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節(jié)
許是因為自己帶了偏見,許是因為太子的風評影響了明瑞,許是因為明瑞自己壓根兒就不是個好的,所以皇帝甚至覺得明瑞還不如自己一手帶大的弟弟 ,甚至還不如起小兒長在父皇身邊的明瑩,甚至不如時常在母后身邊盡孝的明玉。 這可真是個很糟糕的發(fā)現(xiàn),明瑞畢竟還小,所以皇帝也沒想著要立即地就放棄他,慢慢調(diào)、教,慢慢地掰正,只要讓明瑞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他還有改正的機會。 皇帝如此這般地安慰自己道。 明瑞盡管自己看不清自己的毛病,也并不認為自己的憤世嫉俗又有什么問題,可到底聽著皇祖的意有所指,驚出了一身冷汗。 當初長姐和meimei曾經(jīng)告誡過他一模一樣的話,待人以誠,萬不可耍心眼,耍小聰明,可是明瑞總是忍不住。 他的母妃出身高貴,娘家顯赫,自己又是三胞胎,顯然是被上天眷顧之人,就應該享受著與眾不同的待遇,就應該是眾星捧日,就應該是萬眾矚目的。 可是現(xiàn)在呢? 這種出身并沒有帶給他這種種的好處,反倒是別人因著嫉妒的種種打壓和算計。 這其中包括他的父兄,這樣的生活如何地不讓明瑞暴躁。 他是三姐弟中的男兒,自小兒地就明白著男女的不同,自己是有機會,爬上那個位置的。 只要想想,明瑞的小身板兒就忍不住地顫抖,熱血沸騰。 明玉性子溫和,也會顧忌明瑞的臉面,所以不會太直白地戳穿他,可明瑩不行,明明有著一手的好牌,可自家兄長非得放低了自己的姿態(tài),和那些不相干的人計較,簡直就是個大寫的蠢。 明瑩以成年人的心思來猜度明瑞,自然是各種地看不過眼,也是因為皇宮中危機重重,并未有親情這種東西,所以想要好好兒地活下去,明瑩也只能更多的將希望寄托在明瑞身上,對著他的要求就高了許多。 明瑞性子高傲,一次兩次的倒也問題不大,可是時間久了呢? 明瑞畢竟是個姑娘家,而且還是個做妹子的,這么長幼不分,尊卑不分地指責自己這個做哥哥的,真的便是你的教養(yǎng)? 明瑩因著明瑞的這份兒指責給氣了個仰倒,自己勞心勞力地這是為了誰? “還不是為了你自己,別以為我沒看穿你自私自利的本質(zhì)!” 許多話不用說的太過通透,明瑩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能活的自在隨心,不管事婚姻還是人生,都不能讓其他人掌控。 公主說的好聽,可基本上就是個籠子里的金絲雀罷了,想要自在隨心,自然是少不了權勢的,尤其是他們姐弟三人的出身不凡,若是沒了權勢,基本上就是任人宰割的份兒。 現(xiàn)明瑞這般說,明瑩在生氣傷心的同時也是忍不住地冷笑,明瑞自己又是什么好東西了? 不過在明玉嚴厲的眼神下,明瑩也只能將這話憋在喉間。 兄妹三人這是第一次不歡而撒。 明玉帶走了meimei,看著姐妹倆好離開的身影,明瑞的臉陰晴不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兄妹三人的這種變化自然是逃不過駱婉瑜的眼睛的,可她一直都沒有出手干涉 ,想著讓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 駱婉瑜并不會是一個熱絡之人,對于三個孩子盡管幼時疼到了骨子里,可是他們長大了,駱婉瑜的注意力便慢慢地放在了自己身上,她的三個孩子,一個比一個有主見,很多時候都不需要她這個做母親的cao心,這么多年,他們將這些事情處理的很好。 本著鍛煉他們的心思,駱婉瑜直接地來了個裝作不知,自己和哥哥jiejie小時候不也有矛盾,頗有一種恨不得對方去死的意思,可是現(xiàn)在呢? 年紀大了,懂事了才知道那個時候的自己有多么地幼稚和可笑。 所以駱婉瑜并不覺得孩子們之間爭吵,鬧點矛盾算什么大事兒。 當然,別鬧的不可開交就好。 這一點上,縱然明瑞沒分寸,可是明玉和明瑩一定是有分寸的。 清河王比自家侄孫大個幾歲,今年十六,少年人英氣勃勃,可偏生什么正事兒不愛干,現(xiàn)在一心的想要娶了妻子,然后大江南北地浪去。 可惜的是,靜孝公主有了身孕,自己未來的岳父又已經(jīng)向哥哥請了旨意,將婚事推遲了兩年,這簡直和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不符??! 他明明想要趕在十八歲成親,然后出去游玩,浪蕩二十年,四十歲回京養(yǎng)老的。 可是現(xiàn)在呢? 推到二十歲成親,這浪蕩二十年,就真的是四十歲了。 想想都是各種的不甘心,然而皇帝哥哥既然已經(jīng)這么定下來了,他自己也是無可奈何了。 清河王和明瑞打了個招呼,看著他滿臉控制不住的怒氣,有些瞧不上的搖搖頭,在這宮中啊,情緒都控制不住,又能有多少的成就? 他當然知道明瑞的特殊,也是察覺到了皇帝哥哥對于明瑞的培養(yǎng),可看著明瑞這個樣子,如果不是沒有體察到皇帝哥哥的好意,那么就是…… 左右他都不認為明瑞是個什么好人選。 清河王來見皇帝,主要是他想出宮,至于出宮的目的么,去看看正在翻修的王府算是其中的一個目的。 至于另一個么,害羞的少年人就略略地有些說不出口,他這里有些女孩子能用上的東西,不知道送去林家,會不會被人給打出來。 要知道自己未來的妻子,可是靜孝駙馬的掌上寶呢,聽說妻子便是他一手教導出來的。 想想靜孝駙馬的人品風流,智慧超群,清河王對著自家未來的妻子又多了另一分的憧憬。 皇帝看著他這樣,心中生出了幾分悵然的同時也忍不住地羨慕。 年輕真好??! 皇帝有些不忍心拒絕他,點頭應下了,讓他帶足夠了人,早日回宮之后便放行了。 盡管已經(jīng)十六了,可是出宮門的機會著實地有限,所以看著什么都新鮮,這真的不是他的錯。 清河王到了林家門口,徘徊了好半日,這才讓自己身邊的貼身太監(jiān)上前去送禮去了。 他不敢登門,只遠遠地在遠處看著。 在家中復習備考的佑寧聽著管家的回稟,一陣的頭疼。 “行了,東西留下,人好生地打發(fā)走得啦,既然王爺不想露面,權當是不知道好了?!?/br> 對于娶走自家meimei的清河王,佑寧之前的那點子好感如今不翼而飛,完全不想看到他,不過他對于自家妹子的這份重視的態(tài)度,佑寧倒也是滿意的。 自家meimei秀外慧中,手段見識甚至比起自己來都不差什么,自然是值得這樣珍而重之的對待的。 話雖然是這樣說的,可為了表示林家的重視之意,佑寧還是親自地出面兒接待了清河王的貼身小太監(jiān),客客氣氣地問了幾句王爺?shù)那闆r,這才將人給打發(fā)走了。 聽說是那位王爺送來的東西,佑安完全沒有什么害羞的,挑挑揀揀地將東西往各種分到了,這才帶著屬于自己的幾樣兒回自己的院子里去了。 若不是她的腳步略顯凌亂的話,佑寧差點兒就相信了。 兩人明明同齡,又打小兒一處伴著長大,佑寧對于meimei的了解只怕比起父母來更甚,本想打趣兩聲兒的,可形象她牙尖嘴利,最后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又想想meimei只能在家待兩三年就要嫁出去了,佑寧悵悵地回前面書房刻苦攻讀去了。 他需要盡快地強大起來,撐起這個家,為即將出嫁的meimei撐腰,讓別人,哪怕對方是王爺,也不敢輕視自己的meimei。 小太監(jiān)對著自家主子描述著林家這位大爺?shù)南嗝?,想想岳父的豐神俊逸,公主也是個貌美的,現(xiàn)在同胞的兄長也是長相不凡,自家媳婦兒定然也是不差的。 清河王心中已經(jīng)沒羞沒臊地給佑安換了稱呼,自家媳婦兒,聽著就爽! 駱辰逸聽了兒子之言,知道清河王打發(fā)人送了東西來,心情真的是微妙的很,盡管也是希望閨女日后的生活美滿幸福,多些婚前互動,也多些了解,可到底心中還是十分地不爽,這種自家閨女被狼叼走了的感覺使得駱辰逸整夜的翻來覆去沒睡好覺,他現(xiàn)在倒是希望妻子肚子里的這個孩子是個兒子了。 倒也不是因為重男輕女,而是閨女終究是要嫁出去的,兒子就好了,只要娶進門來,家里頭多個人口就好了。 世人重男輕女,倒也還是有那么一丟丟的正確性的。 駱辰逸心中道。 沒睡好,第二日整個人就顯得有些疲憊,朝會結(jié)束之后,駱辰逸在官衙里瞇瞪了會兒,緩解了一下疲累。 這一年年的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兒,等著佑寧出仕,自己是不是就可以退下來了? 想想如今在家里教導幾個孩子功課的大哥,駱辰逸生出了幾分羨慕來,那樣的生活才是享受呢,端個小茶壺,喝喝茶,聽聽曲兒,給孩子們糾正一下功課,這樣多好。 可惜啊,羨慕是羨慕不來的,除了自己,林家在朝堂上基本上沒有什么依靠,自從和姑蘇林家分宗之后,本不受姑蘇林家歡迎的京城這一支越發(fā)地顯得勢單力薄了。 好在現(xiàn)在慢慢地在好轉(zhuǎn),畢竟黛玉一下子給林家生了三個兒子,慢慢地總會子生子,子生孫地壯大的。 現(xiàn)在除了發(fā)愁黛玉的身子之外,就是cao心兒子的婚事了。 兒子也不算小了,雖然可以往后推遲個一兩年,可到底他為為長,他不成家,佑安似乎也不好出嫁。 所以駱辰逸已經(jīng)委托兩位嫂子到處打聽了,只要女方性子柔順,能干就成,至于其他的,他一概不挑剔的,至于黛玉,除了如今自顧不暇外,她本身也不是什么太過挑剔之人。 高門大戶的并不一定好,小門小戶的并不一定不好。 要求太高,這人選不好找,可這沒有要求,似乎更不好找。 駱家大嫂畢竟這么多年沒有在京城了,所以對著各家的閨秀并不是多么地了解。駱張氏盡管是了解的,可四弟家可是不同,所以輕易無法下結(jié)論。 妯娌倆,加上青離郡主,三人基本上將京中閨秀的情況給摸了個遍,也算是選出了幾個家世門第都差不多的人選,交給了駱辰逸夫婦,讓他們做最后的決定。 黛玉看著這些就覺得頭疼的要命,閨女要出嫁,兒子要迎娶,她心里酸的不行,索性眼不見心不煩得啦。 駱辰逸拉著兒子,一家家地看過去,最后定下繕國公石家的閨女。 佑寧看中的是她的爽利,因為自己曾經(jīng)見過這個小姑娘,所以憑借著印象,佑寧定下了自己的妻子人選。 只要他滿意,駱辰逸就沒意見。 所以打發(fā)了官媒上門去提親去了。 能這么順利地決定了兒子的未來,駱辰逸是滿意的,可黛玉不這么想,佑寧畢竟是林家的長子,是以后林家的家主,丈夫這么做,實在是太過草率了些。 駱辰逸聽著妻子的抱怨之言,好脾氣地笑笑, “兩位嫂子和弟妹已經(jīng)把過關了,最為主要的是,這是自家兒子自己選定的,既然孩子喜歡,就隨了他吧。總不好去做棒打鴛鴦之事,本就不是惡婆婆,干嘛非要擺出這個姿態(tài)來,到時候為難的還不是佑寧,你可最疼佑寧了,難道是擔心他娶了媳婦兒忘了娘?” 聽了丈夫這番半真半假的打趣,黛玉便是有再多的心思,倒也不好意思吐露了。 也對,兒子喜歡就好了。 黛玉雖然心中還略略地有些不爽,可是她的身體根本就撐不住,所以許多的事情就交給了兒子和閨女去做。 既然親事定下來了,林家和石家也在商量著嫁娶的種種事項,雙方都還算是爽利人家,所以并未給林家設置太多的障礙。 在駱婉慧,駱家兄弟,妯娌的幫襯下,一切都進行的井井有條。 黛玉十月懷胎,可三朝才分娩,掙扎了三日這才算是誕下了一個小閨女。 這次生下來的孩子卻是沒有如愿,駱辰逸想要個兒子的,偏生黛玉這次生了個閨女,駱辰逾也想要個侄兒的,那樣的話,自己過繼個侄兒就能說的過去了。 駱辰逸稍微失望了下,倒是更加地疼愛小閨女了,至于別的人,倒是無所謂的態(tài)度了。 只要駱辰逸喜歡就好了,別人的意見他也不在乎。 林家的小閨女出生不久之后,林家的長媳就娶了進來,有了兒媳婦cao持家務,黛玉也算是能安心地保養(yǎng)身子,照顧閨女了。 她這么爽利,倒也讓人微微地有些驚訝,也太過痛快了些,石家的閨女實在是好福氣。 林家長媳聽著娘家母親這么感慨的時候,自己也是忍不住地笑了,確實是個很好的人家,可是好過頭了,就讓她很有壓力了,生怕自己哪兒做的不好,再讓林家人看扁了,所以她一直都繃著,頗有幾分戰(zhàn)戰(zhàn)兢兢。 可這話卻是連娘家母親都不能說,只能自己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