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節(jié)
李善長說道:“皇上功高蓋世,平定天下,結束戰(zhàn)亂,他們來世投胎在現(xiàn)在的太平年歲,都是皇上的功勞?!?/br> 洪武帝卻說道:“不對,怎么可能都是朕的功勞呢。朕的朱明江山,愛卿至少出了一半之力?!?/br> 李善長如坐針毯,干脆站起來戰(zhàn)戰(zhàn)兢兢說道:“微臣不敢貪功,論功勞,魏國公徐達才是開國第一功臣?!?/br> 洪武帝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兵馬能得天下,但治天下還要靠你們這些文臣?!?/br> 李善長跪地說道:“江山輩有人才出。微臣年事已高,老眼昏花,于國事有心無力,請皇上許微臣告老歸鄉(xiāng)?!?/br> 之前李善長已經(jīng)兩次請辭,本來打算安排好退路,明年再第三次提出的,看如今這個情形,皇上分明是疑心自己了,還是趕緊服軟離開吧。 李善長猜測燕王和徐妙儀凌晨回宮向朱元璋告狀了,但是所有的證據(jù)都被他搶走銷毀,朱元璋不可能聽信一面之詞就對自己翻臉。 他畢竟是大明宰相,天下文人和文臣的領袖人物,可不像當年殺謝再興全家時證據(jù)確鑿,鐵證如山的時候。 此時殺了李善長,洪武帝怎么和朝廷百官解釋? 洪武帝靜靜的看著跪地的李善長,許久沒有回應,方才他一番敲打試探,李善長的反應始終謙卑恭順,一點都不像能做出刺殺親王瘋狂行為的謀逆之人。 但是燕王和徐妙儀不可能無緣無故的指認大明宰相是殺人滅口的兇手……但是他們能逃回來已經(jīng)都脫了一層皮,手頭沒有任何證據(jù),僅僅靠兩張嘴,朱元璋這種多疑之人是不會信的。 李善長比朱元璋大十四歲,老謀深算,輔佐他打下江山,度過了無數(shù)道難關,君臣同甘共苦多年……可是一想起燕王身上的傷口,為人父的朱元璋又心疼不已,居然敢對我兒子下手,無論是誰,都不可饒??! 李善長一動不動,長跪不起,時光仿佛永遠停滯在這一刻。 許久,朱元璋問道:“怎么今天突然要走?” 李善長說道:“大明建國已有四年,皇上治國有道,太子和皇孫們也皆勤奮仁德,臣可以放心告老辭官了,此前已經(jīng)兩次上書辭官,皇上不舍得微臣,一再挽留。微臣擔心自己老眼昏花,尸位素餐,辜負了皇上的信任,想著三辭?!?/br> “剛才陪著皇上下棋,微臣心中有所感嘆,其實對于微臣而言,建功立業(yè)的使命已經(jīng)達成,屬于微臣的棋局也已結束,該收手了,將下一局交給新人。微臣乘著這把老骨頭還能走動,攜老妻游遍大明景秀山河,求皇上成全?!?/br> 宰相告老辭官,規(guī)矩是三辭三留,君臣即使相處的不愉快,也都要擺出一副難舍難分的架勢來,方符合禮儀人情,李善長遲早都要走的,也和洪武帝商量好了下一任宰相的人選,雙方都心照不宣的等著第三次……只是兩人都沒想到,這第三次來的那么快。 而且還來的那么巧。 洪武帝心中狐疑,燕王和徐妙儀都指認李善長,可李善長的表現(xiàn)滴水不漏,錦衣衛(wèi)一直在監(jiān)視他,并有發(fā)現(xiàn)什么疑點。 如果兇手不是李善長,那么燕王和徐妙儀應該是中了別人的圈套,借著李善長的名義行兇,用來離間君臣。我肯定不會中計對李善長動手。 如果兇手真的是李善長,以前謝再興案真是他做下的,他也真的喪心病狂到了追殺親王的地步。我也不能對立刻對李善長動手,因為一來毫無證據(jù),二來朝野皆是他的黨羽門生,殺了李善長,朝廷內(nèi)外必然動蕩,大明基業(yè)可能毀于一旦…… 至少現(xiàn)在不能動手。等他辭了官,朕一步步提拔新人,一邊鏟去他的黨羽,一邊嚴密監(jiān)視他……如果他真的是兇手,也逃不過朕的手掌心! 做下決定,朱元璋抬了抬手,“起來吧,朕允了?!?/br> 李善長大喜,“謝主隆恩!” 朱元璋說道:“朕終年忙于國事,想看看大明萬里山河尚且不能。你就是朕的眼睛,幫朕看看山水,寫寫游記,再潑墨畫上幾筆?!?/br> 李善長欣然答應,頓了頓,說道:“微臣告老,一切都安排妥當了,唯有一事,微臣想了許久,即使冒著離間天家骨rou的罪名,還是要稟明皇上?!?/br> 朱元璋立刻冷了臉,“又是朕‘法古建邦’,厚封藩王的事情吧?你不用說了,朕意已決。這是朕的江山,朕把兒子們分封各地,兄弟一起鎮(zhèn)守山河,有何不妥。” 李善長說道:“微臣說的并非是‘法古建邦’。皇上,說起來此事也算是皇族的家務事,據(jù)刑部密報,前年火藥廠庫房失火一案,里頭另有乾坤,看管庫房的是朱文正舊部,那人監(jiān)守自盜,將庫房火器偷運到了自家田莊,而此人和靖江王朱守謙一直暗中聯(lián)系——” 洪武帝大聲呵斥,打斷道:“此等謀逆大案,你為何不報?” 李善長說道:“就在微臣想要人贓并獲時,燕王的人突然裝作佃農(nóng),混入田莊,第二天田莊的火器全都神秘消失了……” 作者有話要說: 李善長也有殺手锏的。 今天檢查了三遍發(fā)布時間,確定沒有再像昨天那樣腦抽設錯2916年。 要等真到這一年才發(fā)布,舟恐怕要留下遺書,要我兒子的第n代后人在2916年10月23日19點這天給諸位燒紙了。 ☆、第208章 再戰(zhàn)之力 憤怒震驚到了極點,洪武帝卻平靜下來了,猶如一鍋熱水燒開沸騰,反而沒有漸漸升溫時的轟鳴聲響。 太巧了,李善長辭官的時機太巧了,就連捅破朱守謙謀逆大案的時機都像是對著西洋鐘似的。燕王剛剛指認他制造謝再興冤案、刺殺親王,他就立刻暗示燕王和靖江王聯(lián)手圖謀不軌。 多年君臣,李善長對洪武帝的脾氣的甚是了解,這種死寂般的平靜,背后醞釀的是暴風驟雨。 李善長神思敏捷,立刻話鋒一轉(zhuǎn),勸慰道:“微臣是看著靖江王這孩子長大的,也當過他的老師,他秉性單純,是個勤奮好學的孩子,對皇上皇后也十分孝順??赡艹赡旰蟪鰧m建府單住,被那些居心叵測生父的舊部纏上了,說了些蠱惑人心之詞,顛倒黑白,靖江王年少無知,一時走錯了路?!?/br> 朱守謙是徐妙儀的親表弟,身上流著一半謝家人的血脈,早在徐妙儀重返京城的那一天開始,李善長就防患未然,派出眼線跟著朱守謙了,找到了朱守謙致命的把柄,一直悄悄握在手里,當做對付徐妙儀的殺手锏,預備著將來保命用的。 現(xiàn)在圖窮匕見,撕開了所有的偽裝,該拋出來牽制徐妙儀了。 揭露這個謀逆大案,砍掉徐妙儀兩大臂膀——靖江王和燕王,一箭雙雕。李善長世故圓滑,滴水不漏,既能達成目的,又盡可能的把自己摘出來——如同他對于謝再興和朱文正翁婿一樣。 李善長又說道:“以微臣看,燕王應該覺察到了靖江王的意圖,念及叔侄一場,骨rou親情,所以沒稟告給皇上知曉,暗地說服了靖江王銷毀火器,回頭是岸。求皇上莫要怪罪燕王,他也是逼不得已才隱瞞皇上的?!?/br> 若是尋常政客,可能會乘著機會落井下石,將燕王也一并卷入謀逆大案。但是老狐貍李善長能夠準確的拿捏住分寸,深知過猶不及的道理:朱元璋頂住朝野內(nèi)外的壓力,一定要搞什么“法古建邦”,是因為他最信任的始終都是兒子們! 在這個時候說燕王要和靖江王聯(lián)手殺父謀反,多疑的朱元璋不僅不會相信,反而會對李善長更加起疑心。 李善長揭穿此事后,朱棣和徐妙儀即使將來有了證據(jù),再出面指認他是兇手,朱元璋也不會相信他們了,覺得他們是在報復李善長。 朱元璋暗自思忖,朱棣這個孩子從小是個冷情的性子,他對朱守謙并沒有如此深厚的叔侄之情,他甘愿冒著不忠不孝的風險遮掩此事,肯定是為了徐妙儀這個闖禍精! 朱元璋說道:“命刑部秘密將此事交給錦衣衛(wèi)細查?!?/br> 洪武帝極有涵養(yǎng),滿腹心事,心中五味雜陳,依然和顏悅色的將李善長留在宮中,設了宴席送別這位老臣,在禮儀上絲毫沒有怠慢這位老臣,好像方才的驚濤駭浪根本沒發(fā)生過。 李善長在宴席上似乎也十分盡興,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光明磊落的舉杯和朱元璋回憶過往種種:“……微臣至今都記得初見皇上時的情形,那時皇上剛平定滁州,趕走北元蠻人,微臣率當?shù)孛肯嘤噬隙Y賢下士,和微臣一拍即合,以軍機大事相托,微臣甚是感動,當即決定以命相隨?!?/br> 朱元璋也感慨萬千,親自給李善長斟滿燙熱的花雕酒,“當時朕只是一個草莽農(nóng)夫,被很多人視為土匪,而愛卿當時已經(jīng)是江南名士了,居然屈尊到朕的帳下當幕僚,無數(shù)人笑話愛卿明珠投暗,唏噓不已?!?/br> 李善長爽朗大笑,“是他們有眼無珠,不是微臣明珠投暗?!?/br> 朱元璋嘆道:“你我君臣幾十年了,不是人人都能像愛卿這樣忠心不移的。朕當時只是郭子興帳下的一員大將,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主,郭子興被jian人蒙蔽,以為朕背叛他,朕被奪去軍權,關進監(jiān)獄,徐達常遇春等兄弟也被分到其他將軍帳下。當時郭子興邀你入他帳下做幕僚,你冒著殺頭的危險,拒絕了郭子興,堅信朕的清白。這份情誼,朕一直記在心里。” 郭子興是馬皇后的義父,朱元璋建國后,還不計前嫌的追封了郭子興為王。當年朱元璋投奔郭子興率領的紅巾軍,深受其喜歡,并將義女馬氏嫁給朱元璋。郭子興之子嫉賢妒能,污蔑朱元璋謀反,郭子興將朱元璋囚禁。 馬皇后堅貞不屈,誓不改嫁,堅信丈夫的清白,偷偷將燒餅貼身帶進監(jiān)獄給丈夫送飯,燎破了肌膚也吭聲,李善長也一直在外為朱元璋奔走洗清冤屈,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候,馬皇后和李善長都不離不棄,朱元璋因此對李善長格外的信任和敬重。 郭子興死后,雖說他還有幾個兒子,但最后是朱元璋“眾望所歸”的繼承了郭子興的兵馬和地盤,其實所有的“眾望所歸”背后都有不可告人之處,李善長的謀劃、朱元璋的野心、天時地利人和的幫襯,朱元璋到底如何以義女女婿的身份破格上位,殘酷的真相已被人刻意抹去,歷史是成功者用筆墨書寫的,只留下“眾望所歸”四個字。 從此這一支紅巾軍稱朱元璋為主公,聽他號令??梢哉f沒有李善長,就沒有今天的洪武帝朱元璋。 溫熱的花雕酒,燃起了過去建功立業(yè)的激情,洪武帝說道:“君于我,如蕭何之于漢高祖。來,愛卿滿飲此杯。” 回憶往事,李善長有些悵然,暗自思忖:那時朱元璋遭遇人生第一次重大危機,幾乎死在監(jiān)獄里,可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把他從監(jiān)獄里撈出來,并將扶上位,扭轉(zhuǎn)乾坤。 那個時候我身無長物,對他的忠誠卻一點都不輸后來的謝再興。可是在他人生第二次重大危機時,我卻動搖了,退縮了,后來為了彌補這個錯誤,不得已殺了謝再興全家,真是一步錯,步步錯…… 李善長一邊思忖,一邊舉杯一飲而盡,感嘆道:“其實有了高祖這種明君,才能成就蕭何這種名臣,蕭何若跟著項羽這種短視的西楚霸王,史書就沒有這位千古明相了,微臣和皇上也是一樣的,是皇上成就了微臣啊?!?/br> “皇上是真龍?zhí)熳樱抗忾L遠,其他人有了一些兵馬和地盤就忙著搭著草臺班子稱帝建后宮,醉生夢死,當年紅巾軍里你方唱罷我登場,出了大大小小幾十個皇帝,妄自以為得天下如囊中取物般容易。唯有皇上不忘根本,依然穿布衣,吃著粗茶淡飯,將所有的精力都在放在悲天憫人上,微臣至今都記得,皇上接管了郭子興的兵馬后,問微臣,天下之亂何時才能結束呢?” 朱元璋呵呵笑道:“朕記得,你說秦末天下大亂,漢高祖劉邦五年成就帝王基業(yè),倘若效仿漢高祖,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何愁天下不平。丞相料事如神,果然如你所愿,朕現(xiàn)在都不舍得放你告老辭官了?!?/br> 李善長謙虛的說道:“不是微臣多么高明,千百年來,每一個朝代的更迭興衰,規(guī)律大體是差不多的,微臣告老辭官后,皇上只要以史為鏡而已,教育子孫,必能保我大明江山千秋萬代?!?/br> 李善長一席話說的實在漂亮,縱使朱元璋對其心存疑慮,此時內(nèi)心里居然真的有了依依不舍之意。 送別宴上,君臣盡歡,洪武帝下旨,許李善長告老還鄉(xiāng),李善長本來和朱元璋都是鳳陽老鄉(xiāng),除了金銀寶鈔外,還賜了鳳陽地界的良田千頃、墳戶一百五十家、佃戶一千五百家、儀仗二十家等。 李善長喝得大醉,走路不穩(wěn),洪武帝還特意賜了一幅御駕,將他送回韓國公府,這等尊榮,李善長是第一人。 韓國公府,老妻遞過一盞醒酒湯,“你辭官了也好,咱們回到鳳陽老家安度晚年,過幾年安生日子?!?/br> 李善長喝醉了,但腦子始終很清醒,回想著宴會上他和皇上的對話是否有錯處,滴水不漏是李善長為人處世的原則,他不容許自己犯錯,要實在疏忽犯了錯,也會盡快找出來彌補,因為和徐妙儀燕王已經(jīng)撕破臉,以后他不在朝上,徐妙儀若反守為攻,他的處境大大不妙。 正思忖著,公主府的太監(jiān)和女官突然來韓國公府報喜:“恭喜韓國公,韓國公夫人,今日太醫(yī)來公主府診脈,臨安公主有孕了?!?/br> 老妻韓國公夫人高興的直念佛,李善長則如釋重負的坐回椅子上,太好了,無論公主生下的是男是女,都是我們李家的靠山! 且說洪武帝和李善長君臣互相試探,朱棣和徐妙儀焦急的等待消息,卻聽到了李善長告老辭官,洪武帝厚賜李善長,設了送別宴,君臣盡歡的結果。 看著徐妙儀失望的眼神,朱棣安慰說道:“李善長這只老狐貍沒那么容易對付,這一次迫使他立刻辭官歸鄉(xiāng),父皇應該對他有所懷疑,不敢再讓他再當一天丞相了。” 徐妙儀是越挫越勇的性格,短暫的失望之后,很快振奮起了精神,“我知道的,李善長是大明宰相,朝中黨羽遍布,即使證據(jù)確鑿,皇上也不能立刻將他在朝中的勢力連根拔起,我們要慢慢的把他磨死?!?/br> 朱棣目光虛浮的看著南邊:“鏢局和你我的證據(jù)都被李善長所毀,不過他應該也沒有想到,馬三保他們帶著藏寶圖和第三份文書坐著海船,遠渡重洋,去了琉球國?!?/br> 徐妙儀重燃希望,點頭說道:“對啊,狡兔三窟,我們就讓李善長以為自己消毀了所有證據(jù),已經(jīng)沒有任何后顧之憂了,待他松懈麻痹,辭官歸鄉(xiāng),朝中勢力一點點的被皇上和我們除掉,將來馬三保從琉球國尋寶回來,這些證據(jù)足夠給他最后一擊……” 兩人正看著航海圖,低聲議論馬三保此時應該到了那里,周王朱橚失魂落魄的跑來說道:“四哥,妙儀,大事不好!靖江王府被錦衣衛(wèi)包圍,抓了好些郡王府的文武官員下詔獄!” 徐妙儀大驚失色,“我表哥呢?” 朱橚說道:“被宣進宮了?!?/br> 徐妙儀莫名一陣心悸,有種不好的預感。錦衣衛(wèi)指揮使毛驤突然親自造訪燕王府,“燕王殿下,皇上宣您入宮?!?/br> 作者有話要說: 馬三保臨危受命,開始海外游歷生涯了。 ☆、第209章 帝王心術 朱棣剛剛踏進御書房,就聞得寶劍出鞘,破空刺來的聲響,他本能的打算避讓,但看清持劍之人的相貌,便定定的站在原地,微絲不動。 鋒利的劍尖輕而易舉的刺透了狐裘和蟒袍,在里衣處驟然停下,持劍者問道:“為何不避?” 朱棣說道:“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兒臣躲得了一時,躲不過一世?!?/br> 一柄泛著寒光的寶劍隔斷了父子,朱元璋握著寶劍,沒有收手,也沒有繼續(xù)往前刺,他靜靜的看著劍尖那一端的兒子,僅僅是一柄寶劍的距離,一臂之長而已,父子之間卻像是隔著天涯海角。 朱元璋冷冷問道:“你在心虛吧,都不問朕為何要對你刀劍相對。” 朱棣淡淡道:“父皇是天子,天子要做什么,還需要問兒臣的想法嗎?” 朱元璋放下寶劍,恨鐵不成鋼的看著兒子,“你居然還在為鳳陽賑災一事忿忿不平,覺得朕糊涂,偏心太子!” 朱棣搖頭說道:“這事已經(jīng)寫進了《御制記非錄》,白紙黑字,毋庸置疑抵賴,兒臣一輩子都要帶著這個污點,被后人嘲笑恥笑,已成定局,兒臣不會為此事徒勞傷神。兒臣意外的是父皇寧可相信一個老jian巨猾的外臣,也不相信自己的兒子。父皇厚賜李善長土地人口,衣錦還鄉(xiāng),卻對兒子刀劍相加?!?/br> 混賬!我對你是愛之深,責之切!朱元璋向來以嚴父的面目示人,這句話實在說不出口,索性順勢將另一柄寶劍拋給朱棣。 “近墨者黑!學徐家那個到處闖禍的臭丫頭,練出嘴皮子功夫?qū)iT和朕慪氣!堂堂八尺男兒,色令智昏!你還記得戰(zhàn)場上鐵血的滋味嗎?拔劍!朕看看你還有沒有朱家男兒的熱血!” 朱棣接劍,拔劍。 朱元璋和李善長喝了一下午的酒,此時怒火和酒精一起將他點燃了,朱元璋雙目赤紅,握劍朝著兒子刺去。 朱棣靜靜的等著父親先動手,寶劍刺來的瞬間,朱棣閃身躲避,卻將劍身棄之不用,握著劍鞘當做武器反攻。 幾次短兵相接后,朱棣的劍鞘準確的接住了朱元璋的劍身,劍鞘劍身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