的!有心想叫他回來,但又一想,叫他回來做什么呢?萬一突然鬧出些事來,還不如看字呢。然后無聊的她也起身看了起來,卻見上面寫的都是些治國方略,“國無善政,災變不息,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又有“并省四百余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等等。 活了兩世,素波從沒想到家國大事會與自己有關,因此她看了兩幅就覺得發(fā)困,重新回到了座位上又覺得無趣,不知不覺又吃四塊點心。宮里的人見了也只當膠東王和自己每人每樣只吃兩塊,也不算多,對不對? 好在,就在素波猶豫著是不是再吃點的時候,朝會終于結束了,內傳進來宣他們進正殿見駕。 含無殿的正殿因為更大更空曠,因此比起偏殿還要陰暗,丹陛上皇帝的面容被香爐里裊裊升起的白煙繚繞著,變幻莫測,而那聲音經過了殿堂里的共鳴顯得十分威嚴,素波覺出寶座上的那個人又疲憊又壓著火氣,便打了個突,覺得身上都變冷了。 皇上果然要比皇后可怕得多。 好在皇上并沒有理她,卻問膠東王,“今日有幾位將軍上書,匈奴分裂為東西兩部,其力衰弱,請求朝廷發(fā)兵擊之,立萬世刻石之功,青云覺得怎么樣?” “不如息民?!?/br> 剛剛素波好像在哪個卷軸上看到了這幾個字,原來膠東王已經背了下來,他背書的本事果真非同一般,因為接著他便侃侃而談,將方才看到的方略都講述了一遍。 皇上聽畢就哈哈笑了起來,“陸相果然把你教得不錯!”然后就向素波道:“你們怎么一起落水的?” 素波已經明顯感覺出這一會兒皇上的心情變得很好了,渾身輕松了不少,且這個問題她早想過應該如何回答,總要與陸相對外說的一樣,因此就恭敬地上前答道:“那日臣女貪看錦鯉,不小心自小橋上落了水,正好膠東王從那里經過,想救臣女上來,卻也掉了下來。” 這樣一說,便將膠東王的錯都遮了過去,又替他豎立了極好的形象,的確很合適的,皇上聽了果然很滿意,便又問素波,“江陰徐家如今還有誰在朝中出仕?” “并沒有人了,”素波便道:“因遇到了水災,如今只有叔父和我兩個在相府文瀾閣?!?/br> “原來江陰徐家竟已經如此式微了?!被噬相氐懒艘宦暎Z氣里帶了些遺憾。 素波知道自己被嫌棄了,作為穿越女她懂,名門望族之間是要聯(lián)姻的,然后彼此相助,眼下徐家半點也幫不上膠東王,皇上和陸相都不滿意,只有皇后開心。 但這都怨不著自己呀! 皇上嘆了一聲,也就想開了,早知徐家落魄了,只不過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再落魄一些而已。這樣也好,皇后徹底心滿意足,膠東王也能安穩(wěn)一生,因此便又笑了,“畢竟是世家女,容貌德才想來是配得上我兒的?!?/br> 看來皇上雖然嫌棄徐家,但對自己本人還是認可的,素波想了想便大膽地上前一步,“回皇上,臣女有一事相求?!?/br> 這小孩子有什么事求到了自己面前?皇上不免怔了一下,但還是道:“你說吧?!?/br> “臣女想求皇上將徐家舊宅賜還叔父和我。” “什么徐家舊宅。” 素波便自衣袖里拿出一張契書,遞給內侍呈了上去,“當年徐家遭遇水災,叔父帶我經歷千辛萬苦到了京城,就是要回徐家舊宅謀生的,可是,明明契書還在我們手中,但那宅子卻已經成了別人家的了,還請皇上為我們叔侄作主。” 徐家宅子的契書,當時素波拿到手后便收了起來,她從來沒以為能收回那處宅子,不過是留個紀念罷了,但是昨天晚上她不知怎么就想到了那宅子,然后一早上將契書帶在身上。 素波其實并不知道怎么開口,皇上皇后的性子如何,會不會幫忙,她統(tǒng)統(tǒng)不知道,但是如今皇上嫌棄徐家不成,她覺得正是好時機。徐家收了回了崇仁坊的舊宅,不再借居相府,面子不是要好看得多了嗎? 而且,她也一直對搶了徐家宅子的孫將軍十分忿恨,明明是有主的房舍,他把牌匾摘了就成了孫宅,還有沒有天理!過去徐家沒有本事,爭不回來,現在自己成了膠東王妃,也勉強算得上皇親國戚,正是物歸原主的時候。于是她便又將叔父幾次去尋找,在墻磚上發(fā)現了徐家的印跡,可孫將軍府里的人不講理地將叔父推走的事情活靈活現地講了一遍,“我叔父說那是我們徐家住了幾代人的舊宅,我父親當年上京時就在那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