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節(jié)
鄭玘吃豆腐吃的光明正大,被吃豆腐的那個卻是魂游天外基本上沒啥反應(yīng),這種情況下鄭玘也不可能繼續(xù)下去了,只好迅速幫人把衣服穿好牽著就去了臥房。 李顯回過神來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鄭玘正在把他往床上摁,不由得有些茫然:“干嘛?” 鄭玘挑眉:“回神了?” 李顯忽然就嘆了口氣,鄭玘被他嘆氣嘆的都心軟了,忍不住伸手揉了揉那頭半干不濕的黑毛問道:“剛剛天皇天后派人過來送安神湯,我本來還不在意的,你這是……又怎么了?” 李顯當(dāng)然知道鄭玘想要問什么,想了想說道:“也……沒什么,就是覺得太突然了啊,他……我……” 李顯本來覺得他跟太子之間必然是有一天會矛盾激發(fā)到無法收拾,然后他跟太子撕一通,再想辦法弄死他出了這口惡氣才算完,可是現(xiàn)在他剛出手,甚至什么都沒布置呢,太子就死了,真的是讓人十分的……怎么說呢,感覺特別的不真實,總是想要問一句:假的吧? 鄭玘倒是沒他那么多愁善感,只是說了句:“這樣最好?!?/br> 是的,這樣最好,真的想要扳倒太子的話,朝堂上的動蕩不定要把多少人卷進(jìn)來,鄭玘縱然知道政治斗爭沒有誰是全然無辜的,做了選擇就要承擔(dān)后果,卻也是松了口氣的,真的動起來就連他都不能保證手下的人是不是能全身而退,他現(xiàn)在剛剛發(fā)展起來一點,能平穩(wěn)就最好了。 李顯揉了揉臉說道:“讓他們把衣服找出來吧,明天還要過去的?!?/br> “天皇天后說了,這兩天你就不要過去了,免得沖撞?!?/br> 李顯猶豫了一下,李弘的葬禮他的確是不怎么想要參加,但是不去好像不太合適吧?他和李弘除了是兄弟之外還是君臣呢。 鄭玘卻讓他不要多想,安心養(yǎng)身體就是了。李顯覺得……他現(xiàn)在健壯的很養(yǎng)什么身體啊。 結(jié)果當(dāng)天就流傳出壽王李顯因為太子薨逝傷心的癡傻了。 李顯:…… 李顯被迫又傻了一次,不過他也不可能一直不出現(xiàn)的,只是前兩天沒出現(xiàn)。 在這期間,李治傷心過度,非要給太子追封為孝敬皇帝,然后以天子禮葬,這期間n多人反對,但是看李治那個傷心的樣子,又有些不忍,最主要的是連武后都站在李治一邊的,這個女人不好惹,李治和武后明確的詮釋了何為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反正這夫妻檔一上場,別人就沒說話的份兒了。 之前鄭玘對于李弘死后還會被封為孝敬皇帝著實有些不甘,但是現(xiàn)在想想他又釋然了,李弘死得早對他們而言省了很多事兒,更何況沒事兒閑的跟個死人計較什么呢? 到最后李治和武后和群臣各退一步,追封可以,但是稱呼上不能稱為陵,規(guī)模上也要縮小一點,整體規(guī)制可以跟天子相同,但是面積以及明器都要縮水。 事情就這么定下來了,天子是七日而殯,七月而葬,大家各退一步的原因也實在是因為……李治的陵是早就開始修了的,但是李弘死的太突然了,七個月不夠修一座完整的帝陵的,但是如果規(guī)制什么的縮減一下那倒是還有點可能。 李弘死了,朝上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實際上依舊是暗潮涌動,原太子一系都覺得世界末日要來了,可不是么,太子一去,跟天塌下來也沒啥區(qū)別了。 最主要的就是現(xiàn)在瞎子都能看出來太子之位是誰的了,東宮一系的官員在太子還在世的時候跟這位的手下掐的那叫一個風(fēng)生水起,現(xiàn)在這位上位了……阿米豆腐,大家都已經(jīng)開始琢磨著辭官不做了。 距離李弘去世兩個月之后,朝堂上就有人站出來上書建議立太子。當(dāng)然這位說的也有理有據(jù)的,主要是李治的身體并不適合長期理政,他就需要一位有能力的人來輔佐他,之前李弘做的還不錯,不過那也是有李德幫忙的,現(xiàn)在也還是需要這么一位的。 站出來的這位不是任何黨派的,就是個純臣,他上書的原因很簡單,怕太子薨逝會讓武后借機(jī)上位,誰都知道當(dāng)初李治身體不好的時候,曾經(jīng)想要讓武后執(zhí)政。 李治直接就同意了,并且讓有關(guān)部門去準(zhǔn)備。東宮那邊也開始裝修——因為李弘去世的時候是在合璧宮綺云殿,所以東都這邊的東宮倒是沒怎么受到?jīng)_擊,就等著裝修完了之后太子冊封大典之后,李德就可以入住了。 只不過在冊封大典之前李德的名字又被改回了李賢,李顯對于李治和武后兩個人沒事兒閑的就想給孩子改名字的習(xí)慣已經(jīng)無奈了。 李賢的冊封大典比李弘的葬禮還要累人——by李顯。 李顯這兩個月折騰完之后感覺整個人都瘦了一圈,然后李治因為傷心過度又要休養(yǎng),這一次李賢可以說是名正言順的去監(jiān)國了,恩,哪怕沒有李治的詔書李賢監(jiān)國也沒有人能夠挑出毛病來。 這邊李顯剛松了口氣,轉(zhuǎn)頭李賢就給他了顆雷:弟弟啊,來跟哥哥一起監(jiān)國啊。 李顯:你走! 李賢開始跟李顯擺事實講道理:“阿爹如今身體不好,阿娘還要照顧阿爹,我以前只是協(xié)助兄長監(jiān)國,你現(xiàn)在也要協(xié)助我啊?!?/br> 李顯掛著倆黑眼圈:“親哥,求放過,你就讓我歇會吧?!?/br> 李賢堅決不放人:“不行,這兩天有好多官員都以老病為由要致仕,我這里也缺了點人,本來就忙,你就不要耍性子了。” 媽蛋,把弟弟當(dāng)牲口用也虧你想的出來。 至于那些所謂的致仕和缺人誰都知道,那是覺得李賢上位了之后他們沒有好果子吃所以趁著還沒被收拾趕緊滾蛋,不僅能保住一命還能保住點家產(chǎn),要不然等李賢緩過來開始清算之后,有一個算一個都別跑了,這年頭當(dāng)官的有幾個敢保證自己清白的? 嚴(yán)格來說論起口才,李顯大概是說不過李賢的,尤其是李賢一張嘴就恨不得出口成章,李顯聽得兩眼蚊香圈,等他弄明白了人家已經(jīng)開辟新戰(zhàn)場了,之前之所以能夠踩御史臺完全是因為……那是回帖形式而不是當(dāng)場辯論啊,而且李賢的水平明顯比某些御史要強(qiáng)多了。 李顯說不過他只能淚奔去找爹媽評理,不過他也知道這件事兒如果說起來李治和武后估計也是要站在李賢那邊的,所以他狡猾的用了之前的借口。 “阿爹,我這兩天都在研究新的火器呢,之前不就跟您說過嗎?” 李治聽了之后十分感興趣:“哦?研究出了什么沒有?” 李顯深深嘆了口氣:“不行,這個要進(jìn)行試演的,我想再多也沒用?!?/br> 李治想了想果斷將兒子踢到了工部,讓他繼續(xù)去為祖國武力裝備事業(yè)發(fā)光發(fā)熱。 李賢哀怨的看著李顯,李顯回了他一個白眼。 看著這兄弟倆的互動,李治難得的笑了,順便開口說道:“八郎的府邸都挑好了吧?” 這是問的李賢,李輪的年齡也差不多是時候出宮開府了。李賢倒是早有準(zhǔn)備在什么地方王府什么樣的花園是什么樣的都一一說明白了。 李治聽的滿意,李顯在一旁坐著觀察,總覺得李弘去世雖然李治表現(xiàn)的很傷心的樣子甚至不能理政,但是從精神上來看的話,還是不錯的,李顯總覺得李弘的死李治似乎并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那么傷心,但也只是一種感覺。 回去的時候李顯跟鄭玘說了一下,鄭玘挑了挑眉說了句話:“你真的覺得天皇不介意太子做的事情?” 李顯腦子里轉(zhuǎn)了好幾圈才想起來之前李治生病的原因,頓時不說話了,如果把他代入李治的話,自己的兒子想要自己死,那真是不能忍!可是這樣為什么還要追封呢? “因為先太子無后啊?!编崼^嘆了口氣。追封皇帝的話,還能蹭一點香火吃,否則,如果沒有孩子過繼給他的話,他就只能吃一點別人吃剩下的了。 李顯頓時不說話了,他的思想跟這個時代的主流思想還有點不太一樣,恩。 不過接下來,李顯就覺得事情不太對了,李弘死的很突然,官方給出的說法是暴斃。 但是很多人都不信,他們覺得李弘的身體不好大家是知道的,但是卻又到不了會死的份兒上,所以都猜測是有別人下手,那么是誰呢?猜了一圈,有猜李賢的,但是這個不太可能,東宮那邊肯定會小心防范李賢,他在宮外想要下手并不那么容易。 那么只能是來自宮內(nèi),聯(lián)想到武后和太子的幾番沖突,就有謠言開始說是武后所為。 一個不聽話的兒子沒必要留下來,所以她換了一個聽話的兒子上去。 李顯知道之后跟他印象之中的某些歷史都是重合了,不過就算是后人也只不過猜測李弘是被武后殺死的,沒有人有任何證據(jù)。 而如今李顯身在局中更加明白武后的壓力都是來自于李治的,她就算弄死了李弘也還有李賢,所以武后要對抗的從來都是李治而已。 更何況,李弘和李賢相比,顯然還是李弘比較好拿捏的,李弘不聽武后的話是真的,但是他身體不好也是真的,所以時不時就要分權(quán),可是李賢卻身體健康,如果他跟武后扛上……那簡直是是災(zāi)難。 李顯有些搞不明白就跟鄭玘吐槽了一番,最后才說道:“李弘身體不好突然去世也是……有可能的啊,為什么非要找個幕后主使?” 鄭玘垂眸說道:“他的死或許還真有幕后主使,只不過不是天后而已?!?/br> 李顯頓時一個激靈,轉(zhuǎn)頭看著鄭玘咽了口口水問道:“不是……我想的那樣吧?” 鄭玘抬頭定定的看著他,李顯倒抽了一口氣。 在宮里的,主使者不是武后,那就只有一個可能了,是李治。說實話結(jié)合一下李弘祖國的事情,李治這樣做似乎也并不讓人意外,李治是父親也是皇帝,沒有哪個皇帝能夠容忍兒子要弄死自己上位的。 可是……李治表現(xiàn)出來的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兒啊,太……太可怕了。 “為什么呢?阿爹,阿爹想要收拾他還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嗎?” “你錯了,天皇沒有在任何方面下手,他只不過是找太子談心了而已,而太子最近過的水深火熱,再被天皇一嚇……這才是他暴斃的真相?!?/br> 李顯頓時松了口氣,并且表示一點也不想知道李治跟李弘說了什么,他還是老老實實的當(dāng)自己的技術(shù)人員吧。 可是技術(shù)人員也不是好當(dāng)?shù)?,李顯已經(jīng)讓鍛鐵局去鍛造炮筒了,火銃的整體構(gòu)造類似于后世的炮仗,需要有一個火門也就是放引線的地方,當(dāng)然李顯到底還是修改了一下樣式,盡量讓火銃的形狀看上去跟后世的武器有相似之處,只是這個時代的鍛鐵技術(shù)實在不太行,李顯原本覺得自己設(shè)計的已經(jīng)盡量遷就這個時代的科學(xué)技術(shù)了結(jié)果沒想到想要實行起來還是比較難。 一個是開模一個就是成品不合格了,畢竟哪怕弄出了樣式是一樣的,但是不能用也是不行的,那些成品外表上看上去差不多,但是等試驗的時候就炸的四分五裂。 幸好這東西小,放進(jìn)去的火藥也少,再加上李顯擔(dān)心出人命所以想了個辦法讓大家都離的遠(yuǎn)遠(yuǎn)的,反正也只是試驗承受力而不是試驗準(zhǔn)確度,沒必要讓人拿著。 可是到最后也還是不行,李顯有心煉出鋼來,但是又不太記得鐵碳比例了,到最后弄的他整個人都著急上火,嘴上出了一圈水泡,連李治和武后都勸他不要著急。 李顯也知道不能著急,可是……不著急不行啊。 婁師德在前面發(fā)來了軍報,雖然我軍有報喜不報憂的傳統(tǒng),但是這一次顯然是報不了喜了。 唐軍與大食國剛一交手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因為對方的火藥很奇怪,像是火藥又不是火藥,因為沒有爆炸只是著火,可是那火卻很神奇甚至能夠在水上漂浮也不熄滅! 李顯知道之后立刻想起了一個名字——海洋之火。 媽蛋,這就是石油點燃的火啊。李顯瞬間撓墻,他想要得到的資源還沒的到呢就被對方用來對付自己了。 這個時候鄭玘突然說道:“火銃為什么非要用鐵?用銅不可以嗎?” 咦? 第120章 120 李顯覺得自己的思維似乎有點僵化,之前一直在想著怎么改進(jìn)鍛鐵,卻沒有想到換一種材質(zhì)。不過說起來其實也是鐵比銅要結(jié)實一點,只不過現(xiàn)在這個年代,冶銅的技術(shù)比鍛鐵要好一點,很多青銅器都很精美,用銅來的話大家估計會更順手一些? 李顯聽了鄭玘的話頭腦風(fēng)暴一開轉(zhuǎn)頭就跟瘋狗一樣的竄出去了,鄭玘目瞪口呆的看著李顯的身影消失在門口,他連阻攔的機(jī)會都沒有,最后只能嘆了口氣繼續(xù)自己的工作。 李顯一口氣竄到了工部,工部的人看到他都嚇一跳,這一天是休沐日這位祖宗怎么來了? 李顯將材質(zhì)改成青銅的命令發(fā)下去,順便跟在這里留守的工部侍郎討論了一下具體的事宜,說實話更改一種材質(zhì)就意味著他們現(xiàn)在做過的實驗數(shù)據(jù)基本上沒什么用了,材質(zhì)不同所帶來的各種系數(shù)自然也不同,于是又要從頭開始。 工部侍郎張寧嘴里發(fā)苦:“又要被戴尚書瞪了?!?/br> 研發(fā)是個燒錢的活,這次李顯不用自己的錢了,所以每次去戶部戴至德都怒其不爭的表示這貨是胳膊肘往外拐——李顯好歹還在戶部待過呢。 這個時候新上任的工部尚書羅輝正好也過來,看到李顯就笑了:“大王今天怎么也過來了?” 李顯雖然是親王但是平時沒什么架子,跟他在一起比跟如今表現(xiàn)的禮賢下士的李德還要放松,如果真要對比的話李德是表現(xiàn)出了對大臣的尊敬,但是那種尊敬也是由上至下的,結(jié)合一下他現(xiàn)在的身份大概也沒什么,不過李顯就不一樣了,他是把這些人當(dāng)同事,所以大家跟李顯說話的時候就顯得隨意了一些。 李顯嘿嘿一笑湊過去說道:“羅尚書,咱們這里又缺錢了,這個重任就交給你啦?!?/br> 羅輝聽了之后瞬間大驚失色:“怎么又缺錢了?” 明明前不久才有一筆錢撥了過來,這會居然又缺錢了? 李顯咳嗽了一聲把自己的想法給說了,其實他也有點內(nèi)疚的,是他想的不太完善,要不然也不用浪費那么多錢,現(xiàn)在又要重新?lián)Q材料。 羅輝聽了之后看李顯一副不好意思的樣子連忙搖頭說道:“哎,別說你沒想起來我們也忘了還可以用青銅啊,行了行了,這事兒交給我了,我去找老戴吃個飯?!?/br> 這就是又要去要錢了,當(dāng)然真正撥款的時候肯定是一頓飯就搞定的,羅輝要上交報告的,李顯回去越發(fā)的開拓思維。 不知道最后羅輝跟戴至德是怎么交流的,反正后來戴至德看到工部的人尤其是看到李顯的時候就一臉rou疼的表情,弄的李顯也怪不好意思的,可就算是這樣該要的錢還是得要啊。 唯一的好處就是工匠們大概對銅的鍛造更加有心得,反正制造速度比鐵要快一些,而且造出來的東西看上去也比較精致,試驗了幾次之后初步得出的結(jié)論就是已經(jīng)比較穩(wěn)定了。 唯一讓李顯遺憾的是,現(xiàn)在能夠弄出來的依舊是火銃,這個東西他是要兩個人合力用的啊,青銅火銃管后面戳著一根木棍,一個人拿著火銃對準(zhǔn)目標(biāo),然后另外一個人拿著炭火去點燃,不得不說效率略微低下。 只是哪怕是這樣一個東西也是讓所有人都很新奇的,李治甚至為了這個東西要搞個閱兵。 李顯:…… 這才哪兒到哪兒啊,要是把大炮給你折騰出來,你們還不得瘋? 說實話在李顯看來,這個火銃只是一個實驗性的產(chǎn)物,看青銅的穩(wěn)定性,不過如今看來還是不錯的,雖然鍛鐵局那邊還在努力更改鍛鐵技術(shù),但是短期之內(nèi)恐怕派不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