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jié)
三年,吳王闔廬與子胥、伯嚭將兵伐楚,拔舒,殺吳亡將二公子。光謀欲入郢,將軍孫武曰:“民勞,未可,待之。”四年,伐楚,取六與灊。五年,伐越,敗之。六年,楚使子常囊瓦伐吳。迎而擊之,大敗楚軍於豫章,取楚之居巢而還。 九年,吳王闔廬請伍子胥、孫武曰:“始子之言郢未可入,今果如何?”二子對曰:“楚將子常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标H廬從之,悉興師,與唐、蔡西伐楚,至於漢水。楚亦發(fā)兵拒吳,夾水陳。吳王闔廬弟夫欲戰(zhàn),闔廬弗許。夫曰:“王已屬臣兵,兵以利為上,尚何待焉?”遂以其部五千人襲冒楚,楚兵大敗,走。於是吳王遂縱兵追之。比至郢,五戰(zhàn),楚五敗。楚昭王亡出郢,奔鄖。鄖公弟欲弒昭王,昭王與鄖公饹隨。而吳兵遂入郢。 月16 明天12月15日早上9點之前替換,替換后如果看不到內(nèi)容,請清一下緩存,謝謝。 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報父讎。 十年春,越聞吳王之在郢,國空,乃伐吳。吳使別兵擊越。楚告急秦,秦遣兵救楚擊吳,吳師敗。闔廬弟夫見秦越交敗吳,吳王留楚不去,夫亡歸吳而自立為吳王。闔廬聞之,乃引兵歸,攻夫。夫敗奔楚。楚昭王乃得以九月復(fù)入郢,而封夫於堂谿,為堂谿氏。十一年,吳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楚恐而去郢徙鄀。 十五年,孔子相魯。 十九年夏,吳伐越,越王句踐迎擊之槜李。越使死士挑戰(zhàn),三行造吳師,呼,自剄。吳師觀之,越因伐吳,敗之姑蘇,傷吳王闔廬指,軍卻七里。吳王病傷而死。闔廬使立太子夫差,謂曰:“爾而忘句踐殺汝父乎?”對曰:“不敢!”三年,乃報越。 王夫差元年,以大夫伯嚭為太宰。習(xí)戰(zhàn)射,常以報越為志。二年,吳王悉精兵以伐越,敗之夫椒,報姑蘇也。越王句踐乃以甲兵五千人棲於會稽,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而行成,請委國為臣妾。吳王將許之,伍子胥諫曰:“昔有過氏殺斟灌以伐斟尋,滅夏后帝相。帝相之妃后緡方娠,逃於有仍而生少康。少康為有仍牧正。有過又欲殺少康,少康奔有虞。有虞思夏德,於是妻之以二女而邑之於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後遂收夏眾,撫其官職。使人誘之,遂滅有過氏,復(fù)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今吳不如有過之彊,而句踐大於少康。今不因此而滅之,又將 之,不亦難乎!且句踐為人能辛苦,今不滅,後必悔之?!眳峭醪宦?,聽太宰嚭,卒許越平,與盟而罷兵去。 七年,吳王夫差聞齊景公死而大臣爭寵,新君弱,乃興師北伐齊。子胥諫曰:“越王句踐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問疾,且欲有所用其眾。此人不死,必為吳患。今越在腹心疾而王不先,而務(wù)齊,不亦謬乎!”吳王不聽,遂北伐齊,敗齊師於艾陵。至繒,召魯哀公而徵百牢。季康子使子貢以周禮說太宰嚭,乃得止。因留略地於齊魯之南。九年,為騶伐魯,,至與魯盟乃去。十年,因伐齊而歸。十一年,復(fù)北伐齊。 越王句踐率其眾以朝吳,厚獻遺之,吳王喜。唯子胥懼,曰:“是棄吳也?!敝G曰:“越在腹心,今得志於齊,猶石田,無所用。且盤庚之誥有顛越勿遺,商之以興?!眳峭醪宦?,使子胥於齊,子胥屬其子於齊鮑氏,還報吳王。吳王聞之,大怒,賜子胥屬鏤之劍以死。將死,曰:“樹吾墓上以梓,令可為器。抉吾眼置之吳東門,以觀越之滅吳也?!?/br> 齊鮑氏弒齊悼公。吳王聞之,哭於軍門外三日,乃從海上攻齊。齊人敗吳,吳王乃引兵歸。 十三年,吳召魯、衛(wèi)之君會於橐皋。 十四年春,吳王北會諸侯於黃池,欲霸中國以全周室。六月子,越王句踐伐吳。乙酉,越五千人與吳戰(zhàn)。丙戌,虜吳太子友。丁亥,入?yún)?。吳人告敗於王夫差,夫差惡其聞也?;蛐蛊湔Z,吳王怒,斬七人於幕下。七月辛丑,吳王與晉定公爭長。吳王曰:“於周室我為長?!睍x定公曰:“於姬姓我為伯。”趙鞅怒,將伐吳,乃長晉定公。吳王已盟,與晉別,欲伐宋。太宰嚭曰:“可勝而不能居也?!蹦艘鴼w國。國亡太子,內(nèi)空,王居外久,士皆罷敝,於是乃使厚幣以與越平。 十五年,齊田常殺簡公。 十八年,越益彊。越王句踐率兵伐敗吳師於笠澤。楚滅陳。 二十年,越王句踐復(fù)伐吳。二十一年,遂圍吳。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敗吳。越王句踐欲遷吳王夫差於甬東,予百家居之。吳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彼熳詣q死。越王滅吳,誅太宰嚭,以為不忠,而歸。 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余讀春秋古文,乃知中國之虞與荊蠻句吳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嗚呼,又何其閎覽博物君子也! 太伯作吳,高讓雄圖。周章受國,別封於虞。壽夢初霸,始用兵車。三子遞立,延陵不居。光既篡位,是稱闔閭。王僚見殺,賊由專諸。夫差輕越,取敗姑蘇。甬東之恥,空慚伍胥。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 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jian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 ,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dāng)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 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游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歸周西伯。或曰,呂尚處士,隱海濱。周西伯拘羑里,散宜生、閎夭素知而招呂尚。呂尚亦曰“吾聞西伯賢,又善養(yǎng)老,盍往焉”。三人者為西伯求美女奇物,獻之於紂,以贖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國。言呂尚所以事周雖異,然要之為文武師。 周西伯昌之脫羑里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quán)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quán)皆宗太公為本謀。周西伯政平,及斷虞芮之訟,而詩人稱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須、犬夷,大作豐邑。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業(yè),東伐以觀諸侯集否。師行,師尚父左杖黃鉞,右把白旄以誓,曰:“蒼兕蒼兕,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後至者斬!”遂至盟津。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可伐也?!蔽渫踉唬骸拔纯??!边€師,與太公作此太誓。 居二年,紂殺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將伐紂,卜,龜兆不吉,風(fēng)雨暴至。群公盡懼,唯太公彊之勸武王,武王於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於牧野,伐商紂。紂師敗績。紂反走,登鹿臺,遂追斬紂。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衛(wèi)康叔封布采席,師尚父牽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討紂之罪。散鹿臺之錢,發(fā)鉅橋之粟,以振貧民。封比干墓,釋箕子囚。遷九鼎,脩周政,與天下更始。師尚父謀居多。 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於齊營丘。東就國,道宿行遲。逆旅之人曰:“吾聞時難得而易失??蛯嬌醢?,殆非就國者也?!碧勚?,夜衣而行,犁明至國。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營丘邊萊。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 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yè),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及周成王少時,管蔡作亂,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都營丘。 蓋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呂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 哀公時,紀(jì)侯譖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靜,是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而當(dāng)周夷王之時。 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與其黨率營丘人襲攻殺胡公而自立,是為獻公。獻公元年,盡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臨菑。 九年,獻公卒,子武公壽立。武公九年,周厲王出奔,居彘。十年,王室亂,大臣行政,號曰“共和”。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 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厲公無忌立。厲公暴虐,故胡公子復(fù)入齊,齊人欲立之,乃與攻殺厲公。胡公子亦戰(zhàn)死。齊人乃立厲公子赤為君,是為文公,而誅殺厲公者七十人。 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脫立。成公九年卒,子莊公購立。 莊公二十四年,犬戎殺幽王,周東徙雒。秦始列為諸侯。五十六年,晉弒其君昭侯。 六十四年,莊公卒,子釐公祿甫立。 釐公九年,魯隱公初立。十九年,魯桓公弒其兄隱公而自立為君。 二十五年,北戎伐齊。鄭使太子忽來救齊,齊欲妻之。忽曰:“鄭小齊大,非我敵。”遂辭之。 三十二年,釐公同母弟夷仲年死。其子曰公孫無知,釐公愛之,令其秩服奉養(yǎng)比太子。 三十三年,釐公卒,太子諸兒立,是為襄公。 襄公元年,始為太子時,嘗與無知斗,及立,絀無知秩服,無知怨。 四年,魯桓公與夫人如齊。齊襄公故嘗私通魯夫人。魯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時嫁為魯桓公婦,及桓公來而襄公復(fù)通焉。魯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齊襄公。齊襄公與魯君飲,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魯桓公,桓公下車則死矣。魯人以為讓,而齊襄公殺彭生以謝魯。 八年,伐紀(jì),紀(jì)遷去其邑。 十二年,初,襄公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及瓜而代。 本文片段截取自《史記》,防盜章防盜章防盜章防盜章防盜章防盜章防盜章防盜章 月17 12月16日早上9點之前替換,替換后看不到內(nèi)容,請清一下緩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時,旦為子孝,篤仁,異於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輔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東伐至盟津,周公輔行。十一年,伐紂,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宮。已殺紂,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武王,釁社,告紂之罪于天,及殷民。釋箕子之囚。封紂子武庚祿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續(xù)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懼,太公、召公乃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敝芄妒悄俗砸詾橘|(zhì),設(shè)三壇,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史策祝曰:“惟爾元孫王發(fā),勤勞阻疾。若爾三王是有負子之責(zé)於天,以旦代王發(fā)之身。旦巧能,多材多,能事鬼神。乃王發(fā)不如旦多材多,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孫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無墜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歸。今我其即命於元龜,爾之許我,我以其璧與圭歸,以俟?fàn)柮柌辉S我,我乃屏璧與圭。”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發(fā),於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發(fā)書視之,信吉。周公喜,開籥,乃見書遇吉。周公入賀武王曰:“王其無害。旦新受命三王,維長終是圖。茲道能念予一人?!敝芄仄洳呓鹂g匱中,誡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