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jié)
他在碼頭搞市場調(diào)查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那些船家買rou的時候,除了豬rou是買的殺好的之外,雞鴨之類都盡量買活的,蔬菜也會盡量挑耐儲存的買。 可是,農(nóng)家零散種植的,大多都是家里有什么就賣什么的,有的葉類蔬菜不耐儲存,賣不出去,就只能挑回來喂豬。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個時空可沒有專家來研究供需平衡什么的。 不過,這倒是給他提供了一個發(fā)家致富的好機會。 家里那一百多畝良田,姚亦昕只打算拿出次一等的田地用來種些南瓜、番薯等高產(chǎn)粗糧作物,這些都是可以拿來養(yǎng)豬和雞鴨的。 這其中,南瓜藤和番薯藤開發(fā)一下,還可以作為時令蔬菜拿去賣,尤其是番薯藤,姚亦昕記得,這種東西拿來和辣椒一起做成泡菜,酸辣可口,最適合盛夏暑熱的時候吃了。保存得當?shù)脑挘鹊蕉炷贸鋈ベu,絕對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開胃小菜。 而且,老南瓜的南瓜子搜集起來,積少成多,還能做成炒貨拿去賣,可比葵花籽值錢多了。收獲的番薯,喂豬吃不完的話,也可以做成紅薯粉絲、粉條之類的,也是可以拿出去賣的優(yōu)質(zhì)食材啊。曬成紅薯干當零食吃也很不錯呢。 除此之外,姚亦昕還打算在田壟之間套種一些黃豆,嫩黃豆保存的時間長,很適合拿去賣給那些船家做路菜,曬干的老黃豆,還能拿來做豆瓣醬或者磨豆腐、做豆皮等等,用處非常大,豆渣還能拿來喂豬,簡直絲毫都不會浪費。 剩下那些真正的頭等良田,姚亦昕決定分出十畝地拿來種水稻,沒辦法,作為一個從吃貨國穿越而來的資深吃貨,對于白米飯簡直是迷之執(zhí)念,不光是白米飯,還有大米衍生的炒米、米線、米面、米粉、米粑粑……總之,姚亦昕覺得,這十畝地,大概也只夠他們自己吃的,絕對不會往外賣的! 這是一個吃貨的底線?。?! 剩下的良田,他就打算都拿來種植辣椒、蔥頭、瓠瓜、絲瓜、豆角、茄子、萵筍、黃瓜、土豆、白蘿卜、紅蘿卜、冬瓜、扁豆、刀豆等等,還可以穿插著種些西瓜、甜瓜、桃子梨子杏子等水果。 這是姚亦昕后來在計劃書里補充進去的新方案。 因為他某天突然想起來,上輩子他們那里的農(nóng)業(yè)合作社,好像已經(jīng)開始借助網(wǎng)絡搞生鮮有機綠色蔬菜配送了。簡單來說,就是農(nóng)場覺得自己的有機蔬菜拿到市場上批發(fā)出去太虧了,索性就縮短其中的流通鏈,試圖開發(fā)從農(nóng)場到客戶的物流直達,這樣一來,流通成本降低了,客戶能吃到更新鮮的有機蔬菜,農(nóng)場也賺到了錢,皆大歡喜。 這個時空雖然沒有快遞也沒有網(wǎng)絡,但是,姚亦昕覺得,這種配送機制,對于停靠岸邊時間不能太長的客船來說,卻是非常方便的。 以前,都是那些船家根據(jù)客人的需求,一家一家的去分頭采買,有時候錯過了早市的時間,很多東西想買都買不到。 那么,他們農(nóng)場其實就可以開發(fā)出一系列的配送單子,比如說一兩銀子打包一份,里面有鮮rou多少、蔬菜多少、水果多少,十兩銀子的又有多少,將農(nóng)場里的時令產(chǎn)出搭配起來賣出去,甚至連一些蔥姜蒜之類的都能搭配進去,讓船家免了跑路功夫,而且,這種生意一旦做熟了,以后的客源就相對穩(wěn)定了。 畢竟,有能力跑得起水上運輸?shù)?,全國也就那幾個幫派,說不定今后大家混熟了,他還可以給他們搞個集中配送呢。 他也不貪心,只要能借著碼頭,把自己這一百多畝農(nóng)場的產(chǎn)出銷售出去就足夠了,至于今后會不會擴大生產(chǎn)?到時候再說好了。 想到這里,姚亦昕不由得有些懊惱起來。 早知道自己家這么缺人,那天在碼頭,就該趁著勞動力還沒漲價,一口氣多買些回來?,F(xiàn)在好了,因為那個該死的前夫一道法令,市場上勞動力價格一夜飛漲,沒辦法,現(xiàn)在只能先就近從附近村子里雇人來做活了。 家里現(xiàn)在看著人多,實際上能干活的卻沒幾個。那幾個孩子,姚亦昕說是買他們回來打理農(nóng)場的,實際上,他一開始就沒打算讓這些孩子去做那些苦活累活,頂多讓他們幫著喂喂雞、喂喂豬、撿個雞蛋鴨蛋啥的,他把他們買回來,歸根結(jié)底,是不忍心讓這些孩子在他眼皮子底下被賣到那些不堪的地方罷了…… 不過,這些都不著急,姚亦昕對發(fā)家致富并沒有太大的渴盼,他之所以做這個計劃書,不過是想要找個地方安頓好自己買下的這些人,順便把自己那一百多畝地好好用起來罷了,只要每年的產(chǎn)出足夠他和這一大家子人生活,再攢點兒小錢,姚亦昕就覺得很滿足了。 寫寫畫畫,不知不覺竟然快到半夜了,姚亦昕放下毛筆,站起來伸了個大大的懶腰,扭了扭脖子,正準備回房間睡覺,沒想到一出門,差點踩到一團小小的軟乎乎的東西。 心臟都快嚇得跳出來了有木有? 借著屋檐下燈籠的光線,姚亦昕低下頭仔細一看,竟然是粥娃! “粥娃,這么晚了你怎么還在這里?找我有事?” “???少爺您忙完啦,不是的,是白大哥讓我們幾個輪流守在這里的,說是書房重地,不能隨意讓人靠近,今后但凡您在書房,外面必須得有人守著。” 我又不是美國總統(tǒng),至于寫個農(nóng)場計劃書也要弄得和謀權(quán)篡位一樣嗎?還要派專人在書房門口把守?要不要弄幾個暗衛(wèi)出來啊?姚亦昕暗暗吐槽了幾句,伸手將粥娃這倒霉催的小東西扶了起來。 “快回房間睡覺吧,你白大哥問起來,便說我已經(jīng)回房睡覺了?!?/br> “哦,等等!少,少爺,您餓不餓?廚房還給您留著宵夜呢?!?/br> 蛤?! 姚亦昕這下子可是連吐槽的力氣都沒有了。 第14章 和離第14天 粥娃說的沒錯,廚房里果然還給他留著宵夜呢,木柴這個木頭,白天剛夸他懂得變通呢,這還沒過一天,這廝竟然為了給他留宵夜,把鋪蓋都搬到廚房來了,看樣子是打算在這里長住了。 人家辛辛苦苦熬夜給自己準備的宵夜,也不好拒絕,再說了,忙到現(xiàn)在,姚亦昕也確實有些餓了。 木柴給自己準備的都是一些容易消化的宵夜,份量也不多,一小碗雞湯面,上面還臥了倆荷包蛋,三個鮮rou包子,外加兩碟小菜,姚亦昕吃了雞湯面,卻把rou包子和小菜推給了一旁候著的粥娃:“少爺我實在吃不下了,替我吃了吧,吃完就回房睡去吧?!?/br> 粥娃紅著臉,小心翼翼地謝過了,拿起還熱乎的白面大rou包子輕輕咬了一口,仿佛被那飽含rou汁的rou餡燙了一下,頓時紅了眼圈。 他已經(jīng)不記得rou包子是什么味道了,從生下來的時候開始,家鄉(xiāng)就一年一年的鬧災荒,不是旱災就是洪災,要么就是有蝗災,家里能把僅有的一點黃米留給他和哥哥熬粥,就已經(jīng)是全家人最大的支出了。因為他是靠黃米粥養(yǎng)大的,所以家里給他起了個小名叫做粥娃。 后來,一場特別大的洪水沖垮了堤壩,爹爹將自己和哥哥放在家里唯一的一只大木桶里飄走了,桶里還放著家里最后的小半袋黃米,就這樣,他和哥哥一路飄到了一條小河里,被一個討飯的老爺爺收留了。 可是,沒多久,哥哥出去討飯再也沒有回來,別人都說,哥哥肯定是被拐子拐走賣掉了,粥娃不知道去哪里找哥哥,只牢牢記得哥哥說過的,萬一兩個人走丟了,讓他一定要待在原地等他回來。 于是,粥娃就一直等到現(xiàn)在,等到老爺爺也死掉了,乞丐窩也散了,然后,他們就被帶到了一條船上,又帶上了碼頭,賣到了姚家。 生平第一次吃到香噴噴的大rou包子,粥娃卻舍不得一個人獨享,自己吃了一個,剩下的兩個包子還有兩碟小菜,都折到一個大盤子里,帶回房間,想給其他人也嘗嘗。 姚亦昕站在院子里的一架葫蘆藤邊,看著粥娃小心翼翼地端著比他腦袋還大的盤子,一步一步的往后院挪,就好像一只在外面發(fā)現(xiàn)了好吃的、拼命想挪回窩里去的小螞蟻似得,看得人又好笑又心酸。 第二天早上,所有人都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早飯,每個人除了不限量的黃米粥之外,還多了兩個菜rou包子! “今天一早,少爺命人來廚房傳話,說是從今天開始,每天早上都要供應菜rou包子,每隔兩天給大伙兒來一鍋燉rou?!蹦静翊笫宥酥\屜走過來,認真解釋道。 木柴話不多,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這是姚亦昕看他們都瘦巴巴的,想著給他們補補身子呢。吃完飯,眾人在白十三的帶領下,一起去主院外,沖著里面磕了三個頭,這個時空,rou食是非常珍貴的,尋常人家一年都難得吃上那么一兩次,大概也只有他們這位新主子,才會舍得給他們這些下人燉rou吃吧? 幾天下來,姚家這些下人已經(jīng)隱約開始承認白十三是他們的“總管事”了,白十三話不多,但是因為是在官宦人家做過事兒的,很有一套管理經(jīng)驗,別人有什么不懂的都去問他,他也樂意指點,看到別人做錯了也不聲不響地幫著指正,免得被主人家發(fā)現(xiàn)了懲罰下來。 不知不覺,白十三就在眾人心里樹立起了“穩(wěn)重可靠”的個人形象,姚亦昕觀察了幾天,就召集所有人到主院,正式當著眾人的面,任命白十三做姚家外院的總管事,內(nèi)院管事的位置,他還給他們家毛毛那個小笨蛋留著呢。 白十三也很爭氣,上任沒幾天,就把姚家原先稍顯雜亂無章的規(guī)矩給立了起來,什么人該做什么事,都井井有條,還把自己草擬的外院管理細則,以書面形式呈送給了姚亦昕,那一筆端正流暢的毛筆字,寫得可比姚亦昕這個山寨古人好得多了。 看到這一筆堪稱字帖級別的毛筆字,姚亦昕眼珠一轉(zhuǎn),瞬間挖掘出了白十三的新功能—— “咳咳!那個,白總管啊,你看咱們家那幾個小的,平時閑著也是閑著,你若是有空閑的話,晚上吃完飯,能不能抽一個時辰出來,教他們認認字兒?不求能做學問,只要能認識一些常用字兒就行?!?/br> 聽到自家主子這小心翼翼略帶商量的懇求語氣,白十三無語半晌,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么低姿態(tài)的主家呢。不過,就算姚亦昕不說,他也想過要教幾個小的識字,畢竟,姚家的事情真是一點也不多,每天閑著也是無聊,和他從前在國師手底下辦事相比……咳咳! 仿佛想到了什么,白十三面色一頓,肅立拱手道:“屬下遵命!只是,筆墨紙硯……” 姚亦昕恍然大悟,要上課就得有教材啊,姚家全家就他的書房,還有外院管事那里有筆墨紙硯,其他人只怕連摸都沒摸過。 “這樣,明日我恰好準備去鎮(zhèn)上采買些菜種,你與我同去,采買些筆墨紙硯,還有一些孩童啟蒙的書冊典籍回來?!?/br> 被送去朱爺爺家“住院看病”的小八和阿竹已經(jīng)接回來了,姚亦昕覺得,他們能“提前出院”,很大可能是因為瓜娃他們一起幫忙,將朱爺爺家雜草叢生的院子徹底清理了一遍,他老人家覺得再留著小八和阿竹也沒用了,索性就給配了幾服藥打發(fā)了回來。 不過,朱爺爺雖然懶,但是醫(yī)術(shù)看起來真的不錯,幾服藥下來,小八和阿竹已經(jīng)好的差不多了,姚亦昕聽到他倆說的,朱爺爺有時候懶得燒飯,還用銅板把他們的菜rou包子“買”過去吃的事情后,黑線半晌,突然想到了什么,又重新高興起來。 哎呀~他真是笨死了! 有一個現(xiàn)成的神醫(yī)在,他還去外面尋什么家庭醫(yī)生啊? 反正,看朱爺爺這懶癌癥晚期的病情,只怕巴不得一天三餐外加吃喝拉撒都有人管了,既然如此,他為什么不干脆請朱爺爺住到他們家來呢? 正好他回來之后,住到了爹爹們這邊的主院,他自己從前住的小院就空下來了,現(xiàn)在想想,這簡直就是給朱爺爺準備的地方啊。 想到這里,姚亦昕立刻站起來,幾乎是用跑的趕到了朱爺爺家。 還好還好,他老人家躺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lián)u著蒲扇假寐,還沒有徹底睡死過去。 “這次誰病了?” “額,沒人生病,那個,朱爺爺,我今天過來,是有件事情想和您商量一下。” 看到朱爺爺終于把視線從葡萄架上的小葡萄轉(zhuǎn)移到了自己身上,姚亦昕長出了一口氣,趕緊解釋道—— “是這樣的,我聽小八和阿竹說,您這邊也沒個伺候的人,一日三餐都沒人照看,生活太不方便了啊。恰好我們家正在尋個家庭醫(yī)生,哦,家庭醫(yī)生的意思就是住在家里、方便隨時看診的郎中?!?/br> “我想著,家里正好有座空著的小院子,和您家里差不多大小,如果您愿意的話,不妨干脆住到我們家去?” “您放心,咱們家事情不多,也就那十幾口人。平日里您什么都不用做,一日三餐有人送過去,洗衣服、打掃院落、整理草藥什么的都不用您cao心,我給您安排倆藥童伺候著,您看行不行?” “還有,往后您若是不想出門的話,需要買些什么,只須寫個條子,我讓管家都幫您采買了送到院子里,不必您多走一步路,這樣可好?” 快遞上門 三餐全包 家政全套服務 藥童貼身伺候,這樣的五星級公寓服務,不信您老人家不動心! 果然,姚亦昕剛開始說話的時候,朱爺爺還躺在榻上瞇著眼,聽到后來,他老人家已經(jīng)忍不住坐了起來,連蒲扇也忘記搖了。 等到聽完最后一句話,朱爺爺直接站了起來,丟給姚亦昕四個字: “今天搬家!” 第15章 和離第15天 朱爺爺搬家的效率非常高。 他自己直接走到了姚家,家里的東西,他老人家親口說了,只要把他行醫(yī)看診的家伙和衣衫被褥之類的搬過來,然后藥房、草藥和一些半成品的藥搬來,剩下的就都不要了。 姚亦昕有點不放心,特意又跑去看了一下,果然,剩下的確實是不能要了……廚房的大鍋已經(jīng)生銹了,櫥柜里的碗碟落滿了灰塵,沒有住人的那兩間空房子,門上面竟然還有幾只燕子在上面筑巢了…… “小八,阿竹,你們兩個,往后就跟著朱爺爺,幫他打掃一下屋子,每天送飯,換洗的衣服也及時收來送到洗衣房去,院子里缺了什么,及時和白總管匯報,務必照顧好朱爺爺,知道嗎?” “嗯!我們知道了!”對于能在朱爺爺這樣的“神醫(yī)”身邊當藥童這件事情,小八和阿竹都非常激動,畢竟,在這個時空,但凡有名氣一些的醫(yī)者,別說徒弟了,連貼身伺候的藥童也不會隨便收的,他們現(xiàn)在,也算是神醫(yī)的半個徒弟了吧? “這小刺猬,還有點兒本事!竟然連朱藺草那樣的隱世高人都被他拐騙了去……”看到白十三傳來的密信,蘇念白忍不住搖頭失笑,隨手將這封密信重新裝起來,命人送到墨竹山莊,免得那兩個老東西總是抱怨,說自己沒有照顧好恩人之后什么的。 這也是姚亦昕太過孤陋寡聞了,姚家二老當年走的突然,也沒來得及和他說清楚。朱爺爺看似懶散,其實卻是當時聞名的醫(yī)藥大家,只因為懶于應付外面那些上門求醫(yī)的世家大族、權(quán)貴富豪,這才隱居在姚家村這種地方。 只可惜,他老人家算好了一切,卻忘了養(yǎng)兩個藥童隨身伺候著,這才懶到了差點把自己給餓死。 還好,姚亦昕的出現(xiàn),拯救了處于懶癌晚期的朱神醫(yī)。晚上,美美地洗了個熱水澡,吃著廚房精心烹飪的紅燜兔rou、清蒸魚、鹽水蝦和時蔬小炒,旁邊還有人伺候著幫忙剝蝦殼,朱神醫(yī)來到姚家的第一個晚上,就給這個新居所打了個大大的全五分好評。 安頓好朱爺爺之后,姚家老宅看起來比他們剛回來那會兒可有人氣多了。 前院,白十三安排何東何西每天輪班在門房值班,姚家基本沒有外人來探訪,兩個新上任的門房閑著無聊,干脆就在門房搞起了第二職業(yè):給家里編竹籃。 這也是姚亦昕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這兩個人手都很巧,一開始只是閑著無聊給幾個小家伙編了幾個打豬草的籃子,姚亦昕發(fā)現(xiàn)之后,立刻興沖沖地拿著自己原本設計好的、準備拿來做生鮮配送的竹籃子圖紙,讓何東何西兩人試著能不能編出來。 沒想到這倆人不過琢磨了一下午,就編出了比他設想的還要好看的竹籃子,尺寸大小也能根據(jù)他的需要做調(diào)整。那個把頭說的沒錯,他把這些人買下來,真是賺大發(fā)了! “何東何西,以后你們在門房閑著無事,就幫家里編竹籃子吧,我按照尺寸和數(shù)量給你們額外算工錢?!币σ嚓颗陌宓馈?/br> “這,這如何使得?”何東何西嚇了一跳,他們也只是覺得整天在門房坐著,什么都幫不上,每天像個吃白飯的,心里過意不去,這才想著幫忙編些家里能用得上的竹籃竹筐之類的,怎么少爺還要給他們工錢呢? “如何使不得?”姚亦昕笑著擺擺手,“這個家少爺我說了算!再說了,給你們發(fā)工錢,少爺也不會吃虧的,這些竹籃子啊,回頭少爺我就翻倍算在生鮮配送的成本里頭,說起來,你們兩個還幫少爺我賺了錢呢,給你們就拿著!我看你們年紀也不小了,工錢也別胡亂花了,都攢起來,以后娶夫郎、蓋房子可都要花不少錢的呢。” 何東何西無法,只得點頭答應下來,白十三順手就在姚家的外院管理細則上加了一條績效考核,向姚亦昕請示之后,按照小號竹籃每個2文錢、中號4文錢、大號8文錢的考核標準給何東何西計算工錢,每個月發(fā)放一次。 別看工錢不多,可何東何西手速快啊,基本上小號的竹籃每天起碼能變出來四五個,大號的麻煩些,因為要先打框架,一天才能編出來一個,因此,只要姚亦昕沒有特別要求,這倆人基本上都編的是小號和中號的,算下來,一個月竟然也能多得幾百文,可比他們原本的月錢高了好幾倍呢! 這下子,其他人看著也有些眼紅了。 姚亦昕聽說后,干脆大手一揮:“往后大家手頭上的事情做完之后,閑著沒事,都可以去找何東何西學編籃子,工錢也按照他們倆的標準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