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到時候肯定還是會有大臣上折子,讓自己為皇嗣計,也要多多挑選淑女入宮。這還要看焰兒那邊的情形如何,假如她能誕下皇子,自然壓力大減。但如果不能,則朝臣很可能聯(lián)起手來,施加壓力。 但朱祐樘并不打算妥協(xié)。 就算無子又如何呢?縱觀歷史,也不是沒有無子的君王,并沒有哪一個朝代的滅亡,是因為皇帝生不出兒子。反而生的兒子太多了,倒是會造成紛爭,最后掀起內(nèi)亂。 朱祐樘只是那么隨口一說,卻沒想到,幾乎一語成讖。 從弘治元年到弘治四年,九焰一直未能有孕。一開始的時候,因為兩個人都還年輕,即便是朱祐樘自己,也不希望九焰太早有身孕,所以并未在意過。 朝臣們也因為朱祐樘之前的雷霆手段,有所顧忌,打算再觀望一番。所以最開始的兩年,都過得還算是平靜。 但到了弘治三年,九焰遲遲未能有孕,別說是宮里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有所不滿,便是朝臣們,也都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皇帝總是要有繼承人的。即便是憲宗皇帝如此寵愛萬貴妃,不是一樣生下了今上,還有他的那一溜兄弟姐妹? 這并不單單是皇帝的私事,更是國事。因為天子無嗣,儲位空虛,就會導(dǎo)致宗室和朝堂人心不穩(wěn)。 畢竟大家都會想,萬一皇帝真的沒兒子怎么辦?那肯定是,要么傳位給自己的兄弟,要么過繼一個侄兒來繼承。 傳給誰,或是過繼誰?與皇帝關(guān)系親近些的宗室,免不了會蠢蠢欲動,而大臣們?yōu)榱俗约旱那俺毯透毁F榮華,也會挑選看好的人下注,然后全力幫助對方登頂。 再這樣的情況下,朝堂內(nèi)部肯定會紛爭不斷,所有人都無心政事,對于大明來說,是禍非福。 就算現(xiàn)在言語殷殷,勸說朱祐樘納妃延嗣的這些人,也不敢說當朱祐樘確定沒有子嗣的時候,自己會不會生出其他心思來。 于是事情愈演愈烈,幾乎朝堂上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到了這一處。 不過事實上,皇帝今年才十八歲,還十分年輕,所以朝臣們倒是沒有別的心思,他們之所以如此堅持,只是想看看,重壓之下,皇帝是繼續(xù)堅持自己的意思,還是略作妥協(xié)? 由此來決定他們對皇帝的態(tài)度,是像先輩們那樣,不停的試探,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擴大手中的權(quán)力,還是謹守如今的成例,老實當差辦事。 因為上書的大臣非止一個兩個,所以朱祐樘如今當然也不能夠繼續(xù)裝作看不見,于是特意挑了一個大朝會的日子,讓眾臣商議此事。 禮科右給事韓鼎道,“啟奏陛下,古者天子一娶十二女,而本朝亦有二妃之制,以此廣衍皇嗣,為儲位計,乃國之根本,陛下不可不查?!?/br> 朱祐樘含笑道,“卿言之有理,然而朕春秋正盛,自以為此事也不必立即進行。諸卿以為然否?” 這一句話道盡了他的態(tài)度:虛心認錯,死不悔改。 第105章 有妊 朝臣們之所以會在這個時候舊事重提,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父母喪,服孝二十七個月,到弘治三年三月,朱祐樘也就除服了。大臣們很清楚,既然朱祐樘的態(tài)度是并不想納新人,之前孝期就是最好的借口。 畢竟身為臣子,如果孝期內(nèi)一味逼迫皇帝納妃,感覺就好像逼著皇帝不孝一般。 俗語說,百善孝為先,這個借口如果抬出來,誰也不能夠反駁。 所以他們在知道了朱祐樘的意思之后,便沒有再提過這件事。反正提不提,結(jié)果也都是一樣的。 不過如今,這個現(xiàn)成的理由,卻是過期了。 所以朱祐樘索性搬出了另一個——他還年輕。還不到二十歲,可以說是年輕得過分了,就算皇帝的壽命都不長,但至少還有二三十年好活,這個事情,的確是還不急。 “陛下,此言不妥。”吏部一位名叫丁巘的官員站出來道,“正因陛下春秋鼎盛,于此之時,孕育皇嗣,方為我朝之福?!?/br> 他雖然沒有說出具體的理由,但是大家都知道,隨著人的年紀越來越大,精力不濟,則誕育出來的子嗣,也往往身體不強,難以存活。 更何況,如果真的等到年紀大了才誕育皇子,到時候萬一有個什么意外,而皇子還未長成,遂成主少國疑之勢,也往往為人君所不取。 這也正是為什么皇帝過了三十歲之后,往往大臣便會極言上諫,催促皇帝廣納嬪妃誕育皇嗣,而皇帝自己也會開始著急的緣故。 雖然全天下都對皇帝口稱萬歲,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是不可能活到一萬歲的。 皇家的壽命相較于普通人來說,則更短。很多皇帝都是三四十歲,便英年早逝。譬如先帝憲宗,享年便只得四十一歲。 假設(shè)朱祐樘跟他一樣,那么他三十歲才有兒子,等他四十一歲的時候,孩子才剛剛十一歲,哪有能力承擔起整個國家呢? 所以說為了江山社稷穩(wěn)定傳承,皇帝們都將生孩子這件事看得非常重,而且也非常積極。 相較之下,朱祐樘遲遲不愿意納妃,這一點反而令人疑惑。 不過大明朝的皇帝都十分任性,也并不只是朱祐樘一人。 大明太祖朱元璋規(guī)定,后妃皆只能從小戶之家選入,一代一代小家碧玉的女子在這紫禁城中經(jīng)營,漸漸造成了大明朝的皇室并不像貴族之家,反而頗類平民。