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jié)
對于大寶的擔心,余柏林認為并不需要。 只要貴妃和太后不像歷史上一些垂簾聽政或者直接登基的女人,那么,她們所有的權(quán)力都是來自于皇帝。 特別是何太后和皇帝不但沒有血緣關(guān)系,也沒有任何恩情在,她這個太后若要保證自己過得舒心,低調(diào)恭順是必須的。 她們倒是想著自己還有何家做靠山,皇帝不敢拿她們怎么樣。只是這樣,就把她們自己立在了皇帝的對立面上。除非何家能扳倒皇帝,不然她們絕無好日子過。 可何家能扳倒皇帝嗎? 看看封蔚越來越囂張,就知道絕無可能了。 被余柏林安慰了之后,大寶也放寬心,恢復(fù)了小孩子的活潑。 恰巧封蔚忙碌起來,王府人來人往很是喧鬧,大寶小寶在余柏林面前活潑黏人,但他們從小造成的陰影,讓兩兄弟對陌生人很是排斥。 大寶年紀稍大一點,還算好一些,可以忍耐。小寶則不管不顧,感覺到陌生人太多,就會嚎啕大哭。 正好時入深秋,天氣轉(zhuǎn)涼,余柏林就帶著大寶小寶去了封蔚京郊的溫泉莊子。那溫泉莊子在山腳下,山上有一座香火旺盛,素齋很好吃的寺廟。 封蔚忙得焦頭爛額,就只有閑暇時候逗逗大寶小寶,和余柏林說說話,能消除他些許疲憊。 誰曾想,余柏林一點兄弟情都不講,居然帶著大寶小寶逍遙去了。 封蔚站在大門內(nèi),目送余柏林的馬車遠去,那個神情之幽怨啊,讓旁邊的王府總管抖落了一地雞皮疙瘩。 封蔚忍不住進宮抱怨,碰巧帝后攜手把何太后氣暈,高高興興的坐一起分果子吃。見封蔚滿臉委屈過來,帝后對視一眼,笑著把自己面前的果子推給封蔚。 “怎么,澈之,誰給你氣受了?!狈馔バΦ?。 封蔚呼哧呼哧啃了兩果子,才在帝后慈愛的目光中摸一把嘴,道:“我這么忙,柏林不知道分攤點就算了,還帶著大寶小寶去莊子住下了。我這么忙!他這么閑!” 帝后對視一眼,滿臉無奈。 侄子養(yǎng)你家里,本來讓你多找?guī)讉€嬤嬤,誰知道你全丟給余柏林就算了,人家一個半大的少年替你把孩子教養(yǎng)的很好。你現(xiàn)在忙工作,還抱怨別人太閑。 我要是余柏林,肯定得抽你。 人家還在準備科舉呢。也是余柏林性子軟和純善,才會被你這么欺負。 不過封蔚來也就是抱怨一番,然后說明大寶小寶去向,順帶要了一隊人暗中守護在莊子外面而已。 離宮的時候,封蔚覺得進貢來的果子不錯,從帝后嘴里摳出一半,屁顛顛的讓人送到莊子上,分享給余柏林和兩個侄子。 進貢來的水果除了禮儀性的分給何太后一點不落人口實之外,基本上都他兩分吃了。雖然本來就有留給封蔚大部分,但帝后二人顯然很樂意看著封蔚耍賴要果子的樣子,所以非得封蔚開口討要才給。 這也算夫妻兩的惡趣味。 不知道封蔚知不知道他哥他嫂子的惡趣味,反正他已經(jīng)習慣了。 余柏林在莊子里收到封蔚送來的一車水果,笑著搖搖頭。 看封蔚送他們上馬車時滿臉不情愿的樣子,還以為他會鬧一陣子別扭,過個兩三天才消氣。結(jié)果他們行禮還沒收拾妥當,這人已經(jīng)眼巴巴送東西來了,還是貢品。 余柏林覺得自己運氣真的挺好。若不是巴上一位受寵的王爺和兩位王子,這蔬菜水果他可沒辦法吃到了。 容易保存的放進冰窖里存著,不容易保存的拿出一部分吃掉之后,剩下的做成果醬。 余柏林自來到這個世界之后就忙生計忙讀書,穿越者必做的改善生活一二三四之類,一樣都沒做。 今天看到不常見的南方水果,才想起果醬這回事。 余柏林摸摸下巴。之前怕會被欺負,不敢開太過新奇的店。后來忙著鄉(xiāng)試,又因為不缺銀子,和封蔚住一起生活質(zhì)量也夠高,就忘記這回事了。 現(xiàn)在想來,以后入了官場,總有用銀錢的時候,總不能伸手問封蔚要。想點法子多賺點錢很必要。 如今他背靠德王府,就算生意再紅火,又有誰敢砸場子? 而且封蔚還不太可能收他掛靠保護費,他還能省一大筆。 余柏林把自己很久之前想出來的比較賺錢又不打眼的法子從箱子底翻出來,笑瞇瞇對大寶小寶道:“要不要和我一起做生意?賺到錢可以給陛下娘娘買禮物哦?!?/br> 小寶不懂余柏林說什么。反正余柏林說什么他就應(yīng)什么,當即拍著rou爪子說“錢錢!”“禮物!”。 大寶懂得雖不算多,做生意賺錢錢還是聽得懂。他想著自己現(xiàn)在所有東西都是父母給的,每次送父母禮物,也不過是從送父母的東西中撿出一二珍貴的回送回去。若能自己賺錢給父母買東西,父母一定也很高興。 所以他也同意了。 聽著大寶的話,余柏林心里很復(fù)雜。這孩子真是早熟的過分,也體貼的過分。誰家孩子這么小的時候,就會想到這事? 余柏林本來只是開個玩笑,逗逗大寶小寶玩?,F(xiàn)在看著大寶認真的眼神,他也不好意思說自己只是開玩笑。 只是不知道給大寶說一些生意上的事,會不會讓帝后不喜。 畢竟雖然現(xiàn)在對商人的歧視不算太嚴重,但清貴人家對工商業(yè)之類賺錢的事都覺得有辱斯文。 封蔚接到余柏林的信之后轉(zhuǎn)送給他哥他嫂子。不出封蔚所料,帝后二人不但沒有怪罪,反而很感興趣,并且奉上兩匣子銀子,說是大寶小寶的……嗯,余柏林說,這叫入股。 余柏林一看,每個匣子里面有一張地契,一張銀票,銀票面額都是一千兩。 成,這下大寶小寶成大股東了,他只能算打工了。 封蔚聽后,也說要參一腳,他也學著給了余柏林一張地契一張一千兩的銀票。 余柏林直接可以開三家店…… 帝后金口玉言,說大寶小寶只占一半收益,余柏林想著自己也算技術(shù)入股吧,反正皇帝家也不差這點錢,就笑納了。 不過他一個人也不可能占一半收益,便把股份分成四份,一人占四分之一。 余柏林要開的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店,只是酒樓而已。 現(xiàn)代的飲食文化,比古代還是發(fā)達的多。 余柏林拿出了許多“秘方”,鹵菜、釀酒、甜品、燒烤等等,還搜尋了許多現(xiàn)在還未使用的調(diào)味料。 當余柏林拿出這些方子的時候封蔚就知道,為什么余柏林早就存夠了開店的本錢卻一直沒動靜了。這任一一張秘方,落在普通老百姓手中,都是家破人亡的結(jié)局。 別說商人,就是高門大族,家中也會有一二膳食的方子,作為傳家寶,密不外傳。 “你該早點說。”封蔚借著商量開店的事,跑到溫泉莊子休息,“至少該早點做出來讓我吃?!?/br> “你又不是沒吃過?!?/br> 雖然沒開店,但該吃的都吃過了。封蔚嘴里吃得香,還裝了不少給帝后二人吃。 他們雖然吃得香,卻從未想過讓余柏林把方子獻上來。 沒想到余柏林自己要開店,或許能培養(yǎng)好廚師再送進宮? 有了封蔚在,余柏林最終只出了秘方和管理方案,其他事都由封蔚遣人去忙。余柏林也樂得清閑。 在給酒樓取名的時候,余柏林親手題字“百香樓”。在他的世界,也有個百香樓。那百香樓樓上做達官貴人的生意,樓下做普通老百姓的生意。 樓上貴人們吃剩的菜肴,挑選之后葷素搭配做成餡兒包成包子,賣給那些下苦力的普通老百姓。百香包子出名之后,既得了仁名,又多賺了錢,余柏林也決定這么做。 余柏林提出這件事的,以為封蔚會對那仁名感興趣,卻未曾想到,封蔚只對那包子錢感興趣。 “這主意好!”封蔚興奮道,“那些人為了面子,點一大桌子菜就吃一兩口,其余要么扔了要么被伙計吃了。現(xiàn)在還能繼續(xù)賣錢,柏林你果然聰明!“余柏林嘴角抽了抽。成,積少成多,確實也能賺不少。但你一王爺盯著那么點錢,是不是格調(diào)稍稍低了點。 封蔚表示自己曾經(jīng)過慣了苦日子,對錢財很看重。 事情就這么說定了。有封蔚鼎力相助,百香樓很快就開了起來。上樓的樓梯和一樓大堂不是一個入口,達官貴人和普通老百姓不會撞在一起,讓那些好面子的貴人們更加滿意。再加上菜肴稀奇好吃,自開張以來,百香樓座無虛席,日進斗金。 百香樓一開張就拿出好些稀奇的菜肴,那些秘方讓許多人垂涎,打歪主意的人不少。后來那些人打聽到,背后之人居然是德王爺,想做小動作的人只得偃旗息鼓。 他們自以為總算明白為什么百香樓有那么多新奇的吃食,說不準人家是從皇宮里帶出來的。 這種傳言傳出之后,百香樓生意更上一層樓。樓上非預(yù)定幾乎沒有位置。倒有些紈绔非預(yù)定的時間前來沒有位置想要鬧事,很快就被京城衙門帶走,之后賠禮就送上門了。 殺雞儆猴幾次,再沒人敢在百香樓鬧事。 之后百香包子聞名京城,掌柜的那句“我做包子不是想賺錢,只是想惠及百姓,且還能少些浪費”的話讓大家交口稱贊,連文人才子都不吝嗇夸獎幾句。 這時候的人可不會管做那包子的是不是剩菜,能吃達官貴人的剩菜,老百姓覺得還是一種榮耀。你看那逢年過節(jié)皇帝賜給信任的臣子的菜,那可都是剩菜。 一想著那包子里包著的是達官貴人們吃的東西,搶包子的人就更多了。 每一個包子賺不了幾文錢,但每天光是賣包子凈賺的錢,積累起來可不少。對百香樓來說,不比樓上一次性賺得多,但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少的收益。 后余柏林與封蔚商議,既然是做善事就做到底。本來不做包子,這些飯菜都是堂中伙計們分食或者帶回家了。現(xiàn)在少了這項福利,賣包子的錢,分一半給掌柜和伙計們。 這下子伙計們賣包子賣的更賣力了,吹噓東家的仁德之名也吹的更起勁了。 對他們而言,能帶回家的剩菜剩飯,當然比不過那黃锃锃的銅錢可愛。 余柏林題字的“百香樓”三字本來就讓人猜測是他寫的。據(jù)說德王自賞牡丹宴之后就對余柏林青睞有加。 后來余柏林又送上“一肴一饌當思物之維艱,微金毫銀恒念來之不易”對聯(lián),被百香樓掛在大門口之后,這猜測才被確定。 余柏林和德王關(guān)系親近在再次被人肯定不說,其對聯(lián)也傳遍了京城,成為許多人教導(dǎo)節(jié)儉必說的一句話。 余柏林著書立言的事還沒做,因為百香樓又名揚了一次。 余柏林生活艱苦一事也被傳了出去。居住的那小院落也被說成是他舅舅家的財產(chǎn),他成了寄居舅家的可憐孩子。 聽聞余柏林得中解元之后送禮的不少,可他也沒有買房置地補充奴仆——查探的人眼線多,余柏林明面上做的事,他們都一清二楚。還寄住在舅舅的小院落里。 這小宅子本來是封蔚買來充作“后門”便于溜出去的,自然占地不大。 有些人說余柏林不通俗物,只會死讀書。更多人通過余柏林給百香樓所寫對聯(lián),認為余柏林是個節(jié)儉的人,對金錢不上心而已。 原本對余柏林少年成名心里酸溜溜,非要說余柏林浮躁的酸儒么,也開始對余柏林有好感了。 看,安貧樂道,一點也不浮躁嘛,不愧是解元郎。 封蔚笑得直在榻上打滾,讓余柏林怪不好意思的。 他哪是不重俗物?百香樓就是他的,他在京中還不止百香樓一家鋪子。不另買宅子,也是因為貪圖享受,被德王府無微不至的照顧給寵壞了。 住在那里,吃穿住用全是德王府一手cao辦,當然比自己另外分開居住強。 至于這樣丟臉不丟臉,余柏林表示,他臉皮厚,不介意被養(yǎng)。 然后余柏林這淡定的表現(xiàn),讓他的名聲越發(fā)好了,連張岳都寫來書信夸贊他,讓余柏林終于臉紅了一次。 …… 余柏林在溫泉莊子里養(yǎng)了好些日子,直到陳磊一封邀請的書信,才回到京城。 陳磊自余柏林拜得人師之后,就將余柏林課業(yè)完全放手,兩人只偶爾書信討論一番學業(yè)。當余柏林考中解元之后,余柏林專門登門向陳磊磕頭道謝,陳磊卻讓他小心謹慎,以后兩人少交往。 倒不是陳磊妒忌自己學生成就更大,而是陳家和文家因為余柏林考中解元人心浮躁,想要通過陳磊跟余柏林拉關(guān)系。 陳磊和張岳一樣,對這個學生都是如同對親子一樣愛護,他們都認為余柏林必定金榜題名,甚至一甲有望,哪能讓閑雜人等打擾余柏林靜心讀書? 張岳自己有權(quán)有勢,能把人擋下。陳磊卻不成,他便讓余柏林只和他減少來往,免得被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