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節(jié)
那宮人應(yīng)聲去了,不多時便見換回了那身赭黃色團龍袍的高昶撩簾而入。 他面色冷沉,毫無新春正日,社稷改元的欣喜,緩步近前,勉強擠出一副笑意,叩拜行禮道:“兒臣叩見母后,恭賀母后新元之喜,福壽綿長。” “好,好,昶兒快起來,咱們母子倆哪來這么多繁文縟節(jié),你心里想著母后便好,不必如此?!?/br> 顧太后看著兒子神情困頓,面色也不好,不由心疼得厲害,拉著他起來,并膝在軟榻上坐了。 “這些日子見你又瘦了,可要多留心些身子,國事再重,也不是一日兩日做得完的,你這般cao勞,倒叫那些做臣子的舒坦了,算什么話?” 高昶輕嘆一聲,微笑道:“母后不必擔(dān)心,兒臣理會得,眼下我登基未久,正是非常之時,多費些心思也是在所難免,日后待各方都理順了,也就不這么cao心費神了?!?/br> 顧太后和聲一笑:“國事上你來做主,母后放心得緊,只須記得國家中興非一日之功,凡事量力而行,不必過分強求,你好好的,母后在宮里也安心,知道么?” “謝母后關(guān)心,兒臣方當(dāng)盛年,不在此時奮起,更待何時?母后不必擔(dān)心,兒臣身子骨自有分寸,少說也能再孝敬你老人家五十年。” 他唇角揚著,臉上卻不見歡容,近于苦笑。 頓了頓,便又道:“母后若沒別的事,兒臣下面還有些事,這便告退了。” 顧太后唇間一撇,佯作不悅道:“這才與你說了,怎的又急著要走?連多陪母后一時半刻也不成么?” 高昶聞言只好又坐了回去,有些無奈地笑了笑:“那有什么不成,兒臣正該多抽些工夫出來陪伴母后,只恨朝堂上的事總也理不完,這才……” “行了,你也不用騙我,母后心里清楚,上次因著處置云和,咱們母子爭執(zhí)齟齬,你定然還在記恨,不愿多見母后,是不是?” “母后誤會了,常言道,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兒臣自己就是個急性子,那日頂撞母后,口不擇言,有違大夏仁孝治國的祖訓(xùn),后來回思,惶恐慚愧,哪里還敢記恨?還請母后原恕兒臣不恭之罪?!?/br> 聽他出言致歉,顧太后溫然一笑,輕輕拂弄他鬢邊,慈愛道:“母子之間,說什么原恕不原恕的,母后也是氣得急了,當(dāng)日若是和顏悅色的與你說,也不至鬧成那個場面。唉,不說了,母后聽說你昨晚又去了景陽宮,對不對?” 高昶神色一滯,眉間立時擰結(jié)起來:“母后莫要誤會,皇妹她已絕食兩日,水米不進,兒臣是怕她有個三長兩短……” 顧太后卻仍是一副笑容,拉著他的手,接口道:“你不必拿話遮掩,母后沒有責(zé)怪的意思,你心里想什么,沒人比我這當(dāng)娘的更清楚,去了也就去了?!?/br> 這件事上她突然這么通情達理,卻是讓人有些始料不及。 高昶蹙著眉,隱隱像覺察到什么。 就聽顧太后微微一頓,轉(zhuǎn)而又問:“云和的事,你如今打算如何處置?” 說話間便扯上了正題,果然還是一樣的急脾氣,壓不了太久。 高昶暗自嘆了口氣,故意道:“此前母后不已答應(yīng)了么,便讓她留在宮中,不再過問,還能有什么打算?” “那是之前,現(xiàn)下她與那徐少卿做出這等事來,朝堂內(nèi)外都已知曉,穢亂宮闈,宗廟蒙羞,若是傳到民間,咱們皇家便真的貽笑天下了,該如何處置,自當(dāng)好好想一想。” “這個母后不必擔(dān)心,兒臣早已定了口風(fēng),徐少卿那廝不過是設(shè)計蠱惑云和離宮,并無它事,各處也已下了嚴(yán)令,任何人不得再行提起,更不得議論,絕不會傳揚出去?!?/br> 顧太后見他毫不松口,面上的笑容便淡了下來,想了想又道:“人言可畏,你雖是一國之君,又有手段,到頭來也防不住天下悠悠之口,若是真?zhèn)鞯媒种锫?,你還能大興牢獄,將天下百姓都逼反了不成?” 高昶情知話頭來了,便問道:“那母后以為該當(dāng)如何?” 說到這里,話已到了裉節(jié)上,一言既和,不和則分。 須得不急不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自己這做娘的和顏悅色,推心置腹地與他說,做兒子的自也當(dāng)明白這番苦心,十之七八這事便成了,。 顧太后就是這般想的,便照著之前籌謀已定的說辭道:“母子不隔心,也不說那假話,上次爭鬧,母后細思之下,心中也有些后悔,想著只要你不真做出什么遺羞祖宗的事來,也就從此不再管了。但今日之勢不同,你也該瞧清楚了,那丫頭確不是什么溫良賢淑之輩,廉恥倒在其次,就說她心思半點也不在你身上,就算強行留在宮中,還能指望她回心轉(zhuǎn)意么?別到時又憑白多出一個謝婉婷來!” 高昶唇角抽了抽:“母后的意思是……” 顧太后語重心長道:“昶兒啊,這男女間的事,最痛便是你有情,她無意,母后苦了這么多年,實在不忍心再見你日日傷心。若你和她真的兩情相悅,先前那些事,不提也就不提了,可是現(xiàn)在……天涯何處無芳草,千萬莫學(xué)你父皇,你自小便志向遠大,如今又是國朝天子,難道為了一個對自己沒半分愛意的人日日消沉,把家國天下都拋卻了么?” 她頓了頓,便抓緊兒子的手:“那丫頭做出這等事來,本是不該饒恕的,但若真處置了她,定然傷了你的心,又念她是個可憐人,母后也不想多加追究,只是如今再不能留這丫頭在宮里了,你索性也收收心,不必留戀于她。至于那徐少卿,不妨也一起放了,省得那丫頭尋死覓活,再生出事來,正好也趁機將東廠裁撤了,遂了你的心意?!?/br> 高昶望著她道:“母后的意思,是叫兒臣成全皇妹與那閹豎,由著他們遠走高飛,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話里話外已有些不耐。 顧太后又怎會聽不出,心中“咯噔”一下,暗想自己這般平心靜氣,說得也是入情入理,并無虛頭假意,怎么好像這孩子半點也沒聽進去似的。 她脾氣本就急切,此時心中更是暗自火起,但想著焦芳之前的話,也是不能躁進,以免又鬧得不歡而散,難以收拾,當(dāng)下仍舊拉著他,盡力緩聲道:“這叫什么成全?不過是將她送出宮去,省得麻煩,于人于己也都好。你是高家子孫,又是國朝天子,更應(yīng)以社稷為重,懂得取舍,好孩子,這次你一定要聽母后的,好不好?” 高昶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她,本來還帶著些關(guān)切眼神一點點的黯淡下去,轉(zhuǎn)瞬間已毫無暖意,直似在瞧一個不相干的人。 “昶兒,昶兒?你怎么了?”顧太后被他瞧得有些心悸,不自禁地朝后縮了縮。 “沒什么?!?/br> 高昶呵然一笑,將手覆在她手上,用力一拂便推開了,跟著長身而起,微微拱手道:“此事兒臣已有主張,母后不必過問,兒臣還有要務(wù),這便告退了?!?/br> 顧太后張口結(jié)舌,愕然望著他,雙眉隨即擰起,笑容也轉(zhuǎn)為了滿面急戾:“你這是何意?母后好言好語地規(guī)勸,你卻擺出這等臉孔,還有半點人子之孝么?” “母后息怒,兒臣只是不叫母后再管皇妹的事,哪曾有違什么孝道?既是這么說,兒臣便索性下一道旨,請母后移居內(nèi)苑靜齋,好生頤養(yǎng),兒臣每日早晚探望,親自奉侍,以盡人子之孝?!?/br> 高昶說著,便轉(zhuǎn)身頭也不回地去了,猶聽得身后長聲凄嘆,罵口不絕。 他咬咬牙,權(quán)作沒聽見,大步出了寢殿,沿路繞過回廊,剛到正門口,就有隨侍的宮人內(nèi)侍上前披了貂裘罩氅,豎起黃羅傘蓋。 他跨出門,拾級而下,口中吩咐道:“傳朕旨意,太后慈宮違和,即日移駕內(nèi)苑靜養(yǎng),清寧宮奴婢侍奉不力,盡數(shù)罰去內(nèi)官監(jiān)重領(lǐng)職役,另選得力醫(yī)侍宮婢伴駕,不得有誤。” 身旁的內(nèi)侍趕忙應(yīng)了聲,正要轉(zhuǎn)身去辦,卻聽他又叫了聲:“回來?!?/br> “陛下還有何吩咐?” “著內(nèi)閣擬旨,司禮監(jiān)焦芳自侍三朝老臣,驕縱自大,無旨任意出入宮廷內(nèi)苑,實有不臣之心,念其年老,入宮數(shù)十年亦有微勞,免其死罪,即刻罰往西山守陵,永不得返京?!?/br> ………… 朔風(fēng)呼嘯,卷著漫天風(fēng)雪,將天地間染作一片蒼涼的白。 上元已過,早算開了春,沒曾想仍是這般凄冷。 清晨,坊市間仍是蕭條條的,偌大的京城竟瞧不見幾個人,反而是那些尚未收去的元夜花燈殘在街頭檐下,在狂風(fēng)蕭瑟中飄搖。 幾名披著深色大氅的人伴著一輛灰布漫罩的單騎馬車,沿著窄街緩緩而行,每走一步,便留下一個半尺來深的坑,但人影還未遠去,便又被紛揚而下的大雪淹沒。 沿途深一腳,淺一腳,好容易到了城門前。 其中一個瘦削的身影略顯吃力地攀上了車,斜靠在木櫞上,抬手將罩帽稍稍向后扯了扯,露出那張蒼白的俊臉,淡淡一笑。 “就送到這里吧,再遠了也沒什么好?!?/br> 旁邊幾人圍到近前,為首那個身材壯碩的顫顫地抱起拳來:“督主大人……” “不必說了。” 徐少卿抬手打斷,仍舊淡然道:“你們跟了我這么多年,名為屬下,實則便如兄弟一般,昔日情分記得也好,不記得也罷,莫要做那婦人之態(tài),我平日最瞧不得的便是這個。只是……東廠從此裁撤,你們以后也不知到哪里安身?” 那為首的人哽咽道:“我等都受督主大人栽培之恩,怎敢背忘?只是空有一腔熱血,無法報答。大人放心,我等雖都是些粗魯之人,但也有些本事,即便不做這官差,走到哪里也都能掙口飯吃,倒是大人……” “人生天地之間,便是上蒼讓他該有個立錐之地,若然真的活不下去,便是無福消受這世間悲歡離合,就該歸于塵泥,此乃天道輪回,不必傷懷。咱們就此別過,但愿將來還有相見之日。” 他說著便拉住韁繩一抖,揮鞭催馬,那車扭扭晃晃,攆著兩道深深的印轍朝城門而去。 驀然回望,那皇城中最高的塔樓頂層似有一個皎白婀娜的身影,盈盈而立,憑欄遙望,卻又掩在滿天飛雪中,朦朧不清…… 第120章 雁行天 北地的初春一如冬季。 狂風(fēng)裹挾著粗糲的碎石砂礫,呼嘯肆虐。 極目所至,盡是灰黃之色,竟不見一絲新綠。 邊關(guān)之外數(shù)百里,一條潢水從極西雪山之巔發(fā)源,沿途奔騰向東,蜿蜒近萬里,直至注入汪洋大海…… 這關(guān)外土地荒蠻貧瘠,人煙稀少,長久以來便是官員貶謫和囚徒流放的首選之處。 兩百余年前,正當(dāng)天下紛亂之際,一名奉旨前往北方邊境戍守的驍騎校尉卻帶領(lǐng)手下的八百兵士就地豎起了反旗,一時間附近城寨的守軍和勞城營囚徒紛紛趕來歸附。 他們占據(jù)了位于潢水中游以南用于囤積糧草的方城,并以此為據(jù),而后集中兵力相繼掃平了關(guān)外原有的官軍殘余勢力。 而當(dāng)時中原大地烽煙四起,各地握重兵的藩鎮(zhèn)重臣和起事義軍都欲趁機一統(tǒng)天下,過一把皇帝癮。 數(shù)年之后,河?xùn)|望族高氏占據(jù)中都永安,建號大夏,陸續(xù)剿滅其他勢力,天下甫定,再欲北出關(guān)外時,卻發(fā)現(xiàn)那里廣袤的土地上已然建立起一個嶄新的帝國——狄氏大崇。 而那個曾經(jīng)只能被稱之為“堡壘”的方城也已變成了一座氣勢恢宏,壯闊無比的國都,并且還有了一個嶄新的名字——隆疆。 一個小小的校尉,既無資歷,也無德望,堪堪與布衣沒什么兩樣。 此等人何德何能,也敢稱帝建國?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當(dāng)時夏國并未將這個由粗鄙軍漢、囚徒和響馬建立的國家當(dāng)做一回事,在招降未果之后,便乘著平定天下的余威,集結(jié)二十萬大軍由高祖皇帝御駕親征,揮師北上,意欲直搗隆疆,一統(tǒng)關(guān)外舊土。 誰曾想這新生之國的軍力卻并非烏合之眾,反而彪悍勇猛,指揮有方,潢水一戰(zhàn)僅以區(qū)區(qū)兩萬余人便將十倍于幾的夏軍擊潰,若非眾將拼死殿后,高祖皇帝幾被生擒,狼狽退回關(guān)內(nèi),此后數(shù)十年未敢再動一軍一卒。 而崇國不斷接納中原邊境流民,又將北方戎狄分化瓦解,大量內(nèi)遷,與中原人混居,只短短二三十年間,便生育蕃息,人丁滋長,軍力更加強盛,不時南下侵?jǐn)_,掠奪人口和財物。 夏國后來幾次嘗試反擊,也是敗多勝少,只得從此放棄收復(fù)關(guān)外故土的念頭,一意守御,朝堂內(nèi)外卻仍以中原正統(tǒng)自居,將崇國斥為戎狄化外之地,不與其往來。 直至雙方建國百余年后,崇國大舉南侵。 夏國真宗皇帝傾舉國之力,再次親征,百萬大軍在邊境決戰(zhàn)數(shù)日,只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結(jié)果卻是兩敗俱傷。 崇國雖稍占優(yōu)勢,卻也損失慘重,元氣大傷,無力再戰(zhàn),只得與夏國訂立盟約,雙方止息干戈,以邊關(guān)一線為界,各守疆土,開放榷場互市。 自此,兩國各自休養(yǎng)生息,崇國偶爾南下sao擾,夏國也懶得理會,百余年來,倒也相安無事。 但盟約不過是一紙誓書,這番和睦的景象早已醞釀著不安和躁動,說不得何時便會被打破…… 北境邊關(guān)的沙海中,矗立著一座鎮(zhèn)子。 四處殘破的城垣屋舍訴說著它所經(jīng)歷的久遠年代,和道不盡的人世滄桑。 這里是關(guān)外最緊要的隘口,遠達西域,近至崇國的往來客商都須從這里輾轉(zhuǎn),再前往崇夏邊境的榷場買賣貿(mào)易,甚至南下中原。 午后,呼號的北風(fēng)稍小了些,小鎮(zhèn)內(nèi)客商云集,熙熙攘攘,倒有幾分大城的繁華之相。 鎮(zhèn)子靠西,有一處土坯堆建的二層小樓最是熱鬧。 那里是鎮(zhèn)中唯一的客棧。 只見門前各色騾馬、駱駝和大車齊集,門口臂搭手巾的店伴滿面笑容,將高矮不一,相貌各異的人迎來送往。 一名身披黑色斗篷,上戴斗笠的人快步跨入店門,立時便有跑堂的店伴迎上來,笑道:“喲,這位客官,幾位???” 他說著便自顧自地向后頭看,見沒什么人跟著進來,便知是多此一問,那笑容登時就斂去大半,順手指著里面滿滿登登的坐席道:“真不巧,這會兒正是飯時,你搭眼瞧瞧,差不多都滿了,客官須得拼桌子合坐,再不然就只能與你個小凳,在這邊上隨意尋個地方吃了?!?/br> 那人拈著斗笠沿壓了壓,便沉聲道:“無妨,隨便拼張桌子吧,來幾個饅頭,再要一斤熟牛rou,一壺?zé)岵琛!?/br> “哎呦,也是不巧,饅頭茶水倒有,這rou卻剛剛賣完,實在對不住,客官你看……”那店伴半瞇著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