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jié)
按著時辰,此刻的賈府應該還沒有等到他們家的娘娘呢吧,好在自己和黛玉倆不用去受那份兒罪。 皇帝因為皇后娘娘并未選擇出宮省親,所以在結(jié)束了宮宴之后,夫妻倆人略作遮掩,扮作了達官貴人的模樣,帶著仆從們出門溜達。 恰好,帝后的包間就在駱家的包廂隔壁。 這樣的巧合,也真是沒誰了! 皇帝這樣赤果果的,絲毫不遮掩的舉動讓皇后有些后悔她竟然油脂蒙了心,覺得這位陛下是真心在陪伴自己的。 聽聞戴權說靜孝郡主夫婦在隔壁包廂時,皇后心中露出了一個“果然如此”的表情來,不過面上滴水不漏,仍舊掛著溫婉的笑容。 皇帝若果真能有真心,那才奇怪呢吧? 想想后宮的那些蠢貨,為了爭寵,簡直不惜一切手段,皇后也是醉了。 不過也許,那些人也是知道皇帝的本質(zhì)的,可惜的是,在這后宮,如果你不爭,便是沒有活路的,所以也只能一條道兒走到黑了。 這就是后宮,這就是內(nèi)宅啊! 隨著時間的流失,駱太太畢竟年紀大了,所以第一時間就熬不住了,當然兩個孩子也是,所以駱太太打算帶著兩個孫子,還有侄女兒先家去,然后讓小夫妻們一起去外頭逛逛,一年就這么一次罷了。 雖然聽著婆婆的安排駱家的兩個兒媳都是面紅耳赤的,不過卻沒有出聲反對,心中只怕是極愿意的。 至于駱辰迅兄弟,自然是沒有什么意見的。 駱辰逸也沒有反對大伯母這樣的安排,他本也是這么想的,等會兒帶著黛玉出去走走。 安排人送走了大伯母之后,駱辰迅兄弟倆也各自地帶了自家娘子離開了,駱辰逸和黛玉倆剛剛要抬腳走,卻是看見了戴權走了過來。 兩人對視一眼,都從自己彼此的眼中看出了一絲詫異來。 “郡主,郡馬我家老爺和女主子今日也出來,與民同樂,聽說郡主在,所以打發(fā)了奴才來請郡主過去敘敘?!?/br> 他既然都這般地說了,黛玉和駱辰逸兩人也只能跟著戴權走了。 今日畢竟是上元佳節(jié),所以駱辰逸夫妻來也不擔心。 可誰知,皇帝竟然會憋著要放大招呢! 小夫妻倆對著帝后見禮之后,立即地被叫了起來,氣氛比較輕松。 皇后顯然是真的很喜歡黛玉的,笑的展顏,并不是那種職業(yè)化的端莊微笑。 不過片刻之后,皇后娘娘便借故要更衣,離開了包廂,進內(nèi)室去了。 皇帝的表情也嚴肅了起來,駱辰逸夫妻倆對視一眼,也是閃過一絲凝重。 “這是朕這幾年努力的結(jié)果,今年也是文安公二周年祭了,朕總覺得該是時候給你們一個交代了。” 他這話說的不明不白的,可是駱辰逸的眼皮子卻是跳了幾下,他隱約地知道皇帝要說些什么,黛玉卻是一頭霧水,這說的不清不楚的,又是牽扯到了已逝的父親。 “先看看吧,看完了再說!” 戴權隨著皇帝的話音將一本厚厚的折子放在了駱辰逸夫妻的眼前,黛玉帶著一臉的狐疑,打開了折子。 “這……這……這……臣婦失儀,望陛下見諒!” 黛玉的面色蒼白,一臉的不可置信,折子差點兒就掉在了地上,駱辰逸扶了她一把后,這才會神過來,立即對著皇帝請罪。 “人之常情,朕如何會怨怪了你?” “郡馬也看看吧!” 皇帝一直關注的重點都不是黛玉這個弱女子,而是駱辰逸這個面甜心苦的,所以淡淡地道。 駱辰逸便從黛玉的手中接過了折子,他也是一臉的不可置信,不過很快地就平靜了下來,皇帝心中隱隱地有了猜測。 駱辰逸腮幫子雖然顫了幾下,渾身抖了幾下,可并沒有像黛玉那般太過失態(tài)。 他的這一番表現(xiàn)也讓皇帝對著駱辰逸有了更深的認知。 “這……甄家,不共戴天之仇,請陛下為林家主持公道,為老爺報仇雪恨!” 駱辰逸當即跪下,求懇道。 “唉,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朕也是極為難過的,文安公一代良臣,能臣,可惜啊,竟是遭此不測!朕也是極想辦了甄家(這話皇帝卻是皇帝的肺腑之言),替文安公主持公道的,可是朕也有朕的難處?。“?,這甄家,上皇他老人家一直感念‘奉圣夫人’她老人家的一片慈心,撫育之恩,所以……唉,說起來朕是真的各種為難??!” “陛下,為父報仇,臣婦與甄家不共戴天,求陛下為林家做主!” 一旁跪著的黛玉一臉悲傷地道。 “靜孝啊,你先起來,朕也為難的很吶!” “郡主,郡馬,陛下為難,總不能主動為難了甄家人,可若是有人出面……那么陛下就能名正言順地為林家,為逝去的文安公支持公道了?!?/br> 一旁的戴權極有眼色地插嘴道。 “臣婦明日去午門叩閽,狀告甄家殺人,定然要讓甄家付出代價,為父報仇!” 黛玉露出了憤恨之色,一臉堅毅地對著皇帝道。 顯然,皇帝也沒有想到黛玉能有這樣的決心,不過叩閽可不是那么簡單的,所以他搖搖頭,表示了不贊同之意。 “郡主,叩閽可是要挨板子的,您這樣的小身板兒,別說是陛下了,便是老奴也是不忍心,不贊同的?!?/br> 又是戴權,這主仆倆一唱一和地將駱辰逸給架到了火盆上。 “陛下,小臣記得年前賈雨村賈大人剛剛升任了大司馬一職?” “確實,怎么?郡馬認識賈大司馬?” 皇帝一臉無辜地問道,好似他壓根兒就不知道賈雨村的履歷,不知道賈雨村與黛玉有師徒之誼一般。 “小臣并不認識這位賈大司馬,可他與林家卻略有淵源,郡主年幼時曾經(jīng)師從這位賈大人,所以小臣想要拜托了這位賈大人在朝堂上彈劾甄家,為老爺報仇雪恨!” 對于駱辰逸的選擇,皇帝也是想到了這種可能的,世家子弟,更為小心謹慎,絕不可能第一時間就沖鋒陷陣的,他們會利用各種關系網(wǎng)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盡管駱辰逸的這種做法很適合他的出身,可是對于黛玉來說,這并不是個好的選擇。 丈夫這樣的舉動讓黛玉心中隱隱地有些失望,不過因為在御前,所以她極力地控制住了自己的心緒,丈夫總是會和自己解釋的,她等著他的解釋。 “唔,這倒也是個法子,不過我聽說就賈大司馬曾經(jīng)也是受過甄家的恩惠的,他會愿意為了林家和甄家翻臉嗎?” 戴權永遠都是這么地體貼人意,一臉擔憂地問道。 黛玉聞言,也是抬頭望著身側(cè)的駱辰逸,想要為父親報仇,她并不想經(jīng)了別人的手,自己動手多痛快,可是駱辰逸這百般推諉,總覺得有些奇怪呢。 黛玉眼中閃過一絲狐疑,最后打定了主意,閉上嘴巴,一言不發(fā),任由駱辰逸應對。 畢竟這朝堂上種種糾結(jié)她知道的不多,可駱辰逸卻是不同,他對于這些事情極為地敏銳,父親曾經(jīng)贊了又贊的,說他天生就是做官的好苗子,一度父親還甚為惋惜呢。 所以黛玉閉緊了嘴巴,一言不發(fā),任由皇帝、戴權主仆倆各種撩撥,她就是不上張嘴。 最后皇帝也算是失望而歸,這叩閽啊,告御狀的,都是他的期待,也都不是他的期待,他期待的是駱辰逸出面來和甄家撕擼,然后借此就能在朝堂上撕開一個口子了。 畢竟駱閣老也是上皇的人,內(nèi)閣五人,加上甄應嘉,上皇的人占了多數(shù),還有兩個墻頭草,真正能貫徹自己意志的也只有曾經(jīng)的帝師而已。 可惜的是,這個駱辰逸,年紀小小,竟是這般謹慎,完全不上當。 一旦他下場,駱閣老肯定是無條件地站在侄兒這一邊的,那樣的話,甄家便和駱家直接地對上了。 甄家雖然號稱“甄佛”,是江南王,可是和底蘊深厚,子弟遍布全國的駱氏相比,甄家不過是爆發(fā)興榮之家罷了。 外加上林家也是累世書香,皇帝就能徹底地將甄家在江南的影響力降至最低,然后一舉地收拾了甄家,完全地掌控了江南。 一旦蹦跶的歡暢的忠順少了江南這個錢袋子之后,少了甄家這個母家的支持后,他的實力受損這是肯定的,自己也能慢慢地在朝堂上展開拳腳了。 可惜的是,林家的這個贅婿,竟然完全不上當! 皇帝隱隱地有些惱怒,不過暫時這駱辰逸還有用,所以他極力地壓制住了自己的情緒,不過駱辰逸卻是看的清清楚楚,皇帝對于自己夫婦,或者說,對于自己的善惡值已經(jīng)到了一個很危險的數(shù)值,五十九。 這是一個很微妙的數(shù)字。 這就是他的金手指,能看到別人的運道,能看到別人對于自己的善惡值。 至于坑人之處么,大胃王,巨能吃是一個,另一個么,只有相處了一陣子之后才能看到他對自己的善惡值,而且有些時候還是隨機的,有失敗的可能性。 比方說對方的戒備心太重之類的都會導致失效。 至于皇帝的運道么,比自己第一次見到他時,又上漲了十個點,不過他沒有看到過上皇,所以也不知道上皇的運道值如何。 不過兩位圣人爭權,皇帝的運道上升,那么相對的,肯定是上皇的數(shù)值下降了。 別人不知道林如海的死因,可是駱辰逸卻知道,所以他即便是再如何地想為林如海報仇,也不想將自己陷入當今和上皇之間的爭斗中去,不管是他還是林家,沒有根基,太過稚嫩,當炮灰都不大夠資格,憑什么要為了皇帝的幾句話就傻愣愣地沖鋒陷陣呢? 最后,皇帝也只能失望而歸! 駱辰逸和黛玉倆人臉黑沉了鍋底,也沒了心思再過節(jié)了,直接地回府, 第29章 第29章 大宋氏番外 大宋氏番外 宋氏閨名寧安,她的生母姨娘是太太身邊的陪嫁丫頭,本是外嫁,替主子籠絡丈夫身邊的長隨,小廝,管事之流的。 可惜的是,陰差陽錯,即將要嫁人的姨娘被醉酒的父親給扯到了床上。 第二天,心如死灰的姨娘直接尋了短見,卻是正好被她的那位未婚夫給救了下來。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么狗血,太太知道自己的丫頭什么性子,前幾天還甜甜蜜蜜地繡著蓋頭,嫁衣,怎么可能會爬上丈夫的床? 可惜的是,被一個丫頭嫌棄的老爺卻是惱羞成怒,一口咬定是那丫頭做出了爬床的丑事,否則的話,他怎么可能會強逼了一個奴婢? 他這番賭咒發(fā)誓倒是讓自己成功地洗白上岸,可是宋寧安的姨娘,那位青離姑娘成為了人人鄙夷的對象。 都要成婚了還這么不安分,這樣的丫頭合該打死,再不然發(fā)賣了了事。 不過宋寧安的嫡母卻是個良善心軟的,對著伺候了自己將近二十年的丫頭起了憐憫,將青離留了下來。畢竟已經(jīng)是伺候過老爺?shù)娜肆?,也不能再嫁給老爺?shù)拈L隨了。 所以太太想要另外地替那長隨指門親事,可惜的是,那管事卻一一地拒絕了,他對于青離姑娘一心一意,果真不能娶了她,那么自己這一輩子,便不再想著娶親了。 那長隨的這一番感動了很多人,既然當事人不愿意,那么太太也沒必要勉強了別人,畢竟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兒,可別再耽擱了別人。 青離被安排在了最角落的院子里,里頭只有一個婆子,一個稚嫩的小丫頭照顧著,不能死,也活不好。 是呀,太太明確地告訴了她,她是不能死的,死了的話,那么她的家人,還有那位未婚夫,只怕老爺都不會放過他們的。青離的家人是太太的陪房,難道太太連自己的陪房都護不住嗎? 青離不敢問,也沒想過張口問。 不過善心的太太卻是主動地替青離做了解釋, 老爺是個什么性子,難道你還沒看透? 最是好面子,如果你當初承認了,哪怕是不否認,也不會走到這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